播放地址

未麻的部屋

动画片日本1997

主演:岩男润子,松本梨香,辻亲八,大仓正章,秋元羊介,盐屋翼,堀秀行,筱原惠美,江原正士,梁田清之,古泽彻,新山志保,古川惠实子,原亚弥,三木真一郎,山野井仁,田野惠,长嶝高士,陶山章央,细井治,远近孝一,本井英美,保志总一朗,谷山纪章,北野诚,南香织,商店一野

导演:今敏

 剧照

未麻的部屋 剧照 NO.1未麻的部屋 剧照 NO.2未麻的部屋 剧照 NO.3未麻的部屋 剧照 NO.4未麻的部屋 剧照 NO.5未麻的部屋 剧照 NO.6未麻的部屋 剧照 NO.13未麻的部屋 剧照 NO.14未麻的部屋 剧照 NO.15未麻的部屋 剧照 NO.16未麻的部屋 剧照 NO.17未麻的部屋 剧照 NO.18未麻的部屋 剧照 NO.19未麻的部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1 15:23

详细剧情

当红三人少女偶像团体Charming Bird面临解散,核心成员雾越未麻在事务所的安排下不得不退出团体,转型成为一名电视剧演员。万事开头难,对于偶像歌手转型而来的未麻尤其如此,她在工作中承受着压力,闷闷不乐。与此同时,各种恐吓信不断、经纪人田所先生遇袭以及以自己的口吻在网站上写日记的神秘人都让未麻焦虑不已,恍惚间她甚至看到另一个自己。  未麻的苦恼无人知晓,贪婪的田所甚至同意剧组的剧本,要求未麻出演一场尺度极大的强暴戏。这次演出成为未麻演艺事业的转折点,她的出镜率开始攀升,甚至还拍摄了裸露的写真。与此相对,电视剧编剧涩谷和曾给未麻拍下裸照摄影师村野接连遇害。未麻的生活变得混乱不堪,真相究竟如何?  本片荣获1997年亚洲奇幻电影节最佳亚洲影片。

 长篇影评

 1 ) 未麻最后一句话是留美的声音(图解+100%剧透)

老片子,但貌似尚未人提到这一点,影片末尾,Mima取下墨镜说“No,I‘m real”,声音是Rumi的。

————————

剧情主线实则非常简单,就是Rumi人格分裂,臆想自己为Mima,杀死四人,杀Mima未遂。

之所以令人费解并争议纷纷,因为结构复杂,见下图:

图1:Perfect Blue人物故事结构图

上图详析如下:

图2:Perfect Blue人物图

1. 全影片可分为5个主要人物(红色是真实的,蓝色是虚拟的);其中,蓝色的Yoko,虽然是剧中剧Double Bind的虚拟角色,但也有自己的故事主线。

要点:影片共有4个故事(放在上图四角);并不是仅仅从Mima视角,而是交替展示了边角4个人物内心世界。

但主人公是Mima,当叙述角度切换时,没有任何提示,故而观众被误导(以为依然是Mima的视角)。

2. 上图所有人物眼中的世界,都与Mima有关,都由Mima的面孔来表现;更增加了误导性。

3. 真实VS剧中剧。因为剧中剧Double Bind表现的正是一个由于遭受屈辱而人格分裂症并做连环杀手的故事,与真实故事的逻辑相似,导演在二者之间互相切换镜头,甚至借用剧中剧来表现真实,让人虚实难辨。这一点,分解如下:

图3:Rumi的故事

红色椭圆含义:

Rumi的内心逻辑和虚拟角色Yoko一致(同样因屈得病,同样人格分裂,同样连环杀手)Rumi的真实事件,部分通过Yoko来表现,此乃【以虚写实】;

同时,意图展示Rumi杀人过程,实则展示剧中剧Yoko杀人,从而顺利引出剧中剧Yoko的发展和结局,此乃【以实写虚】;

并且,由此可暗示演员Mima表演的努力和深入(演的和真的似得),继而有力地解释了Mima的情绪如何受到剧中剧的影响,模糊了现实和虚构,此乃【以虚引实】(这一点会在图9-14进一步解释)

最后,因为这个虚实结合的表现方法,不仅大大增加了感染力和神秘感,而且迷惑了观众。

一石四鸟,而这一切,仅仅通过切换了几个镜头来完美呈现:

【谁杀死了摄影师?】

图4:谁杀了摄影师?

图4:当凶手伪装成Pissa贩时,五官是不清晰的。

图5-1:谁杀了摄影师?

图5-2:谁杀了摄影师?

图5:当杀人到激情处,明显可见是肥胖的Rumi的身躯。

(注:摄影师取Pizza时正在观看Yoko杀人的影像资料;背景是Yoko杀人)

图6:谁杀了摄影师?

图6:当拉到近景微观表情时,却变成了疑似Mima的面孔。

这是最令观众困惑的地方之一!让人以为人格分裂的是Mima,杀人的是Mima!!

但注意!:这其实并不是Mima,而是Yoko!!!!这个微观表情,是剧中剧Double Bind的摄影场景!这个衣服,是剧中剧Yoko的演出服饰,而不是真人Mima的私人衣服!对比见下:

图7:谁杀了摄影师?

但是,一边展示的是Yoko杀人,一边回闪的却是真人Mima裸体摄影;

这既暗示着,Rumi杀人时,动机正是Mima裸体示众的屈辱感,她是以为自己是Mima来杀人的(另参见图18);

又暗示着,Mima表演Yoko时,代入/宣泄了私人情绪

(这既解释了她因真情实感的表演而大获成功的原因,也展示了她因压抑真实想法而带来的精神轻度分裂,下文更有明示)

多么精妙!多么滴水不漏、毫无痕迹!做为观众,当我看到这一幕,忍不住被Rumi和Mima的情绪所强烈感染,瞬间体会到了她们的处境和心情。要说明白导演短短几桢的表现力,却需要动用这么多又臭又长的句子!

图8:Mima的故事

蓝色椭圆含义:

Mima遭受压力,出现歌手Mima的幻象;

Mima过于投入演出,将角色Yoko的心理代入现实,虚实难辨(Yoko就是不辩虚实);

Mima受到Rumi的刻意引导(网站Mima’s Diary和模仿Mima的小屋),更加虚实难辨。

但是,Mima并没有发展出双重人格!她只是不理解为什么貌似出现了两个Mima,并担心虚拟人格Mima会脱离她的控制而行动,但并没有真的化身为另一个Mima。

【一分钟真实论?】

图9:两次NG

图10:两次NG

图11:两次NG

图12:两次NG

在全剧主题句之一"There is no way illusions can come to life."这里,NG了两次。图9-12截取的是第二次NG。可以推测,Mima在现实中对Rumi表达了和Yoko同样的心理困境,以至于在表演中失口喊出了Rumi的名字。

上述片段正是下图的佐证:

图13:Mima的表演与真实

图14:Mima的表演与真实

有人认为只有图13是全剧真实的部分,其余全是Mima的呓语,显然低估了导演的缜密和才华。图14是真实(即大家都看到演员的台词是”I‘m a model“而不是”I’m an actress“),图13是Mima在表演Yoko的心理活动(即大家并没有看到),或者说,Mima在表演中代入了私人情绪。有三处佐证:

一是,当一个场景播放两遍,镜头外才是现实。这在Mima参演第二集的剧情里同样使用,见图15;

二是,Mima把私人思绪与演员角色思绪不能分辨时,在”两次NG“里同样使用;

三是,借助剧中剧Double Bind的故事表达真实人物的故事,在Rumi Pizza杀人的场景中同样使用。

简言之,如果导演想要告诉你哪些是虚假,一定会有明确证据,且不会是孤例。只有三流导演才会任意放权给观众,但凡解释不通的地方都用万金油“幻想”来搪塞,除非导演是意识流一派压根不准备将完整故事。脑洞太大的童靴,好好看剧,控制权在天才导演那里。

图15:Mima的表演与真实

因为Mima陷入角色如此之深,乃至剧中剧杀青后还没有回过神。

但是,她只有精神分裂,并没有发展到双重人格,双重人格的只有Rumi。下图的两次重申,说明Mima清醒地明白她才是Mima。

图16:I‘m Mima

图17: I'm Mima

最后Rumi追杀Mima所展示的歌手Mima形象,是从Rumi的视角出发,而不是Mima的视角。Mima眼里,应该清楚的明白追杀她的是Rumi,而不是幻象第二Mima。从她的诸多反映都可证明这一点。

因为之前歌手Mima总是真人Mima的幻象,你想不到这里其实偷偷改变了视角!是的,导演就是这样大胆!

下图是全剧中心句的第二句:

图18:中心句之二

剧中剧Doulbe Bind的逻辑是:

A以为自己是B,B阻挡了A成为B(A认为B是假B,自己才是真B),所以就杀掉B,然后自认为成为了B。A的illusion有了B来possess,因此illusion可以杀人。

这和Rumi杀人的逻辑完全一致。

但Mima并没有someone来possess,因此她的幻象并未成真,她没有杀人。

所以中心句是两句话,Mima和Rumi各占半句。(这个核心中心句被Black Swan抄去了,不只是抄表达技巧)

Mima屋中的血衣

如果杀人的是Rumi,为何Mima屋中有血衣?

当然可以理解为Rumi偷偷地把血衣藏到了Mima屋内,但这个解释并不太合逻辑:如果Rumi故意如此来迷惑Mima(让Mima以为是真的杀了人而不只是表演杀人,从而更加心理困惑),这说明Rumi是非常清醒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其实Rumi并不清醒,她在杀人的时候可是真心以为自己是Mima的。

我大胆的推测,此时Mima并没有在自己的房间!而是在Rumi布置的假房间!

证据是门锁的不同,对比如下:

图19:门锁特写

图20:门锁特写

图21:门锁特写

当我看到开头时,一度非常纳罕导演的细致。一般影视剧拍关门,也就是带上门即可,但导演竟然还专门把“反锁”这一动作画了出来?

联想到导演采访中说:和真人电影不同,动画片的每一幕都是有意的,如果没有意图,就不会画出来。

天衣无缝是不是!

在血衣一情节,也可以看到出现在Mima‘s Diary网站里的购物照片,其实是Mima的旧照片,而当天真实去FGG购物的,是Rumi,对比如下:

图22:购物袋

图23:购物袋

图24:购物袋

导演不厌其烦地特写了两次网站中的购物袋(图22-23),展示了两个照片!

——————————————

总结:导演想拍Rumi杀人,却处处误导Mima或Me-Mania杀人。但是,这种误导却不是那种pretentious“为了误导而误导”,而是同时展示了Mima的心理状态,成为感情表达和情节发展的一部分。

——————————————

我是看了Black Swan才来看Perfect Blue的;从核心到细节都有“借鉴”;但是,结构却简单很多。

要说什么,如此精妙的结构和浑然天成的艺术感,实在是,青出于蓝而于蓝…… ┑( ̄Д  ̄)┍

旧片了,这篇评论大概是没人看了的,但看了几篇都没说出这个意思,就忍不住激动地费了半天时间画图和截图,金敏大人,我必然是真爱了吧! ┑( ̄Д  ̄)┍

 2 ) 论如何模糊现实与幻想的边界,以及如何误导读者的期望

刚刚看完这部向往已久的作品,各种感性评价就不说了,网上评论有得是,俺倒是想以一个同人写手的眼光,来谈谈这部片子里面用的各种技巧。

今敏是靠大师级的现实与虚幻的交替手法起家的,而且至今仍在靠这个吃饭。《妄想代理人》里呈现出的还是他的老一套,这个且略去不表,单单来说这部处女成名作《Perfect Blue》。

故事从未麻放弃偶像歌手改行当演员开始。一上来就是一组平行镜头,同时交代未麻的谢幕演出和她回家后的状态,很巧妙地把主要人物都放上场了,有先声夺人的效果,而后是未麻回家后发生的种种奇怪事件,正是未麻表现出对怪异事件的恐怖感,让我一开始就认定,未麻只是一个可怜的普通人而已,不存在双重人格,后来不断看见幻像,更像是有人在别有用心的推动。再考虑作案需要的实际条件,就不难猜测真正的凶手了。

后面的故事一直在未麻的幻觉和她身边真实发生的血案之间交替着,偶尔出现的,是某位面目可怖的疯狂歌迷的镜头。于是理所当然地,读者的猜测在二选一的两个选项间摇摆,不知不觉忘了第三种可能,这是悬疑片之所以能成功的法宝。早期的悬疑,是故意地把片子导向一个方向,然后悄悄向另一边布下线索,让真相来得出乎意料又理所当然。然而现代读者早已被滥用的悬疑技巧锤炼出火眼睛星,光靠一边倒的方法对他们毫无作用,所以有了故意让人陷入二选一的新办法。

据某新东方老师说,他早年做推销员的时候问,你要这个吗?那么这个呢?最后往往铩羽而归。后来他发现,最好是改问,你是要这个,还是那个呢?于是顾客理所当然地陷入二选一的困扰中,全然忘记自己其实可以同时否决而这的。

笑,这就是所谓人性。

这里只说故事本身的讲述技巧,这个倒未必是今敏的贡献,更可能是原作者的功劳,下面要说的,是他如何故意模糊了现实和幻想的边界。

故事里,未麻和歌迷都有明确的画面交待他们各自看见的幻像,而且两人的幻像很接近,都是未麻当偶像歌手时的影像,都随着故事推进呈现扩大化的迹象,如果仅仅是这样,恐怕还不能让聪明的现代人陷入云里雾里,所以又加入一层,未麻所演戏剧里的影像。戏剧里的未麻,同样饰演了一个精神分裂的角色,根据日本动画往往喜欢将戏里和戏外照应起来的习惯,这样等于向未麻精神分裂这一选项又加了一层砝码,加上《fight club》这样经典剧情的影响,估计到故事进入最看不懂阶段的时候,大部分的观影者都已经倾向于这一选项了吧。在这样的情绪下,让那组著名的行云流水的镜头陷入无解境界的,是三次未麻演戏和未麻从自己房间醒来的交替镜头。一般来说,出现梦醒的画面,往往是为了说明,刚才主人公的经历全是梦境,所以理所当然地,我们认为未麻在做梦。但是未麻演戏在之前却是真实情节,那么,需要否定之前的剧情理解吗?鉴于未麻的确有精神分裂的倾向,这种看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很容易被遗忘的是,其实梦醒镜头可以简单地被理解为我们熟悉到无视的蒙太奇时间剪接而已。因为剪掉了未麻下班的镜头,未麻睡觉的镜头,所以理所当然地,我们怀疑刚才场景的真实性,怀疑之前剧情的真实性,试图推翻之前的所有看法。

待到未麻被歌迷强暴,杀死歌迷回来又发现歌迷尸体不见之后,大家都绝望地认定为未麻一定疯了,笑。

所以啊,我说所谓真实与幻想的交替,只不过是简单地省略,或者故意错用电影里暗示“这是现实”“这是幻想”的标志性镜头,这样的话会被打么?

还有,我想说,这片子明显是利用了我们这些自认为饱览艺术片的家伙的思维定式,《fight club》也有不小的贡献。

不过,其实,羞羞地承认,俺开头猜到了正确答案,结果啊,还是在华丽丽的更替镜头前,动摇了俺的想法,愣是到最后才发现滴。作者误导人的本事不是一般地大呢。

带着答案回过头去看的话,其实故事里暗示结局的伏笔埋得还是相当地多。首先未麻不会电脑,家里也没有,精神可以分裂,但硬件条件是不可能更改的,所以“未麻的部屋”绝对不可能是未麻的手笔,那么未麻的电脑知识是谁教的呢?谁又有条件如此了解未麻的生活,写出让她自己疑惑的日记,还能够进入未麻的屋子动手脚呢?作家的死,电梯下来,里面放着收音机,然后背后被人突袭,以电梯的速度,不可能是一人所为吧?未麻的鱼死掉的时候,她正在拍戏,谁又是当时提前走掉不在场的呢?

另外可以帮助理解的,是悬疑片的另一个套路:第一次看见某人,然后一晃眼发现不见的话,一般不是幻觉,而是凶犯以某种神奇速度跑掉,切记切记。要是主角说看见了什么然后出现某配角坚决否认还努力劝说主角的话,那么主角看见的一定是真的,切记切记。

今敏的剪刀果然厉害,居然可以悠悠闲闲布下这么多线索,用这么多老套路仍不露陷,这要得益于二选以外加镜头交替造成的解读难点,方能成就大业。Perfect Blue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心理悬疑片技巧的一种大成,考虑作者当时还是新人,只有两个字:佩服。

 3 ) 《Perfect Blue》今敏讲座完整版摘要

现在网上广为流传的是40分钟的版本,实际上这个视频完整版为110分钟。目前没有哪个字幕组把他翻译完全。于是我请教了一位日语大神的好友,一起来把这个完整版的视频重译一下。由于这类访谈拉片的形式翻译起来难度较大(今敏说话还文绉绉的好讨厌),我就让小伙伴先过一遍把主要的地方和我说一下。 看今敏拉片觉得他的作品不单是一部耐人寻味的电影,而是一部让人沉浸其中让人觉得美好的艺术品。闲话少叙,上干货。

在片头这场戏,今敏想表现未麻在演唱会和日常生活之间的相互切换,她的生活包括在粉丝前演出这种华丽的部分,也有日常普通的部分。在地铁这里,今敏用未麻听歌时比划拍子的动作,切到另一个场景——未麻在演出时类似的手臂舞蹈动作,即利用相同动作进行画面转场。这样的方式让镜头衔接非常顺畅,这种剪辑方式(顶针镜头)也是今敏标志性的风格。 回到家中的未麻,在她看自己养的小鱼时的这个镜头。今敏强调了一下这个构图。画面一分为二。画面左边的未麻看着鱼缸中的鱼,而同时也有人在外面观察着未麻。这种构图方式用了很多。你在看着别人,而别人也在看着你。

另外,这个房间的layout今敏十分重视,因为未麻的房间其实是这部电影的第二主演了。未麻不大的房间东西非常多而且杂。看见可爱的东西就随手买来,fan送来的东西也都在屋中摆放。今敏说自己的屋子也是这样,很乱。只留出一小块工作的地方即可。

下面这一镜,今敏着重说了一下表达不安的方式,主角看向窗外。

这个窗户今敏设计成4:3的比例,也就是以前老电视机的比例。窗户也像是电视屏幕一样,人在其中被观看着。 另外今敏提到,这部的剪辑方式有参考《五号屠场》,利用动作顺势转场(匹配剪辑或叫顶针镜头)。 下面是未麻参演的第一部剧,double bind(这个名字起得也很厉害啊,双重缠绕,正好符合未麻的处境)。今敏特意去拍摄现场观察,在拍摄中工作人员的状态。

下面这一幕又是涨姿势的地方。虚拟未麻和未麻的对话。这里这里的光影设计的很讲究。未麻这面为逆光阴影中的一方(未麻的衣服也为深绿色),而虚拟未麻的一面则是向着光。

画面构图上,虚拟未麻高高在上,真实的未麻蜷缩在矮矮的床上。“强弱”对比。

第一场杀人的戏。这个地下停车场的出口处(画面中央),今敏也做成了4:3的比例。象征这里每天也像电视一样,上演着一幕幕。

注意刻意被标注的三个字母 D I E 。今敏说这里他有借鉴到《蝙蝠侠归来》蒂姆伯顿1992年那版。(应该是猫女家里“hello there”在她黑化后变为了“hell here”的这一幕)

这里也是设计的很巧妙的一场戏。脚本家打开电梯时,出现一个CD播放器放着音乐,结合前面的铺垫,观众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会紧张的觉得这是怎么回事?等电梯再打开时,脚本家已经被杀害了。而且受伤醒目的地方是“非眼睛不可”。

今敏同时说,表达悲伤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先表达一些日常的东西,然后通过反差来营造悲伤。要比一开始就渲染悲伤来的好。 接下来也是很棒的一场戏。今敏说这里是他最中意的地方。虚拟的未麻再次出现,未麻慌张的追向她。 这里今敏解释说,虚拟的未麻一边跳跃着逃开,但同时也有一重邀请未麻的意思。这里是本田雄作画的(本田雄非常牛的画师,年纪轻轻被称作“师匠”的天才),今敏赞赏他作画非常棒。把女孩子可爱的一面、各式各样的形态画的非常流畅自然。 这里我特意多截了几张,这样全身奔跑的作画确实相当有难度(千年女优中同样有很多,大家可以回想下动画中这样全身奔跑的镜头其实很少见!)大家也感受一下。

本田雄,大佬画师

下面是一些未被采用的分镜。今敏说当时只有三万张原画纸。而一部剧场版动画通常是需要十万张左右。今敏的制作经费一直很紧张,但他都用自己的智慧来想法来弥补经费的不足。

觉得下面这张很棒,今敏讲到这里时还模仿“咕噜咕噜咕噜”你声音,今敏真是位可爱的导演!

觉得这里没有被用上很可惜!很有想象力,表现力的很棒啊! 哪个好心的字幕组接锅啊!这个很有意义啊!下面回复中有下载链接,也可豆油我。

 4 ) 超越时代(不止)十年的作品

2008年3月1日至3月12日,一个名为《十年的土产》免费展览会在日本新宿的眼科画廊举办,举办的意义是为了纪念十年前的一部动画《Perfect Blue》,举办人正是本片导演——今敏。

20世纪90年代初的日本动画,虽有押井守的《机动警察2:东京保卫战》这样的深刻作品,但由于吉普力工作室的一杆大旗,令观众对动画还停留在“给孩子看的幼稚作品”的观点上,特别是1995年的《侧耳倾听》——用80年代的作画风格混吃等死的一部作品——出来之后,愤怒的日本青年动画者拍案而起:“日文动画不能在这样下去了。”押井守创造了《攻壳机动队》,庵野秀明造就了——EVA——人类补不完计划,中村隆太郎与安倍吉俊在《黑客帝国》上映一年前搞出了比《黑客帝国》更酷更萌更超前的《lain》,今敏则在忙完了《回忆三部曲》的剧本与美术设定之后来做自己的《Perfect Blue》

今敏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以Battle Blue为名撰写了上万字的《Perfect Blue》制作日记,对于他来说这的确是战斗,而且是双重战斗:与时间赛——一年内从无到有做一部动画,与观众赛——如何骗到观众。

“观众渴望被欺骗”这个道理适用于任何的影视作品。如果你看的时候没有被导演骗到,完全在电影外隔岸观火,而没有入戏。这显然是导演的失败。今敏在自己的第一部导演电影中就将骗观众的方法用到了极致,蒙太奇剪辑、梦与真实的交叉、催眠、暴力表现、性暗示等等。其结果有三:

一是彻底击碎了“动画是给孩子看的幼稚作品”的腐朽观点。《Perfect Blue》成为了少有的不输给真人电影的悬疑巨作,日本amazon五星评论使用了“首次导演便有如此强的冲击力”这样的句子来形容此片,而且由于暴力表现与性暗示的缘故,本片在美国划分为R级(17岁以下观众需监护人陪同观看)电影,成了不折不扣的成人动画。
二是今敏之后的片子都变成了《Perfect Blue》的延续,在骗观众上没有了花招之后,今敏在剧情、画面、人文关怀与哲学立意上苦下功夫,也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三是一部分观众在被骗的同时,被影片的小技巧击败,看不懂这部影片。其实这部电影放在2008年看,对于经历了《黑客帝国》的中国观众们,应该不成问题。如果你连看两遍还看不懂,你应该先看一集《名侦探柯南》。

如果还要给这部电影找一个缺点,那只能是1998年发行的DVD简单的让人遗憾,没访谈没导演评论音轨,不过在十周年之际,我们迎来了这部电影的蓝光DVD,修复后的高清画面与157分钟的海量花絮,相信今敏看到了也要感叹,啊,那年弄的东西真棒啊。如果你从来没看过这部影片,现在是你弥补这个遗憾的最好时机,如果你的钱包充足,如果你还对动画电影有好奇心,如果你的脑细胞还没被弱智电影吞噬,你就会看到一部玩干你脑细胞的好片子——这是那个时代愤怒的日本青年动画者留给我们的宝藏。

 5 ) 三重人格和双重束缚

三重人格和双重束缚

看完《未麻的部屋》,观众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大多数人着眼于多重人格,但是仅限于此的话,似乎还不足以描绘出今敏的全部意图,事实上片中那部《Double Bind》已经抖出了导演所要表达的另一种想法:双重束缚,所谓双重束缚本身就是矛盾的表现,比如通常言行一致,会使受众得到一个相对明确的暗示,但是双重束缚下,言行可以不一致,诸如愤怒无比,但是脸上却在微笑,又如明明不重视,但是却表现的很积极,这样会使受众摸不清头脑,搞不清本意,而这也正是《未麻的部屋》带给我们的直接感受,如果以不同的着眼点观看此片,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但是却往往陷入到纠缠与矛盾之中,我试着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观赏此片:

第一个角度,关键在于对片子进行到1小时20秒时所发生的场景作出否定的判断,如果作出这个的判断,那么回卷到拍摄片场则为真,影片回卷之前,“落合惠利”等人在监控室的所有交谈全为未麻的幻想,是未麻在演戏过程中出现了双重束缚现象,一边在胡思乱想,一边又在认真演戏(因为她一直对自己的定位到底是演员还是偶像歌手矛盾),以此得到第一个结果,雾越未麻的助理日高留美精神分裂,她在网上创建并维护了(可能熬夜,这可以从她每天呵欠连天看出一般)未麻的部屋网站,以未麻的名义发布消息,同时精神控制了未麻的崇拜者Me-mania(演艺工司的保安)作为帮手,先后杀了编剧、摄影师,最后杀了演艺公司老板和“没有用处的依附的人”Me-mania,最后杀未麻失败,进了精神病院。但是有一个问题,演艺公司老板和Me-mania是怎么死在一起的,因为很难想像留美有足够的时间在处理两具尸体的同时接未麻到自己家,当然你也可以把这一切看成是在未麻睡着后留美才去做的。

第二个角度,雾越未麻、日高留美、Me-mania这三个角色应该是一个人,也就是高仓阳子,这个角度,关键在于对片子进行到1小时20秒时所发生的场景作出肯定的判断,“落合惠利”(这里也可能根本就不是这个名字了)问清醒了吗?能说出自己的名字吗?得到的回答是“我是雾越未麻”,如果这是拍戏的话,导演应该会叫CUT,因为影片之前已经说明,她的角色是高仓阳子的妹妹高仓莉香,但是片中报错角色名没有导演叫CUT,接下来的问题“是吗?”“做什么工作?”回答为“偶像歌星...不”“是演员,”,“落合惠利”顺着说“真是幸苦的工作呢!”在之后画面切到监控室时,出现两个男人,“《Double Bind》男主角”说,“她完全认为自己就是演员新人雾越未麻,”“落合惠利”回到监控室说“分离同一性障碍,”“就是多重人格,”“所有的案件都是她在变成另一个人格时所犯下的,”另一个男人问:“阳子的人格到哪里去了?”“落合惠利”的回答是:“原来的人格高仓阳子,对她来说已只是在戏剧中的登场人物,”尽管很快出现了画面回卷,但这一点是不可能出现在电影制作画面的回卷中的。

以这些为中心考虑的话,我们得到的结果是高仓阳子幻想出了女演员雾越未麻,同时幻想出这个雾越未麻正在参演一部名为《Double Bind》的电影,在这部幻想的电影里她为自己创造的角色是一个模特高仓阳子的妹妹高仓莉香(高仓阳子原本是个现实中的人),那么这个高仓阳子的精神问题是怎么出现的?“落合惠利”说,“曾经是平凡的女子,”“在脱衣舞场被强暴,她把这些事都当成是在戏中发生的,籍此来得到解脱。”

以此一切顺理成章,所有的一切,歌手、演员、经纪人、导演、拍摄电影甚至整个世界等等都是这个高仓阳子的幻想,包括在精神病院看望留美,

也就是说,片子进行到1小时20秒时的一幕给了我们一个双重束缚,衍生出的两种结果(当然还有其它的,但绝对矛盾的颠覆性结论可以分成两个)每个都牵扯到多重人格,只是发生多重人格的主体不同,片中有很多关于三和二的暗示,包括三人假面战队、三个评论男、三人的CHAM组合、开头的只剩三本,也许是暗示高仓阳子精神上的三位一体,三重分裂,玻璃缸中剩下的两条活鱼、未麻退出后的二人CHAM组合、电影的名字则似乎暗示着留美的双重人格和未麻的双重束缚(明明不想做却要做)。

所以我的看法就是这样,通过矛盾的暗示和细节令片子整个处于开放式的架构中,让观众们产生双重束缚,即影片从开始、过程、结尾的所有部分都是开放式的,观众可以从自己的观察角度自由选择影片中的暗示与细节进行组合,由此得到不同的结果,就主角而言,要么是高仓阳子,要么就是雾越未麻。

这片子等于是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真实体验了一把双重束缚理论

 6 ) 在今敏的作品中,《未麻的部屋》的剧作表现处于什么水平?

很少给电影5分,本意是4.6分,但豆瓣没有这样的评分机制,所以打了五星。

这是唯一一部看完一部,嫌不过瘾又看了一遍的电影,正如导演今敏所说,你可以任意解构这部电影,如果一部电影容许观众有各种解构,已经不能用优秀二字来评价了。

就拿大部分国产电影来说,有的基本没有解构空间,因为它太直白太粗暴,有的甚至沦为说教,不停输入自以为是的观点,用填鸭式的方式贩卖可怜的所谓主题、情怀。

这部电影里有《穆兰赫道》的影子,这么说其实并不准确,毕竟这部电影是在它之前,梦中梦的结构,又可以看作最早期的《盗梦空间》,不过这个造梦师是精神分裂而已,她凭一己之力创造了一个非凡的梦幻世界,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随着梦境的深入,不断地加入新的人物,这个梦境越来越不稳定,主角搞不清,连带着观众也蒙圈,但它的主题丝毫不糊涂的,一个涉世未深的女子在遭遇强暴后陷入多重人格精神分裂的故事。

那么问题来了,谁是本体?

个人认为本体是高仓阳子,也就是未麻参演的角色名字,这个角色杀死了模特儿姐姐,继而取而代之,但这是主角的本名。

再说未麻,未麻是阳子虚构的人物,虚实是怎么界定的吗?在《盗梦空间》有一个陀螺和音乐作为虚实的分界线,同样的这部电影里,每当地铁呼呼响过,这是在提醒观众,这才是现实。

从一开始未麻和另外两个女孩献唱,这就是阳子虚构的场景,彼时的她正坐在地铁上听音乐,而音乐正是CHAM这个组合的主打歌,从下面的观众嘀咕声中得知,未麻是小丽出了事故后顶替她得以加入的,但实际上另外两个成员就是小丽和雪,在开唱前紧张得不行的她,反而另外两名成员就沉着得多,因为CHAM组合根本就只有两名成员,这个烟雾弹放得好大呀。

在舞台上,我们可以看到未麻位居C位,这么好的地位和表现,可以说未麻的表现还是很优异的,但她的选择是退出组合,不觉得很奇怪吗?最后告白观众,说自己要退出组合时,未麻一直说不出话来,反而是另外两个成员说的,未麻反而失语了。

未麻是CHAM组合,根本就是在听她们音乐的阳子,在地铁上构想的一幕画面,因为她想当歌手,但以她的能力根本无法胜任偶像组合,为什么呢?

我们在未麻的经纪人留美身上找到了影子,歌手未麻是阳子分裂出来的第一人格,而留美则是她的第二人格,从对话中可以得知,留美的身份是一个过气的无名歌手,这说明阳子有一定的音乐素养,但以她的资质根本不可能达到CHAM组合水平,另外看留美的体形也能看出她的身材也不够好,这些足以让她无法成为一句流行歌手,这一点阳子是清楚的,但谁能阻挡梦想呢?

一方面清楚知道自己不行,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成为偶像歌手,在这种矛盾中,会反复出现歌迷们互相打骂对方,于是她的造梦计划又拉出一个人,就是死忠歌迷,也就是后面的猥琐男,这个人最初的出现,代入的是一个疯狂追星族,他迷恋歌手未麻,为保护她不惜要杀死演员未麻。

这个角色各时期的变化也是很有意思的,如果细心观察,你会发现未麻的时间是滞后阳子的时间,未麻从歌手成为演员的时间线,也是阳子憧憬歌手,路遇星探,被猥琐男强暴的时间线,而阳子为了麻痹痛苦,创造了一个未麻的故事,一再告诉自己强暴在演戏,拍裸照是她成为演员付出的代价,那么影射到现实生活中就是这样的版本。

想当歌手不如意的阳子被骗子以招募模特儿为由,骗到夜总会,这也是她要杀死模特儿姐姐的影射,在拍强暴戏时导演说想找的夜总会,但因为听说是这种戏拒绝提供场地,未麻是躺在表演台(T台)在一帮男人的围观被强暴的,那么映对到真实的阳子身上,是阳子被拉到T台上强暴,被人围观,且拍下了裸照。

因为我们知道拍强暴戏,女演员是无需真的被强暴的,一开始阳子想以这不过是演戏来麻痹自己,但真的强暴时她是无法再假装下去了的,她的另一个分身留美泪如雨下,她知道真实情况,所以一开始坚持歌手路线发展,反而转型去当演员,但这一切无济于事,就如失意歌手阳子被骗当模特儿,瞬间一切急转,无论如何也是阻挡不了的事。

现实世界的标识,除了呼呼响过的地铁,还有刚出场在地铁听歌的阳子穿的那件深蓝外套,这件外套反复出现过好几次,剧情越往后走,地铁的呼啸声越来越远,外套也没有再出现了,这说明她虚构的世界已经越来越不稳定了,新出现的人物也越来越多,剧作家、导演、猥琐男,虚构世界出现了混乱,第一人格歌手未麻已经虚化了,转而是演员未麻的实化,剧作家之死在视学上呈现也是虚幻的,一部录音机放出的歌就能杀人吗?

阳子也觉得困惑,于是她在对手女演员(也是女心理医生)那儿得到了启发,幻影是不可能杀人的,于是第二幕杀人时才会有真实的人、物和凶器,凶手就是以她为原形虚构出来的。如果说此前她还能区分现实与虚幻的区别,在杀人后她已经无法分清了,当然也试图努力去区分,于是才有女演员和她对话,给她一些解释,而为了让解释合理,她对自己的虚构重新做了建模,由于想做得真实,反而陷入于时间的反复之中,而她的现实世界逐渐瓦解崩溃。

与此同时,女演员和她的对手戏,其实也是心理医生对她的治疗,让她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猥琐男对她做的那些事,在T台上反杀时这段裸露和暴力达到最大释放,对应的现实是阳子杀了侵害自己的男人,而一直保护她的留美也出现了。

最后歌手未麻和演员未麻的决杀,不时出现留美的映照,这时可以看作歌手未麻和留美的人格合二为一了,能不能看作是心理治疗起到了作用呢?这期间阳子已经认清了被强暴的事实,并且杀了人,分裂出来的人格就少了一个,但在突如其来的车祸时,歌手未麻死了,但演员未麻还是保留了留美的人格,这里可以看作是一场人格大战。

演员未麻到疗养院给留美送花,为什么会是留美留在了医院呢?而这个时候未麻开始大红大紫,这个结尾你可以看作是《一级恐惧》里的爱德华 诺顿,此时人格上的演员未麻战胜了留美,最后阳子只剩下一个人格,演员未麻。

所以阳子是治愈了,还是没有没有治愈呢?我倾向于她没有治愈,她是以演员未麻的身份活着,本体以留美的身份留在了疗养院,而幻像以演员未麻在外面大好风光。

另一种解释也可以看作真实的阳子出了疗养院,就像《一级恐惧》里的爱德华 诺顿一样。

但同样,还在人格分裂当中。

你怎么看呢?

 7 ) 根据时间线解析《未麻的部屋》

写之前,先回答几个大家都想知道的问题,这里就根据影片进行的顺序,来作提问和回答

1.土居正是谁撞的?

土居正是电影开头三个小混混的老大,在C团唱歌的时候扔可乐罐,然后打了保安的那个

答:土居正是被丑男(网名ME-MANIA)撞的

土居正被撞1

土居正被撞2

证据1:通过后面的镜头我们可以看到丑男开车撞了未麻,那么之前为了保护未麻,开车撞人也不是不可能。

证据2:这个报道是单独被裁剪下贴在未麻他家的电梯里的,说明是有意给未麻看到。并且未麻看到这张纸那天发现丑男站在门口看着他,颇有一股“我给你报仇啦”的意味。

2.爆炸的信是谁寄的?

这件事发生在土居正被撞之前

答:最大的可能性是土居正

根据电影最开始的片段,我们能看到土居正对未麻有很大意见,在c团活动现场捣乱被赶走之后耿耿于怀,因此已知土居正的可能性最大。

当然也不排除其他有粉丝为了抗议未麻转型做演员,但是作为粉丝的话应该是不会做出伤害自己偶像的行为的。

正因为丑男也是这么想的,觉得寄信的是土居正,所以就有了后来撞他的报复。

3.未麻的部屋这个网站是谁在掌控?

答:留美

我们来回顾未麻第一次进入网站时看到的“未麻的部屋“发布的信息

日记1:今天回家的路上,又去了那家超市买东西,矿泉水加牛奶,牛奶果然还是要买牛印的啊,原谅我这一点小奢侈吧,然后是我的宝贝儿橙科鱼的食物

看起来像是有人在跟踪未麻,但是未麻是在上网的前一天买的这些东西,当天晚上也是留美帮他安装了电脑,留美是在他家看到了这次收据知道她买了什么,因此发了这条日记

日记2: 5月12日,《双重束缚》的主演落合惠理小姐的演技好震撼,镜头前后判若两人

这句是未麻的原话,他说这句话时,留美就在她旁边

镜头前后简直判若两人

录音:”你是谁,你是谁,你是谁······”

影片中未麻刚到片场的时候一直在练习这句唯一的台词,边上同样坐着留美,他完全可以给未麻录音。另外网站中写的是今日之言,说明每天都有新的录音放上来,这也只有每天都在未麻身边的人才能做到。

在片场练习“你是谁”台词

练习台词的后一个镜头

4.编剧涉谷是谁杀的?

答:留美

通过后面的剧情我们知道留美得了多重人格,她的另外一重人格认为自己才是未麻,那么留美是在什么时间产生的多重人格呢?我们可以通过导演留下的时间信息,来解答这个问题。

在拍了强奸戏之后,未麻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会产生幻觉看到以前的自己的“幻影”与自己对话,她在浏览“未麻的部屋”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在6月24日发布了这样一条日记:

“6月24日,大家来救救我,那些全是他们逼我做的,都是原作者的错”然后是无数个“救救我”

未麻看到之后大喊不是她发的,不是她的想法

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其实有一段回忆,可能很容易被忽略,那个回忆是在未麻第二次醒来的时候。未麻第二次醒来日历上写着是7月,然后他转头和留美吃甜点对话的时候,日历上写的实际是6月,所以很多人当时没看懂他们的对话,但是只要知道时间,就能理解他们说的意思。

未麻第二次醒来日历是7月

转头和留美对话实际上是发生在6月的回忆

未麻”咱们好像好久没见了呢“

留美”我也很忙的么,怎么样,拍戏还习惯吗?”

未麻“恩,虽然很辛苦,可毕竟是自己做出的选择”

留美“未麻这不是也成熟了嘛,不过所幸新的未麻也能受到欢迎”

未麻“恩“

留美”你这是一副不赞同的表情呢,我说,未麻,你是不是受到了骚扰,那个网站我也去看了,那种做法,就算是对转型的抗议也做得有点过分呢,我劝你还是不看为好“

未麻“不过,那样说不定才更像真正的未麻,隐藏在心底某处的另一个我,如果,如果她擅自开始独立行动的话”

真正的未麻?

未麻这段话中留美指的对转型的抗议,指得就是6月24日那边写满“救救我”的日记,但是未麻对于这件事情的回答,对于留美来说,就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因为未麻的肯定,让留美的第二人格出现,或者说越来越严重,以为自己才是真正的未麻,自己才能洞悉未麻的想法,而对于玷污了自己形象的编剧,肯定是杀之而后快了。

通过影片我们可以看到编剧涉谷案件之后,c团办了一个新歌的活动,那个活动的时间就在6月27日,这个时间可以通过未麻的部屋发布的日记得知。

“6月27日,谢谢大家来看今天的演出,果然我还是最喜欢在大家面前唱歌呢”

说明涉谷案件发生在6月24日至6月27日之间,那么回忆中未麻和留美的谈话时间,也是就发生在这段时间,并且早于编剧涉谷案件。因为未麻对这次留美日记的肯定,加重了留美的第二人格,导致了编剧涉谷案的发生。

5.摄影师是谁杀的?

答:留美

编剧涉谷案中警方透露出的情报:被害人涉谷被凶手用锥形利器袭击全身数十处刺伤,警方怀疑动机为个人恩怨

摄影师案中警方透漏出的情报:据警方提供的信息,村野全身被利器······凶手使用的凶器,与几天前发生的著名编剧涉谷被害事件中使用的凶器极为相似,据此,警方怀疑事件可能牵扯个人恩怨

两个案子的作案手法,作案工具相似,极有可能是同一个人犯案的

在被车撞之后,加上严重的精神压力,未麻应该是得了短暂性失忆,并且时常精神恍惚

通过未麻经常需要看“未麻的部屋”发的日记,才能知道自己白天做了什么,比如去原宿购物

去原宿购物,FGG的袋子

在摄影师被杀后,未麻第三次醒来,根据日历被遮挡的部分可以推理出也是7月份的某一天,上午9点多

未麻第三次醒来日历

未麻第三次醒来时钟

未麻在柜子里发下了装有杀害摄影师时穿的衣服,装在自己去原宿购物的袋子里,其实此时包括未麻和观众,都认为是未麻的另外一个人格杀害了摄影师,实际上未麻从来没有过第二个人格,她只是出现幻觉和对自我的怀疑,然而真正人格分裂的是留美,也是她杀害了摄影师。

也就是此时未麻认为自己有了第二人格,直到影片最后和留美的对话,才解开了这个结。

在留美杀摄影师的镜头中,出现了红绿蓝三个颜色的灯光,实际上是在和片头做呼应。

摄影师案中的灯

片头三色战士

三色战士的任务是守护网络世界的和平,就像留美,或者说“未麻的部屋”这个存在于网络中的未麻,守护未麻那样,消灭所有伤害她的人。

6.丑男(网名ME-MANIA)为什么要杀未麻?

答:因为“未麻的部屋”,也就是留美的指使

留美的任务不是守护未麻吗?她为什么指使丑男杀未麻?

因为留美认为自己才是未麻,她杀编剧和摄影师,为的是守护“自己”,而另一个玷污她的,邪恶的未麻,同样是她要消灭的敌人。于是留美怂恿丑男让他帮自己杀掉未麻,然而在丑男失败之后,留美才决心要亲自动手,也就有了影片最后对于所有问题的解答:留美的双重人格。

留美是怎么指使丑男的?

通过邮件。

最早出现这个邮件一词的时候,是在未麻浏览“未麻的部屋“的时候看到的一条:

“今天又是忧郁的一天,不过看到大家的邮件,心情稍微好了一些呢”

当时未麻对邮件表示好奇

邮件的好奇

在未麻的全裸写真发布之后,丑男把自己能买到的写真全部买走,希望自己的偶像不要被别人视奸,回到家里,收到了“未麻的部屋”发来的邮件,于是有了丑男和留美以下的邮件来回

未麻的部屋:“至ME-MANIA先生,谢谢你每天给我写信,你会相信我的,对吧,那个不是我,那个不是我,是个冒牌货

丑男:“当然了,未麻不可能干出那种事情,真正的未麻由我来守护”

未麻的部屋:“我相信你,ME-MANIA先生,我还是我,永远和你在一起,可是那个冒牌货总是在阻碍我,你说我该怎么办才好?”

丑男:“我来解决她”

未麻的部屋:“谢谢你ME-MANIA先生,我能够依靠的只有你了”

留美发出的邮件

于是,有了后面的丑男开车撞未麻的情节,但是那次没有撞死未麻,只是导致了他短暂性的失忆,所以丑男展开了第二次行动,打算在剧场把未麻先奸后杀,但是却一个不小心被反杀了。

7.丑男的尸体为什么不见了?

答:留美在未麻换衣服的时候,来到剧场处理掉了尸体

留美在走廊发现未麻的时候,未麻的衣服被撕的破烂不堪,等未麻来剧场找尸体的时候,我们发现未麻已经换了一套衣服,也就是换衣服的时间,给了留美有处理尸体的机会。

未麻衣服破烂不堪

换了一套衣服回到剧场(留美早就在这里了)

8.田所是谁杀的?

答:留美

留美为什么会杀田所?

因为在剧中剧《双重束缚》杀青之后,留美问田所未麻的下一份工作是什么,田所说录像带的女主角,还是带色情成分的,不过也是没办法的嘛~

因此惨遭杀害,死的方法也和编剧,以及摄影师一样,被挖去了双眼。

田所也被挖去双眼

===================================分割线=====================================

ok,分析完这几个问题,影片被隐去的剧情基本都能梳理完了

接下来就按照时间线的顺序,还原一下电影进行的情节

按照时间线的电影情节梳理

影片开始之前

1.留美创办了“未麻的部屋”这个网站,每天会上传未麻的最新动向,而且会通过录音,上传一段未麻当天说过的话,就好像“未麻的部屋”这个网站是未麻本人发的一样

2.丑男每天都会发邮件给“未麻的部屋”,是未麻的狂热粉丝

5月份

1.未麻在C团的一次活动中宣布单飞

土居正在这次活动中捣乱,被丑男赶走,耿耿于怀

活动当天回到家,日历上是5月

2.未麻回到家,通过粉色信封知道了“未麻的部屋”的存在

3.《双重束缚》片场,田所被土居正寄来的爆炸信炸伤

4.丑男为了报复土居正,将其撞伤,并剪切下报道贴在未麻家的电梯让她知道

5.留美帮未麻安装了电脑,并教她怎么上网看“未麻的部屋”

6.C团的新歌排名进入TOP100,看着两个在庆祝的旧队员,未麻第一次走神回想起以前当偶像时朋友对她的鼓励(开始有点后悔没有继续做偶像了)

一瞬间的回忆

7.被安排了强奸戏,为了不麻烦大家而答应了下来,在回家的地铁上,第一次出现了幻觉:看到了偶像自己的幻影

幻影第一次出现

8.在强奸戏片场,留美愤然离场,心理逐步开始产生变化

9.强奸戏之后,未麻在看到家里的鱼都死光了一样,再也控制不住情绪失声痛哭,此处也暗示未麻的精神世界开始崩塌,幻影第二次出现

鱼儿都像死了一样

镜子中的2月,实际是5月

10.幻影第二次出现之后的一个镜头,鱼缸里只剩下2只鱼,暗指这个世界上开始出现了“2个”未麻,看似未麻开始人格分裂,实际是愤然离场的留美开始人格分裂

鱼缸只剩两只鱼,说明是写意

6月份

1.强奸戏播出

2.“未麻的部屋”发布日记:“真讨厌,再也不想演连续剧了,制片人是个色大叔,角色还超变态,还是最喜欢在大家面前唱歌啊”

6月22日

1.“未麻的部屋”发布日记:今天又是忧郁的一天,不过看到大家的邮件,心情稍微好了一些呢

6月24日

1.“未麻的部屋”发布日记:6月24日,大家来救救我,那些全是他们逼我做的,都是原作者的错,救救我救救我救救我救救我救救我救救我救救我救救我救救我救救我救救我救救我救救我救救我救救我······

2.未麻看着这篇日记,大喊不是我发的!此时幻影第三次出现,说“当然不是你,这才是真正的未麻啊”

幻影第三次出现

3.幻影是未麻的想象,她说出的这句话也反映着未麻内心的真实想法,说明现在的她已经慢慢开始认同“未麻的部屋”,觉得她说的话似乎才能更代表自己的想法,第三次幻影的出现,标志的未麻自我怀疑的开始

6月25日至6月26日

1.留美来未麻家做客,未麻说“咱们好久没有见到了呢”,说明上次5月份留美在强奸戏片场离开之后,就没有再见到未麻了,时间差不多一个来月

2.留美询问未麻对”未麻的部屋“日记的看法,未麻回答“那样说不定才更像真正的未麻,隐藏在心底某处的另一个我,如果,如果她擅自开始独立行动的话”,也就是这个回答,加重了留美的第二人格的分裂

6月27日凌晨1点

1.编剧涉谷遭到杀害,被留美用锥形凶器捅了十几刀,并挖掉双眼

2.编剧涉谷的尸体被送到5楼,暗示他是因为5月份做的那件事情,而付出的代价

电梯停在5楼

6月27日白天

1.未麻在听到编剧出事之后,变得非常忧虑,幻影第四次出现,说编剧是自作自受

幻影第四次出现

2.C团在这天参加活动进行表演

3.未麻在这天拍摄了全裸写真

4.未麻为了是否要拍“毛”的问题,躲在厕所迟迟不肯出来,幻影第五次出现,这次的幻影直接跑到C团活动现场唱歌去了。丑男看的两眼放光,“未麻的部屋”也在当天晚上发布日记说今天上台唱歌好开心,这个情形我的解读是:此时包括未麻,丑男,留美这三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内心想法“要是当初坚持当偶像就好了”,而且他们的这种想法,都越来越强烈

幻影第五次出现

幻影第五次出现2

6月27日晚

1.“未麻的部屋”发布日记:谢谢大家来看今天的演出,果然我还是最喜欢在大家面前唱歌呢

7月份

1.未麻的漏毛全裸写真发布

2.丑男为了不让偶像被视奸,买了所有能买到的写真

3.丑男收到“未麻的部屋”发来的邮件:至me-mania先生,谢谢你每天给我写信,你回相信我的,对吧,那个不是我,那个不是我,是个冒牌货。并被怂恿去杀掉那个“假的”未麻

4.田所带未麻来参观C团的电台采访,幻影第六次出现,未麻为了追幻影,被丑男用车撞了

幻影第6次出现

5.被撞之后的未麻出现了短暂性的失忆,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差,甚至记不得自己白天去原宿购物过

6.《双重束缚》男主说“可是幻影是杀不了人的啊”,女主回答“但是,如果幻影找到了化身呢”

7.摄影师被留美杀害,同样是用锥子捅了十几刀,挖去双眼,镜头中甚至有桶下体的画面,摄影师被杀过程中出现的面具,暗示杀人的不是动画中表现给观众看的未麻,而是带着未麻面具的留美的第二人格,还有上文中三色灯的暗示,这里就不赘述了

面具的暗示

8.未麻知道了摄影师被杀的消息,看见衣柜中带血的衣服,开始怀疑自己,甚至开始怀疑是否自己看到的幻影真的找到了一个化身,由此也逐渐地,未麻开始无法分辨戏里戏外

9.很多人讨论的”现实中的一分钟“,我的解读是:并不是说这一分钟就代表了真正的现实,然后推翻整部影片做过度的重组,这样是不合理的。

其实根据未麻逐渐的心理变化,我们可以知道此事的未麻已经精神恍惚,无法分辨戏里戏外了。

无法分辨戏里戏外,这个点尤其重要,这一分钟的对话就是展示未麻都已经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未麻,还是阳子,自己的生活是拍戏,还是拍戏是真实的生活?

有后面一段剧情也可以佐证。杀青后未麻在走廊上遇到惠理,说了一句”瞳子“(剧中剧的女主名字)惠理说戏都拍完啦我又不是瞳子了,还说了一句“幻想不可能变成现实”,让未麻快点从角色里出来,说明此时的未麻已经确实难以分清剧中角色和现实自己的身份了

分不清戏里戏外

10.丑男出现,把未麻抓进剧场,准备先奸后杀,结果被反杀

11.留美在田所口中得知他要给未麻安排色情录像带的工作,用同样的手法杀害田所,也就是锥子狂刺并挖去双眼

12.留美在走廊发现了衣服破烂的未麻,让她去换衣服,并前往剧场隐藏了丑男的尸体,丢到田所的尸体边上

13.留美开车送未麻”回家“,然而实际去的是自己家,因为留美把自己家布置的和未麻的家一模一样

14.未麻通过窗帘外面和电车的距离判断出这里不是自己家

15.真相揭晓,留美追杀未麻

16.未麻在被留美追的过程中,突然停下看到了镜子中的自己和留美,也就在此刻,未麻觉醒了(这个镜头至少停顿了5秒)

未麻的觉醒

17. 最后的觉醒对话

留美“来吧,到结束的时候了,这个世界上不需要两个未麻”

未麻“我就是未麻啊”

留美“可笑,未麻是偶像呢,你就是个肮脏的冒牌货”

未麻“我不管!我就是我!!!”

然后撕掉留美的头巾,留美也变成了原形

多年以后

1.未麻已经走出阴影,坦然接受了现在生活,而且成为了带明星,经常会来看望留美,因为她觉得留美,其实也是一个帮助她走出自我怀疑的人

医院的留美

===================================分割线=====================================

以上

铁子们有问题欢迎讨论补充呀~

 短评

达伦,你到底从今敏那里偷了多少灵感,这和《黑天鹅》的设定有很多相似之处啊!镜子的割裂,心理暗示,散碎的剪辑,真他妈牛逼。

7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想想看这才是1997年的动画电影!今时今日很多真人电影仍然无法比拟它的用心良苦、诚意、和所达到的效果。为了扑朔迷离,今敏用尽心思。

8分钟前
  • 昏金暗玉
  • 力荐

惊艳,这片子夏天看可以降温。

10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強姦戲可以理解,拍裸體寫真就絕對是敗筆(雖然是留美發瘋的關鍵),這樣一來未麻的演員定位就有問題了,到底是實力派呢?还是三級片明星呢?

14分钟前
  • 有未始有始也者
  • 推荐

好的剧本就是就算你猜到了结局也猜不到全部

15分钟前
  • 如花就是小妖
  • 力荐

谁说今敏不牛b我跟谁急

19分钟前
  • 老阿飞—故园
  • 推荐

这绝逼不是给小孩子看的动画

21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又是一个精神病,ME-mania长得吓人啊,恐怖..动画不是给孩子看的.,,

24分钟前
  • 伊麗莎白
  • 推荐

最好看的今敏。一个细节,所有被杀的人都是被刺了眼睛。

25分钟前
  • 木由
  • 力荐

今敏大师导演的第一部动画,原来就如此牛逼!与之相比《黑天鹅》简直如同一个拙劣的模仿者。人格的分裂,梦境、戏剧和现实的混淆如此诡异、出色,只有动画……不,只有今敏的动画才做得出来!凌厉的剪辑令80分钟里观众时刻紧张万分。不停的思考情节和人格的真假。浑身冒冷汗。黑天鹅弱爆了!//20180923SAME法文展映。时隔多年再刷,买了原画分镜设定集,又看了今 敏的书了解了制作的来龙去脉。在影厅里依旧看得头皮发麻。除了因制作问题在作画方面有瑕疵,在剧情、分镜、音乐上堪称完美。梦境与现实,真实与虚幻,人格分裂、戏中戏……环环相扣,大师处女作即展露出尖锐的锋芒,已能看到后来作品的影子

30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片子结尾将一切坐实为留美所为不能不说有丝遗憾,其实我个人更赞赏影片60多分钟时的那个剧情构思和说法,即,之前所发生的一切只是一个名叫高仓阳子的平凡女子的人格分裂,把自己幻想为偶像歌女雾越未麻,把自己不堪回首的遭遇幻想成在演戏,藉此得以解脱。

34分钟前
  • 易老邪
  • 力荐

这就是那种即便导演给有一个看似“封闭”了的结局,也依然完全“开放”的片子。任何一种诠释都可以成立,也都无法彻底成立。

39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边看边起鸡皮疙瘩,但看到结尾为什么觉得很励志……电影海报是神作

40分钟前
  • JOJOORC/Z
  • 推荐

浮生暂寄梦中梦,世事如闻风里风。

41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梦境 现实 虚幻 穆赫兰道的感觉

42分钟前
  • RIVERSDIARY
  • 推荐

看今敏解读,他自己提到《梦之安魂曲》里浴室镜头的模仿:“什么致敬,明明就是抄袭!那个坐在浴缸里的女主角就是詹妮弗·康纳利。后来我还和她坐过同一架飞机,结果她在头等舱,我在经济舱。”哈哈哈哈哈哈

47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力荐

《黑天鹅》《梦之安魂曲》轮番借鉴本片。在日本做idol真是不容易,总是在理想和现实中挣扎,被大量地消费色相,想起了也曾被剥削过度的天地真理、冈田有希子、南野阳子、酒井法子、小泽夏希、宫泽理惠和泽尻英龙华……也许这样的悲剧还会一代接着一代地进行下去

50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还行

惊悚得头发梢都立起来了,今敏就是动画界的大卫·林奇啊!虚实切换得让人叹为观止~

5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日本人真会扯,日本偶像文化之变态写照。虽然今敏这部动画各方面还算可圈可点,但由于悬疑类书籍阅览过剩,这个结局在片子中段就被我猜透了。

55分钟前
  • 苇间疯
  • 推荐

97年的创意极度了不起,真实和幻觉之间的转换迷人而可怕。比较苛刻地挑一个刺是人物性格的塑造较为粗糙,题材选择太过梦幻,减少了“真实得可怕”的力度。

56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