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口脱险

喜剧片法国1966

主演:路易·德·菲奈斯、布尔维尔、克劳迪奥·布鲁克

导演:热拉尔·乌里

 剧照

虎口脱险 剧照 NO.1虎口脱险 剧照 NO.2虎口脱险 剧照 NO.3虎口脱险 剧照 NO.4虎口脱险 剧照 NO.5虎口脱险 剧照 NO.6虎口脱险 剧照 NO.13虎口脱险 剧照 NO.14虎口脱险 剧照 NO.15虎口脱险 剧照 NO.16虎口脱险 剧照 NO.17虎口脱险 剧照 NO.18虎口脱险 剧照 NO.19虎口脱险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7 10:23

详细剧情

二战期间,英国一架飞机在执行轰炸任务中,被德军击中,几名英国士兵被迫跳伞逃生。他们约好在土耳其浴室见面,并用这次行动的代号“鸳鸯茶”作为接头暗号。他们分别降落在法国巴黎德军占领区的不同地点。大胡子中队长雷金纳德被动物园管理员所救。而另外两名士兵,也分别在油漆匠奥古斯德 (布尔维尔 饰)和乐队指挥斯塔尼斯拉斯(路易·德·费内斯 饰)的帮助下掩藏好了。即便德军展开

 长篇影评

 1 ) 想到的

       充满了逗哏的喜剧战争片,法国是个出喜剧天才的国家,从电影诞生初期开始就是一个有喜剧传统的国家。二战+搞笑题材的电影,看过也不错的还有刘别谦的你逃我也逃(TO BE OR NOT TO BE),还有卓别林的大独裁者。前者的幽默更多的在于制造误会和机智的快速对话,后者在于演员夸张的表演形成的卓别林符号性的演绎。而这部电影在每一个人的平均性贡献中,和较收敛的演绎中,夸大环境,表现和平团结抗日,呈现了一部出色的喜剧电影。
    什么时候国产的喜剧电影,不能是小市民在抗日,不能凸显小中的英雄,《厨子、戏子、痞子》虽然卖出了一小步,在类型呈现上有了喜剧战争题材,但是更能引起轰动的是,把这种题材给活灵活现,不那么紧张做作,是全民呼吁和平而不是我党内部的奉献精神。
    毕竟第一是生存,在生存基础上的凸变,这才是接地气的。

 2 ) 战争的残酷

很多都说本片用喜剧手法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战争的残酷不一定要用血腥来表达~我不同意这种说法~ 我认为本片并未想表达战争的残酷~它只是想用戏剧的形式抚慰人的心灵,讽刺战争的无意义~ 在影片的最后,中队长和油漆匠,指挥家一行人在空中撑着滑翔机自由的飞翔也凸显了战争结束后人们获得自由的美好未来~总之这是一部精神大餐~我们不得不感叹法国人的喜剧天赋~

 3 ) 想起老袁

整理网盘时在一个文件夹看到了好多以前保存的片子。文档里的片子惊人,大到《珍珠港》小众到《转山》
        扒了很久,看到了《虎口脱险》。电影的画报喜感很强,色彩浓烈直击视网膜。不由得想起当时缓存这部片子的理由不过是因为高二时的班主任,我的语文老师老袁。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教育者,虽然成绩不好跟老袁关系也平平,甚至还给他惹过小小的摩擦。可是不得不承认老袁算是我学生时代遇到过的真正的老师,不圆滑不世故。知行合一,为学问的一个真人。
        老袁每个星期周六都会给我们放映一部电影,高二十六岁的年纪正是处于比较盲目自信,不屑常规的时候。那时疯狂的迷恋文艺迷恋诗歌迷恋娜塔莎,波特曼,张曼玉,leslie之众的,那个年纪喜欢小众渴望孤独热爱悲情。《重庆森林》《步履不停》《爱的捆绑》之类的,对于老袁放的片子类型我用脚趾头想也知道肯定是警世励志,不不不我不要看。骨子里认定那种都是唬人的,混淆视听。毕竟成功不可复制,我甚至觉得经验也不可借鉴。所以周六晚上我都会提前早退回家
         忘了是哪个周六,电车没有电只能等待三土放学载我回家。无聊到爆,教室漆黑一片只有前方的幕布是亮的,看了一会儿荧幕上出现了任达华,吴君如。我不由得惊喜港片哇呀爱看,可是又想象不出这组合能演出什么励志题材教育类型。抱着探究的心我竟看了进去,朋友们应该知晓的就是《岁月神偷》
         它真的打动我了,这个它有老袁也有这部电影。说不出谁更多,或许各半各半,从那以后我对老袁多了一些说不出的情愫,突然觉得这个中年男人的精神世界应该是很温情的。
        之后的周六我在也没有缺席老袁的电影,甚至会期待他的电影,猜测他这个星期又带来怎样的电影,又会给我怎样的感动。
        我也从没有告诉过老袁,尽管我心里有千万次的想要跟他聊聊,但是终归没有。那一年看了老袁太多的电影
        《虎口脱险》就是我看的最后一部,老袁放的。讲述的二战时期一群飞行员逃生的故事,故事曲折离奇,跌跌荡荡是一部喜剧。二战的创伤已然留下但是生活终将在美好中继续
         我不懂老袁为何选了《虎口脱险》作为最后一部电影。也许他有他的用意。我不得猜测,可我知道《虎口脱险》的结束,我和老袁的师生也就告一段落了

 4 ) 真正的英雄主义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过去的矛盾与战争是无法更改的,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改变不了这些现实,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怎样去面对现实。 这部电影是战争片中难得的将喜剧做的如此纯粹的影片,它隐去了战争的残酷血腥,只把不同文化的撞击和各种人物的有趣呈现给观众。虽然全片一直围绕着军事行动,故事情节的起起伏伏也是生命攸关,但影片带给观众的感受就如同片名一样,只是“一次盛大的闲逛”。 每每回想起这部电影中的片段,总有一种绝处逢生的力量在心底慢慢涌起,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们都是自己的英雄!

 5 ) 配音

上译厂的配音堪称完美,应该是空前绝后了.很怀念那些优秀的电影配音艺术家们,他们不知为我童年的电影梦想注入了多少曼妙的音符,激越的诗行,幼小的心灵因被这些声音灌溉而饱满润泽,那是记忆中最珍贵的收藏.童自荣,邱岳峰,乔榛,丁建华....他们才是中国电影的奇葩,是决绝到极至的永恒经典.

 6 ) 我写的《虎口脱险》影评

关于二战的喜剧片有很多,但只要提到二战喜剧,就不得不提《虎口脱险》!我第一次看《虎口脱险》的时候就连续看了两遍,以后更是不断回顾其中的经典镜头!我对电影拍摄手法和技巧并不专业,所以我不敢从拍摄的技术等方面来大侃,我只把我眼中的这部法国喜剧做一个简单的影评!

   浪漫的法国人用一部二战喜剧抚慰了全世界人民的伤口,给全世界受战争伤害的人们带来的欢乐。本片是1966年12月8日在法国首映,随后在67,68,69在欧洲和美国的陆续上映(具体在中国上映的时间我也不清楚)。本片采用35毫米胶片变形宽银幕,单声道 。 本片导演是杰拉尔·乌里 ,主演是路易·德·菲耐斯,布尔维尔~~
   本片有一系列紧密的剧情,从鸳鸯茶任务失败到最后中队长和指挥家一行人成功逃脱纳粹的追捕,使观众都感觉接近真实!影片开幕的时候运用类强烈的视觉色彩对比!全屏的红色,绿色和蓝色分别代表~血红的的战场,惨绿的处境和幽蓝的法国!影片开始是英国空军(中队长一行人)被迫降落在法国大军的统治区。首先表现的是中队长的落地过程。之所以如此,一不是中队长第一个落地(影片没有提供这个信息),二不是他官阶最高(没有意义),而是因为他落的地方——动物园:在落到水池之前,中队长差点儿掉进了虎山,这“恰巧”隐喻了目前所有机组人员的危险处境,先上演这场戏,有提纲挈领之效;士兵彼得挂在了楼外的墙上,遇上了油漆匠。而下面却有德军正在检阅!油漆匠和彼得在慌张中把油漆晃下了悬梯,掉在了地下,德军一个首领被油漆溅了一身,这也是全片的第一个笑料!但随后2人的逃脱却被艺术手法处理的离了谱:几十名的军朝他们俩开枪,竟没有一人射中!与其设计了这一段镜头不如没有! 当彼得和油漆匠在屋顶逃命的时候,另一名机组成员麦金拖什正在歌剧院的屋顶上收拾他的降落伞——影片用甩切连接两处场景,由于是屋顶接屋顶,并不显得突兀。随后经过一系列的经历,最终在油漆匠和指挥家等人的帮助下,中队长一行人逃脱了追捕!(我不想对影片做剧情介绍了~~~)

  路易·德·菲耐斯是我最喜欢的戏剧艺术家之一!每当我看到他的图片,头脑中就会浮现出他在浴池像一个胖子吹口哨的场景(实际上,看过这部影片的人都会想到!)。古怪的长相,神经质的行为再加上自私的性格,他用自己精湛的演技塑造了一个经典人物!

   我看过一些关于本片的影评,很多都说本片用喜剧手法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战争的残酷不一定要用血腥来表达!我不同意这种说法! 我认为本片并未想表达战争的残酷!它只是想用戏剧的形式抚慰人的心灵,讽刺战争的无意义!
    在影片的最后,中队长和油漆匠,指挥家一行人在空中撑着滑翔机自由的飞翔也凸显了战争结束后人们获得自由的美好未来!总之这是一部精神大餐!我们不得不感叹法国人的喜剧天赋!

   本片当年曾创下法国最高票房纪录,中译版本也可视为我国译配电影中的巅峰之作!!!

 7 ) 一切发生的都很自然

本来电影就是虚构的,喜剧片更是要设计出无数的巧合,才会通篇充满笑点。笔者也认同这一点,但俗话说,天衣无缝,真正的神品是看不出人工斧凿之痕的,事情的发生都很自然,添一分太肥,减一分则过瘦。相反,过于明显的设计痕迹则会给观众的笑声打上几个折扣。所以说,笔者认为喜剧情节设计的理想状态是观众的会心一笑,此笑意味深长,常品常新;而非仅仅停留在被演员滑稽的窘态所刺激出来的空洞爆笑。《虎口脱险》中的笑料很多,并且不乏经典,在情节设计上也颇多精妙之处。比如两位法国平民斯坦尼斯拉斯和奥古斯丁,他们俩在小旅馆里阴差阳错和德国军官互换睡床的那一段:被震落而倒了个个的门牌,为后续情节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并且给观众提了个醒,“打起精神吧,马上就有好戏看啦”。还有那斗鸡眼的射击兵,发出乌龙弹击落自家飞机的情节,充满了可爱的黑色幽默,这些地方设置精当,意味深长,都是值得称道的.

时光流转,丰碑老去了,风磨雨饰,也许它的表面不再锃亮,铭文不再清晰,但对于千千万万电影人,电影迷来说,《虎口脱险》是一个标志,会长期屹立于心。

 短评

战争喜剧很难处理,这部也是,细看会觉得伦理稍有问题,影史地位有点被高估。但几十年前的喜剧如今还好看也不容易了。

6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永远看不腻的喜剧

9分钟前
  • 昵称被占不开心
  • 推荐

看了好多遍了,还是那么有共鸣,很经典的喜剧艺术片呀

14分钟前
  • 端木夜
  • 推荐

永远看不腻的喜剧!

16分钟前
  • 艾小柯
  • 力荐

果真是经典。

17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胜利属于我们” 没想到60年代就能产出如此纯粹的喜剧。

18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娘的,这就是货真价实的喜剧片

22分钟前
  • 17950
  • 力荐

看过不下20遍,从小到大都喜欢的电影

27分钟前
  • 嘉得乐
  • 力荐

很喜欢的一部法式幽默喜剧片,里面有很多梗,“鸳鸯茶""鸳鸯茶"。重温仍然让人捧腹不止,也很怀念上译的配音!

29分钟前
  • 蓝色啄木鸟
  • 力荐

虽然不合理,但能够娱乐。

30分钟前
  • 考拉
  • 推荐

经典法式战争喜剧片。1.看的原声版,多处法德英混搭的笑料,着实大赞!2.编剧八成看过林正英的僵尸片,哈哈哈。3.浴室里听着tea for two一脸懵逼的是斯大林同志么?4.男扮女装引嫖客掉井盖扒衣这段笑抽筋~ 5.动作场面最爱扔南瓜追逐戏,撞路标一分为二。6.6号房,呼噜与口哨。7.斗鸡眼打飞机。(9.0/10)

32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结果所有人都穿过德军制服了。

36分钟前
  • 外出偷狗
  • 推荐

笑不出来,想看英文版,可是找不到~~

38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完全对此不感冒

40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永远都记得在浴室里唱着“鸳鸯茶、鸳鸯茶”、对眼打飞机,经典喜剧

45分钟前
  • 石头剪刀布0726
  • 力荐

最经典的法国喜剧片,几乎没有之一

50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果然是英国和法国人拍的,德国人看到不得气死。。他们这是赤裸裸的把德国人当傻逼啊。

54分钟前
  • 余小岛
  • 推荐

法国要有豆瓣,估计《举起手来》也能进250 。

56分钟前
  • 津五渡
  • 还行

从小看过几十遍了吧,至今每看必笑,真正的好电影

57分钟前
  • 犀牛
  • 力荐

老少皆宜,上海译制片厂献声

1小时前
  • MaTown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