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到宇宙边缘

记录片英国2008

主演:亚历克·鲍德温,西恩·帕特维,Paul Essiembre

导演:Yavar Abbas

 剧照

旅行到宇宙边缘 剧照 NO.1旅行到宇宙边缘 剧照 NO.2旅行到宇宙边缘 剧照 NO.3旅行到宇宙边缘 剧照 NO.4旅行到宇宙边缘 剧照 NO.5旅行到宇宙边缘 剧照 NO.6旅行到宇宙边缘 剧照 NO.13旅行到宇宙边缘 剧照 NO.14旅行到宇宙边缘 剧照 NO.15旅行到宇宙边缘 剧照 NO.16旅行到宇宙边缘 剧照 NO.17旅行到宇宙边缘 剧照 NO.18旅行到宇宙边缘 剧照 NO.19旅行到宇宙边缘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7:10

详细剧情

  这是一部最新、目前为止电视上最好看的宇宙科普纪录片!影片从离我们最近的月球开始,一路引导我们探索太阳系到银河系以至人类所认知的宇宙的“边缘”。细致呈现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神奇地貌,奇幻的气象变化,3D制作效果极致真实,带领你逐步走出太阳系,饱览整个宇宙的神奇景象,科幻和天文爱好者绝对不能错过的好片!!  如果我們能夠前往宇宙的邊緣,我們會看見什麼? 是什麼力量凝聚了宇宙,現在有什麼力量導致宇宙的最終毀滅? 國家地理頻道新推出四個特別節目,將帶領觀眾進行跨越宇宙的史詩之旅,詳細觀察恆星如何誕生、宇宙的終極命運、其他行星上的生命、以及最神祕也最駭人的現象:黑洞。這一系列特別節目利用精心設計的電腦合成影像,有效地說明地球之外的環境。宇宙會被徹底撕碎到只剩下最小的基本粒子嗎?或者全部的恆星將逐漸熄滅,只剩下冰冷而且無生命的宇宙?  宇宙之旅JOURNEY TO THE EDGE OF THE UNIVERSE  超越尼爾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遺留在月球的足跡,本節目飛過明亮的金星前往水星。幾乎完全由鐵構成的水星,或許是一較大行星的殘餘。火星是個充斥極端事物的行星:有龍捲風、火山,還有地球上前所未見的峽谷。木星上永久存在的紅色風暴有地球的三倍大,而且已經持續成千上萬年。土星的衛星泰坦,擁有類似地球的地形,但是泰坦星上的河流、湖泊和海洋,並不是由水構成,而是液態甲烷。那裡會存在生命嗎?節目中將帶領觀眾前往宇宙深處,進行一場終極太空之旅。

 长篇影评

 1 ) 看看宇宙,别太拿自己当回事

“走向远方,就是回到过去!”当想到宇宙如此宽阔浩茫,时间在宇宙中也只能激起一点点小浪,地球又算个什么,人类算个什么,历史长河算个什么,一切都来自尘埃又将归去尘埃。一个人又算什么,尘埃在随机时刻的组合而已。我们想到人生,在不知不觉假设,这个宇宙就是自己和周围的人,再大一点就是地球。人为什么要走出去,就是要发现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在宇宙中算个什么,在上帝面前算个什么。看看宇宙,别太拿自己当回事!

 2 ) 豆瓣9.3,难得一见的口碑佳作,刷十遍都不嫌多

我们经常看到一句话:地球只是银河系的沧海一粟。

究竟我们有多渺小呢?

下面这张著名的照片就是空间探测器“旅行者1号”从60亿公里外拍摄的地球——

圆圈中的小点。

虽然我们的地球世界温暖、舒适、熟悉。

但它在宇宙中是如此渺小,仿佛一粒尘埃。

一个“淡蓝色光点的小小尘埃”。

就算在太阳系中,我们的家园地球也显得“袖珍可爱”。

在八大行星中就像一粒豆子,更遑论在那上面生活的我们。

然而人类辉煌的文明历史爱恨情仇,就是发生这粒小小的豆子上。

关于宇宙的想象,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无论哪种文明,都曾有过观星的文化。

古代的中国人还会根据对星象的观察,来预测人间的吉凶。

今天,随着科技和天文学的发展,人们对宇宙不再一无所知。

但大多数人日复一日被琐碎的生活裹挟着,鲜有机会仰望星空。

虽然我们身处其中,大多数人却对它知之甚少。

宇宙最近一次成为热门话题,还是因为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

以及2019年上映的《流浪地球》。很多人也因此才对宇宙产生兴趣。

试想,驾驶宇宙飞船遨游太空,与巨大的星体擦身而过会是何等震撼和奇妙。

今天介绍的这部纪录片《旅行到宇宙边缘》,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部宇宙旅行指南。

逼真细腻的3D视觉特效,让人们身临其境地见证浩瀚宇宙的绚烂美丽。

旅行到宇宙边缘

导演:Yavar Abbas

主演:亚历克·鲍德温

类型:纪录片

上映日期: 2008-11-07(美国)

片长: 90分

90分钟的片长,几乎每一分钟都伴随震撼,敬畏。豆瓣评分9.3。

这趟宇宙之旅的第一站,是离我们最近的月球。

已经有12个地球人曾踏上过月球表面。

月球距离地球只有40万公里,坐宇宙飞船需要3天。

贫瘠、荒芜,月球看起来就像一个遗弃的战场。

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将人类的第一个足迹印刻在月球上。

如今看来就像是昨天留下的。

因为月球没有风,所以这些足迹会存在数百万年。

也许比人类存在的时间都长。

下一站,是爱之女神的化身——金星。

金星也被称为长庚星和启明星。

金星与地球,看上去仿佛一对双生。

大小和引力都十分相似。

但是金星探测器却时刻提醒着我们,那些耀眼的云层是由致命的硫酸构成。

金星表面充斥着有毒的空气和难以忍受的压力,以及接近500℃的高温。

多呆一会,我们会被腐蚀、窒息、压碎和烤焦。

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留住了太阳热量,这是无节制的全球气候变暖。

在它变暖之前或许是美丽而平静的,很像她的姊妹星地球。

也许它就是我们地球的未来……

附近同样被太阳炙烤着的还有水星。

太靠近太阳,就会这样。

这里温度剧烈变化,晚上会到零下170℃,正午则超过400℃。

烧焦再被冰冻,循环反复。

探测器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

相对体积来说,小小的水星具有强大的引力。

它就像一个裹着薄薄岩石层的大铁球。

这是一颗大行星留下的核心,其他部分去哪里了呢?

或许是一个迷路的行星猛地撞进了水星。

在一场致命的宇宙弹球游戏中水星的外层被炸掉了……

现在我们终于来到了太阳附近,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

数百万年来,我们对太阳神的景仰止于远观,由于实在太远。

以至于如果太阳熄灭了,8分钟后我们才会知道。

太阳大到可以装下100万颗地球。

它表面温度超过5000℃,核心温度则可以达到数千万度。

这里热到足以能够每秒钟把数百万吨物质转化成能量,

超过人类有史以来产生的所有能量。

地球上所有的核武器对于它都是小巫见大巫。

太阳的电磁活动迸发出巨大的日珥,有的足有12个地球那么大!

释放的能量超过一千万个火山!

太阳黑子同样巨大,超过地球大小的20倍。

但是总有一天,这一切都会结束。

太阳的燃料会耗尽,当太阳死去,地球也会随之死亡。

红色行星,我们都熟知的火星。

几个世纪以来,我们一直都在寻找火星上的生命迹象,那里有外星生物吗?

近观火星,红色、死寂,它是一个死去的行星。

这里有风,有风说明有空气。

但火星的空气太稀薄了。

而且这里没有臭氧层,不能抵挡太阳紫外线的伤害。

这里有水,但在彻骨的严寒中只能永远被冰冻。

很难相信有什么可以在这里生存。

有人认为生命起源于火星,后来迁移到地球。

可能是一颗小行星撞击火星,使得包含微生物的火星碎片飞向太空。

进入年轻的地球,在地球上播种下生命的种子。

难怪我们觉得火星那么迷人,它可能就是我们祖先的家园。

我们可能都是火星人。

离开火星,我们来到太阳系的巨大怪物——木星。

它至少比地球的大1000倍。

大到可以装下太阳系其他所有行星!

木星几乎都是由气体组成,如果在这里着陆,我们会径直穿过它的外层一去不复返。

木星的美丽面孔是它极端狂暴的产物,它自转极快,卷起时速数百英里的飓风。

把云层扭曲成条状和大大小小的漩涡。

这就是传说中的大红斑,它是太阳系中最大、最猛烈的风暴。

至少有地球的3倍大,已经肆虐了超过300年了!

这些翻腾的云产生闪电雷暴,任何一个闪电都比我们地球上的强一万倍。

对于木星来说,远观眺望才是最好的选择。

此时,我们离开地球6亿公里。

如果搭乘民航航班要飞一个世纪。

迎面而来的是土星——由古罗马农神的名字命名。

土星也是一个巨大的气体球,轻到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壮观的土星环展开的长度,几乎等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它们是被土星引力撕碎的卫星残骸。

包含无数的碎坚冰,有些很小就像冰块,有些则有房子那么大。

土卫六(又称为泰坦星)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卫星,是土星卫星中最大的一个,也是太阳系第二大的卫星。

它被厚云笼罩着,有大气层、有风、雨,甚至有季节!

有河流、湖泊和海洋,看起来和地球很像。

但那不是水,是液态天然气。

这里天然气比我们地球的油气储量多几百倍。

或许有一天,我们可以把它当做一个燃料基地。

地球家园现在离我们至少有11亿公里。

过了这个点,我们就看不见地球了。

这里让人毛骨悚然,让人开始感觉渺小、孤独。

或许在宇宙边缘我们就会有这种感觉,但是我们才出发不远。

温度越来越低,我们距离太阳越来越远,慢慢脱离太阳引力的束缚。

但这里并非空无一物,这里充满着冻结的岩石。

现在我们距离地球超过120亿公里。

在这里,我们发现了旅行者1号星际探测器,它已经飞行了160亿公里。

上面的黄金盘上录有各种语言的问候,还有一幅地图,标明如何找到我们的太阳系。

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认为这样的热情好客是一个错误。

现在,我们离地球8万亿公里。

但这还只是一小步。

我们该停止向后看而要向前看,踏进巨大的无垠的宇宙。

星际空间有数十亿颗像我们太阳一样的恒星。

很多有行星,很多行星有卫星。

此刻距离地球40兆公里,乘坐太空飞船要飞15万年。

然而我们只是抵达了距离我们最近的其他太阳系。

这是《三体》的灵感来源吧。

这么远的距离,公里已经变得无用了。

在宇宙中只能使用光年来计算距离。

古往今来的文明,每一个古人今人。

我们的小地球正绕着一个毫不起眼的恒星旋转。

如果它马上消失,也没人会注意。

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其他我们愿意居住的地方。

也没有能够居住的地方,只有远离故乡我们才开始真正珍视它。

离开银河,穿越星系间巨大空间。

这里看不到地平线,即使最近的星系也远在数十万光年外。

当我们继续前行,抵达宇宙的边缘。

这里距离地球1200亿兆公里。

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距离。

所有后来发生的一切都是从这一刻开始。

每一种宗教、每一个文化都曾思考过这个事件。

但是我们仍不知道是什么,或者是什么原因引起了这个创世之举。

这里是我们旅程的终点,宇宙的起点。

一个无限热,无限小,无限紧密的点爆炸了。

产生了空间,时间,物质和宇宙本身。

起初只有亚原子大小,在电光火石间,它就变得和手掌一样大。

不久之后,变得和地球一样大。

大爆炸(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发出的光线,现在仍在向外传播。

我们沿途看到的一切奇观,都是大爆炸喷出的火花。

星系,恒星,行星,所有都是宇宙残片。

回到我们出发的地方——我们的地球。

只有现在我们才真正清楚,地球比我们想象的更小、更脆弱。

最终会被将死的太阳吞噬。

但是我们不应该绝望,而要感到欢欣鼓舞。

因为我们已经经历了宇宙的奇观,应该庆祝我们的成就,去享受阳光下的每一刻。

木心先生曾说:宇宙观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人生观决定艺术观、政治观、爱情观。

在某种意义上,对于宇宙的认知也决定了我们面对现实世界的态度。

而当我们在宇宙尺度下审视生活中的焦虑和困难,

仿佛一切都不再那么无法承受。

这大概是宇宙带给我们的启示之一吧。

*本文作者:RAMA

 3 ) 对未知的恐惧

(以下内容纯粹是个人感想)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没有感叹宇宙的奇妙美丽,而是恐惧。那是看任何一类片子都没有过的感觉,他是真实的,或许是现代科技的逼真效果让我身临其境,但你不能否认这就是目前人类认识到的宇宙。你不知道下一个画面里会出现什么。金星神秘的表面下的可怕,像树根一样的表面的星球,宇宙中的黑洞,猎户星系,鲜光云……还有无数我不知道名字的星体……他们从远处望去都是那么美丽,让人惊叹,但若是走近他,看到的却是我们预想不到的危险……于是在看一些画面的时候我把眼睛蒙住了,只留下能看到字幕的缝隙……第一次快速行驶穿越时空的时候,我只听到了声音,闭上眼睛想象的画面或许比看到的更让人安心……第二次,第三次以后我开始习惯了这样的速度,我睁开眼睛,没有去逃避,在我的身边有无数发光的和被照亮的星球,陨石,光束,气体。。。速度放慢,到达了新的地方……
在这个黑暗之海,每一个星球都是孤立的个体,他们漂浮在空中,一些与其他的星球冲撞,爆炸……看似漫无目的却在这个过程后产生了新的物体,那是宇宙的轮回,或许我们的家也在这个过程中诞生。宇宙中的星球距离遥远,却相互的吸引着,如果放眼这些星球,会看到在黑暗中有无数的星系,无论多么渺小都有着被他影响的物体存在,同样无论多么庞大,在宇宙中也是渺小的。他们发着光。。。如果宇宙中没有光,只剩下无穷的黑暗,就像,黑洞……我们在黑洞洞口停了下来,没有向前。不知是不敢向前,还是不可以向前…
宇宙每时每刻都在创造着历史。于是我明白了离开的意义。
在这个旅途中有几次我都想放弃了,不停地在心里喊着快回家吧,回到我们的地球…但身体却无法逃离,就像那些微小的星球被莫名的巨大力量所牵引着……在巨大的力量的后面又是另一股未知的力量。
走出银河系 我们看到了无法解释的现象,他们说 那也许就是宇宙最初的样子……
我们必须离开那里,于是我们终于返航……以最快的速度,大海捞针一样的寻找自己的家。看到了,蓝色的海 绿色的陆地,被云层覆盖着,我们回到了这个最熟悉的地方……人们围坐在篝火的周围,就像这个太阳系,这个宇宙一样……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是的 决不能孤立存在。
我们在其他的星球上不停的寻找生命,很遗憾他们没有出现在我们的眼睛可以触及到的地方。我想,或许是没有出现在我们的时间里。如果每一个星球都有一个时间,从这里离开到达其他星球的时间或许是距地球时间几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于是我们在行驶到其他星球的时候收到了几个世纪前地球上的广播。现在我们看到的金星,如果是它以后的样子,那么这个星球在很早以前也许存在着生命。外星人也一定在寻找着我们,或许他们看到了地球未来,另一些则看到了地球的原始时期……因为我们只能活在属于自己星球的时空里,所以即便此时此刻他们同样在某处生活着也可能永远无法相遇。
观影中我觉得自己唯一能够依赖的就是旁白的声音,如果没有了那个声音很难想象自己能将这部90分钟的片子看下去,我会承受不了那未知的重量,它带给我们的想象是无穷尽的,恐惧也是无穷尽的。

影片的最后一句话:我们无需绝望,更要参与其中,我们只要做好自己能做的,享受当下。




 4 ) 仰望星空

关于人的渺小,《庄子•则阳》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用蜗角上两个国家的争斗,来讽谏齐魏间一触即发的战争。因为天地四方无有穷尽,因而齐魏两国之争也如触蛮一样无谓。
此典出自2300年前,庄子的思想和洞见实在超前。难怪每读庄子,其飘逸超然的自然观和人生观总能引起我的强烈共鸣。
然而庄子俯仰天地之间,毕竟无法像今人一样确知:天实无穷,地实微小。如果曾经存在过的人类的那些智慧之脑能够知道:地球如此微不足道,太阳终将毁灭,宇宙浩瀚而虚渺,他们会做出怎样的思考?
先贤也好,圣哲也罢,难免其识见的局限。因而我更关注真实宇宙观诞生后,人类之脑的思考成果。爱因斯坦即其中之一。
爱因斯坦说:幸福来自于有目标的生活,而不是来自他人或物质。(If you want to live a happy life, tie it to a goal. Not to people or things.)
爱因斯坦当然明白一切终必成空。但他给出的答案却是虚无的反面。
我们每个人,尽管渺小,但生命本身就是奇迹。在酷热或冰冷的宇宙中,地球本身就是天堂。
尽情生活吧!按自己的愿望和目标!
不知道是谁说的,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温家宝总理有一首诗,《仰望星空》,引而共赏: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那博大的胸怀,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5 ) “我是怀着悲伤的眼光,看着不知悲伤的事物。”

许久不曾有的胃疼多少削弱了投入,从地球出发,一点点走向宇宙深处、时间尽头,我们的生命真是神奇,也多多少少能理解一点为什么有宗教,上帝,未知总是令人不安,超出人的理解力的,归诸于神,其实是纳入人的理解范围。 木心的话: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死前的一段过程。凭这个,凭这样一念,就产生了宗教、哲学、文化、艺术。可是宗教、哲学、文化、艺术,又是要死的——太阳,将会冷却,地球在太阳系毁灭之前,就要出现冰河期,人类无法生存。可是末日看来还远,教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煞有介事,庄严肃穆,昔在今在永在的样子——其实都是毁灭前的景观。      我是怀着悲伤的眼光,看着不知悲伤的事物。连情感,爱,也不在乎了。唯有这样,才能快乐起来,把世界当一个球,可以玩。      奉劝诸位:除了灾难、病痛,时时刻刻要快乐。尤其是眼睛的快乐。要看到一切快乐的事物。耳朵是听不到快乐的,眼睛可以。你到乡村,风在吹,水在流,那是快乐。

 6 ) 来都来了

观看过程,除了感叹人类的渺小连尘埃都不如之外,恐惧和虚无感是不可避免的,很多人说看完的感受是想自杀,我倒是刚好相反,我是更想活了。

我想既然人类在宽阔浩瀚的宇宙面前如此不值一提,人生也并没有所谓终极意义,那么生命它就应该是自由不羁的,没有意义的人生就是最好的人生,死后没有天堂也没有地狱,世间一切的道德、价值观、那些让我们感到「活着真累」的约束都是人为的均没有权威性,它们都不能够成为人的束缚。

这样唯一要做的就是做自己,去体验自己所选择的过程,而这个选择来自「本真」而不是什么「理应当」,有勇气做出「本真」的选择才会有绝对的责任去承担它的后果。

我们不过只是宇宙角落中一颗小小星球上的一群因为一次意外事件诞生的碳基生命,地球比我们想象的更小更脆弱,最终它会被将死的太阳吞噬。

那么,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活的开心呢。 来都来了。

 7 ) 在所有太阳行将崩溃时

美国佬的商业电影已经让全世界都没有办法了。“大力神”站在金字塔上,仰视的镜头里,两个铁蛋在裆下傲慢地晃荡。《变形金刚II》中的这一场景是一个美国式的隐喻,商业片除了煽情和搞笑之外就不用和好莱坞玩了。自以为是的法国佬甚至极端到抵制美国电影在法国上映,有什么用!看完另一部大片《终结者2018》,越发觉得如此。“2018”是部好片子,有时间再专门扯这个淡—— 去掉衣服看到的是肉体,去掉生死看到的就是灵魂。这里先不扯。就直接的感官刺激而言,这两部电影的电脑特效,在影像的意义上讲,肉眼已经完全真假难分了。

想不到,科教记录影片,在看完《宇宙边际之旅》后感觉,好像也很难和美国玩了。或许BBC和法国还有点资格,不知道能维持多久。

这部片子是看过的记录片中CG特效最好的一部,只是画面的表现力达到这个地步,让人悚然。可能制片人认为满足于优异的画面是不思进取,因此在其他方面也有所着力。

走向远方,就是回到从前!影片的叙述方式如果留意一下,就很值得玩味,其解说词在天文学的背景下,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传统观念。在一开始,当从地球出发的时候,叙述是空间性的。从地球到月球再到金星、水星以及其他行星。在出太阳系的时候,空间距离开始由英里(mile)替代为光年(light year),这是一个有时间感的空间概念,“英仙座,距离地球100光年远,所以在此可以听到100年前的广播。”在出银河系后,空间概念逐步过渡为时间概念。在空间上逐步向宇宙边缘靠近的时候,也就是在时间上逐步向宇宙起源靠近。我们离开地球越来越远,在旅程结束的时候,我们所在的地方是135亿年前。这种叙述方式,在故事片不知道有没有人借用过。

当看到无数颗太阳被一个超级黑洞逐渐拉伸、撕扯、破碎然后被吞噬,对此我们该说些什么,如何表达这一刻的感受?解说词是,“我们要祈祷”,背景音乐是祈祷时的宗教音乐。回顾整部纪录片会发现,从离开地球开始,宗教音乐就一直是主要的背景音乐。为什么一部科教影片伴随着重要的宗教元素。因为进入宇宙就知道除了神我们无所依靠。人太过僭越自己的界限,忘记自己的本分。这种本分在人类纯洁的早期曾经有过,在面对无所可知的自然,就会具备这种“应当”的谨慎。科学使得人类忘记了这些,自然似乎被踩在工具理性的脚下,于是狂妄就横行了。然而当再一次面对茫然无知的时候,宗教性的谨慎仍旧,这就是为什么在无数颗太阳行将崩溃的时候我们要祈祷。

爱因斯坦移居美国的时候选择普林斯顿大学。其中一个原因是普林斯顿大学的神学是全美最好的。霍金认为寻找外星人是不适宜的,因为在丛林中大声叫嚷不明智。人类最聪明的几颗脑袋还是保持了应当的谨慎和本分。这些在影片中都有体现。题外话是,科学与宗教可能是不可分割的,只提一点,科学的早期是在反宗教的矛盾因中发展的。虽然上述说法难免薄弱。但黑格尔说过,任何事物都包含自身的否定性。

影片结束,在十五分钟内,你会为自己对那些鸡毛蒜皮之事耿耿于怀而深感愧疚,认识到作为人的自己是卑微和渺小。要知道,在宇宙中,太阳系的消失也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出色的画面,值得玩味的内容,启示录般的音乐,附送十五分钟精神升华,对于一部科教影片还能要求得更多吗?是的,还有一点最重要,网上下载是免费的。

 短评

太美了!

8分钟前
  • lafiona
  • 力荐

相当震撼!

12分钟前
  • shlaiyaya
  • 力荐

我是等不到星际旅行的那一天了 - -

16分钟前
  • Breezen
  • 推荐

我们就从地球出发,然后越走越远...在所有的星系的凶险外貌下,感受家园的美好。3d的画面已经做到能令人相信自己是在太空旅行了,遗憾的是当视野伸及无穷远处后,虚无感也在想象的空间中无穷无尽地袭来。

18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看完这片,什么功名利禄,什么勾心斗角,什么物竞天择全都不重要了。因为,神马都是浮云了,

23分钟前
  • 狐狸
  • 力荐

这玩意儿就得用投影机看

25分钟前
  • 头就这么疼星人
  • 力荐

太基础了

28分钟前
  • 狐卿۩
  • 推荐

就看到最后整个人都莫名恐惧起来!我要回地球阿!!!牛!我们连尘埃都不如阿!!!

29分钟前
  • Stella
  • 力荐

想看看全宇宙 然后死在今天

33分钟前
  • 张维托
  • 力荐

在宇宙面前,一切都是尘埃!

35分钟前
  • jiyun
  • 力荐

宇宙这个概念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 - -

40分钟前
  • 绿洲
  • 力荐

宇宙之神奇,之美妙非语言所能表达。

44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推荐

竟然妄想征服自然,愚蠢的人类!2015.5.8成都

45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效果OK 节奏慢

50分钟前
  • FUNNI
  • 推荐

无限渺小,微不足道,就当我们从未存在过吧。9.2

52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一场90分钟的宇宙视觉盛宴。整整90分钟都深陷在宇宙带予我的震惊之中。宇宙,你是多么的让人迷恋。当你站立在宇宙中,你会选择往哪里去?

55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牛逼。。发指。。须买蓝光收藏

57分钟前
  • 御堂柴
  • 力荐

你显卡不行 这么卡

1小时前
  • 安德 of endleS
  • 力荐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带着无限想象去看这部片子吧。那是一种思考到极致的无奈而感受到的人类的渺小。

1小时前
  • 和鞋牌
  • 力荐

绚烂夺目。后半部内容组织欠佳,宇宙起源的问题还是没讲清楚,尤其时间之旅与空间之旅的相互关系问题。

1小时前
  • 艾小柯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