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女养成记国语

台湾剧中国台湾2019

主演:谢盈萱,温升豪,蓝苇华,吴以涵,夏靖庭,杨丽音,陈竹昇,琇琴,吴慷仁

导演:严艺文,陈长纶

 剧照

俗女养成记国语 剧照 NO.1俗女养成记国语 剧照 NO.2俗女养成记国语 剧照 NO.3俗女养成记国语 剧照 NO.4俗女养成记国语 剧照 NO.5俗女养成记国语 剧照 NO.6俗女养成记国语 剧照 NO.13俗女养成记国语 剧照 NO.14俗女养成记国语 剧照 NO.15俗女养成记国语 剧照 NO.16俗女养成记国语 剧照 NO.17俗女养成记国语 剧照 NO.18俗女养成记国语 剧照 NO.19俗女养成记国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3 20:23

详细剧情

39岁的陈嘉玲,没房没车没老公没小孩,还丢了工作,正式加入女loser的行列。这是什麽意思呢?这表示当年不惜引发家庭革命也决心要离开家乡的她,在台北奋斗了近二十年,到头来是一场空。  说到俗女,就要先从她的家庭谈起。台南纯朴的乡下,三代同堂,全靠阿公开的中药行维生。身为长孙女的陈嘉玲,和台湾十大建设差不多时间出生,与台湾经济同步成长。  小时候的陈嘉玲,没有人陪她玩的时候,她就自己找乐子;没人陪她说话的时候,她就自己跟自己对话。她是这么宝贝她自己,想尽办法让自己开心。  而长大后,即将迈入四十岁的陈嘉玲,虽然一路跌跌撞撞,也是货真价实地活了大半辈子。爱过人,也被人爱过;被人负过,也负过人。就算现在一无所有,天也不会塌下来。她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但他告诉自己,接下来的每一天,她至少可以不违感受,平凡但诚实,普通但理直气壮的往前走,做一个接受自己的「俗女...

 长篇影评

 1 ) 归来后,四十岁仍是少女!

在九月临近秋季的萧瑟里,偶然间收获了一枚四十岁的俗女。

一个人住在台北但永远不是台北人的台南女儿

台湾华视出品的自制剧,首播收视直接赶超3月爆款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破了华视13年来自制剧的收视记录,豆瓣毫不吝啬地打下了高达9.1的评分。

没错,就是这部片名劝退、但看过第一集,就能熬完一整夜的《俗女养成记》。

俗女是什么?

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能打能抗。

完美辅佐老板,嘴边永远都是“yes, I can”;

连睡在老板身边的女人也能伺候的事无巨细,毫无怨言,

无论是老婆,还是小三。

但其实陈嘉玲自己比谁都清楚,什么董事长特助、完美下属,这些噱头只不过是用来掩盖自己怂包本性的遮羞布,说到底,在被称为“天龙国”的台北,已近不惑之年的陈嘉玲对自己的职能定位就两个字——奴才。

北漂的苦,谁漂谁知道。

事业上已经落得很卑微的陈嘉玲在爱情上又如何呢?

那得从前男友的婚礼说起。

比女人之间的攀比更加恐怖的就是和前任之间的攀比,尤其是在当陈嘉玲得知自己在大学时代顶瞧不上的那个不爱洗澡又邋遢宅男前男友竟然摇身一变成为多金的成功人士,还迎娶了知名的美女作家后,死要面子的她只能选择在酒精中爆发。

结果不但搞得新郎新娘内心复杂,连同学们都觉得很丢脸,甚至在陈嘉玲离开之后大放诛心暗箭。

玩得这么决绝惨烈,旁人一定会认为她是因为没有男朋友所以才会无法面对前男友的幸福。

但真相并不是这样的,所谓的对比,一定要有对比的对象才能形成差距,然后再造成伤害。

陈嘉玲有男友吗?

有。

但是比起男友,陈嘉玲却觉得他俩现在的关系比较像是睡在一起的室友。

早上一遍两遍三遍喊不起来,四遍五遍六遍催着吃饭,一不小心就会吃下自己会过敏的花生酱,百分之五十的概率会把女友的中药当成咖啡,然后,再心虚地吐回去······

是不是像极了你大学里那个五行缺脑的二逼室友?

而陈嘉玲忍耐男友的方式,也像极了妈。

间歇性暴躁+长久的耐心=两人之间的爱/亲情。

可关键是,男友有亲妈啊!

还是那种典型的想要插足儿子全部人生的真·亲妈。

给儿子买同一个小区的房子。

自作主张定下了陈嘉玲死活看不上的“保守型婚纱”

即使已经和自己的儿子交往了四年之久,却从来没有过多接触,甚至连陈嘉玲的素颜都没有见过。

婚期临近的兴奋,就这样在婚前无穷无尽的交集中消磨殆尽。

临近四十才结婚,就这样顺从着“男大婚女大嫁虽然有一大堆屁事儿但我们就这样凑活凑活得了”的心态进行下去吧。

就这样,真的好吗?

如果剧情走到这里真的按套路进行下去的话,那这部剧的气质可能就完全俗套了。

结婚、婆媳关系、夫妻关系、小三、出轨、怀孕、流产、堕胎、车祸、失忆、离婚······

这些元素罗列在一起的话,不来个百十来集怎么可以?!

然而这部剧只有十集,剧情当然很“俗女”,却不俗套。

于是,在另外一条叙事线里,童年的陈嘉玲见证了年过三十的小姑姑为了自己的尊严顶着全世界的反对也要悔婚;

也见证了一对彼此相爱的小情侣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引发的家庭海啸;

在那个时候,陈嘉玲就见识到了爱情和婚姻的难度,并且潜移默化地在她的心里根植多年,直到真正开始直面婚姻的时候,这颗未解的回忆种子,却突然破土而出了。

那些陈嘉玲在事业中没能追求到的高光,本以为可以在婚姻里出现。

然而,现实的情况却在不断暗示着陈嘉玲,她很可能只是从一个坑,跳进了另一个坑。

于是,在一夜苦思冥想之后,陈嘉玲最终选择发挥她的俗女本色,借力打力,以怂攻怂。

怂到没有勇气迈进未知婚姻的陈嘉玲,利用对未来的恐惧,反而找到了拒绝现在的勇敢。

一直都在勉强自己的陈嘉玲,终于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刚”了一把。

于是,在辞了工分了手后,一身自由的陈嘉玲开始了“自嗨—沦丧—崩溃”的人生大撒把模式。

陈嘉玲一直以为只要勇(bu)敢(song)地打破原有的规则就一定能迎来新生,只是她没想到,她对社会的那股怂劲儿,竟然也蔓延进了她的生活。

原来是身体被忙碌与操心塞得满满的,而灵魂却是空荡荡;

现在却连整个人都被禁锢在了这个几十平米的盒子里,像个行尸走肉,来回碰壁,甚至连呼吸都变成了空虚。

改变,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勇气开始,也要有勇气承担过程,然后才是收获。

于是,在陈嘉玲即将撑不过的时候,弟弟及时出现,将险些尸变的陈嘉玲带回了台南老家。

回到老家的陈嘉玲就此在她从来都没有考虑过的方向开始了一路驰骋。

那些曾经被埋藏在记忆里的宝藏也在家人与朋友的关爱下被一一寻回。

为了帮助早逝的同学完成遗愿,一心要回台北的陈嘉玲留在台南帮助同学竞选;

为了向关心自己的老爸道歉拿着竞选用的喇叭当街示爱;

甚至,决定买下自己童年时代惧怕的“鬼屋”。

这一切,只是因为陈嘉玲渴望见到一个人,

那就是童年的自己。

那个无忧无虑,身边总是环绕着好友与家人的陈嘉玲。

一家人尴尬地围在一起看爸爸不小心错借的小黄片

和小伙伴们的鬼屋探险

那个时候的陈嘉玲不需要有什么远大的目标,也不需要承担让家人失望的风险,每天的调皮捣蛋或是与家人的插科打诨都会成为生活里不可缺少的调味品。

小时候的陈嘉玲身边不但有很多人,更多的是有很多人情味。

而在那个钢筋水泥堆砌起来的大都市里,陈嘉玲早就在随波逐流里忘记了自己的梦想与生活的真谛。

她要什么?

即使在她什么都没有了以后,她依然找不到,直到她回到了老家,冥冥之中的命运就已经在悄然中开启。

当重返光鲜亮丽的机会再一次出现在陈嘉玲面前时,面试官的一个问题把她问蒙了。

但同时,也把她问醒了。

快乐是什么?

是一个嘴上说不出的答案,但心里知道,身体也知道。

是回忆中的好,心在依然想去争取和得到。

是从紧绷的精神里得到释放,不再拼命地眺望远方,而开始珍惜身边常常被忽视的宝藏。

四十岁的陈嘉玲最终还是发现,

失败也许并没有什么大不了,

换上自由的灵魂,那个曾经被积压成一块砖的自己,也可以变成一栋理想的房。

四十岁还是可以继续爱上自己,

四十岁,也可以依然很少女。

 2 ) 中国特色

有点想不到,却又在情理之中。 最有中国特色风土民情的,最能体现中华民族、文化、家庭、气息、性格、人情、特点、韵味的电视电影竟大都是台湾拍的。 蓦然体悟到,两岸真的是一个老祖宗,同一个民族,同一种文化,同一样性格,同一种风情,所以两岸统一必然是大势所趋,无论过程如何曲折,这是刻在血脉骨子里的东西。 可惜了中国大陆影视,是因为大陆发展的太快,现代化的脚步踏平了过往根深的风情民俗人情世故么?可台湾地区是发达地区啊。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把中国特点传到世界?可能不是台湾电影,可能不仅是侯孝贤、杨德昌、李安;90年代的张艺谋、陈凯歌。但一定不是《战狼》《长津湖》这个样子,爱国是世界的共性而不是中国的个性。

已经有一个美国队长了,中国做的不是再塑造一个中国队长,凭一己之力拯救世界,而是要做一个中国兄弟,就如当年非洲兄弟抬我们进联合国一样。

 3 ) 《俗女养成记》:写给每一位“俗女”的温柔情书。

第一次在豆瓣上发长评,献给我最近深深陷进去的一部剧——《俗女养成记》。

最初是听了好友的安利,她说这剧我一定喜欢。我其实之前也看公众号安利过,但是默默看了一眼演员表,发现没有熟悉的名字,还是口音嗲嗲的台剧,犹豫不决。但最终还是点开了第一集。

一集还没看多久,我就发出了和剧中女主同样的问题:陈嘉玲(女主名字),你怎么把自己活成这副样子???看着镜头里这么狼狈的女主,四十岁了竟然是这样一个状态。这得是怎样的一个人,背后又是怎样的家庭啊。而且剧情也没有多吸引我,险些弃剧。

后面还是咬着牙看下去,随着后续剧情主人公的回忆展开,我才慢慢发现:啊哈,小时候的陈嘉玲很聪明很可爱嘛,她的家人也好可爱呀,原来周围都是家人满满的爱意啊。

那再看看长大后的女主呢?四十岁的陈嘉玲,因为受不了老板的不知分寸的压榨和油腻辞掉了干了多年的工作,和恋爱四年马上要步入婚姻但却没有激情花火的男友提了分手,为了逃避丢了工作还毁了婚约的现实,被弟弟揪着灰溜溜地回到了台南老家。

四十岁的陈嘉玲,没有工作,没有结婚,没有生孩子,但是那又怎么样呢?她可能会把事情搞砸,会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乱,但是她有主见,有能力,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做事有逻辑有条理,最重要的是她历经弯弯绕绕,终于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还有深爱她的人,这些就够了。

俗女又怎样?平凡的一生中,谁又不俗呢?但这部剧让我看到俗女也可以活成最好的自己。其实不光是陈嘉玲,刀子嘴豆腐心的妈妈,事无巨细关心女儿本本分分又时而化身糊弄学十级大师的爸爸,活在上个年代有点守旧却尽最大努力爱着子女但其实也想做回自己的阿嬷……剧里的每个人物都那么真实那么平凡,却又那么可爱那么打动人心。看剧时总是会不经意就泪目了。我私心还很喜欢女主弟弟的支线剧情。

总而言之,这家人真的太好太好啦!!!

五星推荐!!!

——2022.2.19瓜的第一封豆瓣说长也不算长的长评。

(今天还是一个好朋友的生日,在这里悄咪咪地再次祝她生日快乐,不知道她能不能看到呢🤔)

 4 ) 豆瓣9.1分,今年的好剧里数它最低调

今年十月,一档试图重新定义演员演技、探讨导演和演员关系的新综艺《演员请就位》重磅开播。让吃瓜群众没想到的是,随着综艺首播登顶热搜的,竟然是当年的台剧当红小生,女生们的童年“明月光”明道

尴尬的是,此次明道的回归,伴随着的,是近年没戏可演,上戏首秀又惨被新人“虐杀”的现状。

是什么时候,大家发现近年来的台剧早已不再是偶像剧的天下了,2015年《一把青》(豆瓣9.3分)后,一大批深度探讨社会议题的优质台剧集中爆发。

今年上半年一部《我们与恶的距离》(豆瓣9.5分)一骑绝尘,也顺势将成功转型的贾静雯送上了金钟奖视后的宝座。

到了下半年,《我们与恶的距离》也迎来了强劲的对手,口碑爆棚的家庭时代剧,温馨喜剧向的《俗女养成记》

豆瓣9.1分,改编自台湾作家江鹅的同名散文,是演员跨行做导演的严艺文的处女作。

论演员阵容,本剧几乎集结了台剧中生代所有演技实力派。

女主谢盈萱,去年凭借《谁先爱上他的》一举拿下金马影后,还有《我们与恶的距离》的“熟面孔”温升豪和客串的吴慷仁《大佛普拉斯》的男主“肚财”陈竹昇

而最好看的女性戏,包括谢盈萱在内的老中青少四位女演员,也都贡献了不“俗”演技。

《俗女养成记》,相信有不少人被这个看上去就很“土俗”的名字限制了想看的欲望。

其实,这里的“俗女”有双重含义:一个是“淑女”的反面,普普通通平平无奇;一个就是不随大流,敢于突破大众眼光,做自己。

如同旺福乐队为剧集唱的主题曲《一人一半》,《俗女养成记》的故事,也是对半的讲法,短短10集,每一集既讲述现实生活的中年女性的困窘,也回到童年,回望80年代三代同堂的美好生活。

一边是商业气息浓厚的都市台北,一边是纯朴的乡下台南,初看挺分裂,但是情感一脉相承,毕竟每个人都会从过去照见千万个自己。

39岁的陈嘉玲(谢盈萱饰),“北漂”20多年,是个不折不扣的“败犬女王”。

表面光鲜亮丽,做着董事长特助,实际上是个24小时事无巨细的“全职保姆”,工作内容甚至包括了帮董事长养小三打掩护和帮董事长夫人盯梢。

事业陷入瓶颈,感情生活也很抓马。

作为大龄剩女,她有一个交往四年,同居三年半的男友(温升豪 饰)。

比起老夫老妻,他们更像是同居的室友。感情逐渐磨平后,就连求婚,也是陈嘉玲醉酒后自己求的。

终于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却遇上一个积极苛刻的婆婆,要求她做出改变,向“淑女”看齐,成为温婉端庄的贤妻良母。巨大的压力让陈嘉玲彻夜失眠。

终于,一系列误会成了压倒她工作和感情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天,气势汹汹来抓小三的董事长夫人和以为她出轨的未婚夫双双到公司“兴师问罪”,她就彻底放飞自我了:“老娘不干了,老娘也不爱了!”

这一刻,她失去所有,恢复了自由身,可以自由吃零食买醉的那种⋯⋯

一事无成,丧到谷底。

她被弟弟拖回台南老家休息待业,现实和童年回忆也在这时悄然重叠

平心而论,《俗女养成记》的现代戏部分并不是很出彩,高光都在跳切到回忆的年代戏部分。

开着中医药行的陈家,严厉保守的阿公,时髦又自带笑点的阿嬷,刀子嘴豆腐心的老妈和忠厚老实的“和事佬”老爸⋯⋯

年代感的街景,被发展中的台湾经济影响着的民生,嬉笑怒骂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简直是台南版的《请回答1988》

不是所有女生的成功,都是有房有车有老公有小孩的“四有”模版。

很难说陈嘉玲“悔婚”,没有受到小姑退婚的影响,也很难说陈嘉玲的“不婚”,没有受到邻家姐姐早夭的早恋的影响。

柴米油盐酱醋茶,台语呢喃,就是在这样的一方小院落,婆媳矛盾的暗流汹涌,祖父母的偏爱,和大姑的锱铢必较,父母对自己的超高期望,自己和老妈的“斗争”⋯⋯

无数个记忆瞬间,群像性地展示了记忆中的各种琐事。

其实,无论现代还是儿时,演员的表现都是稍显夸张的,但这种夸张并不是用力过猛,较多的肢体语言和惊讶的表达才显得童年的记忆更加宝贵。

一切如同一场梦,梦里复现的,可能是放大到千倍百倍的画面。

在这里,上小学的陈嘉玲用她那稚嫩的目光审视着周遭的变化,作为陈家的长孙女,她被过度的保护和宠爱,从小也是按“淑女”的标准培养,不惜下血本学钢琴、远离男孩和学会人情世故。

她有着同龄小女孩的胆怯和敏感,也有着机警和可爱的一面,她害怕鬼屋,害怕失去大家庭的宠爱,甚至早早见识了做大人的辛酸:最后选择了孤身一人的小姑、欠债回家的叔叔、在妈妈和老婆中间艰难生存的老爸⋯⋯

唉,陈嘉玲,长大又有什么好呢?

好看的喜剧总是能在笑泪中抚慰人生,现代戏中冷冰冰的人际关系,到了年代戏里就满是温暖治愈。

阿嬷去世,陈嘉玲找到新工作,感情上亦做出新选择,就这样,在巨大的变化之下,真正意义上的“俗女”陈嘉玲破茧重生

阿嬷去世是最好哭的,那首潘越云的经典名曲《纯情青春梦》(这首歌也在《血观音》中出现)是阿嬷生命中的最强音,也是对于这部剧的主旨的最好诠释。

阿嬷,跌跌撞撞了大半生,剧里活得最久的“老人”,正如她临死前的心愿一样,她厌倦了陈太太、陈李月英、医生娘、阿嬷等身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偷偷抹泪,希望自己还能做回“李月英”。

她真正做自己,不再依附于任何人。

大梦一场,最后一无所有,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能在这世上走一遭,真正为自己抗争一回,旧思想的阿嬷,在多年之后,可能才明白当初自己的执拗。

第二好哭的是老妈接受了同志身份的儿子,她没有无理取闹,而是选择站在了儿子这一边。

最后弟弟恢复的那盘录像带,可谓是回忆部分的“爱”的缩影。

《俗女养成记》就是这样讲述着家庭和个人成长生活的点滴,越往后看越戳人。

想到前段时间有个段子,正值颁发诺贝尔奖,有人想竞争“世界最平凡杰出人物奖”,说组委会应该奖给自己,因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普通的普通人。

虽是调侃,却也有那么几丝道理。

最富有梦想的童年,不仅是父辈希望子女有朝一日出人头地,就连自己也常常对自己寄予厚望,希望成为“大人物”,作为女孩,即使是简单的长大后嫁得好,也是一桩现实的心愿。

随着年龄增长,才发现梦想不但遥不可及,甚至时时背道而驰。太多女孩活在自己想成为的人的对立面,成为“败犬”,活在对别人的羡慕中,“混吃等死”,或者,干脆,郁郁寡欢。

而令人感动和欣慰的是,这群人里,陈嘉玲成为了女王。

剧集最后,40岁的嘉玲和14岁的小嘉玲在“鬼屋”门口重逢。

“鬼屋”是恐惧最好的隐喻和注脚,嘉玲接受了自己的普通,接受了自己没有功成名就,接受了自己心里其实放不下这个家,她接受了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是啊,一辈子那么长,再不要,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做厌了看人眼色恰饭的工作,看清了唯唯诺诺不够爱的恋人,在这个人人都是利己主义的时代,短暂的一生里,她只想做那个开心又俗气的自己。

人的一生,不就是在和自己握手言和吗?你原谅了生活,生活就原谅了你。

“你是从几时开始忘记了,这辈子其实很长,长到你可以跌倒再站起来,做梦又醒过来;你又是从几时开始忘记了,这辈子其实很短,短到你没时间再去勉强自己,没时间再去讨厌你自己。”

陈嘉玲,对不起,谢谢你,还有,我爱你。

这是“俗女”的最后自白,没有人不会潸然泪下。

《俗女养成记》一部分拍的虽然是台南往事,但是凭借真挚和接地气的情感,跨越了语言和地域障碍,真正打到人的心坎上,没有无聊的说教,也没有哲理的探讨。

有的只是,理直气壮地做自己。

真正的安身立命,就是和自己的一切和解。

导演严艺文,曾凭借《天使的收音机》获得金钟奖迷你剧集女主角奖,在剧中,她也客串了街坊邻居、媒婆、学生家长等多个角色。

这部《俗女养成记》虽是她的导演处女作,但气质绝对不输《请回答1988》,小嘉玲的扮演者吴以涵也足够让人惊艳。

好哭又好笑,是这部剧看完最直观的感受。冬天天气渐冷,剧荒的你快来《俗女养成记》里温暖一下吧。

要做那个开心又俗气的大人啊!

 5 ) 因为充满爱,才能勇敢地走自己想走的路

《俗女养成记》,什么鬼烂名字。这绝对是被名字严重耽误的一部好剧。

女主角,40岁、普通工作、失业、退婚,听起来也是悲催得毫无吸引力。

没有想到,整个剧都温暖、好笑,但随时能戳中泪点你让你大哭不止,又能在大哭的同时笑得喷出鼻涕。

刚开始的时候,片子真的只是普通生活+有点好笑而已。

女主,40岁,工作上,做总助做了很多年,看起来职位很好,实际上就是老板、老板娘,以及老板小三的保姆+打杂,日复一日、没完没了。

有心帮助刚来的新人成长,新人却觉得被管束了,说她羽翼未丰,她觉得被打压,反给你找不快活。

辞职信每天都放在办公室抽屉里,分分钟想拍在老板脸上走人,但毕竟只有工资收入,所以抽屉总是拉开又合上。

男朋友又帅、又暖、又萌,愿意为自己吃醋打架、愿意制造浪漫,家里还有钱,能说出“我养你”!

可是,相处四年半之后,毫无心动,连嘿咻都像是任务要交差……并且婆婆是控制狂……

但是毕竟40岁了,好想结婚,好想在大城市有个家!

太真实,主角就是如你我一样在在小城长大,在大城市生活、工作、恋爱的女生。

而她的工作生活,就是每一个普通都市职人的日常。

前几集非常爆笑,很适合下班之后看看无脑电视剧放松、调节心情。

刚开始有点不耐烦双线叙事里面都童年部分——谁要看狗屁倒灶的家长里短,小屁孩玩闹啊——正经点,女主婚前偶遇优质男,分分钟要出轨的剧情到底要怎么走啊?

毕竟这不是狗血情感剧。女主并没有出轨。但是还是毅然决然分手、退婚。

在这一点上我刚开始非常不能理解,为啥啊?温升濠演的男主角全是优点啊!并且奶萌奶萌一直求求不要分手。这怎么能分得下手啊!天哪噜!!

但是越到后面,就像越来越入味的菜。

女主的童年戏份,让人越来越喜欢。也明白女主做出种种选择都是必然。

因为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我们从小长大时慢慢决定的。

女主的父母、她的爷爷奶奶,也像极了我们每个普通人的父母,都不是什么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奶奶八卦、妈妈爱面子、爸爸好像很怂、爷爷爱吃甜食怕警察……可是他们都善良,对家人充满了爱、耐心和包容。

这个披着搞笑外皮的剧开始深入地去探讨:我们这一辈在父母、爷爷奶奶身边长大,远离家乡独立生活后,从小塑造我们的爱和羁绊,其实也一直在陪伴我们生活。女性可以更勇敢地去追求自我,过让自己快乐的日子。

虽然两岸的发展在历史上有一点进程差,但是40+的女主及其童年正好可以和我们这一辈人的现在和小时候对上。看上去,非常能感同身受。感叹编剧就像潜伏在我们身边生活一样,一点一滴都是我们内心的真实写照。

有几场戏我是哭成傻逼的。

一场是女主小时候以为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离家出走。

那一集夜里,小女生独自徘徊在野外,孤单、难过和害怕,觉得全世界都跟自己没什么关系了,只剩下自己孤身一人。

好在全家都在疯狂找她,然后从此让她确信,自己是安全的,被爱着的,不可缺少的。

其实是一个很正常的桥段,谁小时候还没被说过是捡来的呢。可我就是在这里崩溃了。因为这种孤单、难过和害怕和我的某个时空打通了,无论我现在已经是一个多独立强大的成熟女人,都还是瞬间回到小时候在顶楼阳台独自哭泣的深夜。小时候,只要是老师说我犯错,我的父母,就会觉得老师没有错,无论是不是我的问题,老师的做法多过分,父母都会站到老师那边,回到家,我受到的是更多惩罚和教训。其实教训和惩罚都没什么的,真正让人难过的是,没有人认可,没有人站在我这边。(当然,我的父母很爱我,只是那一代人,也在学着当父母,在教育上面,有对老师的迷信吧。)

还有一个场,是女主奶奶去世后,她弟弟在家人面前公开自己是gay。

她妈妈支持弟弟,请有意见的亲友离开,说这是我们家的事情,跟其他人无关,请不喜欢的人离开我们家。

她问她妈妈,什么时候知道的。

她妈妈说,中学时候看他日记就知道了。也询问了很多,知道这是先天的,不是病。虽然一定会遭到社会上很多非议,但是我不希望他不开心,也不希望他觉得自己孤单,因为妈妈永远是和他在一起,支持他,爱他。

再次泪崩。

当然,整部剧有爱的真实日常片段太多,多到几乎算是家庭矛盾的姑姑和舅舅,也都是带着无限的爱和包容。

无条件的爱、信任和支持。说起来好像很简单,好像是所有父母在成为父母的瞬间就自带的功能,实际上,不是的。

从小得到这样的滋养的小孩,长大也会对自己诚实,忠于自己,并且勇敢。

所以无论条件多好的男人,不爱了,就是不爱了。

看起来多好的工作,这种生活,够了就是够了。

其实能做出这种选择,并不容易。要顶住多少压力。足够勇敢和自信的人才能做得到。

片尾说,

「亲爱的陈嘉玲,

妳是从几时开始忘记了?

忘记这辈子其实很长,

长到妳可以跌倒再站起来,

作梦又醒过来;

妳又是从几时开始忘记了,

这辈子其实很短,

短得妳没时间再去勉强自己,

没时间再去讨厌妳自己。」

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吧,做自己喜欢的人吧。

不要让人生,都在不开心中过去。

在看着女主角寻求快乐生活自我和解的过程中,感觉也治愈了自己某一个部分。

——————————————————————

说起来,女主角的扮演者谢盈萱也是金马影后。喜剧毫不浮夸,很自然地搞笑需要很强的演技,她做到了;难过和伤心也能一秒钟把观众带入。然而有金马影后加入,这部戏依旧是小成本。很难让人不和国内的片酬进行对比。

温升豪也是我一直很喜欢的男演员。这年他遇到了两部好本子,恭喜他。

 6 ) 陈嘉玲与我

陈嘉玲姓陈,我也姓陈。

陈嘉玲是一个生在台南,却一心想去台北上学、生活、工作的女孩,她在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偷偷把台南师范大学改成台北一所远不如它的学校。我生在北方,但在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把所有的志愿都填成了南方的学校。我只想离开那个一年有一半时间都是雾霾和沙尘暴的、在黄土高原上的家乡,去遥远的南方一个人生活。

陈嘉玲上大学之前,家里人争相为她录视频。阿么和爸爸叮嘱她一定不要和坏男孩子们打交道;阿公拿出塑封珍藏的陈嘉玲小学时候的作文,跟她说这样子就不会泛黄了;妈妈虽然因为她改志愿而不开心,但是满眼担心,因为宝贝女儿要离开家而流泪。我上大学之前,三叔不停地跟我说,不要被人骗了,女孩子一个人在外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姥姥给我做了两整套的床单被罩,开心地说,我终于要去大城市里;姥爷保存着我从小到大的奖状,爷爷奶奶逢人就夸自己孙女去南京上大学了;妈妈和我说,她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和我打电话的时候。

陈嘉玲在台北不开心的时候,可以收拾东西回家住,家里永远有热乎乎的饭菜。我在南京不开心的时候,可以买一张回家的票,从机场出来一定会有很多人接。

陈嘉玲有一个谈了四年同居三年半的男朋友,时间很长,但是分手了,之后他很快就和别人结婚了。在阿么的告别仪式上,他从台北赶来。陈嘉玲和他说,你千万不要再爱我了。他说,拜托,我老婆比你年轻比你漂亮还比你善解人意诶。我也有过一个四年的男朋友,一起长大,时间很长,但是分手了,之后他很快就有了新的女朋友。我说,我不能接受我们就这样分手了。他说,可是无论如何我们还是在一起四年了。刚才手机相册提醒我Spring memories,打开一看是19年春天在省府街上拍的花。

喜欢这部剧,是因为它真实、细碎又感人。我能在故事里看到自己,听到自己的声音,想起自己的回忆。

 7 ) 只是说“不”是无法成长的

去年台剧发力很厉害,早有爆款《我们与恶的距离》,晚有小清新的《俗女养成记》,近有穿越偶像剧《想见你》。

前段时间追《想见你》追得头热,据说小组有个帖子讨论《想见你》和《俗女养成记》谁能拿金钟奖,当时想见你我快追完了,俗女刚开始看,这让我对俗女更加好奇起来。

待我看完俗女,我觉得它远不如想见你,甚至匹配不上它的高口碑。

俗女身上不难看到日剧的身影,通过人与人之间平淡的故事,讲述某些现实议题,达到疗愈人心的效果。

这类故事通常使用「人物驱动」的叙事技巧,当外部事件导致人物情感产生剧烈的变化,这个变化迫使人物反省自身并作出改变。

比如去年大火的日剧《风平浪静的闲暇》就是此类型的典范。活不出真实自己的大岛,没有朋友,在公司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唯一的杀手锏就是她与同事——销售奇才慎二的 恋爱,慎二是非常好的结婚对象。但一次偶然机会,在看到同事背后吐槽自己的短信后,又听到慎二跟男同事否认他俩的关系——他和她在一起只是因为那方面很和谐,大岛当场晕倒,第二天辞职搬家,扔掉几乎所有家当,背着布包去郊区租了个房子开始放暑假。在与邻居交往的过程中,她认识并重建了自我。萍水相逢的邻居、慎二常去的酒吧老板娘在她重生的过程中承担起各种作用。结尾,她耳目一新,变成了全新的自己。

风平浪静这样的故事本质是「认识自我」的话题,而自我相关的关键元素通常包含职业认同、各种人际关系等,风平浪静做的好的关键在于人物问题及冲突鲜明,人物的改变自然而有力。而俗女想要做类似的探索。

陈嘉玲面临的困境是:39岁,作为总裁特助,受到很多工作范围之外的事情的约束,她不喜欢现状,但长期忍受导致她不敢反抗。同学生儿育女,大学前男友找了个有才气又漂亮的女朋友,而自己还跟男朋友租房子,感情生活也趋于平淡。

感情方面,自己酒醉后由于脆弱和缺乏安全感,向男友求婚。男友马上准备了婚戒、求婚和房子,但和男友的感情完全没有了激情,未来的婆婆控制欲又很强,所以婚姻生活和工作一样,看不到幸福的出路。

所以她面临的问题,是成年人大多都会面临的:社会规范、职场约束、不满意的人际或感情关系,导致当下的我不快乐,我如何改变,才能变得更快乐?

不快乐的积压,以及外部事件来临:男友来公司找谁是她差点接吻的mark、老板娘来公司把她误以为老板的小三给了她一巴掌,她做了重大的转变:辞职和分手。

这就产生了这个剧集最严重的两个问题:

1、情感变化引起的冲突事件,从剧集呈现的细节来看没有说服力,冲突不够

为什么辞职?

周末帮老板小三看房,平时给老板娘做保姆。

这只是作为社畜,工作中无法接受的一个非常小的切面。人在职场,就一定有自己无法接受的事实,关键是这份工作有没有你能接受、可以获得满足的地方,再去看无法接受的事实可否忍受。

为什么分手?

更加莫名其妙。剧中表现了他们日常没有激情的细节,以及婆婆干预他们未来婚姻生活作为导火索。这些都是非常表面的问题,决定你是不是要和一个人相伴一生,一定不是这些细枝末节的不满,而是这个人到底适不适合你,当下的你需要什么样的生活以及匹配什么样的爱情。如果你爱一个人,维持激情和婆媳关系这都只是可以解决的问题而已。

只是结尾对前男友一句「就是不爱了」,是无法说服观众的。这就好比我写一个陈述句:「我遇上一个男人,我好喜欢她」,然后由读者自省脑补所有这句话背后的细节来体会这个男人的魅力一样枯燥且乏味。

2、人物痛下决心又是辞职又是退婚之后,并没有后续的主角自省搞明白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也没有主动克服各种困难变成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她辞职退婚后,剧集讲了什么呢?

一个人居家自由自在,大扫除到颓废,找工作碰壁,回台南老家,重遇发小蔡永森擦出火花,帮蔡永森选举,经历阿妈去世。回忆了小时候的事情,主要就是家庭如何幸福,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怎么爱自己。

于是在最后面试官问她:「你有想象过十年后的自己,会过着怎样的生活」,她突然顿悟,觉得最好的选择是回到爸妈身边,买下那栋「鬼宅」。

从39岁的陈嘉玲到小时候的陈嘉玲,剧集都没有呈现出她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也没有试图努力去找寻。一个人想要弄明白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一定不能只是回忆过去,而是要与当下的现实连接并试错才能搞清楚的。

编剧没有想清楚,或者偷懒了。我们大部分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也很爱我们,但不可能我们每一个人在受不了老板的无理要求、找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就回到爸妈身边,虽然回到爸妈身边很快乐,但是我们仍然要面对新的问题:接下来二三十年,我要做一份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样的伴侣能让我幸福,婆婆有让人无法接受的地方我们怎么应对?剧集回避了这一系列问题,让人不免怀疑,编剧通过长篇大论的台南回忆,掩盖了创作者自己以及人物逃避面对问题的事实。

以至于,有着疗愈式日剧身影的作品,不仅没有真正达到疗愈人心的作用,甚至熬制了一锅毒鸡汤,让观众误以为只要任性地拒绝无法忍受的事情,就可以自由了。

结尾的台词本身很棒——

你是从几时开始忘记了

忘记了这辈子其实很长

长到你可以跌倒再站起来

作梦又醒过来

你又是几时开始忘记了

这辈子其实很短

短得你没时间再去勉强自己

没时间再去讨厌你自己

但,怎么喜欢自己,这个问题却留给了观众。

 短评

也许是今年最佳台剧,喜欢它远甚于《与恶》

6分钟前
  • 曾于里
  • 力荐

看了推薦馬上開始追劇,真的很好笑了,而且陳嘉玲小時候的故事那些我覺得更好玩,小女孩演技也超棒。但說實話看到最後的結局很失望,赤裸直白總結下來就是:小地方的女孩不管怎樣努力進了大城市過上了更優質的生活,她犧牲了青春戀愛和婚姻家庭,最後還是拋不開世俗眼光必須結婚。明明遇上了更好的高富帥,輾轉一番推辭拒絕,到最後還是要回到鄉下老家和離過婚且收入不如自己只是小學時暗戀自己的男同學結婚。所以,這是教導現代女性:「別瞎jb折騰了,妳看妳們到了40歲結果不還是要這樣“返璞歸真”回到“小確幸”的生活才是真理和王道」嗎?那請問現代女性還唸什麼書?努什麼力?像陳嘉玲阿嬤那樣一輩子連字都不認識不就行了?早早結婚嫁男人相夫教子就可以了?越想越氣,本來打4星,寫完短評決定再減一顆星。這種廉價的人生哲理不分大陸和台灣!

11分钟前
  • 凌小仙大人
  • 还行

建议大陆不要拍女性题材电视剧了,台剧和美剧够看了,没必要再浪费资源金钱时间去拍那些假模假式的女性主义。

13分钟前
  • 老苏的马甲
  • 力荐

好看的喜剧总能在笑泪中抚慰人心,儿时的回忆简直太经典,足够超越时代与地域,彷佛是你我曾经经历过的故事。小嘉玲实在太会演、太可爱了,应该说这家人实在太可爱了,每一个眼神与互动都搭配的天衣无缝。 真的好喜欢陈家这家人-偶尔固执偶尔温柔的阿公、刀子嘴豆腐心的阿嬷、乐天知命又诙谐的嘉玲爸、任劳任怨也是最重要支柱的嘉玲妈,还有浸淫在这样氛围里成长成鬼灵精的小嘉玲,与长大跌跌撞撞后终于找回自己的陈嘉玲,或许我们可以在其中看到熟悉感, 跟着笑闹、动容,也回望了曾经无比纯真的自己。 好看的喜剧,值得推一个~

17分钟前
  • 力荐

里面的爸爸是一百分的爸爸

19分钟前
  • 音量拉大
  • 力荐

好羡慕她40岁一事无成转身还有爱她的家人,一如既往的青梅竹马,她退回去可以有踏实的依靠,而一些人如果退只会更伤更痛

21分钟前
  • 塌鼻子少年
  • 力荐

你原谅了生活,生活就原谅了你。当你走进鬼屋,才明白恐惧来自你自己。当你能够选择放弃,你才知道,什么是你值得拥有。

23分钟前
  • 读书有福
  • 力荐

“妳是從幾時開始忘記了,這輩子其實很長,長到妳可以跌倒再站起來,作夢又醒過來;妳又是從幾時開始忘記了,這輩子其實很短,短得妳沒時間再去勉強自己,沒時間再去討厭妳自己。”主旨就是这句了,好笑又好哭。阿嬷去世那集特别感人,让我也回忆起外婆给我讲物理化学和红楼梦,叫我傍晚千万不要在落日下看书,躺在床上给我讲道理,看她坐在房子的东侧边与人闲聊边织毛衣的小时候。尤其喜欢陈竹昇的表演,让人完全忘掉他就是肚财。惊喜是居然还有吴慷仁客串。

25分钟前
  • 嗜睡的小羊驼
  • 力荐

好看,跟韩剧《请回答1988》差不多的类型,真实幽默,演员演得非常感人。

30分钟前
  • 迷迷
  • 力荐

我們終究長成不是父母所期待的樣子, 但他們依然接受愛著我們...我們也要學會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好好愛自己.

31分钟前
  • 春草
  • 力荐

“一日平安一日福,条条大路通罗马”。原来人生的道理,阿嫲早就讲给我听。

34分钟前
  • Mirror
  • 力荐

陈嘉玲是幸运的 有爱她的爸爸妈妈阿公阿么 有绝望后揪着她起来洗干净一起回家的弟弟 还有回到老家以后有从小陪伴他的蔡永森(已经离婚恢复单身)在等她 还有只要157万台币的独栋带庭院温馨小宅子可以买 还有阿么告别式上特地从台北跑来的不管怎样都爱过她的前任 还有在台北欣赏她一直想帮她的Mark给她机会与小女生们竞争面试高薪工作…… 在她身边的每个人都有情有义 一个女生也只有在戏剧里才能同时拥有那么多 然后潇潇洒洒的说一声 啊我要做回自己 这要怎么说呢 就是这部戏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真实的 刻画的淋漓尽致 连带着软糯的台语都咿咿呀呀的动听 而五星的点是因为把这些细枝末节成功聚集在一起就是戏剧了 演员的演技都太到位 栩栩如生 棒!

39分钟前
  • S
  • 力荐

它最终导向的还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家园回归,假设有一个地方永远向你张开怀抱,且里面的家人仍能畅通无阻地和你使用同一套语言系统,真正的接纳和包容。残酷的现实是,共同的语言系统在成人离家后难以寻回,这不仅是我们与父辈,也是父辈与他们父辈的共同命运。也许的确有一个地方是随时随地可退守回归予取予求的,我称之为回忆。如果有一个善解人意的家庭,一个人的人生会柔软很多。最后二十分钟的大团圆,的确温润了干枯的心,母亲接纳儿子的心路历程在在是叫人心向往之的爱的证明。而都市里那些无路可退的陈嘉玲们,人生半途想转身清零的出路在哪里,哪里能觅回童年时那间不敢踏入的闹鬼屋,并亲手刷成自己的童话梦?于是我份外惦记那些下落不明的女子,坚决拒婚的姑姑,偷写情信被毒打的阿娟,她们后来如何了?可有获得与之匹配的自由与人生?

40分钟前
  • 昏金暗玉
  • 还行

五星!竟然还有吴慷仁!小孩子怎么可以演的这么好,吊打鹿晗!用插叙的方式讲一个女生的生活,很治愈。

43分钟前
  • 种豆于南山下
  • 力荐

我知道你会做我的掩护,当我是个逃兵。

45分钟前
  • 冷兮兮
  • 力荐

好羡慕陈嘉玲这一家子哦!特别是爸爸,简直中国电视史最好爸爸第一名,虽然觉得她踹大荣踹得任性,但想想我是一天也没体验过这么有爱的家庭生活,可能在爱里富养大的女儿才有这样的无所畏惧吧

50分钟前
  • 黄青蕉
  • 力荐

还需要多少年,大陆电视剧会把39岁女性作为女主,那我们与台湾的距离就还有多少年。//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性格中的一个面向,大儿子其实是爸爸有点儿怂且循规蹈矩的那一面,而小儿子是爸爸梳油头穿西装的这一面,看起来更得体的一面。

51分钟前
  • ____anybody
  • 推荐

怎麼可以做到又這麼好笑又那麼好哭啦!

54分钟前
  • 太陽午夜爆炸
  • 推荐

要有很多很多的爱才能养出一个陈嘉玲。最喜欢的两个片段,一个是小姑子走了,婆婆和媳妇在厨房跳舞;一个是阿嬷唱《纯情青春梦》给自己。

57分钟前
  • 说有万里山
  • 力荐

台剧已不再是偶像剧的天下,而内地剧现在的走势却在倒退。

1小时前
  • 四道风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