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展演

综艺内地2021

主演:,周深,吕思清

导演:,张国立

 剧照

更新时间:2023-10-04 22:23

详细剧情

《国家宝藏》文物特展即将落成,与此同时,一场“文艺特展”正在 紧锣密鼓的筹备。《国家宝藏》于故宫“张榜招贤”,号召全国文艺 工作者为三季以来的所有国宝定制文艺作品,并作为“文艺展品”入 驻特展。

 长篇影评

 1 ) 均分9.0,年度最佳!雪藏千年,她早该红了

有一档综艺,真正称得上宝藏。

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三季均分9.0

前段时间,它低调回归,开局就是王炸——《国家宝藏·展演季》

这一季,与以往有很大不同。

并没有像常规节目一样介绍文物的前世今生;而是从三季81件国宝中汲取灵感,打造文艺作品。

歌舞戏乐不限,诗词曲赋皆可。

只为展现国宝的血脉精魂,讲述中国故事。

青绿千载,只此一卷

故宫珍宝,稀世罕见。其中,有一幅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

近千年前,18岁少年王希孟耗时半年创作了此画。

以咫尺之地,展现千里江山的风光,堪称是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之作。

百年间,这幅旷世杰作仅展出过4次,每一次都是摩肩接踵的壮观场面。

2017年,“中国舞坛双子星”周莉亚和韩真也曾排着长队,瞻仰国宝。

她们被画中的色彩吸引,久久不能忘。

便以画为灵感,创作出火遍全网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舞蹈的创编过程实属不易。能从相关文献寻得的蛛丝马迹,少之又少;关于王希孟的生平,也只有题跋上的短短几句。

曾有人提议,学习影视剧的方式,在大原则允许内进行改编。

但,不敢编也不能编。因为这幅画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厚度。

经过了八个多月的琢磨和学习,最终,她们决定从少年背后的工艺出发。

画师、工匠、文博人...多角度重构这幅画作的生命历程。

120分钟内,画卷在舞台上缓缓展开。一位潜心研究《千里江山图》的故宫研究员穿越千年,来到希孟即将完稿之时。

循着“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的篇章,走进希孟的世界...

这是一次古今对话的过程;也是一次传达民族记忆的创作。

《只此青绿》的末尾阐明了主旨:

“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

它不仅谱写了一曲工匠精神的赞歌;

更让观众感受到了色彩浓郁的宋代美学和意趣盎然的传统文化。

走进“国风童话”

还有一件出圈的国宝,玉琮。它内圆外方、纹饰精美,是良渚文化的代表

第一次看见玉琮,戏剧人刘晓邑便被震撼。

“五百年前,我们没有那么好的雕刻工具,他能在一毫米的距离里面,还能再刻出四五道线。”

于是,他从“神人兽面纹”获取灵感,创作了木偶剧《羽人奇遇记》 。

某天,小羽人从睡梦中醒来; 他睁开眼感受着奇妙又美好的世界。

忽然一阵大风,把它吹进了山洞里。就这样,它与被链条拴住的大怪兽相遇。

单纯的小羽人帮助大怪兽砍断绳索,倾听它的故事;又从大怪兽那里解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

最终,它们变成了知己,造福百姓。

很多人觉得,木偶剧简单幼稚。

但刘晓晔将其与国宝结合,赋予了灵魂;表现出了古代人民最纯粹的相信与善良。

古代工匠,需要花费一生时间做玉琮。他们始终坚信精心雕刻出的玉琮是有灵气的。

其实,这一点与木偶剧相通;要把一个没有生命的玩偶演绎得灵动,最重要的就是自我相信。

如今,我们能见识到祖先创造的奇迹, 在这背后少不了他们乐天派的精神和充满信念感的实践。

而这种相信的力量,也给予了我们精神寄托。

冰上演绎国宝之美

国宝之中,也有不少关于体育的。 比如,清代画作《冰嬉图》。

飞叉、耍刀、弄幡、射箭、双飞燕...

画中勾勒的人物栩栩如生;若是他们去参加冬奥可了不得。

为了助力冬奥,节目将《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与花样滑冰结合。

以莲塘乳鸭图为幕布,伴着古典曲目《长空》。

演绎者是退役多年的奥运冠军,佟健庞清。

双人旋转,宛若在莲花池中一对嬉戏的鸳鸯;舞蹈托举,展示蜻蜓飞舞的场景; 花滑图案步伐,致敬缂丝高超的编织工艺。

表演与莲塘乳鸭图相得益彰,实现了人画合一。可谓,翩若惊鸿宛若游龙。

缂丝讲究的是一针一线,匠人精神。

这一点,便与花样滑冰有异曲同工之妙。

花滑的动作讲究力度、形态。 要想把动作打磨成型组合在一起,就得经历千百次的尝试。

正如节目所说,技术做到极致就是艺术

这是一种贯穿了中国人的精神底色。

历史瑰宝,永远有人守护

一件国宝,一个作品。 舞台之上即可演绎出上下五千年的故事。

《国家宝藏》让传统文物“走下神坛”;对传统文化进行趣味性包装,赋予了它们生命力。

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也拉进了与年轻人之间的距离。

时代更迭,总会有新鲜的事物出现。

但永远有人燃烧热血,激荡情怀;持之以恒的记录着历史留存下的文化瑰宝。

也只有我们可以大声讲出:《国家宝藏》,只有中国能拍。

 2 ) 文艺排面拉满,《国家宝藏·展演季》用“电视策展思维”让国宝活起来

文|宝华(珞思影视研究组)

听说了吗?“国宝宇宙”又裂变出新玩法了!

这次,《国家宝藏》放量满足热心观众对“大型原创音乐节目”的期待,邀请广大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揭榜挂帅”,为国宝创作文艺表演,歌舞戏乐不限,诗词曲赋皆可,更有“AI+VR裸眼3D”技术加持,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的排面全线拉满。

10月23日起每周六晚,全新季播综艺《国家宝藏·展演季》上线央视综艺频道。它应为即将举办的《国家宝藏》特展打造“文艺展品”而生,为观众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国宝文艺盛宴。首期节目以“少年十八岁”为题,一展泱泱华夏的青春风华。

数天前的10月17日,中国现代考古学刚刚迎来100周年纪念日。让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的一系列重大发现真正“活”起来,是时代交给文艺的重任——作为《国家宝藏》的裂变之作,《国家宝藏·展演季》在延伸品牌标识、延承品质水准的基础之上,开创性地使用“电视策展思维”,以主题性、故事性和艺术性的呈现手法,为观众提供难以忘怀的观赏体验,深层激活着国宝背后的人文精神、价值取向和时代内涵。

从“亮家底”到“树气象”

嫁接策展思维开创性打造“电视展厅”

历经三年策划,2021年第四季度,《国家宝藏》将联合三季以来所有合作的博物馆,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共同举办一场大型实体文物特展。

本次特展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故宫博物院两大文化体共同主办。可以预见,这将会是一场盛况空前的文化盛事,《国家宝藏·展演季》正是缘起于此。节目以为特展打造“文艺展品”为初衷,从前三季81件国宝中选取27件进行创作展演,一个主题串联三件国宝,钩沉三个历史维度,在内容上更加聚焦文艺和文博的结合。

新鲜亮相的《国家宝藏·展演季》以“少年十八岁”为题,艺术再现了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昭陵六骏、聂耳小提琴三件国宝背后的少年故事:十八岁的天才少年王希孟胸怀千里江山,留下一幅旷世奇作;十八岁的太原公子李世民以平定天下为志向,和他的六骏一起冲锋陷阵;十八岁的爱国青年聂耳心忧国家危亡,用一把二手小提琴,奏响了时代的呐喊……

对于熟悉《国家宝藏》的朋友来说,这三件国宝并不陌生,但《国家宝藏·展演季》依然让大家从中品出了耳目一新。

就像节目中“001号讲解员”张国立所说的:“我们透过三件国宝,看到的不仅仅是年轻的身影,更是年少的志气。所谓‘少年’,应是中华民族永远的性格。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上下五千年,仍是风华正茂!”

如今,博物馆正经历从以藏品为中心到以观众为中心的转型,相应地,文物展也从“亮家底”升级到了“树气象”的阶段,“如何展”比“展什么”更重要成为广泛共识。和《国家宝藏》一期一馆的表现方式显著不同,《国家宝藏·展演季》嫁接策展思维,对广大观众进行恰到好处的思维导入和审美引领,大有让荧屏变身“展厅”之妙。

此外,出于疫情防控的因素,各大博物馆的参观人数相比以往明显减少。《国家宝藏·展演季》通过对《国家宝藏》的温故知新,也为广大文博爱好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

巧借“揭榜挂帅”模式

开放式集结全社会文艺力量“赛马”

作为一档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从“文博”破题电视文化创新。从以情景剧的方式讲述前世今生的文物故事,到结合音乐、舞蹈、美术、朗诵、戏曲、走秀等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再到脑洞大开的热心网友自发开展手绘、诗歌、动漫等衍生二创……文艺性特别是跨界融合性和全民参与性,一直都是《国家宝藏》的鲜明特点。

《国家宝藏·展演季》文艺创作方式令人更加眼前一亮,它推出“揭榜挂帅”机制,这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强调以开放式创新的形式,最大程度地调动社会各界智力潜能攻关克难。“揭榜挂帅”体现的是“英雄不问出处”的广阔胸怀,传递的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导向。

与此方法异曲同工,本次《国家宝藏·展演季》对外公布所有参展文物目录,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以及爱好者“揭榜挂帅”。每期节目中,三组国宝创演者依据主题选择文物,以文艺表演诠释对国宝的理解与想象,在视听奇观中挥洒才情和热爱。

首期节目中,来自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舞者以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入画》,唯美演绎王希孟一气呵成的成画段落。

为了创作,他们至少有八个月的时间在拜访学习,不断从画卷题跋上那句“数以画献,未甚工”中揣摩王希孟的呕心沥血,并尝试从文博人、工艺人的角度重构这幅画的生命历程。

舞台上,群舞演员以身体“绘”成青绿山水,饰演王希孟的男舞者掀起青绿狂潮,入画、落款,最后挥一挥手,将印章消散,表意“此画与天地众人共绘。往来者,但见青绿足矣”。

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跃工特别感动:“有传言说希孟画完这幅画后不久就离开了人世,但是我觉得在这部舞剧里,各位艺术家为希孟创造了一个最好的结局。”

青年歌手周深为国宝“昭陵六骏”石刻创演歌曲《威凤吟》,大气磅礴的曲风让人梦回大唐,热血演绎少年李世民与六匹骏马征战沙场的历史往事。

据周深透露,这首歌前后出了六七版作曲,他希望用最大的敬意,去遥望被青石记录的峥嵘岁月。

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和一群年轻的音乐人共同演奏聂耳先生的数首经典,舞台中间矗立着的一把小提琴如同聂耳先生的化身,让这场演奏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和鸣。表演尾声的《义勇军进行曲》,澎湃而庄重,将观众内心的敬畏感掀至最高点。

悠长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又为文艺的阔步前行贡献着源源不绝的力量。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舸争流中,实现多元共生的美美与共,当属“文艺风景线”最美的样子。《国家宝藏·展演季》从国家电视台的文化担当出发,引领广大的文艺工作者们向优秀传统文化寻根,向文艺创作高峰挺进,这是历史的启示,也是时代的要求,亦是未来的召唤。

构建视觉上的“国宝宇宙”

叠加前沿拍摄技术赋能今生乐章

我们在博物馆的展柜中所看到的国宝,实际早已脱离了它本身的历史场景,让今人难以分辨它如何诞生、如何使用、如何流转。这也是当代博物馆人正在努力的展陈方向——还原文物的历史场景。

为了这场前所未有的“电视策展”,《国家宝藏·展演季》不仅集结专业的文博资源和顶级的文艺力量,还叠加最为前沿的视觉呈现科技,构建视觉上的“国宝宇宙”。

从2019年年末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积极推进超高清视音频制播呈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工作,所研发的“AI+VR裸眼3D”拍摄技术已于2021年总台春晚中首次采用,这一技术让演员突破了传统舞台空间呈现形态,新颖炫酷,科技感十足。

《国家宝藏·展演季》从“展陈空间”起,就利用了“AI+VR裸眼3D”拍摄技术,打造无限延展的五维时空,穿越国宝的历史场景。在“今生乐章”阶段,节目又从历史情境中攫取特殊的切角和视角,赋能文艺表演。

以受到众多网友点赞的歌曲《威风吟》为例,在“一梦长安,一梦戎马,犹似微风,穿云而下”的场景营造下,李世民再也不是历史书上那个身材微胖的皇帝形象,而是一个鲜衣怒马的少年将军,气宇轩昂,乘风而来。

节目播出后,不少观众表示“这是分分钟都在让人起鸡皮疙瘩的节奏”。国宝还能如何开口?历史还能怎样鲜活?《国家宝藏·展演季》正在奋力作答!

 3 ) 国家宝藏·展演季

距离暑假沉迷国家宝藏已经过去四个月了,那时我还在中学,对大学的生活还全然不知,国家宝藏陪伴我度过了艰涩的备考年和暑假,如今终于再次营业了。是以旧文物的新面貌出现的,还在故宫展演,是不是幸福来得太突然了!

第一集。我最喜欢的是千里江山图,其次是聂耳小提琴,再其次是昭陵六骏,其实都不分上下,后劲十足。但是感觉到这一季不如以前的庄重,感觉偏娱乐了一些。

第三集,按时观看。这集不如第一集惊艳,但是很值得回味,尤其是纵目面具和天球仪。三星堆一直给我一种说不出的神秘感,虽然我没有亲眼见过,但我知道纵目面具非常庞大,它出现在那里就可以引发人的想象。重塑雕像的权利的乐曲混合了许多的元素,乍一听或许觉得很吵很乱,但是它把宇宙的神秘、荒凉、混乱都表达了出来,让我想起当年在科技馆球幕影院午休时空荡的影院里回荡的声音,仿佛自己置身于远古,不明觉厉。

谭维维的歌曲不得不说,词真的太棒了,值得记录下来。中国的神话里有很多,嫦娥、祝融、麒麟、悟空、北斗.......今人将宇宙飞船,手机芯片以他们的名字命名,这是后人对祖先的回应,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驾天马,观苍龙,金嵌珍珠,银镶天河,飞朱雀,载苍穹,神来神往九宫。日月掌灯,玄武刻骨,白虎念诵,天意写情书一封。起笔开天,留白瞳孔,星河盘旋,藏天真在眼中。天生你们,御光成风,紫薇红尘,一道还童,梦外是梦,起点巅峰,低头那诗的天空,一望已回九重。

日月掌灯,玄武刻骨 ,白虎念诵,天意写情书一封。起笔永恒,留白瞳孔,星河盘旋,仰望就是重逢。天生你们,御光成风,紫薇红尘,一道还童,梦外是梦,起点巅峰 ,低头那时的天空,一望已回九重;天生我们,御光成风,紫薇红尘,一道行空,梦外是梦,起点巅峰,低头那诗的星空,一望已回九重。

第四集。在学校的周六,用电脑看的,说实话与预期有一些差距。这期本来有我特别期待的彩绘散乐浮雕和京剧,但是浮雕的乐曲没有那么抓耳,方响的声音最好听,但几乎没听到。不过旧台词常听常新:只愿天下太平,众生平等,落入寻常百姓家。戏俑的展演特别像春晚,不过木偶戏确实很妙。结果是制盐砖最震撼,盐场号子一唱还真带劲。

第五集。止戈为武,这个解释真妙。刘迦的表演真不错,全能型舞者,看他跳舞有被帅到。展演季里涉及了很多舞剧,一下子勾起我的兴趣了。

杂技团的表演,借“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浓缩为风林火山,取兵法的内涵,以竹杠为载体,竹简上的文字便跃然眼前了。

最后西安交响乐团不愧是重磅炸弹,压轴登场。看到四闲倍感亲切,整个乐团配上合唱团,秦军军歌一响,简直血脉喷张啊!话不多说,去b站关注西交了。

第六集。一梦大唐。这个主题让我后悔没有按时追综!和第五集一连肝下来,简直是视听盛宴!这集请来了齐东方教授,他是北大的考古专家,听他说话真的好有感觉,而且他研究的是我在整个中国历史中最感兴趣的汉唐历史,以后有机会我要去往上上找找他的课,听他讲一讲唐朝历史。齐老师对于大唐的感觉是“君见辉煌,我见苍凉”,又看到一句弹幕写道:“历史的劲风吹过,留下满地苍凉”,太有感觉了。这一集的后两个创演太过于精彩,以至于第一场胡文阁的京剧竟然略显得没有那么耀眼,也有可能是因为《梨花开》太过于脍炙人口了,但是不得不说胡老师的扮相真的非常美。看完银香囊的创演我也对杨贵妃产生了一些兴趣,以后打算读一些书深入了解一下。

第二场斯斯与帆这个组合完全可以说让我眼前一亮。他们创作的歌曲非常清新,这在我所有听过的音乐当中都非常少见,唱出了那种“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雨过后的灵动的感觉,真是宝藏!立马就把那首歌找出来收藏了。最后阿兰用带有藏族元素的唱腔来表达对文成公主的致敬也非常出色。

第七集,国风运动,直接把奥运冠军或者世界冠军请来,我只能说太牌面了。

第八集,甲骨文,看海报的时候发现有萨顶顶特别期待,但其实看了正片之后没有那么惊艳。

第九集,国风童话,看之前没有特别关注推送,但是被惊艳到了,这一整集都特别治愈。第一部分贾湖骨笛的芭蕾舞真的很优美,不论是演员还是表演,而且我竟然有被磕到!第二部分的木偶戏,真的太妙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把操作师也带到台上来,而且一点违和感都没有的木偶戏。它的创意也非常好,用一些比较抽象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展现出来的东西却特别生动,非常精彩。另外月亮姐姐真的好可爱~

第十季,完结篇,前有黄河水,现有华夏土,整一个番外呼应,太妙了~

 4 ) 短评字数限制350……

有好有坏吧,质量难以控制。 第一期第一个作品,千里江山图,《只此青绿·入画》片段非常棒,以人舞绘千里江山,创意极棒,有机会定要去看舞台剧支持一下。 第三期第一个舞蹈作品,美!第三件有句话不错“人生漫漫,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空”。 我们即是为过去的人活着,又是为将来的人活着的民族。先组以千万年光阴为代价,为我们积累起足够的智慧。而今天,如此多才华横溢,求知若渴的天文工作者们,遵循着先祖的步伐,将中国人探索宇宙的边界,不断的前推。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第四期第一个中央民族乐团《踏歌行》。 第五期第二个杂技好刺激惊险。文艺战线的老兵也有风花雪月,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如此铿锵,却又如此浪漫。 第六期唐代印象不止有辉煌,即“君见辉煌,我见苍凉”。第二个作品斯斯与帆的《哢春声》不错,这个组合全靠帆帆撑着……第三个作品阿兰唱的《你的心就是我的愿》非常大气,舞台特效极美。主要是阿兰结尾说藏族结婚没有彩礼的!!!😭😭

第七期第一个中国艺术体操表演的飞天舞蹈非常美!第三个花样滑冰和背景音乐长空展演缂丝乳鸭图,虽然没有特别绚丽的技巧展现,但是诚意满满。

第八期第一个李思思衣服好漂亮。这段馆长前后的讲解很棒。王羲之之前书法承汉隶,变化不多,隶味很重。但是王羲之推陈出新,跨时代的用行书展现自己的心境,直接跨越了书法的缓慢变化,所以才会被称为书圣。

第九期国风童话主题。

第一个芭蕾舞舞姿极为优美。童话总是给人一种真善美的感觉。而芭蕾就跟这个真有最大的关系,因为一个芭蕾舞演员,想要在舞台上立住站稳,靠的就是她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这种真就是来自于他们技术本身所需要付出的每一滴汗水和血水。其次,芭蕾的美很纯粹,是因为它回归到了生命本身,追求了肢体最极致的表达,最强烈的让你感受到那份鲜活的生命力。

《国家宝藏》文物特展,一如窗口,斗室之内可观中华乾坤之大,意蕴之远;一如矩尺,俯仰之间可度文明源流之长,滋养之广。国宝特展的举办,离不开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发掘遗存,揭示历史,转化新知。2021年,适逢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

历史不应无声静静流淌,文物就应该发出这样的铮铮之声,惊艳它所经过的每个年代。

 5 ) 记录10集27件藏品(4)

(摘自百度百科)


第一期:少年十八岁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 昭陵六骏——《威凤吟》 聂耳小提琴——随想曲《致敬聂耳先生》

第二期:乾隆乾隆 各种釉彩大瓶——童谣《谁说瓷母不可能》 商周十供——《礼化行》 清乾隆农耕商贸图外销壁纸——音乐短剧《沧海离枝》

第三期:星汉灿烂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心之愿》选段《五星出东方》 青铜纵目面具——《天·眼》 金嵌珍珠天球仪——《一念星空》

第四期:惟石能言 彩绘散乐浮雕——国乐合奏《踏歌行》 制盐画像砖——《新编盐场号子》 侯马金代董氏墓戏俑——《戏梦乐园》

第五期:止戈为武 铜奔马——《天马来》 银雀山《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汉简——《风林火山》 跪射武士俑——《秦军军歌》

第六期:一梦大唐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交响京剧《大唐贵妃》 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哢春声》 法王洞文成公主像——《你的心就是我的愿》

第七期:国风运动会 莫高窟第220窟——《飞天乐舞》 文衡山先生手植藤——《紫潭映梦》 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长空》

第八期:一字千钧 万岁通天帖——《万岁通天帖》 云梦睡虎地秦简——《秦时家书》 YH127甲骨窖穴——《甲骨谣》

第九期:国风童话 贾湖骨笛——《男孩与鹤》 玉琮——《羽人奇遇记》 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风铃奇缘》

 6 ) 专访《国家宝藏·展演季》主创团队:国宝宇宙,拔节生长!

“倏忽三载,《国家宝藏》越葱岭、蹈东海、凌长白、尽南沙,聚九州神器,溯华夏根流,今日初心未改,携手《国家宝藏》合作过的所有博物馆共同打造文物特展。”随着全新形态的衍生节目《国家宝藏·展演季》的播出,《国家宝藏》以线下文物特展为载体,在IP开发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在史无前例调动近30家博物馆资源、打造文物线下实体特展的背后,所依靠的是主创团队用近四年的时间用心经营节目IP以及长达一年的时间全力协调与精心筹备。对此,《国家宝藏》的创始人于蕾表示:“从《国家宝藏》诞生开始,线下展览就一直在我们的心里酝酿。它其实是与节目共生的概念,是《国家宝藏》IP最早、也最直接的衍生构想之一。今年,我们终于坚韧不拔地让它变为了现实。这也算是初心得偿吧。”

回归到常规的节目内容上,《国家宝藏·展演季》延续了节目过往的方法论,在内容打磨上极具匠心与耐心,在创作单个展演节目的耗时上是“没有最长,只有更长”。

在前期创作上,《天·眼》《新编盐场号子》以及童谣《谁说瓷母不可能》等为节目定制的创演作品,都需要一到两个月的时间进行前期的策划与彩排,甚至有歌曲前后修改出了28个版本,一直改到没有时间再改的那一刻。

在棚内录制中,《国家宝藏·展演季》全程运用XR技术、力求再次在“文艺+科技”的视觉呈现上实现行业引领,也因此短短几分钟的节目现场拍摄往往都是四、五个小时起,《风林火山》仅走台就用了将近9个小时;负责《威凤吟》的视觉团队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进行前期测试,才在XR技术中实现一镜到底的可能。

毫不夸张地说,《国家宝藏·展演季》节目里每个精彩瞬间,都离不开主创团队用尽200%的努力来精心打磨。在此,本文从主创团队的视角出发,以文字的形式来解剖《国家宝藏·展演季》在节目内容上的破题思路以及“国家宝藏”朝着IP宇宙进化的强大趋势。

为特展而生

在内容层面,为特展而生的《国家宝藏·展演季》首要破的是节目的底层逻辑。的确,展演季并没有像常规的节目那样相对理性地去介绍文物的前世今生,而是邀请嘉宾从三季81件国宝中选择一件国宝进行文艺创演,“揭榜挂帅”。

最终,来自各方的创作者们要抓住国宝身上激发创作冲动的文化认知,用不同形式的文艺作品来呈现国宝的血脉精魂,并讲述他们与国宝结缘、进行艺术创作背后的故事,在内容层面降低知识浓度、提升情感浓度,故而感性是展演季的内容底色,这也为主题的划分指明了方向。

在节目策划之初,主创团队从所列的数十个主题中选定9个,既要兼顾到三季以来合作的25家博物馆,每家博物馆都至少有一件文物在展演季里出现;也要“三点成面”式的主题输出,每一个主题经由三件国宝以及相关展演节目进行诠释,从而呈现出中华文明的各个切面。

具体来看,与“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出游五千载归来仍似少年”的价值观相呼应,从81件国宝中选定了3件与18岁少年相关的国宝,便有了“少年十八岁”的主题;基于既有嘉宾资源的有机整合,饰演过纪晓岚的001号讲解员张国立,遇上饰演过和珅、且早在第一季就合作过的王刚,一起来聊聊乾隆再合适不过了,便有了“乾隆乾隆”的主题。

单期主题的确立,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展演季而全新加盟《国家宝藏》团队的总导演顾志刚深有感触地说:“拟定主题,是一个非常难的统筹过程,《国家宝藏》团队的集体战斗力也体现在这里。上上下下的小伙伴经过好几个月的商量,来来回回的协调,直到最终找到能够达成集体共识的在主题表达、文艺表演、人物搭配上的最优解。”

围绕着不同的单期主题,《国家宝藏·展演季》在内容创作的审美上自我升级,在邀请27组审美在线的展演者的基础上,主创团队通过视觉、音乐、舞美等维度的协同发力,探索前沿科技对于综艺视觉的赋能,最终在观众群体间引发了不错的反响,#这波央视的审美在大气层#这一话题引发了热议。

节目审美的升级与定调得益于主创团队事无巨细的匠心制作。一方面,源于展演节目内容本身的高级审美,重塑雕像的权利以一首《天·眼》将脉冲星的声音加入音乐,将人类发展史谱进乐曲,宇宙的理性和人类的感性完美地融在了一起,完成了宇宙大合奏;

另一方面,源自节目氛围感的创新营造。以随想曲《致敬聂耳先生》为例,在表演的最后,小提琴的复制品安安静静地放在舞台上,通过灯光效果呈现出小提琴的呼吸感,随之响起了国歌的一段旋律,拉满了致敬的氛围感,成功做到了以洗尽铅华、大道至简的方式来抓住人心。“创作过程中一度有点儿担心这个节目会不会曲高和寡。播后看弹幕,发现想法和设计都得到了网友的支持和感动,说明我们还是做对了。”执行总导演毕波说。

此外,《国家宝藏·展演季》将XR技术全面运用到节目中,让创作的想象力得到了无限延展,视觉效果全面升级,亦是节目审美升级的重要表现。实现这一目标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视觉团队的创作难度无限扩大。“视觉呈现是我们《国家宝藏》最重要的IP特色之一,每一季节目都在努力有新看点,此次选择全程运用XR技术,需要探索和磨合的工作量,真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视觉导演江宇昊说,“我们基本上没有时间睡觉。”

对于主创团队而言,难点主要在相互影响的灯光呈现、XR呈现中做取舍与平衡。以差点让灯光老师和视觉老师“打”起来的《五星出东方》舞剧的片段为例,视觉组希望用XR技术沉浸式营造沙漠的场景氛围,并随着舞者队形的变化、情绪的变化,进而带来场景的变化;而灯光组则认为如此美妙的舞蹈,一定要用灯光来塑造人物形象和队形,视觉背景明暗要拉开,做出纵深便于灯光塑造阴影和层次。

最终,主创团队拿着节目小样,一点点分析,从中裁决,最终做到既有沙漠的视觉奇观,又有灯光氛围的铺设,在突出了人物、呈现舞蹈本身美感的同时,也展现了文物的细节和魅力,这亦是节目审美在大气层的一大标志。

从感性的内容逻辑到多元化、年轻态的主题选择,再到节目审美向大气层升级,无不释放出为特展而生的《展演季》脱胎于国家宝藏这一IP,但不拘泥于内容的桎梏,在内容创作上有极大的创新空间,为内容的多元化输出埋下了伏笔。

多元探索“文化+X”模式

除了每期展出三件国宝,围绕国宝创作的文艺表演亦是一大重点。背靠这一需求,主创团队一面会深入思考很长时间,一面会在与各种各样的人聊天中吸收新鲜的意见,甚至看到了自己都不曾想过的艺术形式,从而激活创作灵感,最终提出了探索“文化+X”的通用公式。

从“文化+舞蹈”《只此青绿》到“文化+歌曲”的《威凤吟》,从“文化+音乐剧”《沧海离枝》到“文化+先锋音乐”《天 眼》,从“文化+国乐”的《踏歌行》,到“文化+杂技”的《风林火山》,从“文化+交响乐”的《秦军军歌》到“文化+戏曲”的《戏梦乐园》,可以看出,此次展演节目以国宝为核心,不设限的X元素有着各种可能性。

在“文化+X”的创作公式背后,节目组开发展演节目的方式不尽相同,其中,有少部分展演作品是源自于现有的文艺作品。据悉,受了《国家宝藏》往季节目的启发和影响,北京演艺集团推出了《五星出东方》舞剧、东方演艺集团根据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创作了《只此青绿》的舞蹈诗剧,这些作品与此次展演季的节目逻辑不谋而和,最终都成功地进入到了节目中,并产生了不错的反响。

更多的还是依靠张榜招贤,主创团队和嘉宾一起定制展演节目,在具体方式上亦各有千秋。或是寻找嘉宾与国宝之间的共性,文艺兵出身的舞者刘迦一直非常关注《国家宝藏》,也对部队有着非常深的感情,最终选择了《国家宝藏》的原创音乐《天马来》,以载歌载舞的形式将他内心对铜奔马、战士们的理解表达得淋漓尽致。

或是在反复碰撞中进行二创,像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风林火山》以及《新编盐场号子》等节目均是典型的代表。以《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汉简为创演国宝的展演节目《风林火山》起初是发现战杂所在排的军旅题材杂技剧中选中了带有《孙子兵法》相关的段落,在分享国宝的相关资料后,双方一起碰撞出了“风林火山”的概念,外加战杂的特色是抖杠,最终以竹杠类比竹简的方式让节目实现了点题;而《新编盐场号子》则是将传承下来的盐场号子重新结构组合,并配上相匹配的动作,让观众直观地了解了人工制盐的全过程。

此外,主创团队也会根据想要的表演形式去主动寻求合作对象。在节目创作的中后期,主创团队将目光瞄向了芭蕾舞蹈。在展演季选中的国宝中,有一支用鹤的翅骨所做的贾湖骨笛,巧合的是中央芭蕾舞团曾以东方的语汇、舞蹈语汇、芭蕾语汇创作出了中国特色的《鹤魂》。以鹤为媒,主创团队与中央芭蕾舞团同样是一拍即合,围绕贾假湖骨笛这一国宝,专门定制了一个舞蹈童话。

随着节目的播出,各方评论纷至沓来。现场执行导演王晅怡说印象最深的是《风林火山》,播出后,中部战区等官方军事账号第一时间推送、转发,表达了对节目的肯定;火箭军文工团的领导、武警文工团、西安消防和各大部队的朋友们也都发来反馈,说“这个节目把杂技、军旅和国宝融合在一起,是一件特别特别让人打开思维并且有意义的事情”;还有广大观众的热评,网友说:“没想到这年头竟然被一个杂技节目整破防了。”

“能够得到这样多方面的认可,我们很开心、很有成就感,觉得确实还是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王晅怡的感受,正是主创团队共同的心声。

超越节目的特展压轴大戏

一系列展演作品频繁出圈,只是《国家宝藏·展演季》别致的序幕,由国家文物局作为指导单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故宫博物院共同主办、联合三季以来的近30家博物馆共同参与的文物特展,才是《国家宝藏》IP宇宙下2021年末的压轴大戏。

早在第一季,就有网友期盼节目同名线下展览能够落地。“我们一直有要实实在在为大家做成这件事儿的心愿。”项目总统筹周晓敏说。的确,《国家宝藏·展演季》为了向广大观众兑现承诺,将三季以来所有的博物馆、文博界的资源集结在一起,在线下举办了一场实体的文物特展,之于文博界、文化综艺界均是盛会级别的存在。

作为主办方之一,故宫博物院的故宫文物管理处、器物部、展览部等部门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操办这场线下文物特展,经过了复杂的沟通和筹备,目前与各大博物馆的合作渐入佳境。“调动如此之多的镇馆之宝,原本看起来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故宫的策展团队也很担心后续执行落实的难度。但我们和各个博物馆一对接,大家对此次特展热情高涨、一呼百应!这让我们团队的小伙伴都非常温暖欣慰,这种拥戴是《国家宝藏》无与伦比的IP价值,我们也深深地觉得自己就是博物馆界的特殊一员。”特展统筹周宇辰说。

故宫箭亭广场《国家宝藏》第二季视觉艺术文物特展“九州幻方”

除了故宫博物院和各大博物馆,在筹备过程中,国家文物局作为指导单位,给予了《国家宝藏》一如既往的支持。除了参与展览大纲的指导和制定,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同时帮助协调和调动全国多家一级、省市级博物馆的文物参与特展,还给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金瑞国说:“我们一定要对得起这些远道而来的国宝们,对得起来看展的观众,这次展览必须要做好。”这番话,提振了整个主创团队要办好特展的信心,也让读娱君不禁更为期待大展拉开序幕的一刻。

拔节生长的国宝宇宙

四年前,《国家宝藏》的横空出世,在综艺行业掀起了一阵文博热,这股热度延续至今。就在《国家宝藏·展演季》播出期间,涌现出一批全新形态的传统文化节目,这也释放出文化综艺内卷加剧的信号,“综N代”国家宝藏如何突围、节目IP如何开发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对于《国家宝藏》团队的领头人于蕾来说,文化综艺内卷这一话题早已是近年反复被问起、一直被谈及的“老问题”了,她的答案似乎也一如既往,“让文博和历史,能够活起来、又火起来,是我们的初心,也是这个大时代的需求和召唤。作为传媒工作者和文艺创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用我们的努力去让有价值的内容焕发出这个时代的光彩。如今大家都看到了文博和历史文化的价值,都纷纷投身这片浩瀚蓝海,这是《国家宝藏》整个团队的初心得偿,我们其实挺欣慰的。”

主创团队原本的初衷是希望通过以综艺节目的形式让文博和博物馆能够活起来,《国家宝藏》这样创新形态节目的出现,让业界意识到了文博资源的价值,吸引更多的人来投入生产新的内容,从而盘活了文化综艺领域,形成了积极正向的引领。当然,面对同类节目的扎堆而出,主创团队也会有压力,消解压力的唯一办法就是在内容创作上不断地创新升级,从而推动着《国家宝藏》这一IP不断地向前发展。

回归到《国家宝藏》本身,确实是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多重优势,才能够成就的现象级IP。正如于蕾所说,“首先感谢祖先给我们留下这样一片积累了五千年的蓝海;其次我们赶上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天时,这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和责任;立足总台这个国家级的媒体旗舰,自带引领文化表达的使命和能力,这是地利;加上我们整个团队的团结一心、排除万难的努力,这是人和;这一切合二为一,才成就了《国家宝藏》这个被大家称为‘YYDS’的IP。”

当前,开发IP宇宙是全球范围内传媒行业的大潮流。对于“国家宝藏”这一IP,早在第二季时,主创团队便有相关的想法,也做了一些创新尝试。

从视频节目到音频节目,从数字化的展览到线下的展陈空间,《国家宝藏》这一IP的潜能正在逐步开发中,既延续了IP之于文博的初心,也有围绕主题量身定制的创新,可见,“国家宝藏”这一IP在主题深度与内容广度上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不仅能够持续在文博领域深耕,还能在内容形式上不断拓展,这让节目的打开方式有更多的可能,对于“综N代”这一命题也有着更多的解法。

此外,还有外部的影视IP发出了深度合作的意向。对此,于蕾表示:“我们非常珍爱《国家宝藏》,因此也希望这个IP的每一步成长都是健康而稳健的。依托中央广电总台大的发展格局,我们希望未来逐步拓展电影、电视剧、巡演、线下演出、交互展览等多领域的延展创造,希望《国家宝藏》能够成为属于中国的、陪伴一代一代人成长的IP宇宙和文化符号。”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是讲不完的,只要我们肯坚持不懈,踏踏实实地一直讲下去。”于蕾说。至于到底能讲到多大规模,主创团队还在逐步探索,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线下展览的落地过程中,“国宝宇宙”正拔节生长。

*原创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文 若谷

 短评

算了就当看过了吧,主要是那些人一般。。。

5分钟前
  • fish
  • 还行

看了第一期,节目水准还是那么高,赞。/看完,很棒,可惜展演季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人不晓得,播放差了很多。

8分钟前
  • 雪中来客
  • 力荐

虽然挺好看的但是我还是想看新国宝的前世今生

9分钟前
  • 哞哞
  • 还行

长见识了

14分钟前
  • 7
  • 推荐

最后各家博物馆把颜色不同的土壤放在一起真的超感动!和上一次黄河音乐会集黄河水一样,国家宝藏的创意真的绝了!所以2022都过了一半了,第四季在哪儿呢!

18分钟前
  • 隰荷
  • 力荐

摘抄一条来自微博知名音乐博主耳帝的评论:“重塑雕像的权利在《国家宝藏》上表演为铜纵目面具创作的《天·眼》,这舞台实在太酷了,作品采样了脉冲星的声波,这种来源于宇宙的音色与重塑的合成器美学有着跨时空的契合,同时重塑音乐的秩序、理性、严密与冷峻,在这样的作品中,对应着人类面对浩瀚宇宙所感知到的渺小与无垠,所呈现出的对于宇宙规律与运行法则的发现与探索之心,又与整个作品衍生的意义与航天精神十分搭配,不仅乐队气质、音乐理念与精神传递都同符合契,并且视觉与听觉都同样给人冲击。评论区说:这是社会主义太空赛博音乐。(有才的网友)

19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推荐

看了三期,舞蹈很漂亮,但我欣赏不来。还是喜欢看文物的前世今生。放弃

22分钟前
  • 无聊的曙光
  • 还行

艾玛我是不是有点大病啊!国家宝藏这季第一期cue了舞剧【只此青绿】,国宝x舞剧这个题材要了我亲命,张翰演的王希孟嗷嗷哭我也跟着嗷嗷哭,就几分钟片段我就这么入戏了,青绿必须看现场ToT;第二集陆宇鹏太尴尬了吧表演的!虽然是央视节目可音乐剧演员假唱我真忍受不了;第三集古丽米娜真的美人迟暮,身体太僵硬了!新疆舞者动脖子居然都觉得不灵活………重塑上台我有种老熟人上电视的骄傲感哈哈;第四集乏味;第五集有刘迦!不过节目太一般;第六集斯斯与帆!第七集敦煌花样体操看过了没新意了,花样游泳紫藤美到我了~贾湖骨笛大小两组演员跳的都不咋滴;木偶剧有点意思~最后一集结尾🆘太燃了,集土三十处历史文化遗址的“何以中国”看得我老泪纵横~

24分钟前
  • 别关注我嫌烦
  • 力荐

即使是国宝展演依旧是熟悉的味道

26分钟前
  • 李昀轩
  • 力荐

重塑+三星堆纵目面具。太厉害了。

29分钟前
  • 曾根安娜
  • 推荐

才发现之前没有标记,所以观看的时间没有这么短,整个过程也算断断续续地看完了。有好有坏吧,有些镜头很迷惑,但整体制作还是大气的,细致的,充满想象力的,乃至科技感的,没有流量明星的综艺看起来真的很舒服了。

33分钟前
  • 大洋洲
  • 推荐

为各种国宝创作的歌舞节目,算是命题作文,有些很惊艳,有些也get不到,这种二创形式还是非常鼓励的。希望疫情快过去,可以去故宫看实体展览。

35分钟前
  • tangmm
  • 力荐

无名无秋独一卷,青绿千载荡悠悠。挥毫不觉已入画,希孟只身赴江山。

38分钟前
  • 子时霜降
  • 力荐

聂耳先生,生于黑夜,死于黑夜:生是少年,死是少年。😭😭😭😭

41分钟前
  • 常肃心
  • 力荐

文艺节目不如文物本身精彩

44分钟前
  • 凹噗
  • 推荐

这个词条有点滞后哦,看了第一期,舞美很棒,创演者好用心、最喜欢周深的《威凤吟》,也改变了我们对李世民的固有印象

48分钟前
  • 齐咏歆
  • 还行

为国宝创演新作品,让国宝不仅活在历史,更活在当代。最后一期太大气了!

52分钟前
  • 翻开
  • 力荐

没有太大意义,有的是强行的与文物挂钩,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其实原来介绍文物的故事演绎方式更好。

57分钟前
  • 勇敢的心
  • 还行

属于番外篇,跟前三季相比形式大于内容,当然国宝的内核还是最重要的。虽然如此,但有些展演还是不错的,比如《只此青绿》和重塑的先锋音乐。第四季我们不见不散!

1小时前
  • Jasmine_长乐
  • 推荐

总体不如常规季精彩,主要还是在于文艺节目质量参差不齐。

1小时前
  • Μουσαι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