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城机密

悬疑片美国1997

主演:盖·皮尔斯,罗素·克劳,凯文·史派西

导演:柯蒂斯·汉森

播放地址

 剧照

洛城机密 剧照 NO.1洛城机密 剧照 NO.2洛城机密 剧照 NO.3洛城机密 剧照 NO.4洛城机密 剧照 NO.5洛城机密 剧照 NO.6洛城机密 剧照 NO.13洛城机密 剧照 NO.14洛城机密 剧照 NO.15洛城机密 剧照 NO.16洛城机密 剧照 NO.17洛城机密 剧照 NO.18洛城机密 剧照 NO.19洛城机密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30 15:27

详细剧情

40年前的洛杉矶是一个充满各种“交易”的城市,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可能为利益的驱动走到一起。杰克身为警察,善于媒体打交道:向小报提供头条新闻的线索,而小报除了给钱还宣传他个人;埃德野心勃勃想在警界出人头地,而他心里还有一个秘密,他要找出当年开黑枪打死他父亲的内奸“路路.图马奇”;\r  巴德生性耿直,容易被人利用,在办案过程中与应召女郎林恩陷入爱情旋涡难以自拔。这时,杰克被人谋杀,当埃德听到达德利问他谁是“路路.图马奇”时,他明白达德利是警界的败类,所有惊人内幕似乎都与他有关……

 长篇影评

 1 ) 洛城机密背后的故事

注:本文并非我原创,资讯来自我以往观看的一些油管视频,很遗憾我忘记了原视频出处,如果有影迷能够提供原视频地址,我会以最快时间将原地址放至本文醒目位置。我写这篇文章,主要目的是为了我自己查找资料更方便。

主创团队谈谈这部电影背后的一些事

1,大家都知道这是由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原作者James Ellroy称赞这部片为“一部高雅的电影”,他坦承,虽然洛城机密的世界是他创造的,但柯蒂斯的电影版却是超乎他想象的,这是他能给出的最高评价。他说,当他重看自己的小说版时,他会看到电影版的演员们说出台词的样子。

2,导演提到,他十分重视电影中的光线,他希望展现南加州的光芒,阳光中应当透出柔软,这样才能中和当地的荒漠地形,而意大利摄影师Dante Spinotti认为这部电影应当展现这座城市的外在性。

透出柔软的洛城光芒

3,导演一开始就对摄影师说,这部片不该以典型黑色电影的手法拍摄,不过摄影师立刻回问他:什么是黑色电影?

4,导演在拍摄初期找了几十张照片给摄影师看,他希望电影的画面看起来就是这种风格

5,剧组观看了数部导演喜爱的50年代电影,他们发现当时的电影里街上的行人、车辆、布景都远比现在要少,而以现代眼光来看这显得太过空旷

为了让电影更符合现代化眼光,剧组故意让画面中出现的元素更加丰富,让街道更像如今的城市。

6,导演说,他希望可以在画面中传达一种反差,既是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反差,也是角色自我认知与来自他人的认知之间的反差

你们需要一个英雄

7,导演认为,为了凸显影片时代感,在片中应当出现一些戴帽子的人,但他们不应是内容的中心,而是图像的一部分

8,主演盖·皮尔斯说,导演内心是一个非常温暖又敏感的人,因此导演在这部电影中使用的颜色也主要是棕色等温暖的颜色

温暖的巴德

但对于他饰演的Ed来说,这个人物是一个有些冷血的野心家,因此当他出场时,他的服装总是灰色、深蓝色等冰冷的色调

冷血又精明的艾德,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9,盖·皮尔斯来试镜时,导演对他的尖牙不满,希望他能把牙磨平

盖·皮尔斯试镜图

盖·皮尔斯不愿做手术,因此最后他们的做法是将盖的牙齿包住并进行了略微延长

10,盖皮尔斯说,在本片里他学到了静止的力量。(在艾德得知真相的那场戏里,一张凝固的脸配上特写镜头却营造了绝佳的戏剧张力,这个做法堪称导演教科书)

11,导演称,当拍摄杰克·文生被杜德利警长杀死的那场戏时,他的想法就是要以最平凡、最普通的手法展开这段故事。

12,接上,编剧Brian Helgeland说,每次他看到这场戏都会被凯文·史派西惊艳,

“凯文面前有一杯咖啡,而他正要把手上的咖啡弄干净,这太完美了,因为这并不是剧本的一部分,这是演员对表演完全投入的一瞬间...这总是让我很震惊,我是说,一个正要把手上的咖啡弄干净的人怎么会突然被打死呢”
这个动作是凯文自己的发挥

导演继续评论

“我们拍摄这个镜头时,难以置信的是,我真的能看到他眼中的光芒逐渐散去,如今你可以用数码技术创造这种镜头,但当时凯文靠的完全是自己的表演”
杰克·文生逐渐死去
杰克·文生逐渐死去

剪辑师说,在初剪之后,他和导演都觉得这个死亡镜头应该更长些,所以我们最后看到的画面是,摄影机一直对着凯文拍摄,直到他忍不住转眼球

13,凯文自己说,文生之死这场戏有着绝妙的构思,而拍摄手法也十分简单,因此观众绝不会猜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凯文认为这个镜头处理得越是安静效果就越是可怕。

凯文说,拍这场戏时他的视线总是忍不住随克伦威尔移动,而他又得假装自己慢慢死去,所以他要求剧组帮他在对面厨房的墙上画两个黑色的大圆圈,这样他就能把视线从克伦威尔身上转移到圆圈上面。

14,片中关键台词“罗罗汤马西”为电影原创,据导演说,这个台词是为了让已死的杰克透露关键信息,同时也为了让大家知道杜德利是坏人,最终主创们想出了这个台词。

15,小说《洛城机密》是小说《The Big Nowhere》的续集,而电影版片尾的旅馆大战正是来自小说《The Big Nowhere》,编剧坦言他们捡了个现成,而在小说中,杜德利警长活到了《洛城机密》这本书的最后(不过,他在小说的续作中死掉了)

16,编剧说,我只是想认真制作一部好电影,假使这部片没有获得任何奖项也没有获得任何关注,我也会因我的工作与这次合作经验而自豪。导演说,他知道他正在制作一部他和他的同事们都会喜欢的电影,这对他很重要,而(《洛城机密》由于遇到了《泰坦尼克号》而在当年奥斯卡上收获无几的)事实证明,在电影行业中从事你热爱的事业是艰难的

导演与编剧当年的合影

完。

 2 ) 4 cops 与 RolloTomasi

这种编剧出彩的片子,看起来总是那么快乐。第一次看的时候,给我以意外之喜;过后再看竟然仍旧如饮醇酒。丝丝入扣峰回路转的情节铺排、层峦叠嶂般的人物形象,都在诉说一个字“经典”。
片中四个主要警察的角色,耐人寻味;在表演上,Russell Crowe已经开始表现出他后来那颠倒众生的“铁汉柔肠”的演技;Kevin Spacey那举重若轻不着痕迹演绎更是余韵无穷;Guy Pearce和James Cromwell一正一反的角色对照,两人竟然也都演到让观众正邪难分的地步,相对而言,Kim Basinger虽有蚀魂销骨之魅但是个人觉得不如几位老兄出彩。几个人的精彩演出让其角色完全立体起来。实际上他们角色的丰满程度,不仅仅取决于出色的表演。编剧和导演的精心构筑,使得几个警察之间互相映衬;镜子般照出了每一个角落。正如,好的文笔在写人的时候,不会自己去评论笔下的人物,而是通过情节乃至于其他人物来表达。
几个警察的对比相当有趣:
  巴德直率又嫉恶如仇,看似不可能处于暗面,但是偏偏被暗面利用,最终竟然还是凭借本心的正直得到善果---------这是一个和角色的性格百分百吻合的命运之线。
  艾德看似理想主义者,但偏偏具备聪明才智和老手也不及的权术手腕,仿佛政客般的表现正好和巴德形成鲜明对照;看似有一万个理由让他最终落入同流合污的轨道。但他是外和内刚,不择手段的表面下隐藏着不达成正义誓不罢休执著,最终破局而出。
  杰克看似腐化警察的典型又好出风头,但是如果剥开他老江湖油滑表现的外壳,反倒是几个人里面最细腻最有层次的人物个性,加之Spacey的出色演绎,让这个人物充满了迷人的魅力。

血腥圣诞案(警察打人与作证风波):
  对比:
  巴德直接了当,义气为先,即使自己被停职也不指正同僚------------注意他的逻辑,不是法律条文而是单纯的人情。
  艾德不但打算作证,而且出谋划策。既可以看作着理想主义者的天真愿望,也可以解读为翻云覆雨政客型警察呼之欲出。他的思路简单明确---------法律加逻辑。
  杰克则毫不在意的就表现出自己的特色,在前两个人分别占据了“公”“私”两面的情况下。虽然他的作法早在艾德和史密斯队长计算之内(自保为先,不指证他人也是不想惹麻烦),但是以杰克的主导思路“人情世故”来看他的选择也无懈可击,法律或者义气看起来根本不能烦扰我们超群的杰克。
于是仿佛精妙的棋局,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个性选择下得到了相应的结果。巴德被史密斯复职但是他的耿直受到利用;艾德得到了升迁和自己想要的职位及权力,代价是被同僚所不齿;杰克则再次于手脚并不干净的情况下“全身而退”,继续悠哉游哉。情节的发展,仿佛就是某句名言的注脚一般:性格决定命运。
三个警察的不同色调和形象,在这一个回合,非常清楚地显现出来了----------其实还捎带着史密斯队长,他被三个人反衬为老资格老经验富于手腕的头目形象,实际上三个年轻警察的“把戏”他似乎全部都有套路对应。但是如果我们认为这几个人就会如此发展下去,好像一般的警匪片那样的话,可就上了编导的大当!他们注定不会是扁平人物,接下来的情节把观众引入了崎岖的小巷,加强前述形象的同时,也会展现几个人的不同一面。
很多细节都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例如巴德对复职的诱惑问都不问直接收下了警徽和配枪,体现出他率性而为;杰克看到“法兰西王朝”的印记从而开始留心,证明了他其实并非仅仅是个整天想着出风头的混子,内在的他确实是个“警察”。那么艾德呢,他到底是政客多一些还是警察多一些呢,至少在同僚眼里他越来越象前者。
  隐藏线索:神秘美女、前警察、名片

NiteOwl咖啡厅案(前篇):
  细节:
  总算碰上刑事案件艾德极度渴望自己来做,但是史密斯队长打算亲自处理,只给了他一个副手---------潜意识里面大概觉得这个理想主义者书生意气的菜鸟大概弄不出什么花样来(He is soooo wrong)。
  艾德和杰克与线人对话,信口胡扯这种事情,一本正经的艾德学得很快。关于艾德的眼镜,杰克一脸OMG的表示“just don't shoot me”,哈哈。在嫌犯屋外Ed/Jack和另一组人的对话,Jack狐假虎威的样子(其实他不是认真地假威,但是他的脾气就是这么的“坏坏”)。
  对比:
  艾德被指派为局内勤务,他却极度渴望外勤调查;人情之王杰克的线民策略给了两人一次合作机会。那场戏Spacey的表情那个叫绝!而巴德第一时间找到了前面的线索“美女”,使他的粗中有细浮现出来(忍不住八卦一下,不要总抱怨为何总是人家抱得美人归,看着点,像人家这样“每时每刻把美女放在心上”!哈哈)
  隐藏线索:丽塔.海华丝、男友、死警察

结案?(NiteOwl咖啡厅案中篇)
  对三个可怜的黑人嫌犯的审问那一段,实在精彩。艾德固然表现不凡,让轻视他的同僚大吃一惊,但是编导也举不放弃任何塑造角色的机会,来看对比:
  巴德的怒火无法压制,因为谈话中再次涉及到女性受害者,他冲进审问室,用“不合法”的手枪轮盘赌式逼问强行撬出供词。
  艾德再次展现高超的技巧,利用信息不对称,几次断章取义的诱供轻易的把三个嫌犯摆弄得团团转。认为他只会钻营的同僚全都大吃一惊。
  杰克好生悠闲的看报纸,这么多人在“用功”,他才不着急呢。
  隐藏线索:获救者、脱狱
这一段以艾德为主,巴德为辅,随着情节的推进,人物的特点越发的突出。紧接着就是两人第一次冲突,更加凸现两个人的差异-----------巴德口中的正义使用自己的判断和行动来体现,但是在艾德看来那不但枉法而且把事情搞糟,在两个人看来对方都是彻底的AssHole。这里请注意细节-----史密斯队长。
随着艾德盯住不放的追查,很快逃走的三个嫌犯在枪声中落幕。文质彬彬的书生也变成了“散弹艾德”,成了局子里和新闻界的新英雄;无辜的少女得到了营救,逃走的犯人全部身亡,一切看起来都如此顺利,甚至是过于顺利了。看到这里,即使缺乏背景知识的人也会觉得几个黑人实在被欺负的惨了,都说不上几句话就招来一顿乱枪,这是那个时代的sin--------种族歧视。
看来一切都恢复正常了,巴德继续贡献体力作些DirtyWork同时开始迷恋酷似明星的美女,BigJack也回到了久违的聚光灯下,但在婉转的老歌声中其实暗流涌动。艾德觉察到证词的矛盾,巴德更是再一次通过“美女推理”(赞一个,哈哈,他的所有线索都和美女有关,不愧护花使者),找到了新的线索!

RolloTomasi与不走运的Hushhush明星案
这一段绝对属于我们的Jack的独角戏,Spacey真的把人物丰富的层次和内心挣扎演活了,与轻描淡写之中!可怜的受害者没能一年内两次登上Hushhush封面,但是却唤醒了Jack体内的的那个“警察”!
然后就是全篇的题眼之一,Jack和Ed的对话,以及最最关键的一个词RolloTomasi(MagicWord),经典了就不重复了。如果说前一个受害者让Jack醒来,和Ed的对话就是真正点燃了他。
  隐藏线索:WhatEverYouDesire,RolloTomasi

边看边写好累,暂停,休息一下,先享受剧情再说。
----------------中场休息地分割线-------------------

 3 ) 350个字多一字也不行之《洛城机密》

最后一小段又超字数了……

白雪之下往往是最肮脏的,天使之城也莫过如此。整的像好莱坞影星的妓女断送了自己的明星梦却迎合了最下流的欲望。警队高层暗杀清理黑社会却也接盘了对立面的生意。三个警察各有所图却也心怀正义对抗黑暗。缺陷式的人物塑造更具真实立体感,也使得在法理和道德边缘游走的正邪对抗酣畅淋漓。高潮处的枪战尤其过瘾,从中能感受到《英雄本色》、《龙虎风云》等黄金时代港片枪战戏的风采。 让人感到遗憾的是最后艾斯力在警局的口述,也许导演和编剧生怕观众没有捋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和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所以有意为之。然而个人看来这份“露怯”却削弱了影片的经典份量。其实通过三位主演查案时的互动,整个事件串在一起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无需通过竹筒倒豆子的方式全部说出,过于直白反而失了标签为悬疑的分寸。 三位主演:盖皮尔斯通过专坑队友而平步青云,电影里他拥有了全世界。罗素克劳的暴脾气看起来更像是本色出演,开最多的枪挨最毒的打,片场清道夫也属实不易。凯文斯派西享受着海报和演职表的头号待遇却戏份最少,从头到尾只挥了一下拳头,这种不费力还讨好影评界赞誉的才是真正大赢家。

 4 ) n个男人一台戏

    这样的片子很适合在闲的时候看,因为遵从1950s的风格,舒缓,偶尔的小拐弯,然后才是激流险滩,最后的结局倒是相当的赞叹。

    三个男主角各自的特点,在开头就已经介绍得很明确了。一个很爱当明星,却因为害了一个年轻演员而追查真相;一个爱权术,政治比探案更出色,却因为心头的纠结而选择做警察;一个很暴力,去粗中有细,因为童年经历过父亲弑母而投身警界。说实话,三个人的共同点是,良心尚未泯灭,虽然警界有很多“潜规则”,但是这三位还是颇有点“匡扶正义”之感。

    于是最后的枪战在所难免。他们的对手,其实不是那个老警长,而是制度。警匪勾结、私下的毒品交易等等罪行,这一切源于制度。最后埃斯利的妥协,也是对制度的无奈。从这一点上来看,电影的深度是足够了——这并不是一般人想象的伸张正义的结局,因为真正的敌人是杀不完的,你所对抗的是整个制度。巴德的离开,也是无奈,因为在这套制度下,没有人能够真正做到清白。既然你我都有彼此的把柄,那么就交易吧,至少不要互相拆台,否则鱼死网破后遭殃的,将会是整个警界。

    这部片子最妙的地方,不是最后的恶有恶报,枪战的结局和《英雄本色》里面的情节类似;最妙的地方,是隐晦地表达了当时美国警界的主流风尚。不仅仅在洛杉矶,洛城有好莱坞,当然表达的要更显著。除了通过电影、广播、报纸、电视宣传警察的勇猛、牺牲之外,那些肮脏的交易完全被假象掩盖了,大不了找一个替罪羊,一般是少数裔、偷渡客——反正他们都有罪,多一个罪名没关系,不会有人注意到。这些恶人的“敌人”,是那些“好”警察,是那些真正想做警察的人。换句话说,一切都可以妥协,除了那些不能妥协的人;一切都可以交易,除了那些不想交易的人。

    大概这是同类电影里面,最不动声色地犀利之作了。

 5 ) 随便记个细节

一开始 杰克·文森(凯文·斯派西 饰)按照惯例给了当班警察 艾德·艾斯力(盖·皮尔斯 饰 )10块钱贿赂,被后者严正拒绝了——在后面的情节里,艾德接到猫头鹰咖啡馆凶杀案的契机是 他抬手一看手腕上的表,发现警局的钟不准于是去调——丫的表赫然是一块劳力士——说明艾德·艾斯力不受贿赂除了因为他相信正义外,丫根本不差钱好吗,摔【

……另外艾德的传奇警察老爹死于被打劫,Batman的既视感……

 6 ) FIFF21丨DAY6圆桌《洛城机密》:“没有人比我更懂黑色电影”

主持人@子夜无人

场刊嘉宾@松野空松@RyanRyqn@Not Here

选片人代表@我略知她一二

主持人 子夜无人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第21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场刊圆桌的第六天,接下来我们讨论的电影是一部好莱坞大片《洛城机密》,在深入之前,请各位嘉宾先基于自己的场刊打分聊聊打这个分数的原因,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个电影的感想吧!

场刊嘉宾 松野空松

我是3星,主要是不同于一般的黑色电影,给予三名警探,并且蛇蝎女人在警探之间游离而不是警探与罪犯之间。

场刊嘉宾 RyanRyqn

我给的2星,可能我看的好莱坞太多了,我对这种警匪片套路已然免疫,其实警匪片主要还是得看剧情的安排。这部剧情我个人认为一般,其实在中途就能猜到结局反派了。不过作为类型片来评价还是合格的,几位主人公人物塑造尽管很俗套,但还是比较饱满。

场刊嘉宾 Not Here

我给了2星 ,这一部的节奏很好,压抑之后的爆发戏份很让人喜欢,又是涅槃重生的样子。但是在我看来还是有些俗套。

场刊嘉宾 松野空松

哪里俗套了?请讲讲。

场刊嘉宾 Not Here

女人在男人之间游走,所以觉得有点儿俗套,女性的形象还是依然有些流于表面。

场刊嘉宾 松野空松

这不是黑色电影标配吗……所以,任何类型片的元素部分都不过是俗套罢了,是吗?

场刊嘉宾 Not Here

也许吧,反正有创新会好一些。

场刊嘉宾 RyanRyqn

我觉得俗套的是几个主人公的定位,一位刚入职的正义的新警察、一位老练的老警察、一个黑白通吃的警察领导。

场刊嘉宾 松野空松

那你能找到类似的黑色电影吗?黑色电影中最俗套的是,单一的“正派”和单一的“反派”,而《洛城》恰恰是反俗套的。

主持人 子夜无人

第一个话题,整部电影在犯罪主线之外,其实有很多关于城市生态、社会环境的笔墨,比如写到好莱坞、少数族裔、媒体,你对这些部分的存在怎么看?你觉得它们对于构建整个“洛城”的环境是否有帮助?我觉得关于好莱坞的淡淡几笔都很有意思。

场刊嘉宾 RyanRyqn

现在我可能记不得了,但是我印象中的确出现过很多次。

场刊嘉宾 Not Here

确实有帮助,以城市命名的电影需要把城市的魂画出来。

场刊嘉宾 松野空松

蛇蝎女人的作用通常是将主角拉去入危险,且通常是最后可能死亡,《洛城》的蛇蝎女人却有三个功能……

主持人 子夜无人

后面有时间给你展开讲,先回答问题,蛇蝎女人后面够你聊的。

场刊嘉宾 松野空松

相反耶,《洛城》败笔在于,城市生态刻画不行。

主持人 子夜无人

你觉得哪些地方弱了,或者现有的呈现里哪些拖了后腿?

场刊嘉宾 Not Here

我看啥电影都是在感受他给我的东西,可能不会太注意他没有的,完了。

场刊嘉宾 RyanRyqn

我个人觉得这电影由于剧本的需要,更加注重在叙事上,对于环境刻画更像是一笔带过。

场刊嘉宾 松野空松

《洛城》的城市主要通过性侵刻画的,并且没有构成那种强迫的黑暗,压的透不过气的成分。这种无法呼吸的黑暗压迫是新时代黑色电影与旧派黑色电影不同的最重要一点,我可以举例《唐人街》,在里面虽然一个正派、一个女人、看不见的凶手,但是正是这种看不见的凶手,构建了整个城市的黑色压力。让人感觉,这个凶手就是城市本身。

主持人 子夜无人

说到这一点,这个电影始终没有让我感受到任何精神压力,反而是轻松诙谐的,这算是黑色电影的创新吗?

场刊嘉宾 松野空松

是的,这一点就是《洛城》的失败。

场刊嘉宾 RyanRyqn

但是你这么说,最后警察局局长的身份,不也是一种对城市环境的刻画?

场刊嘉宾 松野空松

关于《洛城》这点失败,一方面是三个警探的设置,让其失去了构建城市黑暗的足够多的笔墨,另外就是凶手很容易猜到,但是力度不够。《唐人街》的凶手不过是nbcs的人,唐人街的凶手根本就不重要了。而且这种警察腐败的黑暗,黑色电影早就一大堆这种了,如果你们前面刚说俗套是这一点,我会非常认同。

主持人 子夜无人

那下一个话题是关于人物塑造的,三个不同警官的个性设计,在整个探案过程中是否有发挥到实处、与案件的发展进行互动?我的意思是这种“三岔口”人设只是写在卡片上的,还是你真的在具体细节里感受到了人设塑造上的不同、而他们的不同个性也推动了剧情发展?其实就是想问问你们,觉得这个设计是否成立、成功?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凯文史派西的存在只是为了揭示凶手吗?我觉得这个角色没必要找一个大明星来演,还给一番,多了很多没用的戏份,双雄就足够了,而且凯文史派西也没有跟女主的互动,他自己这一条线也没有什么特别有用的东西。

场刊嘉宾 松野空松

算是成功,我其实在想是不是能力不足的体现?毕竟把这些合在一个人身上,难度非常大,不仅考验剧本能力,也考验演员的表演能力,但是这种讨巧的方式最后呈现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导演把刻画凶手的笔墨减少归到警探身上,尽可能完善三个警探的人物塑造,但这种分别呈现仍然有些短板。

场刊嘉宾 RyanRyqn

我觉得这部电影最有意思的就是人物塑造,三个警察在故事框架下形象还是比较完整了。

场刊嘉宾 Not Here

我觉得人物塑造不会十全十美,有趣就行了。史派西那个角色一个电视剧的指导这事就挺有趣的。

场刊嘉宾 松野空松

“打人”的人物塑造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就很正派的感觉,“性侵”是非常功能性,不过作为工具人足够好了,比如正邪两面性有,揭示城市黑暗面也做到了;“影帝”才是真的有变化的、推进剧情作用的,这么想,“打人”也是他的衬托工具人了,这么说来,“性侵”也有丰富类型娱乐效果的作用耶。

场刊嘉宾 Not Here

这里面有性侵吗?打人又是什么?我好像已经记不清了。

场刊嘉宾 松野空松

我说他们真实经历罢了,“影帝”是法罗岛影帝盖皮尔斯,“打人”是罗素克劳打人丑闻丢影帝事件,“性侵”就是史派西的丑闻了。

场刊嘉宾 Not Here

哦这样啊,好可怕。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你好低级啊,请停止炫技。

主持人 子夜无人

大家觉得克胖和盖皮尔斯各自沦陷在美人乡有什么不同?他们的性格描写里是否都有强调出这层弱点?很多人会觉得盖皮尔斯突然精虫上脑是比较突兀、缺少铺垫的,当然可以理解为是这个角色一直过度压抑到了一个阶段的爆发,性成为了最好的出口。

场刊嘉宾 松野空松

盖皮尔斯这里是在为这个角色的变化做了缓冲,让人感觉他的黑暗并不是突然的,而且早有埋藏的,而克胖在这里有点工具人效果,不过他最后和美人在一起有点半反套路,蛇蝎美人的功能作为勾出正派的黑暗面发挥效果罢了。

场刊嘉宾 Not Here

她成了两个男人之间的冲突爆发点,但两个人的最终携手也与她有关系吧,罗素克劳的角色真心爱她、想保护她,可是保护她只有与皮尔斯的角色携手才能行得通。她是一切的起源了。

场刊嘉宾 RyanRyqn

所以我就很不喜欢美人这个形象,我觉得这个美人又是作为妓女形象,在好莱坞电影里面是在太过于刻板印象,我总是觉得美人似乎只是两位主人公性格表现的工具、只是好莱坞给男观众的一种性幻想,并没有人物的刻画,因为这位美人在电影里面的行为都是可预见的。所以里面女主这个人物实在是设计得太粗糙,我几乎感受不到任何的共情。

场刊嘉宾 松野空松

这就是《色戒》的不同了。

主持人 子夜无人

那大家接下来可以再深入谈谈本片的女性角色,除了金贝辛格这个蛇蝎美人之外,还有那个受到侵害的墨西哥还是印第安少女(我记不清了),你觉得这个惊鸿一瞥的工具人身上是否有补充金发尤物没有的反抗性?都可以谈谈。

场刊嘉宾 松野空松

几乎没有,甚至《南方车站的聚会》,桂纶镁也有反抗性。我感觉新世纪的黑色电影特质就是,女性角色不再那么工具了。

场刊嘉宾 RyanRyqn

对,《南方车站的聚会》为什么人们就没有讨论他的剧情,因为实在是太俗了。我记得昆汀评价《南方车站》就说,他看到一半就知道结局了,所以他更关注导演的视听。

场刊嘉宾 松野空松

《南方车站》从剧本角度是比《洛城》套路的。

场刊嘉宾 RyanRyqn

确实。

主持人 子夜无人

也可以比较一下97其他的蛇蝎美人形象,比如《妖夜慌踪》。

场刊嘉宾 松野空松

《妖夜慌踪》感觉所有人都是工具人,都是林奇的show time .

主持人 子夜无人

那最后让大家推荐一下你觉得不错的黑色电影或者说犯罪片。

场刊嘉宾 RyanRyqn

《杀人回忆》?

主持人 子夜无人

有没有和《洛城》稍微有点可比性的?风格不要差太多。

场刊嘉宾 RyanRyqn

我想想……那真正让我吃惊的黑色电影,是科恩的《老无所依》。

场刊嘉宾 松野空松

我还是推荐《唐人街》吧,说了一场了。

主持人 子夜无人

其实这是《唐人街》的圆桌吧。

#FIFF21#DAY6的场刊评分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短评

艾德•艾斯利清楚自己的目标,对支持这一目标的理念非常清醒非常冷静,当进则进,当退则退——最难得的是他仍有底线。

2分钟前
  • 八点钟有骨气
  • 推荐

bud太牛逼了!真是条汉子!

3分钟前
  • 螺丝இ
  • 力荐

就爱那个年代的美国

8分钟前
  • 看不见我
  • 力荐

经典的老派罪案片,能让人联想到好莱坞的黄金时代。节奏非常之快,线索却清清楚楚;就像唱曲名家,一板一眼干净利落,毫无半点拖泥带水。当年输给泰坦尼克号真心冤了...

1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可以说是冷硬推理改编电影的极致 唯显不足乃是某罗中三枪结尾居然还活着(虽然说得出那句很著名的话语了):母亲死三天被发现的桥段原来早有人用过。凯文的聪明角色能够赢整个战争,探长终究还是大意了呢,从一开始的智斗处于下风就注定了他的败局。但注意最后凯文是伸张了罗素的“正义”,结局向上。

15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三个男人,三种性格。史派西是脸面(人脉)、罗素是拳头(武力)、皮尔斯是头脑(智慧)。头脑说出了信仰,先找到了脸面,脸面死后头脑和拳头结合,爆发出强大的力量摧毁黑暗。类型片的经典。

16分钟前
  • 罗弘霉素
  • 力荐

最后一部分就像在看两个相爱相杀的男主角做爱做了30分钟还持续高潮。克劳叔简直帅CRY!

20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剧情错综复杂,表演精彩到位,三个主角个性鲜明,好莱坞警匪片中的经典,当年奥斯卡惜败于《泰坦尼克号》。极其喜欢Kevin Spacey亦正亦邪的表演,就是挂得太早了~~

23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Some men get the world. Others get ex-hookers and a trip to Arizona.

28分钟前
  • 大宸
  • 力荐

片子虽然有点老,但是还挺好看的。算是经典吧

32分钟前
  • 桃子爱吃鱼
  • 还行

世界永远都有处于灰色的地带,没有绝对的正义,也没有绝对的黑暗

34分钟前
  • 力荐

真是好看死了,三个我大爱的爷们彪戏,没有比这更爽的了,华丽时代背景+完美叙事剪辑,从情节到细节,从演技到设计,无可挑剔。

36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力荐

spacey的那个角色真出彩。

39分钟前
  • 草威
  • 推荐

精彩之至。让人记住太多的面孔。

41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故事整体拼凑起来相对完整,主题也表现很精准。

46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还行

有人赢得全世界,有人赢得从良的妓女。而正义,哪儿都没有。

48分钟前
  • 荞麦
  • 力荐

老套无悬念,还行

49分钟前
  • 胡子大王
  • 还行

在那些电影里戏份最少,演的最好的家伙,为什么总是叫凯文·史派西?

50分钟前
  • 袁牧
  • 推荐

一部精彩华丽、从情节到细节都无可挑剔的经典警匪片。被扭曲的正义和拳头,罗罗托马西和永恒的微笑,有人赢得了世界,有人赢得了从良妓女以及亚利桑纳之旅。当年比泰坦尼克更应该拿奖的片子有一堆,这个是最冤的~

52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旧影回眸,发现这片在讲“不要低估”。警界同事低估了眼镜新人艾德的勇气和暴力;艾德低估了蛮牛巴德的智商和魅力;杰克低估了高佬队长的心狠手辣;队长也低估了巴德在暴怒后的理智自控……但个人最喜欢的是,精明的艾德严重低估了被绑架墨西哥女孩的复仇之心以及对于警方办案只为替罪羊的洞悉和巧用,“我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离开,我只想让他们死!如果不是夜枭酒吧有白人被打死,谁会在乎一个被绑架蹂躏的墨西哥女孩?我所作的(伪证)只为正义!”

56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