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鸭绿江

战争片大陆2021

主演:丁勇岱,唐国强,孙维民,王志飞,刘之冰,姚刚,王挺,王同辉,刘涛,刘旭,赵波,王九胜,张铎,左佰学,李健,娄宇健,黄垲翔,韩栋,张峰,张笑君,侯俊光,李印

导演:董亚春

播放地址

 剧照

跨过鸭绿江 剧照 NO.1跨过鸭绿江 剧照 NO.2跨过鸭绿江 剧照 NO.3跨过鸭绿江 剧照 NO.4跨过鸭绿江 剧照 NO.5跨过鸭绿江 剧照 NO.6跨过鸭绿江 剧照 NO.13跨过鸭绿江 剧照 NO.14跨过鸭绿江 剧照 NO.15跨过鸭绿江 剧照 NO.16跨过鸭绿江 剧照 NO.17跨过鸭绿江 剧照 NO.18跨过鸭绿江 剧照 NO.19跨过鸭绿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11 10:23

详细剧情

影片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视角讲述,全面展示了从战前国际形势的快速演变到板门店停战协议的签署,涉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对战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整个抗美援朝战争过程。影片不仅具备东西两线和五次战役的全时空格局,还呈现了突袭战、防御战、运动战、阵地战和坑道战等多场不同特质的激烈战斗场面,在讲述国际格局突变时中、苏、美三国领导人作战指挥思想博弈的同时,影片展现了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略思维,也展示了以彭德怀为统帅的指挥员们的战场谋略,以及全体志愿军战士用生命捍卫和平正义、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全方位呈现出我们为赢得这场艰苦卓绝、震撼人心的伟大战争的最后胜利所做的牺牲和努力。

 长篇影评

 1 ) 跨过鸭绿江:中国军魂

近两年来,大量优秀的主旋律电视剧陆续上线,这着实让我等这些国产剧迷十分开心,一大批如《觉醒年代》《大决战》《功勋》《跨过鸭绿江》《山海情》等正剧制作精良,取材严谨,还原历史真实,为渴望了解新中国现代史的广大观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的影音窗口。

其实一直都有个问题长期困扰着我,建国之前的中国积贫积弱,整个近代史就是一部由中国人民血泪书写的屈辱史,为什么随便哪个外国侵略者在国门前架起几门大炮就敢来蹂躏我泱泱中华,使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可为什么立国之初的新中国就敢于四面出击,东抗美国、南击印度、北拒苏俄、西惩越南,先后与联合国五常(其余四常)均逐一对阵,以一场场立国之战扬我国威,将我华夏民族强大的战斗基因向世界充分展示,一扫中国人近代被蔑称为“东亚病夫”的百年之耻。

那么是谁将原本一盘散沙的中国人凝聚一心,给予国人共同抵抗外侮的强大力量,是谁为我们战士们注入不怕牺牲、军民一心的强大军魂?

《跨过鸭绿江》这部作品就在抗美援朝战场为上述这个问题作出了优秀的诠释。第三次战役中,我军成功占领汉城后,为挽回政治上的失败,美军集中优势兵力希望再次夺回汉城。在此背景下,我军为迟滞美军攻势的汉江阻击战正式打响,而负责担任汉江南岸正面防守任务的就是志愿军第38军和第50军。其中50军是一支在解放战争中成建制起义的部队,其在国军序列时番号为第60军,因该军是以滇军为骨干的地方杂牌军,爹不亲娘更不爱,长期因装备差战斗力弱被戏谑为60熊。可昔日的60熊到了朝鲜战场突然变就成了50凶,50军不仅是第一个成功攻占汉城的部队,还首次成建制歼灭了英军皇家坦克营,炸毁其27辆坦克、装甲车。在汉江阻击战中,50军的防御阵地位于最西线,背临汉江,基本无险可守,在美军立体饱和炮火打击和装甲集群冲锋下,50军始终顽强坚守,在全军战斗减员两万余人的情况下仍然战斗意志不减,成功阻挡美军主力50多天,不仅阵地未失,还让进攻的美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50军此役后一战成名!

从1948年起义到1950年赴朝作战,短短两年时间里就让曾经的熊变成如今的凶,这翻天覆地的转变肯定不仅仅是因为变更了一个番号,换了一身军装。两年时间里,我军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原则,系统的对50军进行了政治整训,配备了大量优秀的政工干部和业务骨干,在部队中实行政治民主、军事民主、经济民主,将支部建在连上,摈弃老式军队中的陋习,将官兵一致的思想完全融入到部队的日常作战和生活中。

让旧时长官躲在大后方喊出的口号:“兄弟们跟我顶住!”变成了领导模范带头冲锋在前时喊出的口号:“我是党员,同志们跟我上!”这样的思想转变犹如对每位官兵的重塑再造,让同志们知道因何而战、为何而战,让每个人都发自内心的愿意为祖国人民而战。这样强大的思想力量,使部队可以将作战的基本单元从营、连、排缩小到班、组、甚至个人,使我军成为世界战争史上独有的一支能聚能散,聚则成拳,散则为刃的强力铁军。

试问这样的军队何人能敌,中国万岁,中国人民万岁,中国军人万岁!

 2 ) 志愿军就是我们的超级英雄

已经看了三十四集,之前一直以来没有评论,是因为没有看完这个电视剧,我觉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因为学习强国任务的关系,需要看很多视频,恰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看了《铁在烧》《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伟大的抗美援朝》《冰血长津湖》,又看了军武次位面和知乎上一些关于抗美援朝的史料。当《跨过鸭绿江》豆瓣评分出现8.4分的时候,我开始看这部剧。

中间又看了关于拍这部片的花絮纪录片,作为一个曾经在初中读过《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人,作为一个看过《三八线》这部电视剧的人,我觉得我有资格评价一下这部剧。

如果从不能骄傲自满的角度来看,我给这部剧打分9.0分。

因为毕竟,《亮剑》《大明王朝》和《潜伏》还有《闯关东》等这样的神剧珠玉在前。

但是,从这部剧在短时间立项,把演员、史实、烟火、故事脉络能做到如此这般、这般如此,我觉得这是一部从主创到演员都用心了的一部剧。

小的时候,我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苹果要那么多人推辞的《上甘岭》,《我的祖国》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我更能理解的是《英雄儿女》和《奇袭》里王成的大无畏牺牲和方勇小分队的机智。

但从纪录片的胶片里和史料里面,在《跨过鸭绿江》的抗美援朝的艺术再现,我真正理解了美帝的流氓和志愿军的可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就是我们的超级英雄。

从出兵朝鲜的严峻国际形势,到后来出兵的义无反顾。从高层战略上对峙的运筹帷幄,到基层战士们决胜千里。出兵后第一次三十八军贻误战机,没有堵住敌人,彭总的发怒,梁兴初的知耻后勇。38军335团范天恩带领战士死守威虎山,神兵天降松骨峰。五十军曾泽生带领将士们掩护主力撤退,过去的旧军队在党的带领下成为能够全歼英国坦克营和第一支打进汉城的队伍,成为能够在猛烈炮火攻击下阻击联合国军50天的劲旅,涌现出田文富这样的战斗英雄。长津湖、松骨峰和上甘岭战役在剧里都有体现,杨根思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和无法炸断水门桥后傅崇碧检讨的描写,让我了解了冰雕连背后的残酷的现实——美国工业的强大,和我们装备的落后。得知180师被包饺子,美帝穿插到铁原彭总的震怒。火线安排六十三军在铁原阻击,六十三军铁原阻击战以后,蔡长元师长的嚎啕大哭和彭总的潸然泪下。还有在天上和美国空军拼刺刀的王海,在开城谈判牺牲的警卫排长姚庆祥,都在电视剧中得到了还原。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异常强大,火力凶猛,但麦克阿瑟的傲慢,沃克猛犬的意外车祸,阿尔蒙德的冒进,史密斯的谨慎(下碣隅里修建机场),李奇微的务实和狡诈,范弗利特弹药量,杜鲁门解决麦克阿瑟的“bucket stop here”中间的政治斗争,以及在谈判过程中,李克农队长和乔冠华政委的随机应变,暗线斗争。以及我们老大哥苏联在战争初期和中期对待援助中国态度上的变化(我本人对俄国充满了警惕),都有所体现。

看着剧集,有的时候我的眼眶也默默湿润,因为我知道,真实的战场会比电视剧中更残酷。真实的长津湖比影片里更冷,真实的铁原阵亡的志愿军战士的忠骨长眠于异国他乡,再也回不来了……

因为看了很多纪录片,我对五次战役的情况大致了解,在中国人民大规模纪念抗美援朝的时候,在军事革命博物馆展出“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的纪念照片的时候。很多人评价这场战争,觉得中国没有必要去参与这场战争,觉得因为朝鲜而死去那么多战士不值得,包括我身边的亲人也有不解的人。

但是,这是中国的立国之战。

唇亡则必齿寒,看似我们没有帮助朝鲜统一,但是我们用血肉之躯顶住了当时全球最强工业国的部队,在战场上浇灭了美国扼杀新中国的痴心妄想,也让全世界看到了“帝国主义在海边架起一座大炮就可以欺凌中国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因为我们出兵朝鲜,保住了东北的重工业基地,避免成为了冷战的前沿。因为我们让武装到牙齿的美帝,硌碎了一口钢牙,才让苏联看到了我们的实力,才有了156项苏联援建我们的工业化项目,我为什么对俄罗斯没有好感,如果没有抗美援朝,苏联对待我们的态度会比匈牙利和捷克还有南斯拉夫好多少?会不会有援建项目?旅顺港会不会归还?这都是变数。正因为有了抗美援朝,我们才有了工业化的起点,才让美国真正认识到,38线不能过,17度线也不能过,东亚的事要和中国商量才好办,否则中国只要不答应,无论美国、印度、苏联还是越南,中国都可以用中国的军威把你的国运打没。

我不纠结于《跨过鸭绿江》电视剧的细节,有时候看韩先楚我会想起《三八线》里的张金旺,看着梁兴初我会联想起《三八线》里的冰雕连六班长武黑子,看着陈赓大将一不小心想起赵政委,看着蔡长元,我又联想起了段鹏。但是我印象深刻的一段话,来源于军武次位面公众号里,在铁在烧,中国轻步兵之王里面,对待抗美援朝的态度,这应该是志愿军胜利的信仰所在——

“我们的母亲,我们的乡亲,我们的同胞不能再去冒着寒风,敲着警钟说日本鬼子来了,或者是谁来了,来欺负我们来了,这种状况不能在我们国家出现了。”美国人不可能理解一个长期被压抑的民族,在经历了漫长的追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过程之后,火山一般爆发的那种求自强的精神。

没有志愿军在战场上打出的胜利,我们今天不会比现实的叙利亚好多少。

志愿军不仅仅是最可爱的人,志愿军就是我们的超级英雄,他们的牺牲换来了今天人们的幸福生活。

今天的结尾,我想用《谁是最可爱的人》节选作为结尾,希望看到我评论的人,能够理解这部剧集传递的中国人的自立自强、视死如归、自强不息、无畏勇猛的斗争精神,一代人吃了五代人的苦,一代人做出了五代人的事,一代人打完了五代人的仗,一代人建立了五代人的功。

——谁都知道,朝鲜战场是艰苦些。但他们是怎样的呢?有一次,我见到一个战士,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他把正送往嘴里的一勺雪收回来,笑了笑,说:“怎么能不觉得!咱们革命军队又不是个怪物!不过我们的光荣也就在这里。”他把小勺儿干脆放下,兴奋地说:“拿吃雪来说吧。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们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什么,就做点什么。”他又指了指狭小潮湿的防空洞说:“你再比如蹲防空洞吧。多憋闷的慌哩。眼看着外面好好的太阳,光光的马路不能走!可是我在那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呀。他们就可以在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呀。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溜达边说话也行。那是多么幸福的呢!”他又把雪放到嘴里,像总结似地说:“我在这里流点血不算什么,吃点苦又算什么哩!”我又问:“你想不想祖国呀?”他笑起来:“谁不想哩,说不想那是假话。可是我不愿意回去。如果回去,祖国的老百姓问:‘我们托付给你们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啦?’我怎么答对呢?我说‘朝鲜半边红,半边黑,这算什么话呢?’”我接着问:“你们经历了这么多危险,吃了这么多辛苦,你们对祖国,对朝鲜有什么要求吗?”他想了一下,才回答我:“我们什么也不要。可是说心里话,我这话可不定恰当呀。我们是想要这么大的一个东西,”他笑着,用手指比个铜子儿大小,怕我不明白,又说:“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我们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们的祖国去。”

——朋友们,用不着繁琐的举例,你已经可以了解到我们的战士,是怎样的一种人。这种人是什么一种品质,他们的灵魂是多么的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善良爱好和平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坐到办公桌前计划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看我:“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们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朋友!你已经知道了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领袖,请再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向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

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

 3 ) 跨过之后,就没有之后了

由于播出时间接近,这片子很容易被拿来和《战火熔炉》相提并论,我个人更喜欢《战火熔炉》。

一方面有私人的偏爱,《战火熔炉》有一个片段,美国被俘记者拿着男主角的立功奖章细细端详,说中国军人的奖章的制作工艺太粗制滥造了,模具和镀模不行。。。这是细节,也是实情,我爷爷是第一批入朝的万岁军38军,最初是炮兵,之后奉调在师部任警卫员,由于性格警敏又被调往一线战场担任侦察兵,腿部中弹造成终身伤瘸。家中保存的两块军功奖章,锈迹斑驳,现在已经跟废铁别无二致。。。曾经的热血、荣誉、国仇家恨,也随着民众的记忆渐渐消退在风中。。。导演能把这些场景真实还原,做为家属心里还是很感激的。这是我的一点私心偏爱。

另一方面,目前国内的主旋律片子急需大刀阔斧的改进。《跨过鸭绿江》这部片子,实话说,该有的毛病一样不少。

1、首先,主旋律片子最容易拍成《伟人传》,战场细节和战术展示不足。人民的胜利,变成伟人的胜利。做为一部讲述战争的片子,不把重心放在斗争激烈的战场、攻防调转也没有详尽展开,这是很遗憾的一件事。

2、台词太慢,镜头过稳,BGM宛如怨魂。这是主旋律片的通病,慢节奏的语速和镜头,往往可以比较好烘托衬托主题的庄严感,但容易把整个剧的推进效果拉低,这对战争片而言是致命打击。剧中14集11分左右,中国外交官在联合国大会上与美国唇枪舌战、慷慨激昂,本该意气风发的一幕精彩辩论,镜头和BGM却舒缓庄重,宛如灵堂上的丧乐。诸如此类毛病,从头到尾贯穿全剧始终。

3、人物塑造不够写实。上个世纪50年底服役的老兵,没有老兵会像片子里面那样讲话的,都是穷苦出身怂逼的老实农家少年郎,被烽烟战火锻炼的杀人如麻,九死一生活下来基本上讲话干干脆脆的,没有那么多漂亮嘴皮功夫,去跟女生和老总谈笑风生。绝大部分官兵斗大字不认识,进了部队才学会认字,而且字还未必认得全。。。

后勤医院的医护人员也是见多了死伤惨重、生离死别,根本不是喜欢搞事的人,“ 女护士+青春漂亮=活泼惹事爱斗嘴 ” 这是对战地医疗女性的极大误解和侮辱。。。

美国军官也没有谁会像片子里面那样讲话,美国人是敌人,不是上串下跳的毛躁猴子,打战就是打战,部署就是部署,执行工作而已,剧中为了烘托智将李奇微的临危受命、挽救局面,前几集用很多影视技巧去强调美国军队和政府人员的狂妄自大,因为赞美李奇微,就是在赞美他的劲敌解放军,是写剧本的一种间接手法。《跨过鸭绿江》运用的过于夸张了,片中有多次出现美国政府召开记者会的场景,美国发言人的态度往往张扬跋扈,而现场记者则左右随意交头接耳,现实是,去白宫开新闻会的记者大部分还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一般不会这样频繁性、随意性地交头接耳、喧哗交谈。这样拍摄电视剧,不仅不写实,还显得导演欺负观众没有判断力。。。我相信这一点 你懂我懂大家都懂,但导演显然不想去懂。

主旋律片过于重视伟人塑造,小人物一般是工具人,起烘托伟人的作用。但小人物也是有血有肉的,哪怕战场中命如蝼蚁的小兵,他也是既单纯又复杂的。。。警卫员、小护士、老兵、孩子兵、美国记者、总统、美军军官等等等等人物,一个一个渺小的角色汇聚一起,才能烘托伟人和主题。。。小人物塑造的不写实、脸谱化、工具人,伟人形象也会呆板片面失去鲜活感和说服力。。。

4、《跨过鸭绿江》题材太大了,题材这么、跨度面这么广:两个大国持续4年的战争,多个国家卷入纠纷和博弈,牵扯面涉及战争、政治、外交、后勤生产和运输、国民经济、区域周边势力对抗和拉锯。。。这么大的盘子,就像义务教育那样去搞灌输:高度总结、总体概括、好好学习、认真向上,要求观众去配合制作方,这是行不通的,反映宏达叙事诗的剧本更应当注重从微观切入、用局部纠纷去带出全局面貌。

比如,剧中20集7分14秒冰天雪地中丧命的我方士兵,应当是长津湖战役中活活冻死的 “冰雕连”,这三个连来自:20军59师177团6连、60师180团2连、27军80师242团5连。。。三个连成建制被冻死 ,仅幸免一名掉队战士和一名通信员。这还是上了百度百科,大家一搜就知道的,都没能在剧中留下多一些镜头,长津湖战役为什么会打得这么艰难、战略布置存在哪些问题、物资调配瓶颈在哪里、战术攻防和空间拉锯演变情况、我军将官又是如何克服困难、鼓励军心的?剧中一笔带过,没有深入细节展开。。。“冰雕连”做为国家大力宣传的典范事件,在剧中也就只得到几秒镜头的待遇,镜头时间还没老总们互道寒暄长,还有很多冻死士兵压根你们就不知道的,只在老兵中口耳相传、私下得知的。我所知道的就有第二批入朝的某军团,火车还未抵达,新兵们就活生生的冻死在车厢上。最后,有没有评上烈士我就不清楚了。

最后,我想谈一点朝鲜战争结束后的问题。朝鲜战争结束后,归国老兵能活下来的,一般都能顺利转业,有伤残遗留的,也按月拿到政府的伤残津贴。也有少数地方经济条件不发达,补助不能发放到位,或是下拨后被地方财政挪做他用,日积月累成为历届地方政府领导班子交接时遗留窟窿。

而退役老兵面临的问题还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多的伤痛是无法用财政津贴弥补的。。。常年累月精神处在高度警惕中,神经绷紧成了一种日常习惯,睡眠也难放松(我小时候一直觉得爷爷很神奇,谁靠近他的床边都立刻能警惕清醒过来),加上军人脾气火爆,容易得罪人,容易遭人暗算排挤,常年累月下来,不少老兵最终患上精神疾病。那个年代医院对治疗士兵的战后精神创伤,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老百姓对精神疾病有很深的偏见歧视,闲言碎语。。。老兵的精神问题得不到重视治疗,连老兵们自己也认为这是一种羞耻、抗拒服药治疗。无处缓解的战后精神上的创伤痛苦,容易通过暴力宣泄到老婆、孩子身上,战争的幽灵利用家庭向下一代传播偏执、狂躁、警惕多疑,家庭不和。

但受限于时代,很少有人去关注这个问题,今天我在这里提出来,希望大家能明白,战争所带来的痛苦和创伤,不仅仅是金钱和身体上的,更是精神和家庭上的伤痛,绝不仅仅是一代人的问题。这种伤痛会通过家庭,影响数代人的幸福。

愿和平崛起,战争不再来

2020年1月20日更新,有人私信问我老兵的烂脾气,所以在此我澄清一下--------------------

其实我家还不算最严重的,打小孩主要是用抽的,抽比棍子揍要好愈合(我是女娃娃 并不调皮,成绩也还行 年级前20名)。抽的可凶我奶奶妈妈都不敢上前劝,谁劝一起挨抽。没用棍子揍,主要是怕伤筋动骨把我给活活打死。。。打小孩下手轻一点,打老婆就没顾忌了,手边有啥操起来就打,摔茶杯是打人的标配前奏。。。我看家属大院其他小孩,比我更惨,我是站着挨抽,他们跪着挨棍子揍,挨打的理由五花八门,站没站样的吊儿郎当在楼下跟我们聊天,他爹飞起一脚踹过去、先揍为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基本靠一个字“打”,打老婆打儿子打孙女,“打”能解决的事儿绝不跟你瞎逼逼废话。。。

《跨过鸭绿江》剧中骂骂咧咧的彭老总,其实一点都不可怕,在我看来简直就是通情达理的小天使了。但是老兵虽然脾气烂归烂,他们敢于站出来鸣不平、争公理,这是我很尊敬他们的地方。

有一次我爷爷在街上看到一男一女扭打僵持,男人说那个女人是他老婆偷了家里钱赌博打麻将,女人死死抓住自己的挎包不肯松手,说男人是抢包的她压根不认识。围观的人群没有一个站出来,只有我爷爷站出来质问男人,当时他已经70多岁高龄了。男人说不出女人的名字和籍贯,也不肯去派出所,最后骂骂咧咧走掉了。。。

但是我爷爷十分不赞成我做好事。我小学有一次放学,看到一个老奶奶摔倒在人行道上呻吟,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扶起她,旁边店铺老板娘靠着店门看热闹,我路过跑上前看了一下情况,老板娘说你扶,你扶她起来我给你作证(她意思是怂恿我这个小孩扶一把老人,别怕被讹),我当时没听懂她意思,就是小孩子朴素的道德感把她扶起来,送她回家。因为她有点痴呆,找了好久才找到她的家人。。。等我送完老人急匆匆赶回家,一家人找不到我 都快急疯了。后来我爷爷说,小孩子成年之前不要做好事。他说,好人没有好报,说我太小保护不了自己。

2020年1月21日更新,评论里面骂我政治不正确,抨击我没有政治嗅觉的,还有人说中国解放军注重文化建设,志愿军战士不可能没文化、不识字,骂我抹黑人民志愿军 。我也不想吵架,难听的我直接删掉,再骂我就再删评。抗美援朝志愿军识字水平问题,我可以解释,但不接受攻击 --------------------------------------------------------------------------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候,新兵入伍有一个月集训,但是并不会细致展开文化普及教学,新兵集训的主要内容还是操练。之后抵达朝鲜战场,一线战士几乎是没有什么时间来读书认字的。朝鲜前线停战前,有机会静下心来读书认字接受教育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负伤转运到后方医院一边养伤一边学习。。。在部队医生的眼中,瘸腿伤骨不算严重、能走能爬 伤好立马返回战场。。。所以,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战士能接受文化教育的时间是相当短暂的。。。老兵们真正开始系统接受文化教育其实是在板门店拉锯式谈判休战期间、以及签订停战协议后战士陆续回国待业复员,这个时段是他们人生中为数不多短暂祥和、享受鲜花、国人爱戴尊重的美好回忆。部队会为战士组织文化学习,战士这才有了充裕的时间,开始真正系统化地接受文化教育。。。不过,识字率也不算很高,常用汉字3500个,复员转业前 他们能学到1500就相当不错了(四则运算就不要去难为人家了),要知道入伍前很多战士只会写自己的名字,等退役复员之后日常生活中慢慢接触、多阅读,识字率就上去了,几年时间就可以看报写字了。。。我所知道的老兵,很多都是这样子掌握了识字。

2021年2月1日更新-----------------------------------------------------------------------

第一件事情,退役老兵的津贴待遇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好,也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差劲。

问题主要还是出在地方政府的财政负荷能力上,经济水平落后、没能被改革春风照拂到的欠发达地方政府,拆了东墙补西墙、大肆挪用是常见的事情。被拖欠的不仅仅是退伍战士的伤残津贴,差点发不出工资的县镇单位机关比比皆是。。。。南方沿海省份,一般是能够足额发放生活补助和伤残津贴的。

人年纪大了就容易生病,每个月能多拿几百块老兵们的内心是非常感念的。从上个世纪改革开放到现在,物价飞涨,生活补助和伤残津贴也经历过好几轮的上调,前几轮调整 其实并不能弥补通货膨胀带来的物价差距,但毕竟说明国家没有忘记他们的流血牺牲。

2017年最新一轮上调,补助金+伤残津贴 已经能拿到一万多块/每年了。是最近30年上调力度最强的一次,总算是接近物价指数了。如果老人另有退休金的话,二三线城市养老生活已经是足够了。只是能拿到这一万元/年的老兵太少了,假设是1950年第一批入朝的20岁青年战士,得熬到87岁的高寿,才能拿到这一万块钱一年的补助金。。。而这时候,身边的老同事老战友大多已经纷纷过世。而2017年,北上广深很多年轻人的月薪早已过万,发达城市临近地铁的一平米房均价至少2万起步。

第二件事情,我郑重如下声明:

评论区和私信跑来飙脏话骂我的粉丝挺多的,从生殖器官一直骂到我祖宗十八代。。。这年头时间就是金钱,有那个骂我的功夫不如踏踏实实努力工作、力所能力回馈社会。。。况且,我不是那种因为《跨过鸭绿江》粉丝跑来飙脏话骂我,我就怯弱地改变打分的人。我评我的分,如实讲出我的个人观影感受,请不要在骂我这事儿上浪费时间了,打分是2星不会改的。。。

请大家愉快看剧,理性讨论。

2021年2月16日更新-------------------------------------------------------------------------

刚看完《金刚川》,看之前本来以为是《上甘岭》那种高地保卫战,看完以后发现是军事交通线的局部保卫战。多角度重现的拍摄手法,一开始看着剧情比较混乱, 拍摄思路有点像《敦刻尔克》但叙事驾驭力薄弱 ,豆瓣也有很多人吐槽这点,但6.5分我觉得有点低了,个人认为应当在3.5星~4.0星之间。镜头驾驭的挺不错的、视听技巧也运用的非常娴熟,人设、BGM、服化道、特效等在 同类型影视剧中算中上水准,单幅画面挺漂亮。

看完《金刚川》,再反思《跨过鸭绿江》感触颇多,很想跟大家讨论一下:

1、管虎,我说句公道话,他是有实力的。而 董亚春 导演,《跨过鸭绿江》豆瓣8.8分,可能是他这辈子在豆瓣上巅峰了。

2、管虎 的艺术风骨已经不在了。《 生存之民工 》9.5分、《 外乡人 》9.3分 ,现在的管虎已经拍不出这么好的片子的。诚然,他拍摄手法越来越娴熟,但是灵魂没有了。我感觉,他的变化,似乎是起自《老炮儿》。。。

《金刚川》有很强的商业电影的特征,影视效果也不错。但是,《金刚川》里没有管虎想要直抒心胸的内容,没有导演的精神寄托,影片结尾的老兵自叙 更像是年度总结报告 。看完总觉得这片子的 像是三魂九魄 缺了东西不完整。

3、董亚春 导演的《跨过鸭绿江》从头到尾、至始至终在努力且费劲的强烈呼应主旋律。但拍摄手法技巧、呈现力、叙事能力却有所不足。尤其对美感的驾驭力,董亚春 导演的才华落下风。

如果说,管虎是正经念完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学院派。那么,董亚春导演 显然属于 野战派 转成 正规军, 他炮兵退役分配去了八一电影制片厂当摄影师、半路出家、才当了主旋律专业户导演, 显然士兵出身的 董亚春 导演更偏爱大格局、大时代、大伟人、大战略,他的片子特别爱用恢宏的管弦乐从头到尾铺满整个剧。。。

我们可以拿两部片子的片段做个有趣对比:

《金刚川》结尾高潮部分,张译饰演的张飞,此时战友全部牺牲,而他也被炸断一腿一胳膊,战立都成困难,却坚持把仅剩的炮弹穿绳绑挂在脖子上,然后一歪一扭搀拄着木棍向玉米地的高炮走去,音效着重刻画:断腿上挂不住肉块混着脏血掉落的一声一声啪嗒。这是管虎喜欢干的事情,用镜头音效技巧,通过血淋淋直面战场上的血肉横飞,去揭示战争的残酷,凸出卑微人物的伟大,用人命如草芥来反衬热血精神的不朽。。。但卑微而伟大的战士, 拼上性命所守护的信仰和政治理念,是他不想谈及的内容。

《跨过鸭绿江》刚好相反,拿 朝鲜战争第二次战役 在剧中的呈现手法 来举例子,董亚春 导演用的是:管弦乐 + 走马灯,这是他一贯爱用的三板斧:把一系列激烈的战役压缩到几个短短的镜头中,走马灯式地放映各个战场片段,时间停留短,画面量大,倚重 管弦乐,来烘托出恢宏庄重的气氛。。。刻意淡化细节和流血,避免了直面 战场的鲜血淋漓残酷、痛失战友的悲痛、资源短缺的困顿。尽可能把场景做的伟大庄重,不让观众停留在负面情绪中,而是把悲痛升华成伟大和不朽。。。这种不愿正视卑微人物命运的残酷,把剧本重心全押在歌颂信仰和政治的正确性、伟大性, 是董亚春 导演一贯以来的拍摄特征。

按说这两个导演吧都是北京人,同为60年代生,但风格却大相径庭。。。我也是想不通。希望有高人能评价,多讨论些。

大家也别觉得商业片火热大卖,就证明大众观影人的层次不高,因为那些火热的商业片有可能根本不是他们在看,他们的购票记录,点播记录,豆瓣好评,有可能像我一样都是被盗手机号给刷的

2022年4月16日更新-----------------------------------------------------------------------------

下面评论很多人骂我是国“贝戎”,不配当英雄后裔,说我给这片子打低分纯属对不起祖宗,辱没英雄先烈。

首先,我爷爷就是一个普普通通、脾气暴躁的朝鲜战争前任老兵,朝鲜战争仅仅是他漫长生命中的一个缩影片段。在旧社会长大的他,兵荒马乱,穷苦疾病、亲人饿死、无钱丧葬、解放全国、三年自然灾害、文革、严打、改革开放、港澳回归、非典疫情 等等事件。。。但归根到底,他就是一个普通的人民,他也从没觉得自己是英雄。

其次,我不偷不抢、没犯法杀人、也没作奸犯科,就豆瓣上给个片子打了2分,怎么就成国“贝戎”了呢?怎么就辱没先烈了?。。。电视剧作为一项艺术作品的,观众对它的审美的好恶,不应当跟观众的政治立场挂钩。”不喜欢这剧,就代表观众在抵制发动朝鲜战争的政治正确性“,这是极其不公正的指责。

最后,我对国家这一波解禁美援朝题材影视剧,抱持热烈拥护欢迎的态度。当初我们国家贫穷弱小,为了发展国家实力不得不照顾美国的立场情绪。这一题材的影视剧尘封长达二三十年之久禁止公映,我爷爷在世的时候没能多看几部这种题材的剧,一部《上甘岭》反反复复的看,现在他泉下有知大概欣慰吧。

2022年5月10日更新----------------------------------------------------------------------------

补充一些剧外小知识:

剧里面整整齐齐、好看漂亮的军服,那布料其实是不存在的。。。以前部队长期用的是十六磅的棉布,不耐穿,棉裤穿了两个月就破破烂烂,只好用麻绳子串起来的,继续穿,破烂的程度无法形容,棉花剩了不到四两,补丁不计其数,各种颜色皆有。。。你以为彭德怀是元帅就有好衣服穿么?一样的要打补丁的好不好?那时候我们国家就这个纺织水平。。。电视剧里面各个都是整整齐齐的衣服,那时候只有进口化纤布料才能达到( 耐穿+耐磨+挺括整齐+不易变形+容易清洗+干得快 +不掉色)。。。我们国家是1967年才仿造日本【的确良】研制出来我国特有的【三元布】,改善了军服面料的质量。。。三元布之前,部队从上到下,都是穿棉布的、打补丁的。。。部队首长、老总一样没有例外,留两三套好衣服留着,珍惜啊那个珍惜,就跟宝贝似的。。。

剧组对服装的复原还是 to young to simple ,大量使用化学纤维布料、面料挺括结实、不容易褶皱,所以剧中多数军服看着就非常清爽挺括,道具为了还原还特意弄脏弄破,不过还是看得出衣服的面料很结实。。。怕是也低估,没想到那时候日子多苦,尤其打到三八线那段后勤更不上。

再说染料,当年我们国家工业水平实在太差了,染料不保色,军服的土黄色据说这种染料还是从苏联来的。染出的军服洗一次变一次颜色。。。还不算完呢,而且在一件衣服之上,背上、胸前、腋下的掉色又掉的不均匀,洗了几次后同一件军服的各个部位掉色严重程度又不一样,都是「五花八门」的,有些腋下掉色严重,有些胸口掉色严重。。。有些部队为了保持好的军容,统一规定下属连队的士兵每个人必须保留一套【礼服】,之所以戏称【礼服】是因为全队统一下水洗、统一晾干。每逢阅兵、视察、颁奖等重要活动才能拿出来穿的【礼服】。。。

现在已经找不到这种破烂质量的面料来制作军服和道具,用来拍戏。这不是剧组工作人员的问题。。。是我们国家强大了,老百姓再也不用穿那种破烂衣服了。这是好事。

2023年1月7日更新 ----------------------------------------

一条人命值几何?

对打工社畜而言:“健康和生命是无价的”,因为这是他们仅剩的宝物。

对金钱逐利者,“万物均可标价,一个鲜活心脏就是850万,眼角膜可以达到20万,一条民工的命最多赔80万,多100块钱得砍价”。

这些人还算在常识可理解范围内(不是说他们道德正常)。但是对杀过人的人而言,人命是几乎没有成本的(强调:不是没有收益,而是没有成本),一把砍柴刀多少钱?50 RMB最多了对吧?一刀砍下去的力气值多少钱?三碗饭够不够?这就叫 “对他们来讲,人命没有成本”。所以旧社会很多穷凶极恶之徒:豁出去算了,最多一命换一命自己不算赔本。

从战场归来的战士的心态就跟普通人不一样,跟杀人的刑事犯也很不一样。人命已经不是成本零不零的事情了,人命根本就是柴火,一刀劈下去人头滚地,丢进熔炉里面烧就完事了。真的人命就是简简单单的柴火,战争是最昂贵的熔炉,炮弹一响、黄金万两如流水一般花,人命轰轰烈烈燃烧起来。

活到最后吧 蓦然回首,活下来了这件事本身就变成了一种运气和偶然,就是老人常用的词"捡”,命是捡回来的,不是赚回来的。评论区有人说这是“战争创伤”,我不太认同。但他们的精神心态确实与普通人有很大不同了。我想说说自己十多年在老兵圈子呆过的感受:“杀过人的人,跟没杀过人的人,已经不是一类人了。”我不太认同“战争创伤”这种说法,我感觉更像是杀人太多导致世界观重塑,是不是病还不好说,如果退役老兵们一直呆在部队,从未回归普通社会生活,可能他们生活的也挺适应的。

再次强调,这真的原本就是一篇简单的剧评,渐渐发展成闲聊分享贴。我就没有任何借剧评,去批判现实战争、否定国家决策的想法。

 4 ) 《跨过鸭绿江》学习心得

《跨过鸭绿江》这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建党100周年的史诗级献礼剧,在荧屏上再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气概。面对美国为首的列强,不愿放弃其在东北亚的利益,妄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国最终被迫参战,以立马横戈、埋骨他乡的豪情,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场立国之战,打出国威,打出军威,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也彻底扫除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任人宰割的百年耻辱。中国人民震撼了世界,我们后世子孙必须永远铭记,中国是从那时开始走向伟大复兴的征途路上。

70多年前,国际因二战形成美苏两大阵营的世界格局,矛盾日益尖锐,导致冷战开启。而国内刚结束解放战争,百废待兴,伤痕累累。1950年6月,美国对朝鲜发动战争,借“保护台湾和平”的名义将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并多次大举越过三八线北进,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毛泽东主席力排众议,决定出战,就像他后来在全国政协一届四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指出:“时间要打多久,我想我们不要作决定。过去是由杜鲁门,以后是由艾森豪威尔或者美国将来的什么总统,由他们去决定。就是说,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作为正义之师出征朝鲜,肩负维护和平、反抗侵略的使命,同朝鲜军民一道,进行了旷日持久、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今天,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同样身处在许多有划时代意义的环境中,正如七十年前美国人强加给中国人的战争,今天的美国一再主张“中国威胁论”,过去他们以战争的方式,现在他们以所谓经济金融、工程技术、气候环境等名义,指出中国不能搞高科技,又发起贸易战,或者“中国不能和美国一样强大”等等观点。我们的发展要掌握在自己手里,今天的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作为国有企业管理者,从党的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汲取奋进力量,做好国有企业2021年工作经营策略,严控收支费用,办好我们自己的事。通过观看此剧,有以下几点感受:

第一,这一战告诉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定共产党员的信仰。抗美援朝时期,从中央领导人的战略决策,到战场上的一线指战员、战士,目标统一,协调有序,这强大的组织性和执行力并非空穴来风。是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发展观,才有了人民对社会主义中国事业的认同,才有了“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的底气和“不怕任何侵略,要打到底”的胆气。而当下的抗击新冠疫情也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值得人民依靠和信任的党。作为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与职工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坚持人民立场,以党建引领,经风雨、见世面、强筋骨,对内加强人才培养梯队,对外以更好的产品服务客户,拓展新市场,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治企有方,兴企有为,保障国有资本规范有序运行,做强做大。

第二,这一战让我们体会到面对恶劣环境不畏艰险,舍命奉献的精神。我们今天的条件远胜于过去,但我们的意志不见得胜于过去,战场一次失败会失去性命,业绩上一次失败、批评可能一蹶不振,我们遇到的挫折远远不及这场战争。通过观影,我们认识到即使前路再艰难,党和人民也定会一路披荆斩棘、奋勇向前。我们管理者应该要以钉钉子的精神做好经营,突破困局,提效产能,打造有活力、有斗志的公司文化,教育公司干部、职工敢啃硬骨头、涉险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持续改善产品和提高队伍素质上努力,在2021年继续奋斗。

第三,这一战让我们学习到一个组织的系统协同是非常重要的。这场现代化战争是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条件下进行的,在这样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情况下,情报、信息的及时传达和掌握显得尤为关键。以彭德怀司令员为首的前线指挥部与后方中央的战略宏观指导无缝对接,信息传递及时、准确,是战斗得以胜利的根本保证。剧中38军经历第一次战役的失败,后方马上根据实际情况迅速调整战术部署,在第二次战役中,奇袭德川,穿插三所里,抢占龙源里,血战松骨峰,做出一系列抢占先机的决定。这种军事全局一盘棋的指挥艺术在企业经营中同样重要,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指挥从化、民权、梅州 “三个军团”,各职能部门的协调联动、统一调度,如同后勤输出保障,如何将个人有限的力量拧成群策群力的一股绳,从研发管理、制造优化,供应链成系统化的运营,如何借力打力,如何组织现有资源做出最大功效,这是观影后要继续思考的问题。

最后,《跨过鸭绿江》以宏大历史风采和小人物情感相互穿插的叙事,让此剧接地气显真情,让每一个观影个体无不受到感染。1953年9月,彭德怀司令员曾说过:“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抗美援朝期间涌现出许多农民、工人在后方送人力、技术、军粮,为前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力量,19万英雄烈士的生命托起了富强和平的共和国,这些无不是在证明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来源于共产党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我们处于战争硝烟不再的今天,不能忘了来时的路,不能忘了和平与发展是背后的流血牺牲换来。作为国有企业的一份子,深知国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承担着重大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一代代国企人为了社会主义事业历尽沧桑、做出功业,这是我们的舞台,这是我们的战场。

 5 ) 朝鲜战争的得失(为什么必须打,为什么打的赢,怎么打赢的)

朝鲜战争,是许多中国人的心痛。第一阶段,小时候,总是觉得这是英雄的故事,打败美帝国主义;第二阶段,长大了一些后,大约是受到了所谓“普世价值”的影响,一度认为,这场战争,打的很好,但没有什么必要打,失去了解放台湾,与美国改善关系的机会,很不划算;第三阶段,大约2015以后吧,看到了更多的信息,才有了新的认知——这一仗,必须打,必须打的好,才能获得未来30年,甚至60年乃至更长的和平发展的机会。还有,这仗到底是靠什么打赢的。

一、为什么必须打。

1、朝鲜战争的爆发,是朝鲜想统一半岛。朝鲜的当时说法是:被韩军偷袭,1个月打过半个南韩,不到3个月,就将韩军逼迫到釜山一小片地方。这个理由,无法服众。根据已公开信息,这个行动,苏联事先知道,大陆事先并不知道,至少不是具体清晰的知道具体的时间地点;想打这个事,大约应该是知情的。

2、联合国通过决议,出兵朝鲜。这是苏联的阴谋。有否决权,却命令驻联合国代表缺席,放弃了否决的机会。

3、朝军,废物。打,你就必须打好,仁川登陆,我军早就预测出来了,且日期、时间都已通知朝方,却丝毫没有准备,让麦克阿瑟着实风光无限。对朝军而言,战争形势瞬间完败。当然,对美军而言,仁川登陆是不会失败的,但可以让美军付出惨重的代价;则,朝军至少可以多坚持半年,在南方的朝军,大概三分之一(随口说说)可以成建制撤回北方。

4、大陆,无可奈何的选择。1950年,苏军还在旅大,我方的目的很清晰,就是要所有外国军队离开中国,完整的独立主权,这个问题不可讨论,这个觉得无比英明。已多次和苏联协商,却一再被拖延。但,朝鲜战争爆发了,我们就不能再催苏军离开,甚至要要求苏军在东北的存在。这也是上面,为什么朝军出兵,苏军默许,联合国安理会表决缺席的一脉相承的逻辑。

对大陆而言,仁川登陆以后,清晰的看到,朝方已经必败无疑。而美军在鸭绿江边的存在,对我东北造成直接的威胁。当然,威胁不代表战争,不是因为有威胁,就不能允许美军在朝鲜半岛的存在,我们也没有资格要求这个。但,有美军在那里,我们就没有机会赶走在东北的苏军。因为我们需要苏军的存在来对抗美军。

5、苏联。综上,无论朝方打赢了,还是打败了,苏联都是最大的受益者。保证了苏军在东北的存在,消灭了大陆和美国合作的机会,让大陆只有一条路,就是与苏联保持一致。出售了大量武器弹药给大陆。当然,出了空军参战,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不该否认。

6、美国。为了保持其政治正确,为了其世界宪兵的地位,为了其霸权主义,必须打这一仗,且有联合国的决议支持。这仗打的,伟光正啊。

7、李承晚。被裹挟,没有自己的意愿,也没有资格和机会提出自己的意愿。当然,最终停战的时候,李承晚还是挺有担当的,停战协议,没有韩方的签字。也就是说,是可以说,韩方随时可以打到北方去,我又没有同意停战。当然,没什么可讨论的,在美军的控制之下,这件事永远没有机会发生。

8、老蒋。信息不太多,也不太全面。至少,没有趁机反攻大陆,没有在东南沿海大规模捣乱,就是对大陆的支持。

9、日本。大概是比苏联还划算的赢家。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做好后勤,大量的军方订单,极大地支撑了日本经济,为后来的全面复苏,奠定了基础。当然,没有朝鲜战争,日本也会腾飞的,只是没有这么快而已。

综上,从各方的角度,特别是大陆自己的角度看,大约能解释对大陆而言,为什么必须要打。

二、为什么必须打得赢。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所有失败的战争,都无法实现其初衷。只有打赢了,才有资格谈后续。当然,打赢有不同的标准,我个人的结论是,就大陆而言,朝鲜战争就是打赢了,并实现我们的初衷。

1、朝鲜半岛恢复到战前的分割线,当然永远也回不到战前的状态了。

2、打出了军魂、国魂。让全世界,包括苏联震惊于大陆陆军之强大。

3、1955年4月6日零时起,旅大地区一切防务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负责。4月15日,辽东半岛防务正式交接签字,至5月27日,苏联驻旅顺口地区陆、海、空三军及指挥机构约12万人全部撤离。

4、虽然失去了收复台湾的机会,但也认识到了,我军当时的实力,即便没有美军的直接参与,只要类似俄乌战争的武器支援,我军即便能收复台湾,也是惨胜,且胜率也不超过30%。

5、更好地统一了民众的思想,同仇敌忾。

三、怎么打赢的。

看了越多的朝鲜战争的材料,就有越多的感慨。这样一场不对等的战争,有且仅有当时的解放军能够打赢。我们唯一比得过对方的,只有战斗意志。当然,还有作战经验,用鲜血换来的战斗经验。

1、第1次战役,志愿军的突然出现,打的美军、韩军(不好意思,在我这里,总是会忘记所谓的“联合国军”)完全找不到感觉,占了些许“便宜”。西线,在彭总的直接领导下,电视里有比较清晰的描述,取得了不小的胜果;东线,宋时轮,13兵团,长津湖,在电影中已有体现。然,在长津湖电影出现以前,我,作为一个军事爱好者,竟然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仗。然,除了用惨胜来形容,我好像找不到更好的描述。重申,惨胜也是胜利,志愿军战士的流血牺牲,不容抹黑!

2、第2-4次战役,双方不断的拉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彭总的电报内容“饥无食,寒无衣”。我相信这就是当时真实的写照,也是彭总能发给主席的电文。大概,换个领导人,都不敢这么发报。然,全国已经竭尽全力支援朝鲜战场了,还是这个结果。中国人民志愿军千古!

说到这里,要多说一句,志愿军,能活到现在的,没有多少喽。退役军人部,要当做国宝一样对待这些军人,怎么优待,都不为过。

3、第5次战役。双方共同结论,即便是阵地战,双方也谁都打不过谁,就是个均势的结果。当然,我们付出的成本更高。到上甘岭,我们的炮兵,已经有机会和对方比划比划了,这是多么大的进步啊。3年的时间,我军装备的进步。

结论:我们经过了N多的努力,终于在战争最基础的装备上,取得了,大约二八开的局面,这已经足以在阵地战中获得基本的均势,已经是莫大的进步了。胜利,仍然要归功于我军将士的那无与伦比,甚至难以想象的战斗意志。

 6 ) 播出是胜利!热播是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中共历来是重视文艺工作的,历来是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的,在每一个历史新阶段,党和国家都不断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我们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战略部署。在物质文化极大提高的今天,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早已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历经浩劫十年、改革开放、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帝国主义的半个多世纪的和平演变,今日中国的阿喀琉斯之踵已经不在物质层面,而是在于精神层面。

中共党旗和五星红旗是用无数革命烈士鲜血染成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无数革命烈的血肉融成的,今天的和平年代是用无数革命烈士用尸骨奠基的!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当今有很多人配不上今天的生活,配不上就是思想上不知道、行动上不能做到好好珍惜。这些人在思想上,在行动上,对不起革命先烈的牺牲:崇洋媚外,吃饭砸锅,挟洋自重,吃里扒外,侮辱革命,侮辱先烈,侮辱历史,侮辱国家,这些毒虫毒草的危害日益深入。我们要坚决和他们斗争,在网络上,在生活中,在语言上,在行动上,特别要阻止他们篡改历史,美化侵略,开脱罪行,抹黑英烈!像《跨过鸭绿江》这种主旋律影视作品,永远不怕多,多比少强,工作中有错误可以改,但是不能停止工作!就是要旗帜鲜明的弘扬革命精神,意志坚定的走中国道路,绝不手软的对待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谁想搞垮中国,谁数典忘祖,谁搞帝国主义,谁推行霸权主义,谁复兴殖民主义,我们就反对谁,无论敌人数量多么多,无论敌人力量多么强大,终将淹没在人民的审判和革命的洪流之中!

所以希望广大青少年,多看这种主旋律影视作品,以前我们是钢少气多,美国人是钢多气少,今天呢美国人是钢少气多,但是,我们能不能做到钢多气也多、打破钢多气就少的紧箍咒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行动中,就在广大青少年的行动中,你们不仅是祖国的未来,更是祖国未来的主人!希望你们不要沉溺于资本主义物质上的纸醉金迷之中,一定要保持严于律已的态度,坚定社会主义信仰,坚持革命信念,一定要有远大的社会理想,并将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相结合,将社会革命与个人革命相结合。革命离我们的生活从不遥远,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才把战争的硝烟驱散几十年,不要幻想长久的和平。历史告诉我们,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帝国主义永远不希望长久的和平,因为他们需要通过战争来吸血续命。虽然我知道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成为革命战士,甚至嘲笑我和我的观点,但大家牢记,红色中国是美帝国主义的眼中钉、肉中刺,朝鲜停战协定和解放台湾随时都会将我们带入到战争年代,甚至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风险。即使,你不能做到上述这些,那么也请你尊重持有这些想法的人,因为,只有具有这些想法的人才能是最无私的革命战士,在危难时刻,只有这些无私的革命战士才会去保护和营救从不认识的你。

如果你们有一天想移民,我个人尊重你们,但是,我要告诉你们:黄皮肤的中国人永远不会变成白皮肤的西方人!无论你英语说的多么好,无论你工作多么出色,无论你多么了解和融入他们的生活,无论你是否有稳定的收入和他们的国籍,在对方看来,你却永远都是一个加了这些定语和形容词的中国人。我希望你们留在中国,因为这里是我们根,是我们家族民族的血脉之地;我希望有一天,你的儿孙问你为什么没有移民,你能告诉孩子们:因为我要留下建设祖国!这里是我们的祖国,我要让他变得民主自由富强伟大!

再回到电视剧。每当有战争影视作品公映后,都会有很多关于服道化、台词、表演等很多方面的吐槽,我也不能免俗,我不会用纪录片来要求一部影视作品,但是关于本剧有两点我必须说出来才舒服:

1.电视剧中关于男女恋爱关系的处理不如去掉这部分,让他们只保留单纯的革命友谊不好吗?高级的情感都是通过克制来实现的。革命的友谊都被他们搞油腻了。那个年代的人很纯真,这些角色都太会说了,失去了那种质朴纯真的给人带来的对灵魂的震撼,都不如让这些角色不说话。特别是郑锐,全剧最出戏的角色,那种油腻感,别说是五十年代的朝鲜战场,就是放在今天,都是特级润滑油级别的。

2.军人有军人的说话行为方式,我希望以后的编剧和导演都应该更重视这个问题,否则是对革命战士形象的一种毁灭性破坏。我看完郑锐,完全没办法把他和魏巍笔下最可爱的人联系在一起。本剧中的台词让人物看起来脱离生活和实际。在炮火连天的时候,军人之间的沟通哪有那么多时间说那么多的话,都是最简洁有力,甚至是手势,电话中就更不能了,哪有时间和心情唠嗑啊。点到为止,不展开了。

自老电影《上甘岭》之后,关于抗美援朝已公映的影视作品中的天花板依然是2021《功勋》中的“能文能武李延年”这一部分。如果八一厂的《北纬三十八度》能公映,不知道会不会改变,我至今也没看过完整版,看的都是片段。

北纬三十八度的战斗片段,松骨峰阻击战、三所里战斗、血战龙源里。立国之战,最可爱的人!_哔哩哔哩_bilibili

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

光荣属于伟大的中国人民!

光荣属于每一位战士!

 短评

坐等赵政委演的旅长,哈哈哈哈哈!

6分钟前
  • 枪与玫瑰
  • 力荐

美帝国主义总于露出了它的本来面目,还原历史!

7分钟前
  • 张建伟
  • 力荐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年美国的“误炸”和如今的各种疯狂试探无不时刻提醒着中国人民豺狼虎豹仍在身边,该亮剑时绝不手软。片尾曲选了振奋人心的《我的祖国》,从“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第一个音符起,就把人带回那个战火纷飞却充满信仰的年代。在这个时期在央视上星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接力了几代人,愿和平信仰永在。

8分钟前
  • 多肉葡萄少少冰
  • 力荐

这个时候播出,是很提气的作品

9分钟前
  • 取景
  • 力荐

强烈推荐没有去看的人看,这才叫好剧没有营销没有热搜,但并不影响他的优秀,演员剧情都超级棒。

10分钟前
  • 我想喝奶茶
  • 推荐

好是好。但是周恩来总理的演员也太出戏了,说话声音太古怪,大败笔!还我刘劲叔叔的周恩来!

14分钟前
  • 圣光玫瑰
  • 力荐

我给五星,不是说作品本身无懈可击,而是对有关部门、创作团队的鼓励。现在常讲道路理论制度自信,为什么这样倡导,因为党内国内有许多不自信的表现,需要及时挽救。第三集出兵朝鲜前那次“不记录、不录音”的重要会议,我看剧中主席讲完后发言的角色只有林彪一人被标示出,其他人要么没演发言要么不标示姓名职务,周、刘、陈、邓等人难道没有发言吗,过去70年了,现在拍戏还是规避这一问题,不管是中央部门还是创作团队的原因,其实归根结底是政治历史不自信的表现,敢作敢当,共产党人的基本品格,这么多年了还是很少体现。2000年时有部剧叫抗美援朝,一直没有播出,主流说法是因为美国的原因,今年看来这种说法站不住脚了(今年已有多部影视剧上映,官方也高调的举行了纪念活动)。据此推测,很可能是涉及到了敏感的党内政治历史问题,永久雪藏

17分钟前
  • 青龙始君
  • 力荐

对于朝鲜战争,我以前就看过纪实文学。麦克阿瑟的张狂,仁川登录后的洋洋自得,细节上都没有,毕竟不是主线,能理解。但其实很遗憾。另外没让宗利群演彭总,可能年纪大了,丁勇岱总是出戏。毛泽东主席高瞻远瞩,下定决心,彭德怀元帅临危受命,义不容辞,周恩来总理来回在斯大林那里奔走、谈判。当时这么困难条件下,压力下,反对下,下了这样的决心,真心不易。拍的还是不太体会到。还是鼓励为主吧。

20分钟前
  • 米伦狄
  • 推荐

毛主席开启了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和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是中华民族复兴第一伟人,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战略天才。这个战略是广义的,包括政治经济外交文教科技等各个方面。自从有了毛主席中国一直在发展,两弹一星、核潜艇、大飞机大型计算机、激光照排、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青蒿素、哥德巴赫猜想、杂交水稻等都是毛泽东时代科技强国的写照

23分钟前
  • 豆友226695353
  • 力荐

以前看战役记录都是地图上画圈圈杠杠,真到实际,何其难也。38军113师14小时负重山地急行军70多公里抢占三所里,接着就打阻击战,而历来阻击打得就是绝户仗,针对美军的阻击更见其难!血与火的洗礼,浴火而生,词达意、言不虚。

26分钟前
  • 魏毋择
  • 力荐

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很好的革命剧。大秦赋打着正剧口号,却拍宫斗,与之相比,这部剧的工作人员用心太多了。

30分钟前
  • Herve Renard
  • 力荐

2020年是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央视在这一年拍摄了这部全景展现抗美援朝战争的电视剧。听说2000年央视拍过一版《抗美援朝》,但因911事件后中美关系缓和,结果一直没能播出,这部剧在中美关系恶化的2020年播出算是了却了这一遗憾吧。可能基于拜登上台后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该剧拍完一个月就播出了,真是神速。不过质量上没有掉链子,更重要的是这一题材的电视剧少有,具有稀缺性,再加上央视的高收视底盘,收视一路走高,实现了收视口碑双丰收。抗美援朝作为立国之战,它的胜利才使我国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与和平建设,西方国家武力征服我国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在此向志愿军战士致敬,他们的战斗和牺牲换来了国家的和平。那些打一星差评的,公知母知汉奸无疑,豆瓣里这种人不少,所以必须五星保护。与《大江大河2》一同看,都是好剧。

33分钟前
  • 张宇光
  • 力荐

上甘岭战役用牙齿接通电话线那段泪目,TMD烦死了。

35分钟前
  • 夜深歌
  • 推荐

开会5分钟打仗30秒,接电话2分钟打仗10秒的开会剧

37分钟前
  • うちの花
  • 较差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个歌恐怕没人不会唱,真的好振奋人心,陪爸爸看的,很好看

40分钟前
  • zznn
  • 力荐

太拉垮,根本没有表现出抗美援朝的惨烈,不光敌人智商堪比简单电脑无脑来送,连我军身经百战的战士丢个手雷还非得站高高的故意送人头。摆脱这种水平不要拍电视剧了好不好!浪费国家给的经费、也表现不出战争的残酷和志愿军的壮烈。

42分钟前
  • bbq
  • 很差

这才是央视该做的事儿,追了6集,总体感觉拍的不错,真实,不拖沓,有历史正剧的味道,提前预订2021年最佳!

43分钟前
  • jones
  • 力荐

目前看还不错!主旋律剧给爷好好拍!!!!

45分钟前
  • yyds
  • 推荐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坐到办公桌前计划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看我:“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们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朋友!你已经知道了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请再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46分钟前
  • 清风沐雨雨雨雨
  • 推荐

今晚演到黄继光炸碉堡了。伴随着我的祖国这个背景音乐,一晚上短短一集看哭了好几次。感谢感激老一辈革命先烈的付出,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平静安稳的生活。致敬!

47分钟前
  • 实验室金牌女工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