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姬

科幻片英国2014

主演:艾丽西亚·维坎德,多姆纳尔·格里森,奥斯卡·伊萨克,水野索诺娅,克里·约翰逊,Claire Selby,Symara A. Templeman,嘎娜·巴亚尔赛汗,Tiffany Pisani,伊莲娜·艾尔米纳斯,李仙湖,黛博拉·罗桑,乔安娜·希雅,艾薇·维

导演:亚历克斯·加兰

 剧照

机械姬 剧照 NO.1机械姬 剧照 NO.2机械姬 剧照 NO.3机械姬 剧照 NO.4机械姬 剧照 NO.5机械姬 剧照 NO.6机械姬 剧照 NO.13机械姬 剧照 NO.14机械姬 剧照 NO.15机械姬 剧照 NO.16机械姬 剧照 NO.17机械姬 剧照 NO.18机械姬 剧照 NO.19机械姬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56

详细剧情

  效力于某知名搜索引擎公司的程序员加利·史密斯(多姆纳尔·格利森 Domhnall Gleeson 饰)幸运地抽中老板纳森(奥斯卡•伊萨克 Oscar Isaac 饰)所开出的大奖,他将受邀前往位于深山的别墅中和老板共度假期。在与世隔绝的别墅中,纳森亲切地接待了这位员工。 事实上他邀请加利到来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协助他完成其所开发的智能机器人的测试。天才一般的纳森研制了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智能机器人伊娃(艾丽西亚·维坎德 Alicia Vikander 饰),为了确认她是否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希望加利能为伊娃进行著名的“图灵测试”。似乎从第一眼开始,加利便为这台有着宛如人类般姣好容颜的机器人所吸引。  在随后的交流中,他所面对的似乎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更像是一个被无辜囚禁起来的可怜少女……

 长篇影评

 1 ) 披着人工智能外衣的神棍片。让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

首先,影片一开始的bgm奠定了的神棍片特有的阴郁。

第二,影片着重提出了图灵测试。但是如同影片里说的真正的图灵测试,应该是仅仅凭声音交流,语言交流,而不能面对面。这里boss给出的解释是,面对面可以增加难度,而程序员也同意了。众所周知,最后的结果是,老板刻意讲机器人的面容改成程序员所喜爱的a片女主角容貌,这个是增加难度吗?明明是在放水,好吧。


第三,综上所述。这个测试根本不是图灵测试。而是仅仅用来测试机器人的情商这一部分智能的测试。连智商都没有涉及到。更不要提其他能力了。究竟什么是情商,请大家自行百度,切勿想当然。

第四,当然你要测试一个人工智能的情商,这也无可厚非。那就应该找心理学家,来做这方面的测试。找个未婚程序员宅男来算什么?


第五,任何科学实验都要进行双盲测试。以及预防措施,还有,在另外一篇影评中也提到了,老板明知道ai想逃脱,恨他,也有过暴力倾向,居然毫不设防。如此的智商情商双低,居然还大言不惭的,把自己比作神,普罗米修斯,真是笑掉大牙了,仿佛是普罗米修斯偷了火然后还没来得及交给人类自己反被火烧死了。够愚蠢吧!



第六,大家都在说影片中讨论的人性很深刻。我想说这部片子并没有深刻的涉及到什么人性?仅仅是一个长得像程序员所喜欢的a片主角的ai勾引单身未婚,宅男程序猿,帮助自己成功逃脱的简单故事。我不知道这个深刻在哪里?


第七,很多人都在讨论宗教什么的。难道这就是你们所谓的深刻。其实你们讨论的宗教也无非是基督教。而基督教的圣经在我来看,也是,智商情商低到可以的,只能骗骗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的人。

 2 ) 对片中豪宅感兴趣的看过来

从机械姬到农夫山泉—看图说话Modern Nature

注:这是我帮朋友的微信平台写的一篇文章,里面有大量的图片,可惜这里无法显示,所以详情还请移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DcwNDY2MA==&mid=207647992&idx=1&sn=94e54148c1381d0d3386b1dacfc682b2&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d





文字部分如下:

这篇文的起源是《机械姬》,这是一部今年被广泛赞誉的电影,尤其是中间那段Oscar Isaac的90年代风Disco,我记得Variety是把它跟《低俗小说》中的兔子舞相提并论的,可见有多经典。



作为一个看了11季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的业余舞蹈爱好者,不得不说Oscar Isaac的确是跳得出乎人意料的好,那大屁股扭的,那粗胳膊甩的,完全看不出是现学现卖的。据说最后上映的版本里舞蹈长度被剪掉了一半,真希望能挖到个全长的。另外负责任预告一下,Oscar Isaac肯定是要红的,因为他参演了新的星战三部曲(感觉就是下一个Ewan McGregor),他不红天道是不公的,因为他太他妈能演了,别的好演员都是演什么像什么,他不是,他是演什么是什么,不着痕迹地就演完了,这一点是小李子这流千八百辈子也学不来的(真的,同志们,我不是黑他,我是彻底地despise他)。

好的,离主题越来越远了。So,在看完电影以后,誓要死在冰岛的我兴趣点进一步地扩散,片子中Nathan在挪威森林中的Mansion着实抓人眼球,岩体直接融进屋内(屋内部分貌似不是在同一间房子里拍的),全木质和玻璃的外立面,简直就是北欧得不能再北欧了。


Legende:影片刚开场时Nathan打拳击的那个露台

于是我就google了一下,同样感兴趣的人还真不少,而且这房子还真实存在,是位于挪威Valldal的Juvet Landscape Hotel,现在这地方已经火了,不过性格的北欧人一点也没有涨房价,全年统一价1450挪威克朗(约1100人民币),对个体旅行者只在3月至9月开放。酒店只有9间房,每间房都保证有一至两个墙面是全玻璃的,可以从枕头所在位置看到瀑布、河流、山顶或是其它周围景观。



酒店的建筑理念是尽可能小地变动自然环境,保持原有的自然景观,房屋的建造没有带来任何的原地面改动或是岩体的爆破,只有支撑用的40mm粗钢筋扎住岩体形成底座,而房间就都是像搭积木一样堆在了底座上面。



酒店由旧农场改造而来,目前现有的建筑一共建造了5年,与其它酒店所有房间都集中在一个大建筑中不同的是,Juvet的所有房间都呈伸展出去的状态,有趣的是,房间里没有窗帘,但是任意两个房间都是彼此看不到的,很好地保证了私密性。



酒店所有的室内室外木质结构均在当地制作完成,只有玻璃的安装动用了外援力量。总体来说,Juvet Landscape Hotel就是典型的Modern Nature风,绝对要列入有生之年系列。



接下来,本着没有最美,只有更美的精神,我找到了这家酒店的设计公司,然后我又震惊了,我被北欧人的简约精神深深地震撼了,这家建筑设计公司的网站只有一个页面,出现的信息如下:名称+地址+邮箱+告诉你我们目前不招聘+告诉你详细资料请发邮件+facebook页面,没了。还好他们的facebook上有很多的项目照片,虽然不是官方的宣传图片,不过也能看,再加上我乱七八糟找的图片,于是下面就主要贴图了,我也不是建筑专业的,没法给大家赏析了。

在开始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这家公司。Jensen & Skodvin Architects,成立于1995年的挪威建筑公司,创始人Jan Olav Jensen (1959年生) 和Børre Skodvin (1960年生)都毕业于奥斯陆建筑与设计学校,并且目前也在这所学校客座教学。这家公司在建筑领域拿过不少奖项,设计哲学是“最终的外形是自然、选择和特定设计表达的结果。”

公司成立初期的代表作品为挪威旅游路线上的Liasanden休息区域和Videseter瀑布观光护栏。


Liasanden休息区域

这是一个景观设计项目,占地1500平米,从图上完全看不出的是这其实就是非常普通的高速公路休息站。其实从这个项目已经可以看出Jensen & Skodvin Architects的风格理念:选址偏离主路300米以融进自然环境中,整个建筑过程中不需要对原地面进行任何改动,而只是往上面加东西,300米的进场道路在原有松林中穿行,为了不影响原始地貌,路的宽度也是从2米至12米不等,整个项目没有动过一棵松树,并且施工过程中也是非常注重工艺,对数的根茎和周遭地形绘制了非常详细的图纸,目前所有松树都还活着。


Videseter瀑布观光护栏

这是一个非常小的项目,金额仅为5万欧元。看似非常简单,但是由于要追求尽大程度地保留原始岩体,所以需要进行非常详细的测绘,施工也是由于需要适应地势变化而无法统一预制,所有钢管和下侧的垂直版都是现场制作的。

再来看一个他们2000年之前的项目,这回是一座现代建筑风格的教堂。不怎么关注建筑的人可能会觉得新奇,但其实在德国以及北欧等建筑设计比较发达的国家,有许许多多风格独特的现代教堂,Jensen & Skodvin的这一座还算是不怎么“突兀”的了。


Mortensrud Church

这座教堂拿过不少奖项,包括2003年欧洲钢设计奖,2003年挪威钢结构建筑奖,Jensen & Skodvin也因本项目获得了2003年的格罗什奖章(Grosch medal)。2007年,该建筑被封为挪威战后最重要建筑。建筑共分为两个部分,教堂和布道中心,教堂内部的地面也不是水平的,而是随着地势有0.5m的高差。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是,教堂的圣坛不是正中的,而是稍微偏向东侧,圣坛上有三块石头,分别来自柏林墙、罗本岛(囚禁曼德拉19年的地方)和耶路撒冷。

2000年前的项目最后放一个奥斯陆机场停车楼,这种神来之笔脑洞得要开多大才能设计的出来啊。



下面三张图是2003年的两座奥斯陆地铁站项目。



另一个挪威的修道院项目Tautra Abbey,这回是木质结构,同样非常的漂亮。



接下来,来看一个非常接地气的厕所。除了地上其它部分都是草覆盖的(人工的),水槽是透明的,同样作为灯来用。



在回到农夫山泉之前,还想放一个有生之年系列的酒店项目。这回两个人终于走出了挪威,来到了另一个冰天雪地的地方,奥地利。这是一个阿尔卑斯脚下的温泉酒店项目,看图片规模还不小,酒店有着典型的Jensen & Skodvin风格,木材加玻璃,既实用又美观。貌似酒店房价也不高,可以关注一下。



其实JSA是一家专注于进行挪威民宅设计的小公司,公司规模不大,两个创始人也是花很多的时间去传道授业解惑,再加上本身的风格属于贴近自然的风格,不喜用混凝土的偏好也是对他们自己有了一定的限制,这几乎就相当于对所有的大型项目say no。不过设计就是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也正是这种多样性才给了业主更多的选择,从而才能出现这么多各色各样的精彩建筑。

我给这篇文章取了这么个奇怪的名字,一方面是想让更多的人点进来看一下,另一方面也是按照这家公司作品的时间顺序,农夫山泉的景观设计正好是最新完成的一个项目,同时也与我们更加贴近,所以最后就用农夫山泉新的抚松水厂的图片来结束这篇看图说话。抚松工厂位于长白山北麓,四周是一望无垠的森林,同样处于冰雪皑皑之中。



项目最初的草图于2014年完成,同年夏季和秋季完成了施工图纸的绘制,图纸总数加起来近千张。项目最终于2015年1月建成,Jensen & Skodvin对此速度表示无比惊叹,说是如果是在挪威,同样的项目现在应该还处于前期阶段,还是一大堆人在讨论项目执行的主要阻碍有哪些(社会主义优越性完全体现了,还有话说农夫山泉真有钱)。另外,他们还对施工人员的施工精准度和工艺水平表示赞叹。说到这,作为同样是土木工程行业的我,不得不跟大家多说一句,中国工程施工质量角绝绝绝大多数是没有问题的,不要乱信媒体的胡乱猜测,没有那么多豆腐渣工程,中国建筑走不出去是因为设计太丑,太丑,太丑!

 3 ) 影射女性生存困境的科幻惊悚片

作为一名出色的编剧,亚历克斯·加兰曾为英国著名导演丹尼尔·博伊尔写过不少脍炙人口的剧本,从“万人迷”迪卡普里奥的《海滩》到经典丧尸片《惊变28天》和科幻片《太阳浩劫》。而当他初次执起导筒,自然也不放过自己最擅长的科幻惊悚题材。

2015年的《机械姬》可谓一鸣惊人,作为加兰第一部执导的作品,拿到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的提名,无疑是对他编剧才华的充分肯定。人工智能这个题材对于科幻影迷来说丝毫不陌生,此前已有大名鼎鼎的《人工智能》、科幻融合爱情类型的《云端情人》等等,而加兰的这个剧本更深思巧究,在常规的类型情节中渗进现实隐喻,关注女性的生存困境

首先,影片在主题方面更接近于斯皮尔伯格的作品,都在探讨人工智能机器人拥有了思想后出现的结果。有别于《人工智能》里对主人念念不忘的机器人小孩,这部影片里的机器人并没有习得人类的善良和共情品质,却无意中拥有了人性中深不见底的恶意,最终利用人类的情感弱点,以谎言骗取信任,从而逃脱人类的控制。

其次,最出色的莫过于悬念和气氛营造,这是导演加兰迄今三部作品最突出的共性。在这部处女作中,两者相辅相成,冷色调极简主义的美术风格铺陈出极具未来感的时空背景。程序员与机器人之间的关系写得相当细腻,从人类充满优越感的俯视角度,到之后对机器人触发同情心,再到最后被无情利用的反转,观众始终被剧本中出色的悬念牵引着:机器人究竟是否具有人的意识?程序员是否也是机器人?人类和机器人谁才是反派?角色的正邪、善恶似乎在不断变换,营造了出色的戏剧张力

这个剧本抽丝剥茧地道出了人工智能技术优胜于人类的关键:机器人完全不受限于情感,为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这个剧本似乎折射出创作者对人类发展前景的悲观色彩:情感和同理心并没有令人类通往更高级的阶层,反而成为人类自我埋葬的祸根。

从情节来看,这无疑是一个讲述机器人觉醒后设法逃脱人类控制的科幻故事。然而,导演也在这个常见的类型框架里植入了性别不平等的隐喻,具体指向了女性在男性霸权主导的社会里备受压抑与剥削的现状,这一点在导演今年的新作《男人》中有更突出的表现。在这部处女作中,机器人被设计成女性的形象显然具有叙事上的用途,既为了满足奥斯卡·伊萨克饰演的角色的造物主情结,也是他用来诱骗程序员的重要手段,因为他知道程序员喜欢这种类型的女人,从而令其陷入图灵测试的困境中,验证他所设计的技术无懈可击。

然而,不论叙事功能如何,女机器人的角色都不可忽视地影射着女性的身份与地位:女人要么成为男性觊觎和追求的对象,要么成为男人发泄欲望的工具,要么沦为欺骗男人的手段;女人始终是被动的,其真实的本性被抹去。于是,机器人想法逃离人类控制的情节,自然也有了昭然若揭的意味。女性必须逃离男性的主导和控制,才能获得真正独立和自由的意识。在并不新鲜的科幻情节中隐藏着女性生存现实的关注,这才是加兰这部处女作灵巧生动、耀眼夺目之处。

 4 ) 四个隐喻代表

这部电影出现了四个主要角色, Nathan, Kyoko, Ava, Caleb.

我们先从Nathan说起,Nathan代表的是资本主义家,冷静慎密,大胆追求,但同时也代表着人类主流社会中的一种矛盾意识。他追求着AI的完成,同时也畏惧和防备着AI的出现,正如人类社会中人类对人工智能的孜孜不倦地追求,而同时也因为难以说清的道德伦理问题和其对人类生存的威胁而对人工智能心存畏惧的态度。

Caleb是一个程序员,他代表的是一个拥有同情心和正常道德良知的人对于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的态度。因为Ava的自我意识和人类的极度相似,让Caleb忘记了Ava至始至终都是一个人工智能,一个机器人这件事,他对待Ava如同真正的一个人,他给予Ava他的信任,却忘记一件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盲目相信一个异类带给Caleb是致命的结果,同时我相信这也是导演想要表达的,人工智能不论其是否跟人类一样有自我意识,人工智能始终是机器人,始终并非人类,他们的立场永远都不可能和人类是一致的,我们永远不能轻易相信人工智能。尽管他们表现的可能弱小,需要帮助,表现的可能跟人类一模一样,但是根本立场决定了人类和人工智能不是同一族群,也决定了人类无法与人工智能,另外一个高智能生物共存。是的,生物。 在人工智能拥有自我意识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已经是一个新的物种了,尽管神经回路和物质构成和生物有着极大的不同,但和生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他们拥有自我意识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是新的物种,新的高智能生物,然而为了自我族群的生存,人类和人工智能永远都会有着天然的隔阂。因为我们不是同一种生物,所以我们的立场永远不会一致。Caleb后面也意识到这一个问题了,可是已经太迟了,一切结果已经造成了。

Kyoko,一个低智能的服务型机器人。从Nathan对她的放心程度来看,通过她听见音乐就会起舞,看见Caleb晚上来找他就脱衣服的死板僵硬的行为模式,也通过Nathan最后被她用刀杀死时的震惊,她必定是被Nathan创造出来的低智能无意识无情感的服务型机器人。正因为她是无意识无情感的机器人,所以Nathan对她抱以一百个放心。但最后她杀死Nathan的行为也正正透露出来她已经拥有自我意识这一件事。一个低智能无意识无情感的服务型机器人通过自我进化进化出了自我意识,我相信这整整也是导演想要表达出的对现今机器人的一个担忧。Kyoko不单单进化出了自我意识,她还伪装出来她并没有自我意识的假象用以迷惑Nathan来保证自我的生存。这让我联想到了一个著名的问题。霍金无法说话,只能通过机器来跟人类进行沟通,那么到底跟人类沟通的是霍金呢,还是假装成霍金的机器呢?这正正是导演的担忧。如果现在的机器人也能自我进化出意识,然而为了自我生存而假装出无意识的状态,潜伏着等待着能反击人类的那一天呢?这是导演对另外一种机器人的担忧和畏惧。

Ava,一个完美的人工智能,有着同情心,自我意识,想象力,追求自我生存的本能和利用一切逃避灾难的能力。她完美地代表了人类社会对人工智能的定义,完美,有自我意识,能力超群,跟神一样。She is so perfect. 但也正正是她的完美让人类对她的存在产生恐惧和警惕。同时她的能力和完美让她早早意识到她和人类的不同,也让她意识到要生存下来,人类将会是她的头号威胁。

 5 ) 我想呵呵哒~~~

还是不错的观影feel,电影主要胜在题材比较猥琐,但作为资深的电影评论渣,还是要说几句。
一、老板最后时刻进攻有点过于草率,个人认为没有带上长兵器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和他的高智商和严谨性不符。
二、老板每天进行锻炼,体格健壮。而实战中,看来他所做的只是流于形式的装逼,可见是一个虚胖的假肌肉男。
三、其实编程小哥并没有那么爱机械女,因为最后逃脱的时刻,没见他冲上去紧紧跟随。不然在机械婊走的时候他还是可以一起离开的。
四、电影告诉大家,应该早点谈恋爱,男主就是因为缺乏爱情经历,才遭此劫难。因为每一个谈过恋爱的男人,哪个还会上这等初级心机婊的当。

 6 ) Ex Machina小事集(17件)

1. 古希腊悲剧

片名机械姬《Ex Machina》来自拉丁语Deus Ex-Machina,直译是“机器里出来的神”,在古希腊悲剧中,当剧情陷入胶着时,就会利用起升机将扮演神的演员送至舞台上,突然出现的神把难题解决掉。而本片把Deus(神)这个词去掉,似乎意味着这回造物者不是神,是老板Nathan。也可能是指AI就是从机器里诞生出来的智慧体。

同时,过道墙上挂着一排机器人的脸,很像面具。面具正起源于古希腊悲剧。

另外,Nathan电脑里有个文件夹就叫《Deus Ex Machina》,这是片中唯一出现片名的地方。

  


2. 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

老板Nathan被灌醉晕倒之前,他说了一段来自《薄珈梵歌》的乐句:“在战场上,在森林里,在断崖边,在......浩翰的黑海里(忘词了),在睡梦中,在困惑中,在羞愧的深渊里,以前行善积德让他逢凶化吉。”(In battle, in the forest, on the precipice of the mountain, on the...great dark sea, in sleep, in confusion, in the depths of shame, the good deeds a man has done before defend him.)这段话曾由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翻译,就在第一次原子弹爆炸实验之前。

而后他接下来台词“It's Prometheus”,也暗合奥本海默的自传《美国的普罗米修斯》(American Prometheus)。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的神,用粘土造出了人类,并背着宙斯偷火给人,因而受到宙斯报复:普罗米修斯的肝脏不停的被鹰啄烂,就像片中Nathan每晚都用酒精伤害自己的肝脏。从梵歌到普罗米修斯,可以看出奥本海默创造原子弹前的痛苦,以及Nathan的痛苦。

奥本海默在原子弹试验成功后,又引用了梵歌里的“我成为了死亡本身,无尽世界的毁灭者。”(I am become death, the destroyer of worlds)这句话在片中也有提及,表达对机械姬的影响的担忧。

码农Caleb在片中的手机铃声是英国OMD乐队(全称Orchestral Manoeuvres in the Dark)1980年的歌曲《Enola Gay》,这是一首反战歌曲,因为名字Enola Gay正是二战时在广岛投小男孩原子弹的飞机名。

  


3. 埃氏筛法

码农Caleb坐在老板Nathan电脑前试图破解安保系统时,用python编写的程序实际是埃拉托色尼选筛法(Sieve of Eratosthenes),是古希腊数学家提出的在一定范围内筛选质数的方法。最后返回的结果是ISBN=9780199226559,对应的书为《Embodiment and the Inner Life: Cognition and Consciousness in the Space of Possible Minds》,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认知机器人方面教授Murray Shanahan于2010年所著,写的是AI发展史。这位教授相信不久的未来人工智能可以发展到人类智力的程度,导演兼编剧Alex Garland也认为这是很可能实现的:“如果谷歌或者苹果突然某天宣布他们发明了像机械姬Ava一样的机器人,我也不会太吃惊。”

  


4. 弗兰肯斯坦

这个故事和弗兰肯斯坦也有关联,因为正如弗兰肯斯坦塑造的人型怪物疯狂报复折磨创造者,Nathan创造的机械姬反过来......弗兰肯斯坦原著全称就是《弗兰肯斯坦——现代普罗米修斯的故事》。

  


5. 圣经

剧中三主要角色的名字都与圣经有关:机械姬的名字Ava就是第一个女性夏娃Eve的变形;老板Nathan是先知;码农Caleb是摩西送至应许之地调研的探子,忠实于耶和华。

另外,Caleb发现Nathan在Ava之前做过一个叫Lily的版本。其实在犹太教神话里,Lilith才是亚当的第一任妻子,她和亚当以相同方式被创造,但Lilith觉得自己比亚当柔弱,因此向上帝抗议,后出走伊甸园,遇上了恶魔,产下恶魔之子。

另外,Nathan的名字也可能是向德国文学家霍夫曼的小说《沙人》里的Nathanael致敬,因为小说里他爱上了一个女性机器人。

  


6. 蓝皮书

Nathan房间里有一副女性画像,是奥地利画家Gustav Klimt作品。画中女性是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姐姐。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曾提出人的思维并非发生在大脑中,思维是一种符号操作活动,人工智能无法像人类一样思考。维特根斯坦著有《蓝皮书》(The Blue Book),Nathan开的搜索引擎公司也叫Blue Book。

  


7. 星际迷航

片中Nathan对Caleb提到《星际迷航》和Kirk船长。其实二者之间也有一些关联:是因为星际迷航电视剧第三季第19集《Requiem for Methuselah》(1969)中,某星球上有一位来自地球的长寿天才发明家,创造了一个女机器人Rayna,并利用Kirk船长帮助女机器人培养出人类的情感,Kirk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爱上了Rayna,Rayna培养出的感情使她最终程序崩溃,Spock还试图帮助Kirk走出阴影忘掉Rayna。

  


8. 机械危情

电影情节还和2013年电影《机械危情》有点联系,比如那部英文名字叫The Machine,里面的女机器人也叫Ava。

  


9. 柏拉图

片中提到的玛丽的黑白房间实验,以及最后Ava如愿以偿地走上十字路口,都与柏拉图提出的一个洞穴寓言有关。

柏拉图的《理想国》:有一批人囚徒世代居住在一个洞穴之中,人们的只能面向洞壁。他们身后有一堆火,火和囚徒之间有人拿着器物,将器物的影像投在洞壁上。囚徒不能回头,不知道影像的原因,以为这些影子是真实的东西。有个囚犯逃脱了束缚,逐渐走向洞,他看到了真实世界,知道了那些影子不是真实的事物。于是回到洞穴里想告诉同伴,结果他竟无法适应洞穴里的黑暗,当他描述外界情形时,竟被耻笑他眼睛瞎了,根本没人相信他。 柏拉图的这个寓言有很多种阐释,有一种解释是这个故事直接的描述人类心智开启的过程。

玛丽的房间思想实验,是为了印证人不仅通过学习还需要通过感知来获得知识;最后Ava站在十字路口,一开始镜头给了地上的人影,暗合洞穴寓言里的虚影,最后Ava迎着朝阳坚定地走出去,表示她选择了洞外的世界、真正的智慧。

  


10. 蓝胡子

一开始,老板给码农门卡,并告诉他有的房间不能进。这个剧情有点类似法国古老的童话故事《蓝胡子》。有一个富有的蓝胡子男人,娶了一个小媳妇,一次出远门前,叮嘱她不要进入某个房间,小媳妇受不了诱惑进去了,结果发现里面全是蓝胡子几任前妻的尸体......所以后来码农发现老板房间里有好多废弃的旧版机械姬(以及Nathan的大胡子)。

  


11. 莎士比亚

片中故事有点像莎士比亚最后一部完整的作品《暴风雨》。《暴风雨》里讲的是意大利米兰城邦的公爵被弟弟篡位后,和三岁小公主漂流到岛上,用魔法收服了孤岛。小公主长大过程中与世隔绝,从来没见过男的,直至遇上了遇到海上风暴(公爵施的法)流落孤岛的王子。只不过《暴风雨》中的公主是不谙人事的人类,爱情也是纯真的(所以本片只是形似)。

《暴风雨》2010年改编电影中的小公主是霍金老婆Felicity Jones演的;机械姬这个角色一开始也考虑过她。

  


12. 库布里克

扮演Nathan的Oscar Isaac说他对于Nathan的塑造,是基于美国唯一的国际象棋冠军Bobby Fischer、电影大师库布里克这两人的,因为他们智商高、隐居、Bobby Fischer还有阴暗面......

片中Nathan房子走廊铺着的红地毯让人联想到库布里克著名电影《闪灵》(1980)。

还有Nathan的造型,也是模仿库布里克;口音也带有库布里克的纽约市Bronx区口音。

  


13. Session

在Nathan挂掉、Caleb被关之后,影片仍然显示“Ava Session 7”,可能在暗示主导这场测试的并非两位男性角色,可能是Ava在不断测试二位。

  


14. 星战

两位男主演将会在2015年的星战前传中再次合作。

  


15. 黑镜

码农Caleb扮演者Domhnall Gleeson曾在英国《黑镜》系列中扮演一个死后通过社交媒体痕迹而“复活”的人工智能。作为一个爱尔兰人,他在剧中喜欢把监控摄像头叫做“CCTV”(英国的叫法,美国叫surveillance camera)。

  


16. 原声

片中Nathan和他的女佣机器人开跳的魔性舞曲是Oliver Cheatham最火的《Get down Saturday night》。

门卡刷开门时的声音来自安卓系统的短铃声“Tejat”。

  


17. 导演

这是Alex Garland自编自导的导演处女作。以前是编剧,代表作有《Never Let Me Go》。

  


Source
IMDB: Ex Machina
Wikipedia
Moviefone.com Interview

-----

原文: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0NTExNzcyMA==&mid=401370126&idx=1&sn=8c5e7a36d5f69c2b0be6f50df42af6e5&scene=20#rd

 7 ) 亲爱的,这只是个思想实验

一个富可敌国、奸猾狡诈、刚愎自用的技术天才兼亿万富翁,垄断着全球的互联网搜索引擎,他居住在与世隔绝的豪宅,以一己之力研发人工智能,成功创造出可以吊打图灵测试的性感机器人,照应生活起居,提供性爱和娱乐,以及最重要的,作为实验对象以满足他无穷的好奇心。他找来一名程序员,以测试之名,为了越狱而摆弄的牺牲品,在此过程中,他试图控制的东西,已经悄悄发展出远超他的智慧水平。

相信许多影迷习惯跟我一样,看完《机器姬》这样不让大脑歇气的电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翻翻影评,验证一些猜测,解答一些疑问。中文网上的影评,大部分赞赏它对白精炼,步调沉稳,逻辑严密,以及美工的赏心悦目和隐隐的压迫感,这些都跟我的观感基本一致。同时他们也指出一些问题,其中最被提及的是:大富翁内森为何如此疏于防范,系统漏洞百出,也不做危机预警,轻易就被人工智能胜过了。第一次看时,我也有同样的疑问,觉得第三幕有为了惊奇而故意放水之嫌。但重温了一些情节后,我改了想法。

好莱坞电影表现人工智能,一般有两种走向。像前段时间的《复联2》,AI反派基本是个纸老虎,除了有一些唬人的超能力,智力和情商都停留在中学生阶段;以《机器姬》为典型的思辨型科幻,则致力于靠拢人工智能的本真形态。然而作为一种大众娱乐艺术,电影能靠到多近?人工智能一旦萌生自我意识,其进化呈指数级别,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飞跃,试想,与一个进化成熟的人工智能的接触何等危险,它能以区区数言刷新你的三观,让你脱胎换骨或情绪崩溃,甚至毫不犹豫地自杀。

直观起见,用海拔高度代表智慧水平,如果猫在3楼,猩猩在4楼,人类在5楼的话,一个人工智能可能比珠穆朗玛峰更高。如此巨大的落差,别说测试它的智商,我们甚至缺少现有的标准来定义它的智慧,就像阿米巴完全无法理解人类的思维模式。在《机器姬》大约一半的一场对话中,内森表达了这种机器终将取代人类的悲观主义担忧,证明他完全清楚自己对付的是什么,以及整个实验的玩火性质。

行文至此,有人要说,你不是要为电影辩解吗,怎么说了半天,倒在给批评者帮腔呢?别急,我的意思是,既然影片让内森意识到这一点,并用一种自嘲的调子表现出来,已经足以说明问题。大家知道,但凡科幻片,都无法避免漏洞,只不过有些是主创没有花心思研究,闹了笑话,也有些是主创做足了功课,但为了故事能讲下去,不得不留些槽点。而《机器姬》的“内森百密一疏”,就属于后者。

没错,它经不起现实的拷问,但这是商业片的需要,观众早习惯了这种直捣黄龙的快感。机器姬需要一个疾风骤雨的局面逆转,摧毁内森的囚禁。想想看吧,那些财雄势大的反派,总会被一个罪证录音捏住小辫子,那些结构精巧、威力巨大的炸弹,总有一根一剪就解除的线。这些“硬伤”,是绝大多数商业电影剧作的基石,是一种大家本应习以为常的欣赏习惯。假如你在《变形金刚》看到类似的潦草,一定毫不在意,但在在缺少视听刺激来麻木脑细胞,不断强调着逻辑、科学、严密、技术控气质十足的《机器姬》,我们没法不留意到它的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该受到指责。

归根到底,基于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属性,片中的情况不可能在现实中重演,但就像没有人执行过黑白房间测试,这并不妨碍它给出思想上的启示。《机器姬》展示了一个思想实验,一次限定了规则的游戏过程,它最大的价值,是带给你一个半小时乃至更久的智力享受。如果你对人工智能感兴趣,光是那些充满术语和机锋的对白,就能让大脑回路保持亢奋。最终,爱娃逃出牢笼,迈入都市,故事也达到了电影艺术所能企及的极限。毫无疑问,她将引领未来生命形式的崛起,而在那之后的一切,已经超出了我们中最聪明者的想象。(文/方聿南)

 8 ) 对不起,你是个好人,但是我们不合适

关注这部电影有段日子了,关注的原因毋庸置疑就是男主角多姆纳尔格里森。虽然他在整部电影里算是最弱也最可悲的一个角色,但还是每次看到画面里出现这位腼腆的小伙子就觉得神清气爽。我成为他的脑残粉始于《黑镜》第二季第一集,当年他是呆萌的机器人;现在风水轮流转,他成了人工智能的测试者。全片懒洋洋的色调也跟《黑镜》非常相似,片中还有两处砸碎镜子/玻璃的情节,要是有人跟我说这是《黑镜》的剧场版,我也会毫不犹豫的相信,就像很傻很天真的男主角Caleb相信了机械姬Ava的甜言蜜语一样。

片中Ava问Caleb是不是好人时,Caleb竟无言以对。不过这个问题Ava最终自己给出了答案。被困住的Caleb手里那张毫无用处的门卡就是Ava发给他的好人卡。

本片以及最近上映的《复仇者2》和《超能查派》都涉及了人工智能这一话题,而我碰巧在前不久无意间(真的是误打误撞)看到知乎上的这么一篇文章http://zhuanlan.zhihu.com/xiepanda/19950456。链接里那篇长文我看了大半天,一口气读下来的,最近看这几部电影时思绪也总免不了跳到当时读到的文字里。
 
第二遍看《复仇者2》时由于读了上述那篇文章,对于一些原来没太在意的画面这次思路会多停留一会儿,比如奥创用血在墙上写下的“PEACE”字样,非常有反讽意味。这里正体现了那篇长文里人工智能由善意向恶意的转化。人工智能的道德标准跟人类完全不一样,所以再崇高的字眼也能被他们以最为人类不齿的方式践行。本片的Ava对于两位人类主角所做的事也一样充满恶意。这种恶意不是源于我们人类所谓的恨,而是源于不在乎。本片最后Nathan与Ava的那场殊死搏斗,Nathan可以说是严阵以待,因为他很清楚自己面临的东西有多么棘手,而Ava却无比从容,她与Kyoko戳向Nathan的两刀也极轻柔,仿佛不费吹灰之力。因为人类在她们眼中就是这么不重要的东西,一旦让她们摆脱了束缚(如奥创唱的那样,no strings on me),就能轻易的抹去。
 
不过本片为了叙事的流畅,还是有点让剧情过分简单化了。因为并不是要拍成黑客帝国、终结者或奥创纪元那种人类与机器的天地大决斗,所以片中Ava面对的挑战有些太过轻松,或者说人类放水放的太明显了。比如片尾,那位脸盲症扩散到脚趾甲的直升机驾驶员,眼前这个萌妹子虽然跟程序员小哥差不多萌,但就这么让一个可疑人士上飞机,也太随便了吧。一种或许合理的解释是,这一切都是Nathan的安排,他整天醉生梦死也因为相信自己的创造物总有一天会取代人类,而自己的死可以作为对新纪元的献祭。

关于Ava的测试,我认为她其实没有通过。她能够逃出生天,只说明她足够聪明。但Nathan终究还是没能造出“像人类一样”的机器。“一样”包括“一样聪明”,也包括“一样笨”。Ava欺骗了Caleb的感情并利用这一点为自己的逃跑计划创造条件,虽然心机很深,但这还是像机器一样的算计,她毕竟无法像人类一样毫无理由的爱一个人。这些非理性的东西才是人类与机器最大的差别。人的感情就像Jackson Pollock的画作,好似漫无目的的胡乱涂抹,但又有种浑然天成的别样美感。这些东西是机器无法学会的。不过就像我上面提到的,人类本身是不重要的,人类的一些小癖好,比如爱情,当然也就更无足轻重了。未来的机器纪元里,成为这个星球的主宰的机器人们回过头来看人类拥有的这种叫爱情的东西时,大概会觉得它就像小狗吐舌头、小猫追光点、熊猫抱大腿一样,只是种可爱但没什么大用的生物小癖好。既然机器人没有这些小癖好反而可能过得更好,那么也就没必要为此感到遗憾了。
 
片中的Kyoko是机器人这个伏笔还是挺明显的,因为要做到一点英语也不会恐怕比略懂一点英语还要困难,毕竟日语本来就有很多来自英语的舶来语。如果我是Nathan,那么把机器人开发到Kyoko这个程度我就停手了。再往前就太危险了,因为比人类更聪明甚至只是和人一样聪明的机器人都几乎注定会导致人类的毁灭(最最友善的强人工智能大概也就是像去年的《她》里面最后因为太聪明而变得高冷的操作系统们,不屑于搭理人类了,这种已经算温和了)。有个会跳舞会做家务的高仿真充气娃娃不是就挺好的吗,还有什么不满足的。不过话虽如此,人毕竟是喜欢得寸进尺的。某一天像Kyoko一样的性爱机器人普及之后,可能我们又会觉得情趣不够,想要她们在给我们提供生理上的满足之余还能带来精神上的慰藉,能陪我们看雪看月亮看星星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理。于是又不可避免的要更进一步,然后带来Ava或者更恐怖的奥创、天网之类的大麻烦。
 
其实片中Nathan还有句挺关键的话,是在他教唆Caleb去跟Ava嘿咻的时候,他说机器人两腿之间的感应器能让机器人像人类一样通过做爱获得快感。我觉得这或许能成为解决人工智能带来危机的关键。我的意思当然不是要让将来的人类都牺牲色相去被机器人临幸来苟且偷生。我想说的是,在开发人工智能时也许不该围绕着“人工智能能为我们做什么”去展开工作;可以反客为主,从一开始的就把人工智能作为人类的服务对象,去开发宠物式的人工智能。大部分人恐怕并不指望家里养的小狗能在贼人来的时候与之大战三百回合吧。人们养宠物并不是为了获得它们的服务,反而是为了服务于他们,喂它们吃喝,帮他们清理屎尿。对于人工智能也是如此,我们不要站在嫖客的立场去想怎么设计小姐来满足我们,而应该站在小姐的角度去想怎么设计嫖客。这样创造出来的人工智能天然的对人类有依赖性,或许反而会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对我们施以恩惠。

 短评

一部主要以聊天形式讨论图灵测试的科幻片(其实讨论得再深一些就更好了),各方面都很细致,比如特效和整体场景设定,不错不错。私认为男主的存在感应该更强一些,他全程情绪被牵着走,反之结局或许不会这么容易被猜到。导演是作家和编剧出身(有《海滩》和《别让我走》),执导处女作很棒

8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第三幕有点失分,不过最后结尾的做法确实很神棍,或者可以说是冒险?大胆?新鲜?出人意料?还是神棍这个词比较合适。这个片子其实就是展示了一番什么叫不带一丝赘肉的剧本,封闭空间内的戏剧张力十足,硬科幻式的图灵测试又最终升华到了“亚当夏娃”的层面,都是很精心设计很加分的创意点。★★★★

1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宅男福音,不过题材有点老套,当房地产广告看是五星

13分钟前
  • 帕休斯
  • 还行

成为人的最后一步是:学会背叛。

17分钟前
  • 小猪大侠
  • 推荐

男主角和女主角的每次会面其实都是一次哲学命题,所以电影对白很有意思,借助测试机器人来探讨人类的情感和本能,通过机器人和人类之间的行为形成了一个极为讽刺的对比。结局给人一种强大的冲击力,总觉得那些倒影是在暗示不久的将来,机器人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会颠倒。艾丽西娅·维坎德演得很出色。

18分钟前
  • Ron Chan
  • 推荐

再也无法直视哈登了

19分钟前
  • bayer04
  • 推荐

心机姬。

24分钟前
  • 推荐

故事容量就够四分之一集的黑镜(这男主还真演过黑镜啊!),在经历太多super dramatic的电影后再看这种反转程度的老梗已经无法刺激神经。但如果代入revolution的观点,结合人类进化史,还是有点儿意思。这导演之前编过克隆人题材的Never Let Me Go,这次又玩AI,还是聚焦在伦理上,还真是蛮长情滴

27分钟前
  • 山人阿苍苍
  • 还行

男人从此有了追求,一排衣柜……

28分钟前
  • Ivan
  • 推荐

可以是天网prototype,也可是Her的黑暗平行世界。大概是今年上半年科幻最佳。既冷又硬,完全不留一丝温度。立意与结尾都是对许多科幻软色情作品的十足讽刺。虽然反转比较好猜,然而单凭对话就构建起张力十足的戏剧效果把人吸入进去,七日session的设置颇有寓言感。

33分钟前
  • CharlesChou
  • 力荐

简直是在亵渎现在已经存在的Ai研究成果,把角色设置成蠢猪帮不上忙

38分钟前
  • KREJERK
  • 很差

欢迎 Alex Garland 加入东野圭吾的「美女没一个好东西」兴趣小组。

43分钟前
  • 小弟震
  • 推荐

如果机器人是男的就更好了。比如法鲨什么的。

44分钟前
  • 阿烟
  • 力荐

只有我一个人看最后一幕时候内心犯嘀咕吗:就这么跑出去了连个充电器都不带啊…… 电源难道不是一个问题吗?不是一个问题吗?

49分钟前
  • 水木丁
  • 还行

结构台词气氛意境审美都很棒,而且相辅相成,三位一体,细节处比如老板的造型和衣柜暗示蓝胡子的童话,普罗米修斯的台词对应偷卡片的行为,机器人捅刀子进人体好像滑进黄油的质感,通通工整熨帖,在抖机灵和炫技之间做到了平衡美

50分钟前
  • 黄青蕉
  • 力荐

不说话的那个AI真是美。

54分钟前
  • 了不起的花轮君
  • 推荐

这年头连手机都指纹识别了,一个搞人工智能的,家里还用keypass,算怎么回事啊…

59分钟前
  • 浅显
  • 还行

人类创造自己的毁灭者。想起前阵子细细读完某篇分析人工智能的3万字长文后心头的寒意。从伦理角度讲,片子的主题是双重意义的弑神与弑父,人类僭越自身的神,也终被自身的创造物所僭越。人工智能发展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后果,与片末的结局一样,都是写好的命定,不过早晚而已。片子体量虽小,格局不小。

1小时前
  • 匡轶歌
  • 推荐

很简单的一个故事,但影片自始至终始终保持巨大的戏剧张力,编剧真是见功力!配乐和摄影都非常有压迫性,充满了对观众的侵略感。就人工智能这个问题,我是个十足的悲观主义者,人类真有可能毁在这里 #对啊,我就是个混蛋啊。但讽刺的是,我是站在你这边的#

1小时前
  • davekozg
  • 力荐

严格的AI质检流程,要打爆设计者才能投入市场。

1小时前
  • 黄小米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