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科幻片美国2013

主演: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阿曼达·李尔,布朗提思·佐杜洛夫斯基,克里斯·福斯,克里斯蒂安·范德尔,德温·法拉奇,戴安娜·奥班农,德鲁·麦克维尼,加里·库尔茨,H·R·吉格,让-皮埃尔·维尼奥,迈克尔·赛杜,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理查德·斯坦利,丹·欧班农

导演:弗兰克·帕维奇

 剧照

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剧照 NO.1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剧照 NO.2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剧照 NO.3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剧照 NO.4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剧照 NO.5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剧照 NO.6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剧照 NO.13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剧照 NO.14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剧照 NO.15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剧照 NO.16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剧照 NO.17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剧照 NO.18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剧照 NO.19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56

详细剧情

  影史传奇中的传奇。《圣山》后佐杜洛斯基誓要改编科幻小说《沙丘》,目标远大到要改变世界,改变思维。他筹组史上最强战队,作实参演有奥逊威尔斯、米积加,甚至达利! Moebius 当年的分镜图接成一个长镜头,满足何止影痴,更可确定随后而至的,从《异形》到《普罗米修斯》,都活在 那巨大魂魄下。佐杜洛斯基激情澎湃现身说法,「我强姦了原著」,谈组班过程奇情过瘾。筹备两年大洒金元,荷里活却步,巨作成泡影。献身的幕后战士,尔后在无数科幻片大放异彩。影痴必修的一课。

 长篇影评

 1 ) 领先时代100年的嬉皮之王

这部没有拍成的电影不只领先时代30年。它领先时代100年。即使到了今天,也领先时代至少50年。

“创造自己的灵魂”,“让没有服用LSD的人有用了的感觉”,“打开青年一代的心智”,这是Jodorowsky的出发点。坚定的“这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的信念在一开始就有所立足,随着当时最伟大的一批天才在这信念的鼓舞下逐步卷入,理想和现实一步步互相强化。
他带领着当时最伟大的一批天才,走向了他们自己都不可预知的领域。听他讲述莫比乌斯、克里斯福斯、吉格尔等人的创作过程,让人跟着一起嗨起来。

从这一点出发,产生的是一颗宗教的火种。

Jodorowsky的《沙丘》中的疯狂,或者说蛊惑人心的力量,具有改变世界的潜质。我想,这也是温丁雷弗恩说的“好莱坞的人害怕这部电影”的地方。大制片厂对于这样在灵性领域走得很远的电影,会在骨子里感到恐惧。他们可以接受的,是卡梅隆这样开辟技术领域新天地的电影;能去的最远的地方,是《2001太空奥德赛》这样从技术和理性进行探索的电影;对更注重艺术和灵性探索的《沙丘》,他们的态度只有敬而远之。此外,Jodorowsky不像另两位导演那样,经过好莱坞制片厂的认证,或许也是原因之一。

Jodorowsky的《沙丘》,正如人物所说和片中呈现,是众多电影的视觉、灵感来源。只需温丁雷弗恩所说“十亿黑色空间碎片”中的一片,就足够一部后来电影享用。

跟常见的探讨意识、宇宙等概念的作品(例如阿瑟克拉克的作品和《超体》等)相比,Jodorowsky的《沙丘》在于它从意识出发,从每个人的潜能出发,从信念出发,让意识从一个人身上延展更多更多人直到激发整个星球的意识,再把它带给全宇宙。它跟传统意义上的“科学”完全不在一个位面上。这种基于意识位面的启发,跟主流文化大异其趣的价值观,何尝不是追求真正自由而无以言表的嬉皮运动的切实体现呢?

想想那些问世的嬉皮作品,没有被拍成电影的《沙丘》,是真正的嬉皮之王。

 2 ) 永未拍成的杰作

当年佐导领着可能是史上最强大的电影团队编写策划设计好了科幻史诗《沙丘》,团队人员包括了后来成为《异形》灵魂的编剧和异形之父、著名画家达利甚至还有奥森威尔逊,这么一部神作离开拍就差了五百万美金,然后,就只么被拒绝消逝了。如果当年没有这个计划书做出来的话,星战将不会像现在一样,异形、银翼杀手将不复存在,黑客帝国也将无处可寻,整个好莱坞都将和现在完全不同。而如果当年这片被拍出来的话,那么现在的好莱坞大片体系很可能将彻底不复存在。这部电影从未开拍,但它却又改变了整个电影史。纪录片最后部分,佐导对着摄影机发出怒吼:“金钱毫无意义,电影有着自己的心,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力量和野心,我就是想拍这么一部电影,为什么不可以?”怒吼后他陷入对世界不公的哀怨之中,而我听的想哭。佐导有着野心,曾离可以改变世界的史上最伟大的科幻片就离这么一小步,却被硬生生丢进了低谷,一切不复存在,只能以叹息来追忆。但他从未被打败,藉由这部纪录片的拍摄,重新勾起了他以前的岁月激情,他开始复出了,新片《舞蹈现实》就是他回归的口号,他将自己的那本沙丘概念册留给后人,将这份无尽深邃的宝藏留给这个世界,大步踏着前进了。“人生中有事发生,你说好;事情消逝,你说好。我们没拍成《沙丘》,好!那又如何?《沙丘》存在于梦境中的世界,但这个梦境改变了这个世界!”最后佐导留下话给我们“为什么你没有野心呢?尽可能去有最大的野心吧,你想不朽吗?为不朽战斗吧!你想拍最好的电影?去尝试吧!如果你失败,这不重要,我们需要尝试,去做吧!” 8.8 ★★★★☆ The Most Awesome Movie of the History of Cinema. Too Bad We are Never Going to See It...

 3 ) 这是一群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的故事

因为喜欢《蓝莓上尉》的漫画,找到了他的摄影机墨比斯;靠一根特制的大麻,勾搭了《暗星》的嬉皮编剧奥班农;说服设计飞船造型的福斯,骂醒正在吃麦当劳的pink floyd,甚至还用塔罗牌吊到了萨尔瓦多达利,为此不惜开出一分钟10万美金的酬金;搞定异形之父吉格,并让他和迷幻乐队magma一起负责哈克南人的造型和音乐;使米克贾格尔欣然接受一个角色,并用美食诱惑大胖子奥森威尔斯…… 这不是一部电影,这是一群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的故事。 有人改变这个世界,而他创造一个宇宙。后来,在星战、终结者、银翼杀手、夺宝奇兵、异形、接触未来、普罗米修斯等经典电影中,都开出了佐杜洛夫斯基的思想之花。而佐杜洛夫斯基,也成功转型为漫画编剧,和墨比斯一起合作了《印卡石》。并将用一滴血受孕的创意,以及沙丘中的宇宙飞船,植入到他担任编剧的《合金男爵》之中。 即便这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梦境,它也并没有被残酷的现实击碎。 1984年,大卫林奇终于将《沙丘》搬上了荧屏。佐杜洛夫斯基说,他很尊敬大卫林奇,他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但他绝不会去看这部电影,听说这部电影搞砸了,他感到一阵发自内心的喜悦。 这位纪录片拍摄时已然84岁的老人,仍旧喷薄着强大的创作欲望,并且永远像个孩子一样调皮。

 4 ) 《<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失望于今年《沙丘》对沙虫的拍摄,我打算看一看这部著名的影史奇迹:1974年,著名cult片(笑)导演佐杜洛夫斯基打算拍摄这部恢宏的科幻史诗,那时候最著名的科幻莫过于《2001太空漫游》,而《星球大战》尚在1977年。他为了拍摄招兵买马,各种偶遇和话术,幸运和命中注定,请到了吉格尔、滚石乐队主唱、平克.弗洛伊德、奥尔逊.威尔斯(《公民凯恩》的导演)甚至大名鼎鼎的达利。这部片子完成了大部分纸上的部分以及选角,但是最终没有人投资,导致破产。其思想、分镜、造型影响了大量日后的科幻电影,尤其是著名的《异形》系列。2013年拍摄的这部记录片即是对佐杜洛夫斯基以及相关制片人的采访。 但我在看到1/4之时就放弃把这部作品当作简单的纪录片了。为什么不干脆直接把它当作虚构电影,讲述一个导演想要拍摄旷世奇作最后失败的故事呢?在这样的故事里,今昔对比,分镜草稿与现实对比,当时的失意和如今的重振对比,再加上佐爷那股压都压不住的兴奋和有趣,实在是精彩至极。我甚至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迷影自指涉电影、电影套电影以及电影史诗——如果这部片子不局限于记录就好了,真希望有一天会有人像拍《灾难艺术家》那样致敬这部电影。 我一定要推荐每个人看这部电影,它切切实实地做到了毫无虚构的现实的浪漫主义,而且是太空浪漫:纪录片风格,一个老人讲述当年想要制造自己的宇宙、星球的故事,为此他费劲千辛万苦,那么激动人心的创作故事,那么美妙绝伦的机智对决,他寻找到能为其效劳的“Worrior”,甚至让自己12岁的儿子练了两年剑,为了让他成为主角,成为帝国的救世主!画出今日都无比超前的飞船、形象,还有疯狂皇帝达利,一分钟要10万美金!全部同意,通通想办法,老爷子讲的振振有词,满脸微笑,所有人都仿佛回想起黄金时代那样,没有表演,没有恢宏壮丽的特效,只有图片、分镜草稿衔接还有陷入理想乡的人们。37年的时光,巨大的流产,传奇的经历,他们的理想已经庞大到把整个宇宙纳入地球人的视野,他们的脑海里一定已经有了无数史诗般的旅程和梦想;而现实中佐老爷子已经有20多年没拍摄电影,其他人则大放异彩,靠着《沙丘》的创意开启了大科幻时代。 我们始终知道这部作品的失败,甚至知道失败的原因,但这些完全不重要,作品结尾处佐杜洛夫斯基被逼着去看大卫.林奇的《沙丘》,他满脸兴奋地说:“我不再绝望,因为它拍的糟透了!”这泯然一笑不是更让人感到那种绝对现实主义的科幻的浪漫主义吗?尤其是如今我们已经能看到维伦纽瓦那略显无味的《沙丘》,怀旧之情便更加明显。画面是简单的采访,但我们却仿佛被来自未来的技术包围,作品的时间线是错综的,是一群想要去往未来的人(如果在今日,他们的创意或许真的可以实现)在他们料想的未来怀念过去对今日的料想,并继续期待着更久远的未来的故事;作品的文本是多重的,采访镜头,采访拍摄分镜稿的镜头,1974年的历史资料,以及些许分镜稿实际做出的画面,这使得空间也有了多重性,再加上经历的传奇本身,以及我们最终也未知的《沙丘》故事(我xx了原著!),更使得虚构非虚构的界限消融,片中洋溢的艺术家的理想主义和克制到冷漠的镜头之对比,更是回味无穷。《沙丘》结尾,保罗死了但每个人都成了保罗,他的意识为所有人共享,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在这个意义上,或许真的是“open the mind”的伟大吧! 佐老爷子最后说:我可以死,他们可以拍我的影片。这当然部分实现了。据说好莱坞当时想让雷德利.斯科特接手《沙丘》,而斯科特后来拍了《银翼杀手》,今日的《沙丘》是维伦纽瓦,正是《银翼杀手2049》的拍摄者。更多的也不用列举。如今我们看到的是《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但或许有朝一日我们可以去掉这层书名号,或者再给它打上一层书名号。

 5 ) 酒神的胜利

因为看《异形》的时候想起吉格这个牛人,然后就又想起这部片子了。起码四年前,观众们还很遗憾地球上没有拍成这个版本的《沙丘》,都是万恶的好莱坞和商业电影体制造成的……云云。

其实呢,本片完全是个喜剧,开头十分钟就能让人笑哭。男主怀揣着一个超级庞大的纯艺术家的自我,霸气地碾压了“电影协会”,打破了所有的行规,拍出了“让人疯掉”的处女作。这案例如今大概率会被视为一个“走野路子”的反面教材——那么多人老老实实上电影学院,毕业后从助理当起,累成狗还成天被喷拍的是烂片。一个搞先锋戏剧的,连啥叫场面调度都不知道,就拍出神作了。气人不?

这种争议,在艺术史上屡见不鲜。也许一个非专业人士不受规则束缚,天马行空的狂想,能为某种艺术带来出人意料的创新,但业内对这种“天降伟人”总是抱有明里暗里的不忿和怀疑。如果像毕加索那样,先有扎实的学院基础,再随心所欲,那还说得过去。但佐杜洛夫斯基是纯粹的半路出家。在六七十年代的迷幻文化里,还能容下这种折腾。等科波拉、卢卡斯、斯科塞斯这一批科班生毕了业,这种“跨界人士”就只能玩纯粹的小众文化了。

确实有些事,也只有这种人才敢想——比如他为计划中的《沙丘》构筑的华丽梦幻碉堡天团组合。神经正常的制片人肯定做梦都做不出来。或者说,他们觉得做这种梦也没用。在电影这门“造梦工业”里,如何把梦变成现实,才是最关键的那一步。无数的片子,就因为演员的档期调不开,永远失去了最佳的角色人选。这损失并不比没请来达利和威尔斯更小。

无可奈何,这是一个属于日神的宇宙。它决定了这个世界上只会有卢卡斯的《星战》,而不是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对这一点觉得无法接受的人,可以去看看《狂怒之神》——纪录雷利·斯科特拍摄《普罗米修斯》的超长花絮片。之后再想想,除了找吉格和莫比斯画设计图之外,接下来那一大堆繁琐至极的制景、选角、服装、道具、混音,以及一环扣一环的流程,是不是靠见面抽一根大麻再侃上一天就能搞定的。

实际雷导的一生最有资格吐槽:快40岁才开始拍长片,认认真真地干,却总是碰到坑爹的制片人和公司的暴力剪辑。《天国王朝》稀里糊涂丢了一个钟头,逼得影迷把等待“导演剪辑版”变成了一种习惯,像《黑金危机》这种拍好了却被喷一脸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他甚至养成了自觉的抠门,访谈里总在磨叨“用电脑特效会多花钱”(即便如此,片方还是认为《普罗米修斯》不够商业,因此影响了《契约》的剧情走向)。在如此不友好的现实里,艺术只能磕磕绊绊地前进,而不敢指望一飞冲天的运气。像佐杜洛夫斯基这种灵魂导演,虽然能爆发出突破性的灵感,但没人敢在他们身上押宝——毕竟,用摄影棚要掏租金,裁缝、道具师和木匠的工资也得有人付。这些事,都得靠那些“没用的纸”来解决。再说,想象力爆棚逆天拍出来却不堪入目的例子不是没有——参见肖恩·康纳利主演的《萨杜斯》。

而酒神也没必要非得和日神正面怼。在迷狂之中,祂被信徒撕碎,用血肉滋养葡萄藤的形式复生。真正具有价值的精神创意,也完全可以将艺术基因融入那些更具执行力的项目内。由此,后来出现了从《沙丘》的班底衍生出的《异形》,还有其他一系列科幻片和漫画。在有了CG技术的今天,让维伦纽瓦这样的成手来再启动这个项目,也是更有底气的选择。当然,世上没有达利和威尔斯了。但演一个胖子男爵和一个话痨国王真有必要这么奢侈吗……还是拉倒吧。

 6 ) 《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无处不在的未完之作

(芷宁写于2015年1月4日)

    纪录片《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Jodorowsky's Dune)》,以稠密而充满激情的调子,带领观众回溯了一部旷世奇作从思路到雏形到半成品再到夭折的过程,看后令人不无感慨。
    佐杜洛夫斯基大概是一个才华横溢又特立独行的导演,在他的几部颠覆人类固有思维理念的作品《鼹鼠》、《圣山》等获得好评之后,于上世纪70年代初,他开始野心勃勃地致力于将科幻经典《沙丘》搬上银幕。
    大概天生血液中充满了创新和革新的因子,佐杜洛夫斯基从一开始就构想了一个极其宏大的梦,而他要将这个梦付诸实践,就仿佛一场豪赌。作为一个想象力惊世骇俗、敢于启用有才华的制作新人、有魅力将一干大咖(如达利、奥森·威尔逊、米克·贾格尔等等)收至麾下参演、不按牌理出牌的导演,需要大笔制作资金的佐杜洛夫斯基在求利的好莱坞金主那里,逃脱不了四处碰壁的命运。
    如今回看当初的那些激情澎湃的创作理念和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的确充满了超越那个时代的诡异多变的想象,仿佛将彼时人类的幻想能力提速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程度,也将人类对电影的哲学艺术诉求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这样一部堪称空前巨制的影片,却在历时两年的筹备,花掉大把大把的预算后,夭折了。以现代视角反思其夭折的原因,大抵是过于超前的意识、脱缰野马般的野心和巨额的制作费用令资本方感到失控,继而望而却步,于是,这样一部似乎本可以创立一个科幻王国巅峰的作品,“顺理成章”地被利益至上的好莱坞大佬们搁置了。
    虽然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夭折了,但当年摄制组为这部作品所做的人设、置景乃至拍摄理念,都藉由那本彼时由佐杜洛夫斯基分发给各位金主的厚重的《沙丘》筹划书,流传在了如今的光影科幻世界里,观众们在诸多的影片中发现了那些似曾相识的“遗迹”,从《异形》到《普罗米修斯》,几乎每一部重要的科幻题材作品都在图文并茂的《沙丘》策划书中获取了营养,于那壮志未酬的强大灵魂下滋生出生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胎死腹中的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已然超越了它的形式,以灵魂的姿态延续着它的价值,这一点和《沙丘》中被割喉的英雄保罗死后所达到的精神力量如出一辙。
(杂志约稿)

 7 ) 如何拍一部人人称赞的拍不成的电影

前提:活得长。这是非绝世天才或运气极佳的同学们混文艺界科学界或者任何界的秘笈之首。所以,好好吃饭睡觉锻炼身体。

首先,想清楚自己想做什么:Jodorowsky就是想拍一部让大家看呆了的科幻片,里面有他想表达的哲学观和世界观。所以他自然不会去拍一个那个时代的跟随别人风格的典型好莱坞科幻片。所以他自然得琢磨用什么样的新方法去表达,比如画风,道具设计。他不在乎这个是否能拍成,或者是乐观的觉得一定能拍成。

然后呢,该找什么人就努力去找,该去做什么就去做。比如去找画漫画的,做道具的,找达利,对,就是那个留胡子画钟的达利,找胖子Orson Welles。这个过程有些像现实中的rpg游戏,比如为了找Welles得先请到他喜欢的厨师。还有呢,坚决不找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人一起玩。当然,这样两类人应该也互不为菜。看了这个记录片,我第一感觉就是拍部小众片真不容易,大概就和研究非主流领域拿funding不容易相似。
找到人了,有了笔start up funding,当然是从老搭档Michel Seydoux (就是小清新 lea seydoux的叔公)那儿拿的,那就该做什么做什么去了。剧本就是漫画画出来的,道具又暗黑又独特,为了让儿子动作真实还特地请了老师来教格斗。正常中青年们看了大概就会感慨一声:一群执着有理想有行动力的疯子。

最后一个非常让人欣赏的就是他没有敝帚自珍,把他们的脚本分发在LA的众多studio。当然,这也是他们为了继续找到资金投资,总得拿出点东西说服其他人继续砸钱吧。所以,才会有片子里所说的:这部未完成的记录片就像是当年掠过地球的那颗小行星,虽然没有具体的碰撞,但是为将来无数播下了种子。那些我们已经默认为是经典的片段和造型,在70年代,被认为过于小众而没有得到从纸上到银幕上的机会。

最后的最后,如果想要人人称赞,就千万不要把它拍出来!

虽然说了一个让人伤心的拍电影的小故事,但是满满的正能量。半年前的那个晚上,开车去远处的一个专放文艺小众无厘头电影的电影院看的,看完以后激动了好久。

所有声称自己有理想/梦想etc的小同学们都可以去看看它。因为被记录对象太与众不同了,所以只要平实的记录下来这个如何去拍一部没拍成的片子的故事,就是一部很出众的纪录片。

 8 ) 沙海破浪折戟苦 巨人坟前万花开

这纪录片,只能用“可爱”来形容,真诚坦率而又一厢情愿的那种可爱。

全程,就听佐杜洛夫斯基“piu piu piu”“biu biu biu”地狂吹自己的想法多么牛逼,然后一看素材,服,那可真是“piu piu piu”“biu biu biu”地牛逼!

那个简笔画模拟出的长镜头,恐怕是任何一个太空迷科幻迷都梦寐以求的开场。但是,别像达利一样被老佐忽悠瘸了,在那个时代的技术,完得成这样的构思吗?哪怕几十年后技术成熟时,《超时空接触》开头和《黑衣人》结尾也只能做构成更简单的效果。

我超级喜欢老佐设计的莱托公爵之死,其生猛程度,只有我国cult鼻祖之一《封神榜》能媲美。可这种砍瓜切菜的镜头,能出现在七十年代预算高达1500万美刀的鸿篇巨制中吗?米老鼠都吓得说咱不玩。

对于老佐来说,“有趣而任性”是不够的,需要的是“天才加疯狂”。

钱当然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

老佐就像是堂吉诃德,义无反顾,一往无前,以摧枯拉朽之势,立在名为“现实”的墙前,咚咚咚先撞为敬,头破血流,又哭又笑!

憋哭惨,老佐死得不冤。

说得客气点,这是史上最牛饭制团队。说不客气点,是史上最有才华的自杀小队。

很多天才导演,是知道要在技术和完成度之间找个平衡的。库布里克知道自己拍不了《人工智能》,就是时辰未到;卡梅隆歇了14年才拿出《阿凡达》,也是在等技术。要知道,这俩可是技术狂魔,但凡有点机会,可是会跳一跳摘下大果子的。

当然,技术如果能搞定,只是完成可行性报告的第一章节,投资,发行,定级,市场平衡,都是佐氏沙丘注定失败的原因。

我们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也要想想里面是不是有廉价的成分。请莫把“旷世神片”一词套在一个胎死腹中的项目上,其他很多好项目都没有它这么幸运,有这样一部趣味横生的纪录片为自己喊一声冤。那本传说中的大画册,恰恰是佐氏沙丘的最好归宿。

当然,作为影迷,看这纪录片是满心欢喜,尤其是一个又一个大佬哐哐地横在面前,眉宇间的豪情仿佛年轻了四十岁。更震撼的是结尾,一个被毙的项目,成为多少经典的养料,看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这纪录片就是这样告诉我们,电影是靠团队作业的工业品,如果你想搞创作,得往哪几个方向找哪几类人;最终拍板的,不是导演,是制片厂和投资方;研究电影技艺前后代际传承关系,可以从年代和团队成员两个维度去考察。

更功德无量的是,本片就是个“秽土转生”,不是吗?

 短评

关注旷世奇片之【死】。“Bigger than 2OO1” 这是一部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但它却永远也不会被我们看见,仅仅因为1500W。看完之后估计每个人心里都有模糊的影像,被佐杜洛夫斯基的梦想和激情震撼,同时也为世界感到深深遗憾。现实永远是现实,特别是他想控制电影的野心,太难实现。 /8.5/

3分钟前
  • 徐若风
  • 力荐

希望在某一个平行宇宙,这部属于未来的片子得以问世。祝福他们拥有一个更加绚烂更加辉煌的电影史。

6分钟前
  • tiiiiin
  • 力荐

如果这片能拍成,大概是什么样子呢?平克·弗洛伊德的音乐,米克贾格尔、奥森威尔斯甚至达利的加盟。吉格的设定。当然,也仅是假想。艺术家终究要向资本低头,这就是电影的资本性吧。

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最伟大的失败品

14分钟前
  • RIC
  • 力荐

暮年的佐杜洛夫斯基拿着故事板,让我看到了“激情”这东西是一辈子的。每个大师都有一部没能拍成的电影,没拍成又如何,那会变成一个封存的梦。庆幸的是,他已经让《沙丘》的文字变成了视觉化的故事板,其概念也影响了后世科幻片。“我会死去,他们会拍我的电影。”看到这句还是很桑感…

18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Jodorowsky编剧执导、Dan O'Bannon特效、Moebius和H.R.Giger艺术指导、Pink Floyd配乐、Dali、Orson Welles主演。看看这都是些什么样的大神妖孽,我能感到纪录片中所有人深深的遗憾,因为我现在也是一样的心情,一部或许能够改变科幻影史、甚至电影史的作品,最终因为资金胎死腹中。

21分钟前
  • 等一个人
  • 力荐

佐爷构思的那个宇宙长镜头如今被吕克贝松在超体里用CG动画完美再现了!!!整部片子看下来,感觉佐爷实在是超前了30年!!!看看他组的团队,尼玛太NB了!全是我的本命啊!!没拍出来真是太可惜了!

26分钟前
  • 般若死火
  • 力荐

电影片头引用了奥地利心理学家Viktor Frankl的一句话:"What is to give light must endure burning.",这也是对Jodorowsky的注脚吧!看到最后觉得非常感动,"open your mind! open your mind everyday!"

28分钟前
  • Helicopter
  • 力荐

漫画大神墨比斯,嬉皮编剧奥班农,造飞船的福斯,吃麦当劳的pink floyd,一分钟10万美金的萨尔瓦多达利,异形之父吉格,哈克南音效师magma,大胖子奥森威尔斯……这不是一部电影,这是一个有趣的人终将相遇的故事。一个虚无缥缈的梦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有人改变这个世界,而他创造一个宇宙。

29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力荐

不存在的電影都從屬夢的領域。那又如何,夢想也可以改變世界。

32分钟前
  • 何倩彤
  • 力荐

在豆瓣上标记过的纪录片不少,能看哭的却也不多,这部算是其中之一。本来是一个水瓶座天生就应该去完成的诡异工作,结果梦断好莱坞。艺术从来没有错,错的是善于妒忌和拜金至上的体制。那要妥协吗?问题的答案决定了你到底愿意成为耶稣还是犹大。富有激情,十分神圣。

33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就像最后主创们说的,虽然佐渡洛夫斯基的沙丘没有拍成,但是,以后的每一部科幻类电影似乎都在说“我是沙丘”

35分钟前
  • 伏夏
  • 力荐

艺术家真是聚集了各种weirdo和萌点,配乐特逗B,如此伟大的拍片计划好莱坞也是醉了,对比前几天看的frank有异曲同工之感哈哈~

38分钟前
  • 兮称
  • 力荐

老头说他想拍一部让观众看着就能感受嗑药感觉的电影……啊,放心,后人帮你实现了好多部,太多部,多得都有点烦人了

40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佐杜洛夫斯基把钱拿出来那一段挺动人的

42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推荐

这几天的阴霾(尤其是昨晚的女人步上楼梯时)一扫而光:彻底被Jodorowsky治愈了啊!他一个个攻略那些奇形怪状的天才们的过程太搞笑太有爱了哈哈哈~找到那些保持自己的mind在expanding的人是我人际交往生活中的唯一乐趣。

44分钟前
  • 力荐

热血cult片电影人的组团之行。从其对后世的影响看来,好的艺术作品是完全可以超越其形式而延续自身的。不知为何又想到《Southland Tales》了

48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非常自吹自擂,但DUNE這企畫的傳奇性確實夠有料讓佐杜洛夫斯基大吹特吹。這組團隊雖然沒拍成電影,但分開後斷斷續續的創作都大紅大紫,異形成了電影經典,墨必斯成了漫畫高人。如果當年還年輕也還很便宜的他們一起搞出DUNE,是不是星戰異形以降的科幻影史都要改寫了?當然,這是逆推後來成就的妄想了。

49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本来没拍成就已经够可怜了……

50分钟前
  • 午叶星
  • 较差

好好看啊。不过容我黑一句,佐氏《沙丘》如果真的拍出来,肯定不会有这部纪录片来得有趣吧 = 。 = 反倒是这个生动刻画了梦想家和一部不存在电影的电影让观众对那个永恒缺失抱有了无尽且完美的幻想。

54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