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蝙蝠侠

动作片美国2022

主演:罗伯特·帕丁森,佐伊·克罗维兹,保罗·达诺,科林·法瑞尔,杰弗里·怀特,安迪·瑟金斯,约翰·特托罗,彼得·萨斯加德,巴里·基奥恩,杰米·劳森,吉尔·佩雷斯-亚伯拉罕,彼得·麦克唐纳德,康·奥尼尔,亚历克斯·费恩斯,鲁伯特·彭利-琼斯,科莎·恩格勒,杰宁·哈瑞妮,卢克·罗伯茨,斯特拉·斯托克尔,桑德拉·迪金森,杰克·班尼特,约瑟夫·巴德拉玛,詹姆斯·伊莱斯,小利莫尔·马雷特,斯图尔特·亚历山大,马库

导演:马特·里夫斯

 剧照

新蝙蝠侠 剧照 NO.1新蝙蝠侠 剧照 NO.2新蝙蝠侠 剧照 NO.3新蝙蝠侠 剧照 NO.4新蝙蝠侠 剧照 NO.5新蝙蝠侠 剧照 NO.6新蝙蝠侠 剧照 NO.13新蝙蝠侠 剧照 NO.14新蝙蝠侠 剧照 NO.15新蝙蝠侠 剧照 NO.16新蝙蝠侠 剧照 NO.17新蝙蝠侠 剧照 NO.18新蝙蝠侠 剧照 NO.19新蝙蝠侠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5 05:23

详细剧情

布鲁斯·韦恩(罗伯特·帕丁森 饰)化身蝙蝠侠于哥谭市行侠仗义两年后,罪犯皆闻风丧胆,他也因此深入接触到哥谭市的阴暗面。他潜行于哥谭市腐败的政要名流关系网中,身边仅有的几个值得信赖的盟友——管家阿尔弗雷德·潘尼沃斯(安迪·瑟金斯 饰)与詹姆斯·戈登警长(杰弗里·怀特 饰)。这位独行的“义警侠探”在哥谭市民心中已成为“复仇”二字最当仁不让的代名词。

 长篇影评

 1 ) 《新蝙蝠侠》成就蝙蝠侠

在《新蝙蝠侠》面前,有两座高山。一座是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另一座是2019年托德·菲利普斯导演的《小丑》。前者向我们展示了超英电影类型化可以达到的高度,后者则着力探索了漫改电影艺术化的可能性。

珠玉在前,难免对《新蝙蝠侠》有更高期待。

整个观影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放在超英电影框架内,《新蝙蝠侠》到底“新”在哪。由外而内,我看到这两点变化。

先说外。显而易见,这次《新蝙蝠侠》借鉴了黑色电影的风格。

颓废的城市,阴天与黑夜交替,没完没了的雨和雾,主人公以低沉的语调诉说内心的隐秘欲望……这些黑色电影的经典元素,笼罩全片。

这首先保证了影像质感,它不同于《守望者》的隽永史诗氛围,不同于《黑暗骑士》的极致爆裂,也不同于《小丑》的沉郁,而是自夜幕的缝隙中渗入阵阵寒意。那股寒意不至于比死更冷,却令人自突如其来的寒颤中,顿悟人世的虚无。

应该说,蝙蝠侠的故事是很适合拍成黑色电影的。不仅在于表面风格相衬,更在于内在气质相近。

作为一种不太好去定义的电影风格,黑色电影最核心的基础,是展露道德的暧昧性。它的故事不是非黑即白的,主人公也不是绝对正义的,相反,它想要去呈现的恰恰是道德秩序的崩溃以及人在欲望面前的沉沦。

而蝙蝠侠作为一个游走于道德边缘的义警,刚好具备了这样的灰色气质。

影片以一桩针对权贵阶层的连环杀人案为线索,引诱蝙蝠侠置身于一个个案发现场,并一层层揭开哥谭本就十分不堪的面纱,直达其堕落的本质。整个过程中,蝙蝠侠不仅作为一名侦探,循着谜语人布下的重重谜题,步步接近真相;他更是一个易怒的神经失调者,在光明与黑暗、坚定与幻灭之间小心地丈量着正义的尺寸。

也正是借由这种丈量,这种迟疑,影片深入到蝙蝠侠内心,给我们看一个比外部反转更隐秘、也更汹涌的内心转变。

这就要说到《新蝙蝠侠》这部电影的内核,到底“新”在何处。

如果说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更多是跳到人物之外,放眼整个社会,并试图论证为什么在一个现代民主框架下的法治社会仍然需要超级英雄的法外力量来帮助人类实现正义,那么《新蝙蝠侠》则收归至人物内心,化为布鲁斯·韦恩的一句自问:“我为什么要做蝙蝠侠?

影片开始时,这句自问显然有着坚定的答案。

一是为继承。托马斯·韦恩主导的“重振哥谭计划”,曾给这座城市带来希望。而蝙蝠侠想要继续父亲未完的事业,只是他意识到,此时的哥谭已非经济措施可救,需要更直接、更具威慑力的手段,向恶势力宣战。

二是为复仇。10岁那年,布鲁斯目睹了父母惨死于劫匪的枪下,成年后,他在父母墓前立下誓言,竭尽此生,打击一切犯罪。自此,才有了黑暗骑士。

可随着影片进行,我们发现,这两个原本牢不可破的理由,被一一瓦解。

先是父亲形象的坍塌。布鲁斯发现,父亲托马斯也许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完美——闪耀着不含杂质的光芒。为了竞选市长,父亲当年雇凶杀死了手握黑料的记者,尽管在阿福口中,这被解释成一场为保住妻子名誉而发生的意外,但不管这样,父亲的行为都大大颠覆了布鲁斯的既定印象,令其感到幻灭。

至此,支撑布鲁斯内心秩序的梁柱,顷刻间断了一根。而另一根也岌岌可危。

复仇的理由真的靠得住吗?

乍一看非常牢靠,为了使这个理由更具说服力,《新蝙蝠侠》做了一处重要的情节改动。在《侠影之谜》中,布鲁斯的杀亲仇人已被绳之以法,换而言之,他已大仇得报;而《新蝙蝠侠》中,仇人仍然逍遥法外,这也为蝙蝠侠接下来一系列打击犯罪的行为,蒙上了追凶的合法性。

可是,在这之中,我们也感到隐隐的不安。

这种不安就来自于,我们发现蝙蝠侠的“打击一切犯罪”,某种程度上,与反社会人士(如小丑,谜语人)的“无差别杀戮”,有着某种同构性。它们都是将针对具体人的愤怒,放大为了针对更抽象的社会的愤怒。只不过,蝙蝠侠将内心的戾气释放到了“恶人”身上,使其行为具备了正义的外衣。但究其根本,两者的相似性或许远大于差异。

正如影片开始,地铁里一帮小混混围攻一位乘客,蝙蝠侠出手相救,可当他赶走混混后,那位乘客的第一反应却并不是感谢,而是颤抖着问他:“能不能不要伤害我?”

那一刻,我们得以窥见蝙蝠侠的可疑,从而生出一个疑问:以复仇为名,通过以暴制暴、以牙还牙的方式,真的能通向必然的正义吗?

这个疑问从影片开始就已埋下,并萦绕全片。

直到影片结尾,当暴徒们在谜语人的煽动下要毁掉哥谭时,蝙蝠侠出手阻止,可当他掀开暴徒的面罩,却听到对方说出一句熟悉的话:“I am vengeance(我是复仇).”

那是他时常挂在嘴边的话,此刻已成了暴徒的宣言。

这时,蝙蝠侠才突然意识到,“复仇”是一种极度危险的情绪,它能激发正义的怒火,但也随时可能失控。正如谜语人,他曾是个孤儿,感觉自己被整个社会抛弃,当他发现哥谭已经落入官商黑勾结的利益集团之手,系统性腐败已经蔓延至每个角落时,他决定揭露真相。

这个初衷是好的,是正义的,可他随后的行为却在复仇之火的怂恿下逐渐失控。

为了报复这座抛弃他的城市,他成了杀人魔王,将冰冷的利器砍向堕落的人们,如果说此时的他还只是个矫枉过正的“黑暗骑士”,那么影片最后,当他要把整个哥谭一起拖入地狱时,他已完全剥离掉了正义的伪装,沦为邪恶本身。

应该说,在谜语人的身上,蝙蝠侠看到了硬币的另一面。如果说小丑和蝙蝠侠象征着疯狂与理智的一线之隔,那么谜语人和蝙蝠侠则让我们看到,“复仇”这种情绪的两面性,它可能引发充满道德感的积极行为,但更可能摧毁一切秩序,令正义彻底遁形。

至此,两大支柱已纷纷坍塌,蝙蝠侠不得已开始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做蝙蝠侠?

是因为父亲的教导,我才要这么做吗?还是为了以公益的名义,倾泄私愤?还是说有另外的理由,比如我真诚地希望这座城市恢复秩序,人们充满希望。

在影片接近尾声的一幕中,我们看到了答案。

只见蝙蝠侠斩断绳索,掉进芸芸众生的洪流中,他把手伸向人们,而这时的人们也不再惧怕他,而是报以微笑,接受了他的援助。这是蝙蝠侠从始至终第一次以非暴力的形式释放善意,但也恰恰是这个行为,让他远离了“复仇”,贴近了更为朴素的“正义”本身。

从这意义上讲,《新蝙蝠侠》完成了蝙蝠侠这个角色真正的自传。它在诺兰论证——社会为什么需要蝙蝠侠——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布鲁斯·韦恩为什么需要蝙蝠侠。

可以说,到这里,这个论证才真正完整。

《新蝙蝠侠》在努力做出一些不一样的东西。特别是在这个后复联时代,DC实际已很难再复制漫威的成功,没办法,后发劣势太大了,更何况观众已经审美疲劳。所以摆在DC面前的课题,是它必须要另辟一条创作路径。

现在看,DC基本还是走一种单兵作战的模式,即把旗下的经典IP交由值得信任的创作者,让他们尽情发挥。这样做自然没什么整体性,也很难连宇宙,但好处是,可以充分调动创作者的个性和积极性,创造出一些超越超英电影格局的作品,或者说更尊重电影本体的超英电影。《守望者》《小丑》,包括这一部《新蝙蝠侠》,都是如此。

那么在这之中,我们也能看到一种明显的现实主义创作倾向。

我始终认为,现实性是电影的某种基本属性。尽管我们常说,电影是在造梦,但这个梦也应该是深深扎根于现实的,而不是凭空之梦。

就像蝙蝠侠,他虽然是个幻想中的英雄,但在进行电影创作时,也不应是让环境配合英雄,而是应该先创造一个现实环境,然后把英雄放进去,看他如何与现实世界产生摩擦,形成互动,并且最终完成某种现实性的表达。

无疑,《新蝙蝠侠》又是这一创作路径下的新产物。它让我觉得,那个偶有惊喜的DC世界,仍然是值得期待的。

 2 ) 【新蝙蝠侠】彩蛋&解析+你不知道的20件事

从“我即复仇”到“我即希望”


首先,辟谣:猫女上厕所不用猫砂盆

转载请注明出处

>>>>片尾彩蛋(还是挺cool的)

片尾有两个彩蛋,一个在接近片尾时,一个在所有字幕走完之后。

最后跟谜语人对话的狱中舍友很容易猜到,他是小丑(Joker)。

将由巴里·基奥恩(Barry Keoghan,《永恒族》)饰演。

但导演透露第二部反派想拍急冻人,所以小丑可能在第三部压轴登场。

字幕走完后最后的彩蛋不只是谜语人的一句拜拜“GOOD BYE<?>”。

如果你眼力够好,会看到一个一闪而过的网址rataalada.com(rataalada是西班牙语,译为“有翼的大老鼠”)。

这是个真实的网站,打开后是谜语人留个大家的谜语。

全部答对之后(答案:HONESTY/EXPOSURE/VERITAS/BATMAN/YOU),点击“奖励”(REWARD)可以下载到一个压缩文件。

里面是谜语人留下的线索,还有他剪辑的视频。

国外网友已经解开了谜语人的密钥字符,目前仅剩字母“J”的符号没有出现,可能也是在暗示小丑(Joker)。

根据密钥,谜语人留下的谜语都被揭开。

比如有“保持警惕”(STAY VIGILANT)、“将会披露更多”(MORE WILL BE REVEALED)。

以及“哥谭喜欢复出”(GOTHAM LOVES A COMEBACK),这意味着谜语人可能会回归。

还有一段话:

“你以为我已经完了,但你可能还不知道完整的真相。每个结束都是新的开始。有些事情要发生了。”

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意味着第一部揭开的真相只是冰山一角……

之前导演就说过,片尾彩蛋不会像传统漫威DC那样,告诉你下一部电影是什么。

这种沉浸互动式的彩蛋,不止有噱头,还有玩头,挺cool的。

>>>>你不知道的20件事

1.

罗伯特·帕丁森和华纳签署了3部电影的合同,华纳欲打造新的三部曲。

《新蝙蝠侠》故事独立,和之前的蝙蝠侠,以及DCEU其他电影《正义联盟》《蝙蝠侠大战超人》《神奇女侠》等都无关。

看来新三部曲定位,和当年诺兰拍摄的三部曲是一样,不再急于追赶漫威构建庞大的“电影宇宙”。

导演马特·里夫斯表示第二部反派想拍急冻人(Freeze),这样小丑就可能在第三部登场。

2.

《新蝙蝠侠》制作成本约1亿美元(后来超支),是成本最低的蝙蝠侠电影之一。

影片片长为176分钟(内地公映版为175分钟)是片长最长的蝙蝠侠电影,也是第二长的超级英雄电影,仅次于《复仇者联盟4》(181分钟)。

3.

罗伯特·帕丁森曾夸下海口说:如果我主演的这部蝙蝠侠票房还失利,就下海去拍簧片。

目前影片全球票房已破5亿美元,已经小赚了一笔。

真是可惜了一副美好肉体……

《暮光之城2》

4.

罗伯特·帕丁森得到《新蝙蝠侠》试镜机会时是在2019年5月,那时他正在洛杉矶和诺兰拍摄《信条》。

为了抽身去试镜,罗伯特·帕丁森向诺兰撒谎请假说“家里有紧急情况”。

谁知诺兰瞬间反应过来,问到:“你是去试镜《新蝙蝠侠》吧”。

诺兰和罗伯特·帕丁森在《信条》片场

而当罗伯特·帕丁森获得蝙蝠侠这个角色时,诺兰第一时间发来贺电,即便罗伯特·帕丁森还没有告诉任何人。

要知道诺兰曾为华纳拍摄了经典的蝙蝠侠三部曲,他和老东家华纳关系匪浅。

《侠影之谜》《黑暗骑士》《黑暗骑士崛起》

5.

以防罗伯特·帕丁森万一演不了蝙蝠侠,华纳还有个备选方案:

让尼古拉斯·霍尔特(Nicholas Hoult,X战警中的“野兽”)来饰演蝙蝠侠。

6.

罗伯特·帕丁森试镜时试的衣服是方·基默1995年《永远的蝙蝠侠》里最原始的那件,但他因为头太大穿不进去,最后换成了乔治·克鲁尼1997年《蝙蝠侠与罗宾》那版中的衣服。

《永远的蝙蝠侠》《蝙蝠侠与罗宾》

7.

大片剧组里常有人偷东西,罗伯特·帕丁森坦白自己偷过饰演蝙蝠侠时穿的袜子,而且偷了“很多”。

然后他就被华纳叫去谈话。

华纳:拿一点很正常,但你每天都拿。每天都拿。你到底需要多少袜子?我们都tm拍了一年了……

袜子狂魔

8.

企鹅人扮演者克林·法瑞尔透露他第一次试装是在一家星巴克,他带上那副丑陋的面部假体(由6部分组成)后,现场的顾客居然没有一个人认出他来(亲妈也不认得吧)。

当他有次在片场带着面部假体和儿子视频通话时,另一头的儿子直接被吓傻。

9.

导演称企鹅人的灵感来自1972年经典电影《教父》众多弗雷多Fredo。

两个角色有一个共同点:被周围的人低估,却蕴藏巨大的潜力,深藏不露。

10.

谜语人则是受到了现实中“十二宫杀手”的影响。

1960年代,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个臭名昭著的蒙面杀人犯,他杀人后有时甚至向报社和记者寄去自己亲笔写的谜语,谜语翻译出后是他留下的犯罪线索,以及嘲讽警察的话。

《新蝙蝠侠》中谜语人给蝙蝠侠留下一个猫头鹰骷髅头的贺卡谜语,当年十二宫杀手也向一名记者寄去了一份谜语贺卡。

“十二宫杀手”至今未找到(可能已经死亡)。

他的故事也被改编成多部电影,包括大卫·芬奇执导的《十二宫杀手》。

杀手模拟肖像画和他留下的谜语

11.

华纳为了让DCEU作品和欢乐逗比的漫威(MCU)却别开来,选择走“严肃黑暗”风。

这种刻意的严肃黑暗引来不少吐槽。

比如隔壁家的小贱贱:

《死侍2》

然而,后来华纳似乎理解错了,认为“画面黑=黑暗”。

这就对“夜行动物”蝙蝠侠非常不友好,画面越来越暗,照这么下去,下一部蝙蝠侠恐怖是我们人类的眼睛所无法欣赏的……

为此,在《新蝙蝠侠》上映前,导演马特·里夫斯给院线和放映员写了一封信:

“请校准您的放映设备,并将亮度调至不低于14FL”。

如果你觉得画面太暗,可能和影院有关。

当然,调暗亮度也有可以有效掩盖特效和细节上的瑕疵。

12.

蝙蝠侠罗伯特·帕丁森和猫女佐伊·克罗维兹分别向他们的前辈取经,前蝙蝠侠扮演者克里斯蒂安·贝尔和前猫女扮演者米歇尔·菲佛给了他们相同的建议:

“你要确保可以穿着那身衣服上厕所。”

13.

《新蝙蝠侠》的摄影指导是格雷格·弗莱瑟,他曾担任《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的摄影指导。

两部电影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

如蝙蝠侠从暗处的登场,光影的运用和《侠盗一号》片尾达斯·维达的登场一样。

而且蝙蝠侠的登场音乐也受到了达斯·维达登场曲的影响,仔细听会发现两首曲子很像。

《星战大战外传:侠盗一号》

《新蝙蝠侠》

影片的摄影也深受好莱坞神级摄影师罗杰·迪金斯影响。

罗杰·迪金斯曾多次荣获奥斯卡最佳摄影,他的构图和镜头堪称好莱坞标杆。

《银翼杀手2049》VS《新蝙蝠侠》

14.

蝙蝠洞中可以看到一个莎士比亚的半身像,这应该是在致敬1966年第一部《蝙蝠侠:大电影》。

《蝙蝠侠大电影》中莎士比亚半身像是开启蝙蝠侠的开关。

《蝙蝠侠大电影》1966

15.

戈登在逮捕一个反派时,反派说到:你是和佐罗(把蝙蝠侠比作佐罗)一起的么?

姥爷粉都知道这个佐罗梗。

布鲁斯·韦恩父母被杀时,影院放的就是《佐罗》。

佐罗对蝙蝠侠影响深远,布鲁斯·韦恩选择戴上面具成为蝙蝠侠就是受戴面具的佐罗影响。

16.

片中戈登召唤蝙蝠侠时用的探照灯跟之前电影中都不一样,仔细看会发现蝙蝠侠的logo是用废铁板拼成的。

那是因为此时戈登还没当上警长,和蝙蝠侠也不算太熟,他还不能光明正大的和蝙蝠侠交流。

17.

影片的灵感主要来源于三部漫画:

《蝙蝠侠:自我》(Ego)《蝙蝠侠:元年》(Year One)《蝙蝠侠:漫长的万圣节》(The Long Halloween)

其中对故事内核影响最大的是漫画《自我》。

漫画中是布鲁斯·韦恩成为蝙蝠侠的第三年(电影中则是第二年,在布鲁斯·韦恩写的日记中可以看到是Year 2,日记叫做“哥谭计划”)。

漫画通过大量的自我对话和回忆来剖析蝙蝠侠的成长。

此时的布鲁斯·韦恩已经独自在冰冷黑暗的哥谭市守护3年,他承担着黑夜的恐惧和哥谭市的罪恶。

以暴制暴的他开始有些迷茫。

他发现,蝙蝠侠的出现并没有让哥谭市变得更好。哥谭市的人们也并没有因为蝙蝠侠的出现而改变。

肮脏的哥谭依旧是那个肮脏的哥谭。

有一天,他突然看到一个魔鬼一样蝙蝠侠,那个恶魔蝙蝠侠其实就是他想压制的残暴的另一面。

他是法律的守护者,也是法律的践踏者。

他比匪徒更凶狠,他比犯人更残忍,作为蝙蝠侠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是义警,是英雄,还是野兽?

布鲁斯·韦恩开始重新审视自己……

18.

《新蝙蝠侠》中哥谭市的雨一直淋淋漓漓,这和《七宗罪》中的手法如出一辙。

下雨可以烘托这个城市,忧郁、压抑、黑暗的氛围。

《新蝙蝠侠》

《七宗罪》

在《新蝙蝠侠》中,水也代表着哥谭市的罪恶。

这座城市的罪恶在蝙蝠侠和几个疯子的搅动下,慢慢觉醒。

哥谭的雨越下越额大,直到最后洪水将城市吞噬……

19.

片中在地铁里,蝙蝠侠把匪徒打晕后,依旧狠狠补了两拳,并说到“我即复仇”(I am vengeance)。

这段台词其实是罗伯特·帕丁森的即兴发挥。

他解释道:“当时他已经被我打的意识模糊,但那时我很想对他说出那句话他,让那句话进入到他的梦中,成为他的梦魇,让他知道他的未来已经毁了”。

这句台词其实最早出自1992年动画版蝙蝠侠中的经典台词:

我即复仇!

我即黑夜!

我是蝙蝠侠!

20.

影片在拍摄时用的名字就是《复仇》(Vengeance)

在片中,蝙蝠侠也很少以“蝙蝠侠”自称,而是常称自己为“复仇”。

一方面是因为此时的蝙蝠侠刚刚行走江湖,还没有找到一个理想的江湖艺名。

另一方面,是蝙蝠侠想通过以暴制暴,让犯罪者恐惧而不敢犯罪。

他选择凌驾于法律之上,用比坏人更残忍,更凶狠的方法来惩戒犯罪。

所以他对待匪徒愤怒残忍,一招一式都充满愤怒。

他也因此成了“复仇”的代言人。

这确实在短时间内打击了犯罪,但随着时间推移,他发现蝙蝠侠所散播的“复仇”反而激发了哥谭市的潜能——更多的匪徒选择像他一样无视法律,变得更加残暴,更加疯狂。

暴徒甚至说出了他的台词“我即复仇”。

而他也在复仇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这时他才开始反思自我——

以暴制暴就像一片止痛药,治标不治本。

而暴力和恐惧也只会衍生出更多的暴力和恐惧。

作为蝙蝠侠,他代表的不能是“复仇”,而应该是“希望”。

这也正是片尾他在人群中点亮一道红光,带领人们走出困境的意义。

蝙蝠侠不能代表红色的血,而应该代表红色的光。

蝙蝠侠也完成了人物的成长——

从“我即复仇”

到“我即希望”。

…………

最后附上一个彩蛋,《新蝙蝠侠》删减片段曝光,巴里·基奥恩饰演的新版小丑形象也曝光:

网友做了高清还原,瞬间成了恐怖片。

虽然很写实,也很有特色,但是……

我仿佛已经听到小丑女哈利·奎恩在骂街了……


文/女神的秋裤

2022.3.19/青岛

喜欢请点击“有用”!

更多精彩影评解析,请观众公众号“影探”(ttyingtan)

【咒】深度解析+你不知道的10件事

【瞬息全宇宙】深度解析——从虚无主义到存在主义

【雷神4】预告逐帧深度解析

【哭悲】解析+你不知道的10件事

【灵媒】深度解析——两个家族命运的碰撞

《失控玩家》你不知道的10件事

《公民凯恩》你不知道的10件事

微信群“电影情报局”持续呼唤你,最新电影资讯、你不知道的幕后故事、猜图游戏,畅撩电影和人森,组团看电影,一起来。

继总局、阿斯加德分局、霍格沃兹分局、妈惹法克局、哥谭市分局,阿尔法宇宙分局之后,京海市分局成立了!

速速扫码入群,群二维码持续更新(2023年5月3日更新)!

请扫码入群,人数过多无法扫码入群的话,请加秋裤微信moviekit拉你入群。

人数多无法扫码的话,请加秋裤微信moviekit拉你入群。 务必记住进群暗号:“我们为什么跌倒?”

你可以错过爱你的人,但不要错过和你一样爱电影的人。

 3 ) Dark不等于Deep

1. 打分

打分的照例是我家姑娘。看完出来,她一边走一边摇头一边说: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有人把这个片子夸出花来!?我问能打几分呢,她说三分。我问和漫威比怎么样。她答道:这么说吧,漫威最好的七部片子,我都不止看过一遍,这个片子我可不会重看。

2. DC真是搞不过漫威

几个月前看三代蜘蛛侠,午场售票处下雨天排长队,这次电影院里坐得稀稀落落,我们旁边都没有人,倒是方便低声聊天了。

3. 严肃和深刻

看了一个多小时后,她抱怨说:怎么一直在下雨?我答道:It's not a marvel family movie. It's deep. 她白了我一眼,说:Dark不等于Deep。

看完她又说:动作戏没有说服力,那些小混混为什么要傻乎乎地一个个上,一哄而上拉胳膊抱腿把蝙蝠侠按在地上不就是了?我故意说:是哈,他们还可以拽他的斗篷呢!

她没听出我的讽刺,还说:是啊,连跳进水里救人,还要批个斗篷,有点傻。我说这本来就是个漫画电影,我看你对漫威动作戏也没有这么较真啊。她说:不一样的,漫威电影没有这么严肃,这蝙蝠侠非要整这么严肃,你还说深刻,那我不能不较真啊。

4. 转瞬即逝的明星

看片前我跟她说,Robert Pattinson今年35,很多人说他年轻帅,其实Christian Bale演第一个蝙蝠侠电影的时候,才三十出头。她说她不知道这人。我说:那我更不期望你晓得Michael Keaton了,你知不知道上一个蝙蝠侠谁演的?

她说:你知道我的,我只follow漫威。我告诉她是笨阿福来客。她笑道:哦,他是不是马特达蒙的哥们?我忍不住大笑,说:今天真是大本最悲催的一天,这些年忙着写剧本演戏导片离婚结婚拍拖,而某位高中女生只因为他是马特达蒙的哥们才听说他……

一年多前翻译了一本电影书,谈过去一百年中的几十个明星,作者说大多数电影明星都是转瞬即逝,少数能被后代记得,极少数像梦露一样,能有出圈的名声,所以麦当娜在如日中天的时候,打扮成梦露的模样。

5. 爱情戏和男女公平

片子演到一半时,Robert Pattinson半裸显摆肌肉线条,她摇头叹道:为什么非要脱衣服啊? 我说:是啊,too meaty!

猫女主动吻蝙蝠侠的时候,她抱怨无聊。我说:你也太传统太保守了吧?女性take the lead不是挺好的嘛。她说:不是这样,他偷偷跟踪她,知道她的身份,可她却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他连面具也没有拿下来过,这是一种男女不公平!

看到最后她说看来续集已经是安排上了。我告诉她,网上已经有人在说下一次Kristen Stewart要演猫女了。她笑道:那可好,Mr. Pattinson会不会一低头,看着眼前人,说'是你么,Bella?’

6. 英语听力和幽默感

她批评电影假模假样假深刻,我问她有没有听说过film noir,她说她知道,还没等我给她长篇大论讲黑色侦探电影史,她嘲笑我:你不要跟我拽大词啊,我看你大概电影一半台词都没听懂,所以才觉得深刻。

我作大怒状,说:你也太mean了吧!她赶紧安慰我,说她受不了这电影里的人物不好好说话,都是压低了声音从嘴缝里崩词,她听着也挺费劲。

我说是,这样看三个小时真是挺累的。她接着又补充了另一个累的原因:The thing dc movies seem to lack is good humor。我回想一下,还真是,这片子从头到尾就没有一点幽默的地方。

7. 娱乐花费和辟克匿克

几年前回国和我妹妹去看《无双》,我说现在国内的电影票房数字惊人,她说,比起其他娱乐方式,电影还算便宜的,男女恋爱看场电影消磨两个小时,才一百块不到。

相比之下,这里的电影票也真是便宜,我们看的午场一张票才六美元。前两天去星巴克买了杯冰拿铁发现都已经涨到六美元,真是喝不起了。

本来计划去一家越南粉店吃午饭,没想到网上说星期天11点开,到了发现贴在门上的营业时间是12点。然后改去吃Bojangles炸鸡,外面排着长长的车队,里面却停止了堂食。最后我一个人走去旁边的超市买了寿司、披萨和甜茶。电影票加一顿饭,一共才三十美元。

在车里边吃边聊,旁边开着几棵紫玉兰,我吟道:辟克匿克来兰边,披萨喷香寿司鲜。她问我在扯啥,我给他讲胡博士的故事,说我们一起去过的绮色佳,当年胡博士待选在那里读书认识了一个洋女朋友,一起去辟克匿克……

她说:你知道么?明天我我期中考试。我惊呼: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我?居然还有在考试前一天出来看电影的。

她笑道:责任在你哦。我对DC不感冒,是你非要拉我出来看这蝙蝠侠……

 4 ) 疫情时代:蝙蝠侠的春晚化和我们的恐惧

蝙蝠侠在狼藉和黑暗中举起火把的那一刻,我差点笑出声来——你很难想象美式个人主义超级英雄电影的春晚式的集体叙事化,但这里它奇妙地发生了。

《新蝙蝠侠》有一种奇特的哲学。它反映了我们时代的焦虑。如果说生产力低下的传统社会人类的核心诉求是“我饿”,那么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人类的核心诉求很大程度上变成了“我怕”。蝙蝠侠之惩恶扬善同样借助恐惧的生产。也因此蝙蝠侠必须是时隐时现的都市传说,而不能深入人群。他必须与凡人保持距离以保持关于力量的神话。而《新蝙蝠侠》里,蝙蝠侠在字面意义和精神意义都进入了人群,分享着作为现代人处境隐喻的哥谭人的恐惧、焦虑和迷茫。于是,他不仅是拯救者,也必须在自我拯救。

在诺兰脍炙人口的三部曲里,蝙蝠侠身心极度强健,正直、坚定、自信。他的强大直接体现在克里斯蒂安·贝尔那魁梧的身材和健硕的肌肉里。尽管也有家庭不幸、爱人死亡和众人误解时的伤感低落,他的精神始终强健异常。强健到第三部《黑暗骑士崛起》里他落到地牢时无绳索保护的“上升”(rise)都只显得理所应当。

而《新蝙蝠侠》里,蝙蝠侠是焦虑、迷惘和忧伤的。这里的蝙蝠侠既没失去爱人,也没陷入千夫所指的境地。他的滑翔技术还有待提高。下落时恶的力量似乎太过强大,恶的生产似乎太过活跃,他的“正义”行动宛如在沙滩上将搁浅的小鱼儿扔进水里般无力,“能救一个是一个”……直到父辈的一段不光彩历史被揭开,原罪的阴影霎时变得铺天盖地。在一些镜头里,脱下蝙蝠衣的罗伯特·帕丁森看起来有些瘦弱。更多时候,蝙蝠面具遮不住眼里晶莹的泪水。笔者一度因为这个蝙蝠侠太“感伤”而有些嫌弃——这么多年了,嫩牛五方怎么还在哭丧着脸哑着嗓子演苍白忧郁的青年?

但细想来,在诺兰三部曲那排山倒海的哲学思辨后,银幕上出现一个这样的蝙蝠侠,也未尝不可。既不是重复,还颇有意思:

让我们从诺兰说起。三部曲里最棒的是《黑暗骑士》。而《黑暗骑士》最美妙的地方是结尾。当蝙蝠侠为保留人们对正义和善的“信念”而变成黑暗骑士绝尘而去的时候,他浮现为《理想国》里的苏格拉底描述的最正义者。苏格拉底描述现实情境中的正义和不义:最正义者,背负着最不义的声名,坎坷潦倒;最不义者,顶着最正义的美名,快活一生。只有剥掉那个最正义者的皮,才发现浮现出的其实是僭主。《理想国》里这一推演已经很抽象了,文学作品中很少见哪个作品能具象化这一极端思想实验出的形象。但《黑暗骑士》以短短几小时几乎是炸裂般的塑造了这样的“最正义者”。在那之后,《黑暗骑士崛起》里,成熟的英雄必须经历陷入绝境然后再度精神升华这个环节。这一发展从继续深化人物形象的思路来看没有任何问题,但哲学思辨的力度相应就减弱了。

而《新蝙蝠侠》里,不义主宰了世界,泛滥如斯,以至哥谭市无有所谓“最正义者”。作为正义者的蝙蝠侠发现了自身血液中流淌的邪恶,发现了自己作为武器的“恐惧”,更经常地被不义者利用,发现了在都市的纸醉金迷中,人们不再嫉恶如仇,而是在恐惧中趋于麻木。蝙蝠侠的惩恶扬善固然很酷,但一个身影一个符号远不能重建人们对秩序和正义的信念。

何况蝙蝠侠自己也处在那斯芬克斯之谜的拷问之中。谜语人的谜题一步步将他引向一个旋转的黑洞,引向他自己信念的动摇和崩塌。

最令人绝倒的是——大反派谜语人只是个戴着搞笑圆框眼镜说起话来一喘一喘的小职员,也不是爱德华·诺顿那样性感的孱弱,而是生无可恋的孱弱。想想帅得惨绝人寰的“小丑”和哈维·邓特,想想第三部里丑陋面具也难掩姿色的肌肉男汤老师,我得说,把大反派设置成一个各种意义上不起眼的小角色,是需要勇气的。甚至《小丑》里,华金·菲尼克斯饰演的小丑尚且穿着时髦,落拓中自带贵气。而谜语人——我甚至没散场时已经想不起他长什么样子。他被“击败”后的哭喊,倒是像我自己在各种失败后常常会发出的哭喊。

但这样孱弱的反派,他对蝙蝠侠的挑战如此深刻。蝙蝠侠固然解开他的谜题。但面对他的挑衅,面对他“我们共同创造了这一切,你也是我的一部分”的论断,蝙蝠侠无法反驳,只好虚弱地用“精神病”(psychopath)来总结对方。而我们都知道,当辩论中出现“精神病”这样的攻击时,意味着辩论的终结——确实,这世上有太多理性讨论无法讨论的恶。这就像《老无所依》里哈维尔·巴登饰演的经典波波头杀手,你不知道他为何服务于恶,而恶却在这大地上泛滥成灾。

如此刻画的勇气,一言以蔽之,是刻画现实的勇气:现实里,“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只是少数。在“上帝死了”和“后真相”的时代里,大部分人甚至无需“贫贱”和“威武”,而是面对复杂的社会渐渐失去灵魂,像被抽干了的马桶般散发腐朽的臭气。我相信每个观众在看到“No more lies”的呐喊时,都多少会有共鸣。这也正是谜语的意义——我们必须借助谜语的阐释学进入深藏在我们内心的恐惧,发现我们自身的根源,那也是战胜恐惧和重建信念的第一步。

于是结尾处那一场洪水的意义不言自明。那甚至不是隐喻,而就是《圣经·创世纪》中的开启了我们现在世界的洪水——这个世界糟糕透了,救赎已无希望。必须彻底毁灭它,才可能在“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里迎来一个稍微不那么糟的世界。反正也不会更糟了。

不过《新蝙蝠侠》的洪水没有一个保留人类最后火种的正义者,也没有诺兰三部曲里蝙蝠侠炸了自己拯救哥谭人民的个人英雄主义展现机会。而是人们手拉着手互相救助。这个叙事当然很煽情。但这个微妙的转变何尝不深深反映了COVID-19时代人类的困境——病毒像《群鸟》里黑压压的群鸟般把人类赶进自己的钢筋水泥监狱,在隔离中人们透过窗户向外张望。死亡、灾难和隔绝迫使人们在精神上团结起来。共同的创伤催生了共同的愿景。人们从来没有如此渴望人与人的物理接触。被无数哲学家思考过的与现代社会相伴而生的“个人化”(individualization)趋势显露出窘迫。生产力落后时代生存需求迫使的“在一起”(togetherness)的价值回归了。

在很多意义上说,《新蝙蝠侠》是老套的。老套的剧情推进(在视听媒介里,字谜创造的悬念是有限的),老套的音乐(很多动作戏的配乐一响我就自动跟唱《帝国进行曲》……),老套的感情戏(我可以笑看蝙蝠侠“失身”大反派(如《黑暗骑士崛起》),但不是很能接受蝙蝠侠脆弱地求亲亲,亲了又亲),老套的结尾升华(受伤的女孩紧紧抓住蝙蝠侠不放手的那一刻,我仿佛在看“感动美国”颁奖礼)……甚至看蝙蝠侠和猫女告别而后同行的那一段,我不由怨念:妈耶,诺兰的蝙蝠侠说背锅就背锅,“轰”得一声,一骑绝尘,戛然而止;这儿怎么“轰”了好几声还在“缠缠绵绵到天涯”……在我看来,既然在蝙蝠侠的内核上已经做了跳出超级英雄和个人主义叙事的挑战,在视听上当然也可以不用那么拘泥于类型片而如此规整。

不过,在那之外,这样一个专属COVID-19时代的蝙蝠侠,确实可以供我们投射我们当下的喜(如果还有的话)与悲,恐惧与麻木,焦虑与沉痛。于是,面具之下,罗伯特·帕丁森那双始终充满泪水的眼睛,也在某种程度上为疫情和经济危机后满目疮痍的世界在流泪。

 5 ) 谜语人:被英语四六级支配的恐惧

简单港,这部超级英雄片《新蝙蝠侠》直接变成了《名侦探柯南》。

比较爽的是从头到尾,观众们看不到的蝙蝠侠非常“超级英雄”的一面,连蝙蝠车也都是弱鸡模式。《新蝙蝠侠》就是新嫩牛五方,哦不,新蝙蝠侠寻找黑老大,不断抽丝剥茧地解谜过程。三个小时的影片可以当作真人版+哥谭版的名侦探柯南/金田一事件簿。

而最棒的是,谜语人的谜语里有许多语言梗,作为语言爱好者,我简直欣喜若狂!!!

Mitchell市长遇害的时候,谜语人给出的第一个谜题是:What does a liar do when he is dead?

中文翻译:一个撒谎的人死了之后会怎么样呢?

蝙蝠侠立即聪明地回答问题:“He lies still.”——赫奇帕奇加十分。

这个语言题非常牛逼,立即让我回忆起了初中英语课上被lie lay lay lying laying支配的恐惧。但是这个谜语牛逼的地方在于用了两个词的两个意思。

来,让我们复习一下:

lie有两个意思

1,躺下,躺平

2,撒谎

(稍微提一嘴:第三人称单数是lies,进行时是lying,过去式lay,过去分词lain,求你记住)

still有两个意思:

1. 静止

2. 仍然

所以谜语人的这个谜语的答案,在这里是说,一个撒谎的人死了之后,应该是尸体了,尸体就“静静地摆在那儿”,但是所有人死了之后都是这样啊,这就用了这两个词的第二个意思:“他仍然(still)在撒谎(lies)。”

这个谜题揭露了哥谭市的腐败,市长虽然表面是好丈夫好爸爸的形象,但是实际上出入声色场所,还有个小三,同时也奠定了整个片的基调:谜语人想要揭露这个崩坏的体制,但是实际上蝙蝠侠仍然是在程序正义下维护这个体制,他想要通过选举等方式改变这一切,他仍然寄希望于人性。

阿笠博士,哦不,阿福,发现了谜语人的密码信上组成的字符是:

drive

然后下一秒,蝙蝠侠就和戈登站在一辆车前了。这里你要缓一下才能理解过来,原来他们站在Mitchell市长的车库里,这个drive的意思就是暗示他们,信息在“座驾”这里,这个比较好理解,因为drive做名词的时候就有“a trip or journey in a car,一段开车的旅途”的意思。

这里其实有性暗示的意思。我们想到drive当名词的时候就是joy ride(脑海中插播Roxette的《Joy Ride》歌词),就是挥霍时间,开着敞篷跑车到处玩乐的fu,这就是drive的隐藏含义,这就又反馈了这个片的基调和主题:Mitchell市长是这个崩坏体制上的一环,虽然是市长,但是住豪宅,开跑车,包小三,这为后面蝙蝠侠直接找到了哥谭市高官们去的俱乐部做好铺垫:这是一个挥金如土,吸市民的血的体制。而谜语人是要直接炸掉这个崩坏的体制,drive仅仅是腐败的市长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座驾。

没想到,蝙蝠侠看着这一辆大车,直接找到控制中心,直接拔插U盘!为什么呢?他怎么知道U盘重要呢?

因为drive还有另外一个意思:驱动,而这个驱动放在我们电脑术语里就是U盘啦!

drive的双层含义被蝙蝠侠成功破解。所以直接找到了重要的线索:市长和小三出入高级俱乐部的照片!然后下一步蝙蝠侠就高级俱乐部了。

第三个谜语是个西语谜语,而我最近刚好在学西语!!!简直太开心了!

谜语人给的词语是el rata alada,“挥着翅膀的老鼠”,我简单拆分一下这个词组:

el,相当于英语里的the(记住这个the,非常重要!);

rata,老鼠,也有内奸的意思,这个中英西都有这层含义,就不多说了;

alada,挥着翅膀的,但是蝙蝠侠和戈登都说是:with wings,这里有点不太准确,其实alada的准确含义是轻轻挥动翅膀(挥动翅膀的女孩?)。

所以蝙蝠侠和戈登就在想,这个挥动着翅膀的老鼠到底是谁呢?抓到了这个老鼠,就抓到了内奸,然后他们就想起,俱乐部的老板叫企鹅人,企鹅也是会飞的老鼠好吗,于是就去抓企鹅人了。

然后就是蝙蝠车登场,一番炫酷追逐乒乒乓乓(这一段一定要看,用了第一视角,好看),终于抓到企鹅人了。

审问企鹅人el rata alada是不是他,结果企鹅人大骂他们:你们西语是怎么学的?rata前面是LA!!!不是el!!!

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西语所有名词都分阴性阳性,大多数情况下,阴性名词以a结尾,前面的冠词用la。但是阳性的名词,前面的冠词用el。

看到这里我也懵逼了,这是西语最基础的课程,阴性用la阳性用el,老鼠这个词是rata,a结尾,后面那个会懂翅膀alada也是阴性,显然应该用la。

啊!企鹅人骂蝙蝠侠的时候把我也给骂了!!

到这里的时候我的推理是:他们找的内奸应该是个女的(阴性),所以有可能是猫女……

结果屏幕上蝙蝠侠掏出卡片,拿出来这个谜语一看,全句话是:You are el rata alada,你就是挥着翅膀的老鼠。

蝙蝠侠下一个动作是,他直接掏出他的手提电脑,输入一个网址,我仍然全程懵逼……

后来才反应过来:这个谜题是:You are el rata alada。发音是:U R L rata alada,URL是互联网地址,那么后面的这个rataalada其实是网址……

所以蝙蝠侠登陆了rataalada.com,获得了与谜语人对话的机会。(华纳居然真的开发了这个网站)

我靠,给跪了。

——————

所以呢,作为语言和语言学爱好者,这部《新蝙蝠侠》我还是很喜欢的,不仅开开心心地学英语学西语,还可以看蝙蝠侠炫酷技能,爽翻天。

更棒的是,每个语言梗,其实都是在为剧情服务,不是生搬硬凑出来的语言梗,什么驱动、什么内奸,都是往下一个谜题的走向,所以这一部《新蝙蝠侠》往侦探片方面的探索,还是很成功的,更不要说华纳为了这部片开发的周边的谜题了。

从另一个方面说,这种语言类的谜题,对观众的要求非常高。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在提rata alada的时候,蝙蝠侠直接掏出手提电脑开始输入网址,丝毫不给你思考的机会,影片里也没给出那种什么福尔摩斯的脑内迷宫推演过程,大多数观众看得一头雾水。

不过我仔细看了一下,我们这儿的影院很多都给出了open cap(字幕)场,在这种大片在美国上字幕的还挺少见的,我估计是不是因为有很多语言类的谜题?

最后想说的是,听说这部片也被引进中国了,这么多英文/西语谐音和内涵的谜题,就会非常考验翻译功底。在迅速滚动的字幕上,要把这几层的文字上的推理讲清楚,非常非常难啊。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看看中国引进版本是怎么翻译he lies still的了。

还是那句话:想深入欣赏当下主流的流行文化,一定要好好学英语。

重要事情再说三遍:一定要去电影院看!一定要去电影院看!一定要去电影院看!

☆☆☆

关于语言,你还可以看

如何用英文解释“魔法少女其实就是魔女”? Single? Kiss and Ride! 他和他的洗手池 那个半开放式的化妆间到底是什么? 什么是old school? 《创造101》制作再精良,也掩盖不了它不高级的本质 华盛顿的一片火烧云 让人感觉快乐——病句! which从句前面用了个半角句号,你还是在如皋呆着吧 这一期《纽约客》太牛了 你为什么要看《傲骨贤妻》?

以下都是翻译腔 翻译腔 | Lunar new year到底是不是中国新年? 翻译腔 | 到底是lunar new year还是Chinese new year 翻译腔 | 一个无性恋男子遇到的爱情 翻译腔 | 如果友谊取代婚姻,成为生活的核心 翻译腔 | 在国外生活如何帮助你更准确地了解自我

 6 ) 蝙蝠侠的限度

1.熟悉当代电影、文化理论的人应该都知道,不存在所谓绝对客观的影评。我的评论仅仅是我观看后的感受与思考,因而必然包含主观偏好,受限于我的认知、观影视域,不是所谓“客观”评价。

【下面的讨论包含大量剧透】

2.好多观众吐槽本片蝙蝠侠为什么一直被谜语人、法尔康尼牵着鼻子走,为什么会纠结自己爹是不是好人这些问题,不符合老爷DC智力担当、“世界上最伟大侦探”的身份。和大多数老爷粉不同,作为老爷粉丝里的少数派,我比较反感对蝙蝠侠的神话,喜欢本片对蝙蝠侠限度的突出表达。因为蝙蝠侠这个角色吸引我的点恰恰是他的现实性(这种现实性并不是说这个角色写实,而是说这个角色从设定到故事都与现实构成具有丰富潜在理解空间的互文)

3.蝙蝠侠与现实能构成丰富的互文,是因为蝙蝠侠处于区分超级英雄与普通人的那条界限或者说裂缝上。他打击犯罪是他作为PTSD患者的一种obsession,这是其限度,亦是这个虚拟角色指涉着现实并因此具有多种理解-实践潜能的关键。

4.在《新蝙蝠侠》版起源故事中,即便阿福解释了托马斯的动机,托马斯仍然是一个有污点而非蝙蝠侠心目中无瑕的人,因为阿福对托马斯当年行动原因的解释其实毫无说服力,透露出美式个人-伐木累价值观的无力。难道你托马斯韦恩为了家庭,就可以越线动用黑帮暴力恐吓小道记者吗?这种行为不正是哥谭礼崩乐坏乱局的一部分吗?在这个意义上,即便阿福说法完全符合事实,托马斯韦恩与市长、局长、法尔康尼无非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差距。更不要说托马斯在哥谭的政治经济结构中本就处于剥削者的位置,这不是他“心善”就能改变的。然而,恰恰是布鲁斯对父亲的伟光正想象以及对这种想象的过度认同催生了蝙蝠侠。

5..蝙蝠侠被谜语人牵着鼻子走的设定在我看来是妙笔:他认定谜语人的计划至关重要,一直关注解谜,但作为一个影迷我一直想提醒他关注下谜语人抖出来的市长黑料照片的拍摄角度(可以据此推测拍摄者位置)。二刷观众可以注意猫女初登场后离开冰山俱乐部大门的时候导演给了个大全景镜头,注意画面左上角,即俱乐部大门对面楼房上层谜语人房间那个位置。这种刻画以及蝙蝠侠与猫女对话(评价猫女朋友那一段)都显示出电影前两幕年轻蝙蝠侠的前反思性。

6.Matt Reeves对哥谭的影像和文本建构是本片我最满意的内容。导演Matt Reeves在构建《新蝙蝠侠》影像-叙事的过程中参考了大量70年代的新黑色电影如《窃听大阴谋》《柳巷芳草》《唐人街》等。而无论是70年代新黑色电影也好、几乎和蝙蝠侠这个角色本身同时诞生的40-50年代的黑色电影也好、乃至是启发了蝙蝠侠形象设计和黑色电影视听风格的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也好,都不仅仅是一种电影诗学-美学层面的类型,而是包含了大量历史、社会内容和时代无意识情绪的表达,(无论创作者有意还是无意)都是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症结的表征(表现主义、黑色电影分别兴起于大萧条和后大萧条时期,新黑色电影也普遍拍摄于充满危机的70年代)。Matt参考新黑色电影也许仅仅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美学偏好,而非基于历史或者政治、经济层面的原因,但巧合的是,《新蝙蝠侠》的新黑色电影视听风格很适合塑造哥谭。蝙蝠侠的查案其实是对城邦哥谭这一特殊“文本”的阅读和批评工作,而这种工作涉及在思辨和实践层面如何重建公共生活已经彻底衰败的城邦,这才是蝙蝠侠故事吸引我的重要原因。蝙蝠侠略带“病态”的行动以及历代创作者描绘的哥谭这座虚构城邦与现实美国大城市-美国政治所构成的复杂互文,换言之,蝙蝠侠和哥谭是美国人精神和物质生活的真实状况以“虚构”形式得到表达的产物。

7.虽然导演第三幕的创作意图明显针对《小丑》和美国政治的现实,意图回归民主党式美式自由派主旋律意识形态,但其实第三幕恰恰暴露了这种回归之不可能,很多观众看完都有种蝙蝠侠到底拯救了啥的感觉(我在影院的时候,看到女市长那个发布会大谈信任制度、政府,好多观众都隐隐发出笑声)在我看来这不是编导的缺点,恰恰相反,这是编导做得最好的一点(尽管不一定符合他们的创作意图),准确表征美国现实社会的症状(人人都知道需要凝聚共识,重建“礼乐”,但谁都说不出具体该如何重建)

8.这种回归为什么不可能,在本片可以找到至少两个有两个例子。一个是第二幕最后哥谭警察抓法尔康尼那一段,哥谭警察在逆光的镜头中被光线短暂勾勒出的伟岸形象。另一个是最后女市长试图给人以希望的演讲。在《新蝙蝠侠》中这两个画面都只能在单个镜头里作为一个影像瞬间展示。这两个镜头一旦放在稍长的影像-叙事语境中就暴露限度:哥谭警察耍帅三秒,法尔康尼就高调且自信地对戈登宣布自己将来一定能走出警局;而记者举手提问女市长具体举措后导演和剪辑马上切开镜头,这当然是因为电影结局收尾叙事节奏不允许把过多影像-叙事内容放在女市长讲话上,但在一个潜在维度上,这是因为编导-市长歧视无法真正给出让观众信服的明确答案;

9. Reál这个角色明显指涉现实中AOC那一类政治人物,虽然编导借助影像-叙事表达了对这一类角色的赞赏(比如被枪击前的演讲,比如最后演讲),但这种刻画恰恰也暴露了此类人物的局限性。Reál总在讲正确的话。即便她讲这些话都是真心,但其在片中还没展现出真正有价值的行动。向布鲁斯要赞助、发那种谐音梗政治广告reál change都完全是传统美国选举政治框架内的行动。唯一一个看上去有担当的行动——上台演讲试图组织现场哥谭市民自救——还有明显的盲动色彩。

10.布鲁斯他爹renewal foundation的宣传牌和 reál change竞选广告可以说是全片里除蝙蝠侠标志和谜语人标志外最常出现的两个视觉母题。尽管导演和美术部门在前两幕让reál change这一视觉元素反复出现的意图可能仅仅只是为了给第三幕的发展做视觉层面的叙事铺垫,然而影像-文本被创作出来以后创作者原意真的没那么重要。这两个视觉元素在本片中的并置实际已经潜在地表达了reál change和renewal foundation同质性。reál change毕竟并非real change。

11.好多人吐槽编剧对谜语人的塑造,认为他作为反派比较空洞。之前剧本虚张声势,连蝙蝠侠都以为他有个惊天计划(一度以为他要揭穿蝙蝠侠身份)结果最后却发现他只不过是误读了蝙蝠侠。不过,我反而觉得这才是编剧妙笔所在。

12.这里我稍微跳出《新蝙蝠侠》谈一下《黑暗骑士》。认为《新蝙蝠侠》对谜语人塑造不成功的观众有不少以《黑暗骑士》版小丑作为反派塑造标杆,因为小丑作为一个反派不仅仅止步于设计精妙的犯罪计划,还在他犯罪的过程中表达了自己的思想理念,而且这种理念几乎(在有些观众看来甚至已经)颠覆了蝙蝠侠和哥谭存在基础。但我认为那一版小丑没有胜利,而且从一开始《黑暗骑士》那一版小丑的行为就包含内在矛盾,这种内在矛盾最终促成他自身失败。小丑不断标榜自己是混沌、虚无的代表(向他人讲述互相矛盾的“伤痕”起源故事、why so serious的口号等等),解构黑白两道一切价值、秩序、意义和目的,俨然是一个反派界的后现代哲学大师(准确的说是英美哲学界刻板印象里的后现代哲学)。但回顾黑暗骑士的剧情,小丑的行动(从抢银行到最后炸船)却无一不具有预先计划,换言之,就是预先设定了目的。好多观众认为小丑事实上已经击败了蝙蝠侠,说两艘船最后没炸纯粹是编剧迎合主流观众价值观的剧本机械降神。但我认为两船没炸反而符合剧本内在逻辑,是对小丑最大的讽刺。小丑主张现实本身是混沌、虚无、无逻辑的,但他却始终是有意识地让现实遵循他的设想和计划来发展(无论是逼疯哈维还是迫使乘客做抉择的行为其实根本都证明不了什么人性本恶,因为恰恰是他小丑打破常态把人置于一种极端地霍布斯式“自然”状态逼他们作恶,然而自人类结成文明社会,这种“自然”状态恰恰不是自然的状态)。两艘船没爆炸这种小概率事件所证明的确实不是姥爷口中哥谭人心还有救那一套美国主流意识形态俗论,而恰恰是小丑自己的主张,即自然-现实本身并无预设目的(即便小丑已经把计划完善到极致,让两艘船乘客所处的外部条件特化到几乎不可能不炸的环境),但小丑自己却恰恰不能-不愿接受这个符合他核心主张的结果。所以你可以说《黑暗骑士》那一版小丑是犯罪计划大师,但他绝对不是什么“最有哲学深度”的反派。甚至我们可以说,小丑的犯罪计划越精妙,他就越远离自己宣扬的理念主张,因为他还是意图让自己掌握混沌,而现实的混沌性恰恰让现实不能被任何人包括小丑完全掌握。

13.就像我反对神话蝙蝠侠一样,我也反对神话黑暗骑士版小丑。

14.所以我喜欢《新蝙蝠侠》对谜语人的刻画。特别是《新蝙蝠侠》两人会面双重误解那一段,不但给蝙蝠侠做了祛魅,也给反派谜语人做了祛魅(事实表明他并没有揭开蝙蝠侠身份的master plan)我理解有粉丝对此不满,因为他们喜欢蝙蝠侠及其反派设定就是因为这些角色很牛。但对我而言,如我前文所述,我这种老爷粉丝里的少数派恰恰喜欢蝙蝠侠-反派-哥谭与现实本身的复杂互文性以及这种互文性所潜在蕴含的理解空间。我反而不喜欢那种仿佛游戏里大boss一样各项数值爆表让人惊呼yyds的英雄或反派。现实不是数值游戏,而yyds其实是一种yydm(永远的梦)。

15.好多人以为蝙蝠侠身份 identity(在哲学语境下,identity有“同一性”的含义)最大的危机就是他真实身份被暴露,所以很期待谜语人针对蝙蝠侠真实的master plan, 并在得知谜语人没有这种能力的时候感到失落。但正如谜语人所指出的那样,蝙蝠侠的身份-同一性恰恰是这个符号本身而非这个符号所指涉的具体个人。这是整部《新蝙蝠侠》的题眼所在。谜语人和蝙蝠侠会面并发现互相误解的那一段戏,就恰当地揭示了假面-表象何以正是蒙面义警本质最重要的构成性内容,以及所谓超级英雄与超级反派相互之间对于对方的构成性作用。谜语人的决心和行动恰恰来自对蝙蝠侠的过度认同。对谜语人亦然,蝙蝠侠一直认为重要的是谜语人连环杀人计划背后的意图及真实身份,却忽视了真正重要的问题恰恰是谜语人现象及造成这一现象的社会、经济原因。《新蝙蝠侠》中蝙蝠侠和谜语人就互相是误读对方的“读者”。我在评价剧版《守望者》第二集曾简要说明过所谓作者原意、文本和读者误读的关系//movie.douban.com/review/12873880/

16.谜语人和蝙蝠侠在全片中是所有有主观镜头的角色中唯二有主观偷窥视角镜头的角色,这不但表征了两个角色的同构性——二者都是哥谭这一城邦礼崩乐坏、公共生活彻底衰毁的症状——也表明在彻底“礼崩乐坏”的城邦,拯救-摧毁的行动都需要带有某种“阴谋”色彩。

17.学会了反思的哥谭市民-公民citizen蝙蝠侠能拯救他的城邦哥谭吗?也许能,也许不能。即便影片最后蝙蝠侠获得成长,获得反思自身的能力,也不代表他一定成功(考虑续集拍摄的商业计划,《新蝙蝠侠》的结局也不会是真结局),正如《黑暗骑士》中两艘船都没有按小丑预定计划爆炸(可以批评这种概率很低,但并非不可能),正如布鲁斯父母被杀的真相可能真就只是意外(虽然死于法尔康尼阴谋的可能性不低,但阿福也无法给出确实证据)。在这个意义上,鲁迅的教导适用于哥谭。在哥谭,绝望与希望都是虚妄。

18..打五星代表的是我对《新蝙蝠侠》的偏好,不代表我认为其完美。其实如我前文所述,我恰恰喜欢本片在观众那里引起争议或者说从类型片评判角度来看不完美(作为一部超英类型片主角却一点都不超级!)的部分。

欢迎一切具有建设性的讨论。

 短评

看的首映 蝙蝠侠出场全场欢呼 超级英雄电影里最好的视听语言 回归了DC本身的推理 导演在此之外还营造了恐怖氛围 其实有点算是惊悚片 配乐和画面更不用说 罗伯特的演技脱胎换骨 虽然几乎多半戴着面罩但仍然能看出眼神中的情绪 总体也是一个不开灯的电影 但是氛围非常好 这一版我的最爱 大家一定要看!

3分钟前
  • 怀橘
  • 力荐

2022年了,我们仍在看一部黑暗、压抑、阴冷而又冗长的蝙蝠侠电影

5分钟前
  • 苦禄
  • 还行

我不是蝙蝠侠的粉,也不是嫩牛五方的粉,但我的确开始喜欢罗伯特帕丁森了,有些男人老了真的是有魅力啊。

10分钟前
  • Eric·要回家
  • 推荐

不是游乐场和电视剧,这是十足的cinema!用场景和符号巧妙地烘托情绪,也用于人物的发展和交代人与城市的关系。我不敢相信在这个时代导演居然敢于在超英类型片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探索人物的心智,去展现他们的“肉身”而不是“神性”。这部电影里的蝙蝠侠不是常人所熟悉的超级英雄,不是遇到困难就会去解决的万能者,他会深深地陷入迷茫,比起诺兰的蝙蝠侠,这个蝙蝠侠更加渴求引领和教导。反派的形象是抽丝剥茧地带出的,神秘感和恐惧感会随着电影的进行而达到高潮,与《七宗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15分钟前
  • paradise
  • 力荐

4.5麥特里維拍出了有別以往諾蘭、波頓的風格,比起超英片,它更像超英外皮下的黑色懸疑片,攝影完全挑戰黑的極限,節奏向seven、zodiac靠攏,全片幾近0.5倍速的節奏,無時無刻都在提醒著觀眾,這是獨具匠心的黑色偵探電影,3個小時非常漫長,絕對可以再精簡些,全片暗戲佔了90%,非常吃戲院設備規格,里維對蝙蝠俠放慢腳步的形塑,也成功塑造了謎語人不寒而慄的反派形象,保羅迪諾全片露臉不到10分鐘,不寒而慄感已貫徹全片本身。史上觀影門檻最高的蝙蝠俠電影,攝影、配樂全都有別以往,麥可吉亞奇諾終於發揮他奧斯卡的水準,主題曲旋律單一,但每一次演奏都為正片增添不寒而慄感,高譚英雄的呢喃自語,在揭發真相的過程,也面對了自身家族的腐敗,高譚是一灘難以改變的死水,但是仍然有人在死水之中指引發向,照亮希望的曙光。

17分钟前
  • Puff
  • 推荐

所以这位蝙蝠侠每次换装都还得要上妆卸妆的 也是挺讲究 从飙车到抵达爆炸现场这几分钟内 还得去一趟洗手间把超级无敌烟熏妆卸得干干净净 还是说 他的万能战衣里 总是备着点眼线眼影和卸妆湿巾

19分钟前
  • 办公室甜心
  • 推荐

在我看來很多東西都太表面了,外殼做得不錯但內容還是不夠深。不是讓高譚市一直下雨就叫致敬taxi driver,也不是把復仇、正義跟希望掛在嘴邊就可以了,真正的好電影向來是沒說出口的那些更重要,只做到了black沒做到noir。但貓女感情戲倒是挺感人,尤其結尾那段,徹底get到了蝙蝠俠的孤獨,小派的憂鬱蝙蝠俠還不錯啦,not bad but could be better.

23分钟前
  • 維維安
  • 还行

好电影,很有诚意,与那部《小丑》一样。我不能剧透,只能说真的很好。但是如果你对蝙蝠侠的定义是动作片演员,建议去看无脑爽片吧,因为这部电影真的需要你耐心的观看。就像宣传的那样,这是一部黑色的侦探电影。期待罗伯特下海的,等第二部吧!

25分钟前
  • 朤读者
  • 力荐

谜语人家里,他把布鲁斯·韦恩的照片和蝙蝠侠的报纸贴在一起,还写道:我知道你的真面目。说明他早就怀疑蝙蝠侠是布鲁斯·韦恩。于是他做了两件事来验证这一猜想:1.引导蝙蝠侠去孤儿院,与此同时给布鲁斯·韦恩寄了炸弹。包裹上明确写着“布鲁斯·韦恩亲启”,结果是阿福被炸伤了。谜语人叫蝙蝠侠去孤儿院,导致布鲁斯·韦恩不能亲自拆包裹,说明蝙蝠侠和布鲁斯·韦恩是同一个人。2.用地毯铲杀市长,把凶器放在家里,把视频的密码藏在地毯下面。蝙蝠侠找到了地毯铲,却没猜到谜语人把密码藏在地毯下面,说明他就是布鲁斯·韦恩。因为他是一个富二代,从来不做家务,虽然他找到了凶器,但他不知道这是地毯铲,也不知道它是用来干什么的,更想不到要掀开地毯看看。因此电影开头谜语人从用地毯铲杀市长开始就在为验证蝙蝠侠的身份布局了。

27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又一部作者风超英片,打造了一个黑暗、迷幻、还有点2049赛博味的哥谭市,摄影、配乐、视觉设计给人印象深刻。以大量内心独白和孤独身影,塑造出一个全然不同于以往的布鲁斯·韦恩,更像一个隐士、夜行侠、地下摇滚歌手,而非一界社会名流、花花公子,是最具吸血鬼气质的一代蝙蝠侠…这版塑造了一个完全写实的谜语人,是个没超能力的恐怖分子,回归侦探片。基于写实基调,这部的打斗也不像蝙超那么夸张,蝙蝠侠的制服偏重装甲。跟猫女之间的感情也不那么没来由地就好上了,猫女形象更现代独立女性,比起谈恋爱还是更在意搞钱。

32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我一定看的是个剧情片……难以想象蝙蝠侠每次出去惩奸除恶还得抓紧画个烟熏妆🙂

33分钟前
  • All Blues
  • 较差

又臭又长 受不了这磨磨唧唧的剧情和没有亮点的文戏打戏 一颗星给摄影和运镜

34分钟前
  • Dino
  • 较差

3个小时干点啥不好

37分钟前
  • 失分寸
  • 较差

一般吧。可看可不看,比诺兰第一集是差远了。很多节点都是好莱坞旧时代的技巧,特别是情感节点,还有一些很儿童智商的对白,许多技巧都不太高级。真的是抒情多,太多了!kiss都这么多,也是没想到。好久没有听过音乐这么满这么俗的“大黑暗片”了。前几十分钟像极了watchmen的节奏。还用了通俗歌曲。稍微有意思的大概是雨夜追车戏。70分钟之后,节奏开始稍微让人难受,因为太慢了,满脑问题,诸如如何换衣服吃饭睡觉吗导演其实是不是想拍机器人等等~反叛关进去对话那段快睡着了。演的哪里不对,大败笔!多送男主一个🌟,愿他下部演更好。

40分钟前
  • 安獭獭
  • 还行

这剧情至于拍175分钟吗?

43分钟前
  • 月亮的后代
  • 还行

像是用很自恋的手法讲了个很弱智的故事

48分钟前
  • 较差

实在是有点拖沓,目睹隔壁阿姨中途上了两次厕所。感觉到一个拥有着朴素正义感的普通人类,在汹涌的暴力和犯罪狂潮面前,深深的无力感和依然坚定的信念。最后洪水的几个镜头,都很有宗教意味。一哥带着面具比不戴帅。但,看到最后,我只想问,在你们哥谭,下雨天打伞判几年???

49分钟前
  • 宋夕
  • 还行

继史上最文艺小丑后,史上最文艺的蝙蝠侠来了。DC大魄力的让旗下最大IP重启为悬疑罪案片,戴上警徽的蝙蝠侠不再飞天遁地挥洒钞能力,而是勤勤恳恳如老黄牛般破案追凶。罗伯特·帕丁森身家万亿还落魄忧郁的诗人气质太迷了,我一度以为他是刚走出塔可夫斯基的“潜行者”片场...(喂,笑一个好吗?)

5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我第一次觉得蝙蝠侠穷...

57分钟前
  • lakeblur
  • 还行

好消息:罗伯特不用下海坏消息:罗伯特不用下海

1小时前
  • 发条晨🐾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