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的男人

剧情片韩国2005

主演:甘宇成,郑镇荣,姜成妍,李准基,张恒善,柳海真,郑锡勇,李承勋,禹贤

导演:李濬益

播放地址

 剧照

王的男人 剧照 NO.1王的男人 剧照 NO.2王的男人 剧照 NO.3王的男人 剧照 NO.4王的男人 剧照 NO.5王的男人 剧照 NO.6王的男人 剧照 NO.13王的男人 剧照 NO.14王的男人 剧照 NO.15王的男人 剧照 NO.16王的男人 剧照 NO.17王的男人 剧照 NO.18王的男人 剧照 NO.19王的男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7 05:24

详细剧情

  朝鲜第十代王燕山王君时期,艺人长生(甘宇成饰)和孔吉(李俊基饰)因为不肯加入当地的艺人团,来到京城汉阳谋生。此时暴君燕山君(郑镇荣饰)沉迷于宠妾张绿水(姜成妍饰),朝纲混乱,民不聊生。  长生与孔吉二人在街头开始表演讽刺君主的喜剧,大受欢迎,却遭逮捕。后要求到王面前表演,求得一笑。结果,多亏孔吉的急中生智,燕山君才笑了出来。两人随即被留在宫中取乐,孔吉更是因为美色令王倍加宠爱。他们不停表演,大臣们却各自心怀鬼胎,导致了杀戮局面。最终,君王和艺人的命运又将如何呢?

 长篇影评

 1 ) “凭他颠倒事,直付等闲看”



好片!从剧情到画面到演员都堪称精湛。严重推荐。

由浅处讲,琳琅满目的街头戏耍表演不仅嵌入得天衣无缝,可说是大韩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次高扬;由深处讲,在两个戏子身上看到的是隐忍、自尊、洒脱的东方男儿气质。至于同性爱这样的噱头——这早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找个噱头把观众引到电影院,再回报已精良的好片,呵呵,不为过吧。


王廷——想起了黑泽明的《乱》

虽然从市井杂耍场面开场,但自主角初入王宫起,一样的宫廷场面、一样的帝王权势、一样的利益斗争,不禁让我想起了黑泽明的名作《乱》。就个人观点,将此片与这部大师巅峰作品放在一起,亦丝毫不算逾距。虽然《王》中大场面甚少,决及不上《乱》中千军万马,但除去这一点,就细部而言,《王》从一个角度切入讲宫廷,就把故事讲得有声有色五味陈杂,不得不佩服其功力。

讲一个昏庸、残酷、淫乱、心智不健全的王,并没有用太多笔墨,用几个神态变化就一一呈现。王残忍无道而昏庸专权,平时总沉着一张冷脸。而又因其心智宛若孩童,这张脸往往在出其不意的时候发生变化。而这些突然出现的表情,恰到好处地刻画了他这个人。比如王初登场,是主角首次入宫演习,必须博王一笑才可免罪保身,就剧情发展而言,王在这里必须要笑;而王真的笑了,这意料中的一笑混杂了纯真、淫邪和王者的霸道,一个昏君的形象活脱脱地立了出来。另外一个经典处理是王的眼泪:在处置一个大臣后,王把孔吉叫到后宫,亲自演了一段关于自己的小小皮影戏,无声地落下男人的泪水。这一行泪诉说着这至高无上的权力掩饰下,为君者的压抑许久的不堪、无助、孤寂和脆弱。也是这一行泪水,激起了善良的孔吉由衷的怜悯,从而使剧情不可挽回地走向悲剧。

这是一个可怜而可恨的王,而古今多少深廷中的帝王不是如此模样?一肩担起天下生民和所谓“天”的寄望,注定走一条孤寂终身的不归路,都说天命选择了他们,而他们可有选择?

公公这个角色极有味道,从一开始的阴狠,到后来的忠仁,也可以说整个事件本是他一手挑起。在策谋叛乱者找上他时,他表现出了为人臣子最高的忠义和智慧,他自尽前的一番对话耐人寻味:
“王是,老天下的命令。”
“你执意要追随辜负天意的昏君吗?”
“不足的我,怎么能分辨天意呢?”
不是吗,凭有限的人之智慧,如何分辨无限的天意呢?一句话,说破了古今多少权势斗争,为天意、为民心,说穿了,不过是成王败寇四个字而已。

说到底,这部片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乱臣贼子,也并不是在批判一个无道昏君。复杂而干脆的宫闱之变中,我们看到的是人,还有人心——王的心、臣子的心、后宫嫔妃的心、以及被无端卷入的平民的心。就这一点而言,与《乱》何其相似。


戏子——韩版的《霸王别姬》?

相信《王》的编导组至少是看过凯歌同志的《霸王别姬》的,如果不是,其中的很多处理未免太过巧合。戏子的身份,晦涩的同性爱,加上同样美艳不可方物的男主角(不过与张国荣不同,李俊基顶多只能算二号男主角),实在不能不令人产生联想——更何况两部片子连名字都牵扯不清!

《王》的剧情中还有一段“霸王别姬”,就是演出的最后一场戏,讲述先王如何忍痛赐死爱妻的。那个剧情,那个戏装,李同学那个扮相——吐血啊吐血。

不过说到底,《王》讲的毕竟是一个和霸王别姬迥然不同的故事,除了在本片里两位主角是两情相悦这个巨大的不同外(怨念),最根本的差别就在于段小楼和长生这两个男人了吧。

都说段小楼是个真戏子假霸王,其实段小楼身上确有几分霸气,只是他毕竟不像蝶衣那个戏痴分不清楚戏梦与人生。蝶衣为救他为日本人唱戏,小楼狠狠吐了他一口唾沫,毕竟也是男人的骨气。只是小楼在现实高压下终究属于识时务的角色,这不仅表现在他的为人处世上,更明显地表现在他感情的选择上——明知蝶衣一腔深情而装聋作哑,无非是清醒的逃避而已。

如此说来,长生这个男人,当然也是真戏子,不过却又称得上是真霸王。所谓“王的男人”,长生才是这部剧当之无愧的头号主角,连王某种程度上也成了他的衬托。他身怀绝艺、敢作敢为、一身霸气,而更具有超脱自乐的东方智慧,怎能不说是男人中的男人。

绳是本片的一个重要意向——具体的,它是民间艺术的核心道具;抽象的,它象征着沉浮艰险的人世。如果没有记错,在剧中长生一共三次上绳表演:一是在开场时,灵巧卓绝的表演表现了这个艺人的精湛技艺;第二次堪称全剧高潮,在被公公释放明明可以逃走自保时,他没有听从公公“抛下长吉”的告诫,竟然在跳上绳索,在大殿之外公然讥讽王,终于被活活烫瞎眼睛;而第三次,正是在结尾处在绳上以盲人之躯作了一番深情而洒然的自白,绳索颠晃、大军逼近,而这一个面不改色坦荡自若的男人,谁能不说他是一个真正的王者呢?三次在绳上走,我们看懂了这个男人这一生是如何独步于世:卑微而不躬身、逆境而不低头,勇往直前而自得其乐。这是怎样一个顶天立地铮铮傲骨的好男儿啊!

相较之下,孔吉这个角色相对平淡,比起程蝶衣的浓艳激决更是不如。不过孔吉的形象也有其新意,就是柔媚的外表下亦有一番男儿意气——虽然不算太明显。第一次王前现演,其他几个同演者吓得台词都说不上来,只有他在关键时刻与长生一唱一搭,终于保住大家的性命。就算孔吉也象蝶衣一般有性别倒错倾向,他至少也把自己当作一个勇敢的女人——不过这好像并不太符合原设定,因孔吉身上确有不少阳刚气,只不过被他的美硬生生盖住了。这可能是利用美男子叫同性恋这个噱头唯一造成的缺憾吧——不过这个噱头带来的收益相信能完全盖过这个小小的缺憾。

说到爱情,两位主角的爱情堪称东方同性爱之经典版本——其实《断背山》也不过是走了这含蓄悲情一路而轰动全球。他为他忤逆权贵,甚至连王也不惜违抗;他为他杀人自杀,鲜红的血流了一地。夜半一个温柔的盖被举动,还有最后那一句“我早被一个男人偷去了心”,不知道还能不能赚得早就久经沙场的同人女的眼泪。不过这种隐忍而绝望的情感,自有其经久不衰的魅力。

然而真正打动我的是结尾处两个人在高绳上说着:“来世再做唱戏的,再相遇!”然后一同翻身跃起,直冲青天——真没想到居然没有走一贯的悲情结尾,而是如此爽快的结束。本来嘛,男人就算流泪,也是面对青天决不作态。男人间的感情怎能那么扭扭捏捏,爱了,就在太阳底下说出来;今生不能在一起,那就来世吧!


比色相更重要的……

唉,李同学大红了,身为同人女,我也不好意思多说什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当年张同学不也是凭美色红遍大江南北。色相固然重要,但美人仅有色相是空洞的,一部片子仅靠色相作卖点是无法被人记住的。《王》是一部具有深邃内涵的好片,太关注于色相问题,是将它辱没了——虽然某种意义上这也算自作自受。

这是一个大家都不大讲内涵的年代了,实在是看到说教什么的烦了,也怕了。把男一号刻画得那么完美,但毕竟还在可信程度内,当不至于引起反感,但不感冒的一定大有人在——其实我个人算其中之一。但最后这两人身为戏子的某种职业操守真正打动了我,说着“在这世上,来好好玩一下再走”,这样的人生态度,正因其以一贯之的纯然,而由衷地使人生出敬佩之情了。不是么,世事险恶,人命危浅,有做帝王将相的富贵命,也有做戏子的天生低贱命。又如何呢,做一个王,原来这么不快乐;而做一个戏子,游戏而真诚地度过这多舛而短暂的一生,不也很好?不也很坦荡很开心吗?

这个时候,王笑了,最后一次笑了——带着几分欣羡,几分了然。电影院里的观众,大凡也都露出了通彻的笑容。心中的郁结顿消,而对这充满苦厄的人世生出几分甘愿和感激。这里有一种真正属于底层平民的智慧,穿越百年时空亦能在广阔人心引起深深共鸣。我想起在明代的中国有过这么一首曲词:

谩说矫时励俗,休牵往圣前贤。屈伸何必问青天。未须磨慧剑,且去饮狂泉。
世界原称缺陷,人情自古刁钻。探来俗语演新编。凭他颠倒事,直付等闲看。

呵呵,这片东亚大陆上的民间艺术家,原来如此相似。

 2 ) 孔吉不是王的男人

买了很久的碟,今天才看,跟我想象的完全不同。
这部片子的真正主角应该是王和长生吧。
王的童年经受了重大打击,母亲以那种惨烈的方式离去,他的恋母情怀困扰一生,难以释怀,难怪他的绿水爱妃会宽衣解带让他“来吃妈妈的奶”,也难怪他会那么神经质,那么残暴地对待伤害他母亲的人们。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承受着内心的煎熬,是长生和他的伶人朋友们揭开了压了他太久的盖子,让他能在他们猥亵滑稽(有点像我们的二人转啊)的表演中稍微缓解和放松一下,然后就是更彻底的释放-----杀戮。
孔吉的外貌让他产生错觉,孔吉的温柔让他感到温暖,孔吉的表演让他有了共鸣,尤其是当孔吉扮作他的母后饮下毒酒时,他彻底地崩溃了,也更彻底地爱上了孔吉,我认为,他爱的不是男孩,而是他梦中的母亲。
潇洒、无畏的长生其实才真的爱着孔吉,所以他才会那么无所畏惧,甘愿为他“输”掉一切,当最后,叛军冲杀进来时,他们在绳上腾空而起,完成了他们人生中最美也是最后的飞跃。
影片拍得很华美,我很惊奇地发现他们的戏剧扮相及唱腔竟然和我们的京剧有些像,看来中华文化的影响实在太深远了,只是不知道剧中那个时代相当于中国的什么时候,我们那个时候的戏剧是什么样子呢。
不满意的是长生演的贪官手中竟然拿着书有“天下为公”字样的扇子,真是莫名其妙啊。

 3 ) ◆《王的男人》:我们都是上帝的小丑



导演:李俊益
主演:甘宇成 李俊基
国别:韩国
片长:119分钟
年代:2005年

获奖:第43届韩国大钟奖9项大奖,包括最佳电影(Eagles公司)、最佳导演(李俊益)、最佳男演员(甘宇成)、最佳男配角(柳海镇)、最佳剧本(崔石焕)、最佳摄影(池吉雄)

 

不知道为什么要把片名译成《王的男人》,正确的翻译分明应该是《王与小丑》。如果带着对同性恋的猎奇心去看这部片子,不如去看《霸王别姬》或《春光乍泄》,虽然影片里有一个比女人还媚的男人,他颠倒了庶民与国王,却终不能颠覆每个人的宿命。

 

影片开始就是一个俯拍的镜头,仿佛上帝的眼睛在垂悯着大地上庶民的欢乐,作为小丑的张生与孔吉所能遵从的也不过是小丑的本分,他们用夸张的低俗博众人一笑,下至百姓,上至国王。作为上帝,悲悯是他的责任,所以当一个戏子死去的时候,镜头再次变成上帝的俯视,芸芸众生的命运谁来操纵?百姓仰视跳绳上步步深渊的小丑,这是庶民的状态,然而身为国王,小不能阻止母亲被毒杀,大不能摆脱众臣的挟持,每个低贱和高贵的人,都不过是孔吉手上表演的布偶。

 

借助小丑的帮助,国王脱离了傀儡的身份,比女人还柔媚的孔吉,在影片中幻化成一个美好的符号。张生对他的庇护,并没有太多性的暧昧,更多的是对弱者的保护以及尊严的维护,张生是影片里最为勇敢和清醒的人,他从来都知道自己的身份与方向,认命却不自艾自怜。性格被扭曲的国王,从孔吉身上寻找的亦不过是母性的安全,孔吉纯真的笑容比女人更能温暖王的记忆。权利覆盖下的宫廷冰冷彻骨,危机四伏,当国王只能把头埋在小丑的怀里,他在上帝的眼里,也如小丑一般可怜。

 

权力是最擅长扭曲的工具,它扭曲了国王的童年,在国王重新拥有它的时候,它继续扭曲着国王的现在。压抑后的释放将王的权力膨胀到失控,一系列血腥的杀戮,把国王尊贵的外衣染花,犹如小丑身上的褴褛般破败不堪。

 

王的失控终于把他自己的前程断送,小丑微不足道的生命却在最后一个镜头中在跳绳上跃起定格。每个人都不过是上帝的玩偶,操纵的弦并不在自己的手里,失控的结果却只能是自我葬送。然而张生和孔吉懂得了这个道理,相约来生继续做小丑,与其被上帝耍弄,不如自己耍弄自己。上帝可以把一个国王变成小丑,但不能把小丑再变成小丑。

 

这部影片其实写了一个很好的故事,却被媒体错误地引导,像张生与孔吉的表演一样成了浅薄的娱乐。过于重视孔吉男人女相的噱头,或者过于期待一个男人与两个男人的暧昧,这会是一部令人失望的电影。如果你将视角与摄像机重合,在俯视与仰视中体会每个人的宿命,你会拥有上帝的眼睛和凡人的感受,一面对生命充满垂悯,一面对人生感到悲凉。

 4 ) 国王与小丑

一开始以为是亲兄弟,后来才发现是师兄弟。

看的时候倒想起《东方不败》,李连杰和男装的李嘉欣之间的关系倒实在象甘宇成和李俊基之间的兄弟情。

很有趣,明明令狐冲应该和小师妹在一起,这个小师妹却象个男人。他真正爱的那个,外表是女人,其实是男人。

徐老怪就是爱捉弄观众。

《王的男人》里的小丑擅长走钢丝(应该是绳索),如同导演游走在尺度的边缘。过火了观众不接受,直接把李俊基改成女性角色,又没有吸引观众的话题了。

于是,王对孔吉的爱是因为他童年梦魇的记忆,这个艺人打动他的内心,使他心理上又变成孩童。

来,我们一起来玩。

以至于最终他冲动的扑上去,吻了这个男人的嘴的时候,观众都默许了。

纯粹的肉欲一定要批上这层精神的外衣。

我们曾经惋惜陈蝶衣的过于专情,以至于忽略了真正懂他,欣赏他的袁八爷。于是乎在这里,王和孔吉之间的“爱情”让人欣慰。

可是,长生怎么办?

他到底爱孔吉吗?他应该爱的。可是在导演的暧昧指导一切的宗旨下,我们有点不明白了。

孔吉爱他吗?我更觉得那是他的罪恶感起作用。

假如是法国人,一定会让大家看的清楚明白这个明显的三角关系。

电影在韩国的轰动有点出人意料,我想,还是李俊基的粉丝在做贡献。

再次证明,粉丝力量最强大。

 5 ) 那王,那上帝之绳


我想看着片有两星期了,关键是想看看男人怎么演绎如女人一般的男人,又是好奇。

不得不佩服韩国男人的儒雅,儒雅到典雅,细腻到精致,但我最不想来谈论这个。

我所看到的是一个国王的没落。

一个人从放纵到迷失的状态,无可挽救的一步步走向空无,看得我怕起来。

当一个人陷入一种状态,那隐逸在周围的控制力将把你暂时束缚,

你若不及时调整和冲破,那层薄薄的控制力就会越缠越紧,越难挣脱,

直到你动态不得,变成一个无法自己的茧子,这才有了化蝶一说的出现。

但这个化蝶的风险很大,没有拼死一战的勇气,即是毁灭,无法新生。

不同的事情和状况自有不同的适当,有的事物是需要不断调整和控制,保持一种稳升的态势。

但有的,则会脱离你的控制,沦落至底线,反弹升级。

对于两种状况,我并未摸清其规律,只觉得那隐的线索必定还在上帝手中。

影片开始那吊在空中的杂技绳,就是从这上帝之绳,故事从此拉开,又了结于此。

这是一根线索,连接着所有场景的发展,这还是一根导火线,激发了所有的冲突。

更是一个牵连,纠结着所有人的命运。而我们只能在上表演,却不能改变它捆绑的方向。

正如戏子在为王演出现实的故事,为的是让王警醒,却起到了反作用,让王堕落得更无边际。

也正如作为戏子们营生的道具,带来的是金钱和机会,也带来了血肉之灾。

两个戏子在空中的最后一次谢幕,一根绳子将他们弹入空中,影片噶然,

或许,导演也不知道这根上帝之绳将怎样撩拨他们的命运。

 6 ) 孔吉的人性

王男的前身是《尔》,是以孔吉为主角的戏剧。戏中的孔吉与电影中非常不同,电影中更趋于完美,却失之不够丰满,戏剧中因权欲滋长野心的孔吉才是有血有肉的真人。
  
  李俊益的《王男》选择以长生为主体叙述故事。大概有导演自己的情感角色投射在里面(也有可能是我想太多了)。导演和长生似乎是同一类人,理想远大,视野开阔,雄心万丈,却无可施展。《黄山伐》中对世界局势的分析和关注,反美反战情绪的宣泄,无不展示着他的视野不只是电影,他要表达和传递的信息早已经超越了电影。对奥斯卡及美国的文化霸权公然表示反感甚至反对,和长生对强权的不屑一顾如出一辙。而长生只是个戏子,李俊益也只是个导演,与他们所反对的力量相差太过悬殊。由此一种追求自由的悲壮之美就产生了。当然,扯了这么多都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导演为了自我表达而放弃以孔吉为叙述主体,反而成就了孔吉虚幻的完美,对于孔吉的塑造更多是在唯美上下工夫,超凡的美貌和演技成就了JUNKI的2006。
  
  相对于长生,我对孔吉更加感兴趣,不只是因为外貌。长生这样的人其实很多,各大论坛里总能发现他们的身影。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略有才华,恃才傲物。整天抱怨东抱怨西,指责完这个又指责那个。当然长生比那些论坛愤青还是高那么一点地。
  
  首先说说孔吉软弱的问题。说真的,我不觉得他软弱,相对于长生,孔吉才是主动解决问题的人。虽然长生反对孔吉卖身,但是他并没有给出孔吉一个明确地出路。当时的情况是,只要他们还想在古代韩国的演艺圈混下去,就要必须接受卖身的事实。逃跑其实没什么用,以孔吉的容貌走到哪里都会象锥子一样出众。所以孔吉会主动走出去卖身,长生脱他走他也不走,因为他很明白卖身和生存之间的必然联系。卖就卖吧!他很舍得自己。后来终于决定逃跑了,长生却低声下气的求班主让他们走,挨了打也不还手,终于被班主打倒在地。此时孔吉的表现绝不是一个软弱可欺的人,那种人会合身抱住班主苦苦哀求,孔吉却没有,他又快又恨又准的解决了班主,干净利落的让人诧异。逃跑的问题也是孔吉解决的。汉阳市上长生惹下事端,殿上的表演却是一塌糊涂。冷静的说出喂饱上下两张嘴的荤段子,轻松博君一笑的还是孔吉。入宫后孔吉为了长生的地位而以身体愉悦大王(阿甘的原话)。长生盲目入狱后,孔吉失去了对未来的希望而舍弃一切恩宠荣华割腕自杀。自始至终孔吉的人生轨迹都是主动而积极的。软弱只是表面现象而已。他一直很清楚自己的处境,也知道如何求存。是真正的挫锐解纷,和光同尘。如果不看他一脸的明媚和单纯,只看他这些事迹,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这家伙十足一个厉害角色!而这个厉害角色正是《尔》中那个权欲薰心的正版孔吉。
  
  关于人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像我这种小人自然能看到其中的龌龊。权力是最能腐蚀人的东西。美貌又赋予人左右他人的权力,当你的美貌左右的是王,我不相信一个正常人能够抵御这种双重权力的诱惑。尤其是孔吉这种不动声色又爆发力十足的家伙。他出身足够低,受苦足够多,长年受人摆布玩弄,一旦得势必然会抓住权力,迷醉其中。也只有爱人的鲜血才能将他唤醒。然而醒悟的代价是否太大了呢?在我的心里,这才是孔吉的人生,真实的人性。
  
  关于自由,也想呱噪几句。字面上看,自由就是凡事由自己,随心所欲,不受他人的摆布和愚弄。不过真正的自由不是这么简单。裴多飞的诗曾广为流传:“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然而追求自由的过程并不是和某种势力对抗的过程,也不一定非要牺牲生命。没长出翅膀就要飞翔是愚蠢的,那不是追求自由,那是跳崖自尽。。”《飞吧,爸爸》不是一部好看的电影,但里面的承锡却有两句话很让我喜欢:“我不听人使唤。”“要变得更强。”前一句是要求自由,后一句是他实现自由的方法。古人早已说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追求自由就是要让自己变强,是修炼磨砺自身,培养强大灵魂的过程。
  
  《尔》中的孔吉自杀前醒悟到作为戏子真正该做的是什么。对此我是不能满足的。我希望他在临死前只作为一个人说出这样的话:“生活给了我想要的一切,却又让我意识到,那没什么意义!”追求权力不能给人真正的自由,真正强大的力量来自内心。
  
  如果他如史书记载的那样放逐异地,相信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他会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平淡坦然的生活,再多苦难也只是“清风拂山岗,明月照大江”。拥有强大的灵魂,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JUNKI的孔吉太美了,迷得我七荤八素的,半年后的今天才渐渐清醒。很遗憾我清醒了,有一点想回到昨天的迷醉状态。只是有一点而已,清醒总是好的!
  
  如果JUNKI出演的是《御法度》的加纳,我相信我一定会万劫不复。美貌的魔性少年,天使般明媚的微笑,天生一股冷酷与绝望,就算这样却也有倾心相爱的人。司马辽太郎的<新选组>里关于他的一章,名字叫前发的总三郎,书中描写他是一个“有着白皙皮肤,锐利的凤眼和美丽的唇形”的人。不是JUNKI还会是谁?

 短评

还行

5分钟前
  • 小妖の七七
  • 还行

一个男人和一堆男人

6分钟前
  • CARSON
  • 还行

实在不知道有什么好看的地方。李俊基也不美型啊。

11分钟前
  • 瓜。相信这个世界很变态。
  • 较差

伴君如伴虎,只不过因为那不是自己真正的王。

16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还行

6/10。长生和孔吉互扮盲人是一个重要的核心段落,既象征两人无杂质的情感世界又为长生被王烙瞎双眼进行铺垫,当结尾叛军攻入皇宫,两人走绳表演飞腾的定格然后出现了剧团成员沿着花草小径打鼓的嬉闹场景,那已经完全用心灵感悟现实、飞向广阔的自由;皇帝同性取向的暴虐荒唐,来自无法克服母亲遇害的心理阴影,把王后当母亲的替身,在戏子身上恣意放纵,总管因此策划了针对凶手和贪官的假面演出,通过顺从皇帝压抑的欲望再疏导欲望,摆脱理性的失明状态认识到朝廷的黑暗,小丑们讽喻现实的无拘无束使皇帝回归童年的快乐,他变成了天真浪漫的孩子,冲到戏台跪在长生脚下自愿饰一个丑角,皇帝拥有一切权力却不能像小丑一样想开心就开心,之后他的笑愈发恐怖命人剁掉贪官的指头,总管疏导欲望却激化皇帝暴怒与童真的双面人格,皇帝象征无力正视现实的灵魂。

19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导演应该感谢李俊基,也许只有他才能把孔吉演的如此让人怜惜吧~~

21分钟前
  • 战国客
  • 力荐

这部电影最让我惊艳的就是李准基他能比女的还美还妩媚,当然更让我映像深刻的就是导演把昏君和市井小民刻画的淋漓尽致!深深吸引着观影人的心,一直追随着主角的步伐来看他的命运。好评

25分钟前
  • 西贝
  • 推荐

李俊基也太美了吧。

29分钟前
  • 末末君。
  • 推荐

别说了我舔的就是李准基的颜

34分钟前
  • 糊浠
  • 推荐

还好吧,能看的下去

37分钟前
  • 吃货月
  • 还行

喜欢李准基,电影也不错吧~

41分钟前
  • 乔植
  • 推荐

李准基拯救了整部戏的平铺直叙。与艺术性相比电影的商业性更值得注重:为什么它能成为世界同志电影票房第10、韩国最卖座的年度票房总冠军?作为研究同志电影商业化的范本,“王的男人”对东亚文化圈如何改编本国大量同性野史轶事提供了一个参考。

4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李俊基简直绝色倾城

45分钟前
  • 囧之女神daisy
  • 还行

在大屏幕上看到了后半段,我当年的喜爱并没有错。从理论上说,该片不仅故事完整,情节点安置合理,而且在风格上带着传奇的色彩。而人物的设置也在商业片中非常出彩,这一次观影较侧重王、后、群臣的塑造。总之,不管第几次看都较有感觉。【第一次标记在08-03-29:准基的美...

47分钟前
  • mOco
  • 推荐

李准基好帅

48分钟前
  • 猫先生
  • 还行

姓李的真漂亮

53分钟前
  • ♣lùlu♣
  • 推荐

燕山君他只是寂寞了啊。

55分钟前
  • 一碗云吞
  • 力荐

李准基演得挺好的,剧情还行

59分钟前
  • 美美哒Cindy
  • 还行

舵舵给刻了,就看看吧!真的不错,为什么人家可以拍出这样的东西呢!

1小时前
  • Fiona
  • 力荐

还行吧,中规中矩

1小时前
  • (๑⁼̴̀д⁼̴́๑)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