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德米尔儿童

剧情片英国2020

主演:托马斯·克莱舒曼 萝玛拉·嘉瑞 伊恩·格雷 蒂姆·麦克纳尼

导演:迈克尔·塞缪尔斯

播放地址

 剧照

温德米尔儿童 剧照 NO.1温德米尔儿童 剧照 NO.2温德米尔儿童 剧照 NO.3温德米尔儿童 剧照 NO.4温德米尔儿童 剧照 NO.5温德米尔儿童 剧照 NO.6
更新时间:2024-05-15 00:23

详细剧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英国被安置和重建的大屠杀儿童的悲惨故事,并最终使人得以肯定。它始于新大陆的不确定性和恐惧,但最终导致了所有人都珍惜的希望和善意以及终生的友谊和幸福。

 长篇影评

 1 ) 那些孩子没有长大的机会

活着并被看到的只是少数,那些依靠梦和想象邂逅的可爱笑脸,纯粹的难以碰触,也早就被现实狠狠击碎,剩下没有差别的日夜,黯淡着清澈的眼眸,惊恐中挣扎着喘息,呼唤着自由的世界,最后饥饿告诉孩子,接受这份绝望和不甘…… 我不觉得电影拍的很棒,只想了解那段历史,当意义大于形式,还有什么作品比头脑更好呢?

 2 ) 温德米尔儿童

《温德米尔儿童》(The Windermere Children)是BBC今年上映的一部新片。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描写的是1945年二战结束,纳粹集中营幸存的300名犹太少年儿童被送到英格兰温德米尔湖畔安置,由一个心理学志愿者团队帮助他们走出阴影重返社会,从一个小小的侧面反映了法西斯反人类的罪恶,并彰显了和平、正义与爱的力量。影片拍摄精美,配乐动人,表演出色,情绪基调从寒冷到温暖,由阴沉到明亮,带给观众深深的感动。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这部影片会让我们有更多和更深的向上的感受。

 3 ) 不是绝佳电影,却是不该错过的故事

《温德米尔儿童》上映于2020年1月27日,第75个国际大屠杀纪念日。

电影讲述的故事正是那场惨无人道的屠杀的后续。1945年,许多犹太儿童被从集中营中解救,他们无家可归。在犹太慈善家蒙特菲奥里的促成下,英国政府同意让一部分犹太幸存者进入英国,首批的300名儿童被带到风景如画的温德米尔湖畔。一名儿童心理学家带领团队在那里等候他们,希望能帮他们重启新生活。

乍看来,这会是个关于救赎重生的故事。或许,在某个节点,当孩子们的惨痛过往得到展现,当剧情矛盾堆积到高潮,便会迎来转机,于配乐慢动作中或者是角色的痛哭发泄之后,故事迎来一个温情的结局,最后真人出镜,煽情完结。

不过,我猜中了结尾,却没猜中过程。

导演采取了一种非常平缓、克制,甚至算得上平铺直叙的方式来呈现孩子们在温德米尔的“复健”过程,这种情节设计和节奏安排造成电影看起来有点像纪录片。同时,围绕多个角色展开的叙事也显得故事缺乏重点、有些凌乱,很多地方都浅尝辄止,导致有些孩子的情感发展交代不清,而大人们——尽管几位成年演员都演技过硬,却没有给人留下太多印象深刻的荧幕瞬间。

不过,我依然要强烈推荐这部作品。它可能算不上一个技法高明的电影杰作,却绝对是个不该错过的故事。温德米尔湖畔并不是神迹诞生的地方,也不是孩子们的永居之所,它充其量算是个让他们感受善意、重见正常世界的过渡之地。而这正是温德米尔的伟大之处:它是个真正的开端——凡俗却美好的平常人生的开端。正如一个曾在温德米尔湖泊生活过的犹太儿童后来回忆说,在那里:“我们能做的任何事,都有机会去做。比如,如果你想去弹钢琴,他们会给你找来钢琴。我们知道前路是美好的。我们知道,战争已经结束了,我们将来去往哪里并不重要。”

如果还要再说点什么,我想援引一句IMDb上某个影迷的短评作为终结,他说:“我的祖父母就是温德米尔的孩子,对这部电影,我没有任何抱怨,唯有赞扬。”

小演员和他们所扮演的原型

另:

电影最后交代了一些孩子的走向,对几位照顾他们的成年人却着墨较少。因为好奇,我去搜了一些有关他们的资料:

伦纳德·蒙特菲奥里(Leonard Montefiore)

荧幕形象

本人

犹太慈善家,英国著名犹太学者和慈善家克劳德·蒙特菲奥里(Claude Montefiore)的独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加入皇家汉普郡兵团(Royal Hampshire Regiment)先后在印度和西伯利亚服役。1918年,他获得了大英帝国勋章。

二战后,英国内政部的官员并不愿意让集中营的儿童幸存者进入这个国家。1945年5月,伦纳德·蒙特菲奥雷前往巴黎,在那里看到了部分被解放的集中营幸存者。他后来回忆说:“我一生中从未见过如此可怕的事情,我看到的人就像行尸走肉。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样子。”

他设法说服内政部允许1000名16岁以下的儿童被带到英国休养,首批有300人,被送到温德米尔湖畔。内政部官员坚持认为,孩子们最终应该离开英国,于是给所有人都办理了为期两年的临时签证。此外,政府不愿意支付任何费用,救援工作所需的很大一部分资金来自于英国犹太社区的捐款(如The Central British Fund for German Jewry )。

据参与过孩子们照顾工作的护士回忆,蒙特菲奥里是个很有人格魅力的人,他每次到访,都会跟工作人员打招呼,跟孩子们见面、握手、聊天、开玩笑;他会谈起科学、政治和艺术的最新动态;下楼去考察花园、牛棚……等他离开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一种感觉:他是为他或她而来的。

最终,300个孩子中的许多人终生留在英国,成为了英国公民。

奥斯卡·弗里德曼(Oscar Friedmann)

荧幕形象

德国人,社会工作者,精神分析学派学者。他原本从事教导问题少年的社会工作, 1932年成为柏林附近一家相关机构的负责人。纳粹统治时期,他和孩子们被关进了一个集中营。1938年获释之后,他在伦敦定居下来,为世界犹太救济组织(the Central British Fund for German Jewry)工作。

玛丽·帕内斯(Marie Paneth)

荧幕形象

犹太画家、艺术治疗师、教育家。曾在维亚纳学习绘画,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嫁给了医生奥托·帕内斯。后者的父亲是著名生理学家约瑟夫·帕内斯,亦是大名鼎鼎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好友。因此,玛丽认识了弗洛伊德。20世纪30年代末搬到英国后,玛丽曾与弗洛伊德的女儿、心理学家安娜·弗洛伊德一起照护孤儿和犯罪儿童,并开展研究。在此期间,她尝试了艺术疗法,也就是在电影中她在温德米尔使用的绘画疗法。在温德米尔之后,玛丽继续帮助受创伤的儿童和青少年。于1986年在伦敦去世。

乔克·劳伦斯(Jock Lawrence)

荧幕形象

一名当地的退休体育教师,当时弗里德曼的团队希望能找到一位专业人士训练孩子们的体能,实施“运动疗法”,他主动提出要加入、帮助他们。”

他后来搬到了伦敦,在1995年去世之前,得以与部分他帮助过的孩子们重聚。

参考文献:

//inews.co.uk/culture/television/winderemere-children-true-story-now-what-happened-holocaust-child-refugees-lake-district-390590

//infed.org/mobi/marie-paneth-branch-street-the-windemere-children-art-and-pedagogy/

//www.belfasttelegraph.co.uk/life/weekend/the-windermere-children-listening-to-the-survivors-talk-is-overwhelming-38889145.html

//www.kqed.org/arts/13882438/the-bay-area-book-festival-asks-will-restaurants-survive

//www.historyextra.com/period/second-world-war/orphans-holocaust-children-stories-survivors-lake-district-uk/

 4 ) 纳粹集中营大屠杀后幸存儿童康复中心的故事

英国电影《温德米尔儿童》(2020),从艺术水平来看,并不算太好,但这部影选择了一个特别的题材。该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二战后在英国温德米尔湖建立的一座纳粹集中营大屠杀后幸存儿童康复中心的故事。该中心由英国犹太慈善家蒙特菲奥里建立,第一批送来了300名儿童,年龄从几岁到16岁,在短短的6个月的时间内,由心理学专家采用绘画、体育等多种方式对幸存儿 童们进行心理治疗。重塑这群儿童的生活信心,让他们在6个月之后能重新回归到社会,过上正常的生活。当然,对于许多儿童来说,这6个月实再太短,他们内心的创伤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得以逾合,可能是2—3年,也可能是一辈子。

影片中用了几个场景来表现这群幸存儿童的创伤。一是抢面包的场景,当他们第一天就餐时,大家规规矩矩地坐在桌子两边,当中心的犹太拉比刚祝祷结束,孩子们马上疯抢面包,然后急速跑回自己房间,把面包藏在被子里、柜了中、床底下,确保安全后,才偷偷拿出面包来吃。二是有6名7岁左右的儿童,第一天到达康复中心时,一名女心理老师希望让他们男女分开到不同的房间,结果被其中的一个男孩在她脸上打了一巴掌,这位心理老师心理很难过。但是当这群孩子的护送者带着这位心理老师再次回到房间时,发现这6个孩子全部并排拥挤着,睡在床底下,因为在这群子心里,只有一起躲在床下才是最安全的。后来,在一次森林中散步之时,当位英国女士牵的小狗向她们叫了两声后,这个场景再次发生——这群孩子被吓得跑入森林中,并排躲在一棵大树的支出的树根之下。三是每天深夜,康复中心的管理者和老师们会站在儿童的宿舍房之外,而此时,几乎每个房间都会传出孩子们在睡梦中发出的痛苦呓语之声。四是在绘画治疗过程中,孩子们一幅幅以黑色为主色调的画,向观众展示他们内心的痛苦。

影片对儿童们的心理创伤仅点到为止,没有更深入地进行挖掘。这也难怪有影评者说这影片更像是一部纪录片。我想,如果这影片在结构上能以其中2—3名儿童为主角,其他儿童为辅,对他们的心理创伤进行深入挖掘并一一展现出来,老师们对不同的心理创伤进行不同的心理治疗,我想这影片将会获得较高的声誉。

当然,影片给了观众一个光明的尾巴,用6名当年的幸存儿童现在还活在世上老人的真人镜头,用文字向观众讲述他们从温德米尔康复中心出来后是如何融入正常社会的。

 5 ) 温德米尔儿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英国被安置和重建的大屠杀儿童的悲惨故事,并最终使人得以肯定。它始于新大陆的不确定性和恐惧,但最终导致了所有人都珍惜的希望和善意以及终生的友谊和幸福。没有煽情,也没有轰动场景,而是聚焦在一群群孩子的视角。他们的无助,他们的怕,阿们抱团一起警惕着他人的善意与恶意,都令人揪心,影片影视聚焦了孩子们心灵重建的过程,伤疤永远存在,而未来,值得期待。和特效震撼血腥无情的战争场景相比,孩子们的成长与蜕变,却丝毫不显温吞,沉静中的力量才最为感人。

 6 ) 如何修复破碎的灵魂

除了对纳粹大屠杀的强烈控诉,这部电影最触动人心的大概是对创伤心理的疗愈过程。能够治愈战后PTSD的,不仅是安稳的寓所、充足的食物、干净的衣服、患难与共的友情,以及温德米尔如画般的乡村风光,还有耐心而专业的心理指导、有效的艺术、语言和运动治疗——

在进入治疗中心后,你能看到在照护人员的倾听和陪伴中,创伤儿童的情感开始慢慢流动,这里面不仅仅有悲伤、惊怖的成分,希望和力量也慢慢浮现出来。而顾问们在整个过程中不评价,不判断,不强行破局重建规则,只是俯下身去去观察、去接纳、去共情,去支持,去尊重。去给予时间。

当然,为这些千疮百孔的灵魂重新赋能的,最终是孩子们自己。强烈的自我修复愿望让他们怀抱与家人重聚的一线希望、始终不抛弃原生的身份和名字,一遍一遍地和当下真实的时空相碰撞、核对,再举步维艰地重新接纳和拥抱自己,以及这个新世界。尽管,这需要一个持续、漫长而无比痛苦的过程。

尤其喜欢奥斯卡在孩子们即将离开时讲的那番话:“在你们失去一切之后,你们值得拥有更多。但是离开之后就不要再期待,更不要因为曾经的痛苦而随意向这个世界索取。”

庆幸劫后余生,小心护持曾经的创伤,不自暴自弃或自怜自艾,而是奋力在废墟上开出花朵——正是这样的正念,才让电影结尾那些真实发生在幸存者身上的故事,变得如此闪闪发光。

 短评

非常一般,情节太散,抓不住重点

5分钟前
  • 该Yann你去光禹
  • 还行

故事很好,但拍得一般。(牙齿的细节做得不错

8分钟前
  • 朴九月
  • 推荐

贵在平实记录、没有煽情台词、也没有人性剖析的演讲,一切都平淡展开,因此更显动人。Noble feeling,decent behavior,这些英国人推崇的情感都可以看到,更别说还有如诗如画的湖区风光。

13分钟前
  • P小Y
  • 推荐

数次哽咽,一次笑点——他们的幸存是多么地不易。

17分钟前
  • 唯吾知足293
  • 力荐

3.5 不应遗忘的故事

18分钟前
  • vivi
  • 还行

1945年8月,英国政府同意为1000名纳粹集中营的儿童幸存者提供补给,其中300人被带到温德米尔湖的卡尔加思庄园,一队顾问和志愿者聚集在一起,希望能帮助他们康复。→ 看过好些关于二战犹太人被屠杀的电影,聚焦幸存者生活的作品倒比较少见。→ 女士们先生们,尊敬的客人,在大家失去这么多之后,没有哪个孩子比你更值得拥有这个世界。但是当你离开这里的时候,不要期待什么,不要觉得你的痛苦给你带来了什么特权 去攫取世界上你想要的任何东西。就像你们在这里赢得友谊那般 去在世界上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在卡尔加思,你和兄弟姐妹们一起建立了一个新的家庭,他们将和你共度余生,互相照顾,为自己感到骄傲,为你所克服的困难骄傲。即使你与最黑暗的思想斗争,也仍要对生活所能创造的奇迹保持开放的心态,尤其是奇迹发生之时。敬你们,我亲爱的孩子们。

23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英国接受1000个集中营幸存下来的犹太儿童算不得什么大善举,也确实是一种善意的责任。特别战后的英国自己还在配给制当中,日子过得挺紧巴的。电影把经历过集中营恐怖的犹太少年的创后应激障碍,跟温德米尔的人怎么接纳他们,一种情感双向的交流,坚冰似的融化,比较真实地表达出来。

24分钟前
  • 天外飞青
  • 推荐

哭傻 太短了 太好看太感动是因为残忍的战争后给你绝对的希望和无尽的善良与关爱

25分钟前
  • 编号606
  • 力荐

影2043:战后幸存儿童的心理修复。开篇15分钟黑暗后竟然是自由的奔跑而不是night terrors。处理的不好。

29分钟前
  • Timing
  • 还行

哭成狗了。很怕这种以小见大的二战系列片。

32分钟前
  • Aria
  • 力荐

上海电视节

35分钟前
  • Raison d'Être
  • 推荐

不知道会不会有豆瓣心理大神出来讲解电影中的那些关于治愈的细节。

37分钟前
  • Koechels
  • 力荐

很好的切入点,但太短了,更像是纪录片

38分钟前
  • 侃侃而谈
  • 还行

二战题材总是很多感动

40分钟前
  • 深水怪
  • 推荐

敬生命!

43分钟前
  • 春光
  • 力荐

这么好的题材拍的如此平庸真是可惜了

46分钟前
  • 阿默沫
  • 还行

有的人摧残人,有的人解救人。像一部纪录片一样的电影。

48分钟前
  • 私~川流
  • 推荐

人人。Don't grab whatever you want from the world, because you feel your suffering entitles you to it,

49分钟前
  • 悲辛無盡獨行夜
  • 还行

没有煽情,也没有轰动场景,而是聚焦在一群群孩子的视角。他们的无助,他们的怕,阿们抱团一起警惕着他人的善意与恶意,都令人揪心,影片影视聚焦了孩子们心灵重建的过程,伤疤永远存在,而未来,值得期待。和特效震撼血腥无情的战争场景相比,孩子们的成长与蜕变,却丝毫不显温吞,沉静中的力量才最为感人。

54分钟前
  • 源源源源源er.
  • 推荐

故事题材和切入点都不错。但电影就拍的一般。仅用了几个月时间,他们让这群从地狱逃生的孩子们有了一个“家”,虽然他们还不适应安逸的生活,但请相信爱是可以温暖包容一切的魔法,你不能因为这个世界亏欠了你,就无度贪婪的去索取,要记得以前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你日后要继续努力下去的动力。人要学会感恩,生命给了你第二次机会就要好好把握。

55分钟前
  • kiki204629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